周洪民(重慶師范大學 重慶 404700)
《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對我國實現雙碳做出了總體要求和系統謀劃。文件指出,要形成以雙碳引領各產業低碳環保發展的共識,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隨著人們對體育鍛煉、休閑旅游的意識不斷增強,體育旅游業迎來了更多發展契機。以低碳經濟引領,從多個層面著手助力體育旅游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雙碳目標的提出,推動體育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為其創設了更多契機和挑戰。體育旅游業是指體育和旅游產業交叉滲透的一個新領域,消費過程涉及衣食住行娛樂等多個方面。新時期下,國家相關政策推動了該領域的快速發展。2021年我國體育旅游行業市場規模為1810.04 億元左右,增長率為15%,預測2029 年我國體育旅游行業市場規模為4593.21億元。可見,體育旅游業在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低碳經濟視角下,推動該產業的持續創新,一方面,可以推動體育旅游發展方式轉向集約型和效益型,有助于綠色經濟水平提升;另一方面,該產業可以促進體育旅游用品和相關設備制造業升級,連帶其他產業的發展,如交通業、餐飲業等,通過資源節約、降低能源消耗,進而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
如今,我國社會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的精神世界需求也更加個性化。在體育旅游的消費過程中,人們休閑娛樂,通過體育運動、觀光度假等獲得更多滿足感,相應也會帶來很多環境問題。為此,從低碳經濟的角度切入發展體育旅游業,倡導人們低碳綠色旅行的消費方式,持續增強大家的思想意識,并且服務者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綠色生態的產品和服務,如此有助于優化體育旅游產業供給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各個產業必須積極改革創新,傳統的體育旅游模式中,主要是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并將觀光娛樂和運動活動等聯系起來,讓該產業獲得更多經濟收益。但是,這一模式并不能兼顧生態環境保護,無法最大化地發揮該產業的優勢,也不能滿足個別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基于此,從低碳經濟著手,改革體育旅游產業,降低資源消耗,提高服務質量,從長遠的角度推動該產業持續化發展,且獲得更多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與此同時,體育旅游相關企業等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研發更多產品和技術,引入先進的環保設備,推進清潔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政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推廣低碳文化,合理控制相關企業的碳消耗和碳排放,合理地保護當地旅游資源,進而達到共贏目的。
在低碳經濟視角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應該遵循協調統籌原則,以確保經濟、社會和環境之間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首先,相關部門在制定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戰略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市場需求、資源稟賦、環境承載能力等,以實現體育旅游產業的協調、有序和可持續發展。注重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利用。通過合理配置各種資源,如自然資源、體育設施、旅游景點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浪費和污染;其次,政府部門應積極推廣低碳技術和低碳理念,如節能減排、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以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經濟和環境的雙贏。建立健全協調管理機制,加強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再次,在體育旅游產業中,政府部門及相關企業應注重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如智能旅游、互聯網+等,以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水平。企業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關注環保、公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問題,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低碳技術屬于高新技術,包含碳補償、碳儲備和碳勘測等,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應積極遵循科技創新原則,以推動產業向低碳、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例如,在體育旅游產業中,應積極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如清潔能源、節能設備等,以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相關企業可以采用循環利用技術,如水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企業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入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高體育旅游產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體育旅游設施建設和改造中,應采用綠色建筑技術和環保材料,以減少建筑對環境的影響。政府應加大對低碳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通過政策引導和優惠措施,鼓勵體育旅游企業和機構積極推廣低碳技術和創新管理模式,以實現產業的高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體育資源與旅游資源豐富,體育旅游產品樣態多元,涵蓋海、陸、空等多維空間產品形態,具有吸引性、多樣性、區域性、季節性和開放性等特征。體育旅游產業在低碳產品與資源的挖掘過程中,應結合地域性特征、產品形態特征進行低碳加工,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地形、資源等條件,以及當地文化和市場需求等因素,制定適合當地特點的體育旅游發展策略。例如,在氣候適宜的地區可以發展戶外運動和休閑度假等旅游項目,而在氣候寒冷的地區則可以開發冰雪運動等特色旅游項目。體育旅游產業面對的是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偏好,因此需要針對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旅游產品和營銷策略。充分調查與研判消費者對低碳產品的購買力及其體育消費需求。例如,針對年輕人群可以推出時尚、刺激的體育旅游項目,如攀巖、沖浪、滑雪等,而針對中老年人群則可以推出健康、休閑的體育旅游項目,如太極拳、瑜伽、徒步等,避免產品與資源的同質化競爭。探索和創新發展模式,以實現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發展。例如,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出線上體育比賽、線下體驗活動等,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第一,有關部門應該對低碳型體育旅游業進行推廣,把環境保護的觀念融入產業的發展之中,加強教育,讓消費者對低碳經濟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自覺增強自己的低碳素質和節約意識,樹立起一種低碳消費的理念,同時也要了解自己在參加體育旅游時所承擔的環保責任和義務。在推廣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節能、環保的概念貫穿于體育旅游的整個發展過程,提高消費者的低碳意識,致力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旅行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第二,有關政府部門應通過各種途徑向公眾傳達低碳經濟發展策略和推動低碳運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性,增強公眾對此的意識。有關部門可以組織各種新聞媒介,全方位地宣傳低碳體育旅游,提高公眾對以低碳經濟為基礎的體育旅游業的認識。此外,還可以在安徽的黃山、吉林的長白山等一些知名的景點,將這些景點打造成一個低碳化、可持續化的運動觀光基地,并對這些景點進行大力推廣,以此來帶動更多的景點,讓更多的景點加入低碳體育旅游的行列中來,從而促進旅游業的低碳化、可持續化發展;第三,每個地區都要結合本地的產業發展和產業調整的政策等,站在長期的角度上,對低碳經濟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并制定出相應的發展戰略和路線。政府部門要在對低碳體育旅游產業進行整體規劃的過程中,緊密結合本地的實際,確保產業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舉例而言,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在本地有很多與體育旅游有關的資源,可以將這些資源集中起來,來推動低碳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時相關的政府部門要根據具體情況,對市場和其他數據信息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對城市目前的資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根據相關的資源來制定產業計劃,以免超過了資源的承受能力。
國家有關部門可將低碳體育旅游納入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以期獲得更多的國家戰略性資源支撐,并在財稅等方面發揮作用。通過多個部門的協作,獲得更多的減少排放技術和專門的財政支助,從而推動體育旅游的低碳化發展。有關部門可以向政府申請更多的資助。發展低碳型體育旅游業,與我國體育旅游業的信貸理念相一致,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得融資,并且能夠對借貸的利息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延期,一些初創企業也可享有多種類型的優惠。比如像海南島這樣氣候宜人、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地方,可以在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旅游資源優勢來發展低碳體育旅游行業的同時,也可以汲取國內外的一些成功的經驗,運用相關政策,舉辦多樣化的航海、優惠購物等項目。同時,與傳統行業不同,低碳體育旅游行業要發展,需要主動地進行低碳科技的革新和應用,并按照行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優化生產因素。而在推動低碳體育旅游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持續地對生產因素進行革新和優化,就必須對更多的技術、人力和知識等資源進行投資,才能使行業的總體發展優勢持續得到加強。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按照生產因素來強化技術創新,特別是要對更專業化和先進的技術因素進行創新,提高體育旅游低碳產品的專業化程度。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主動引入和培育低碳體育旅游行業的人才,建立先進和完善的人才培訓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多樣化的人才引入制度,并通過建立創業基地和增加實驗室等手段,為人才的培育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為推動我國的低碳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儲備更多的人才。
《“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體育、旅游、文化和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當前低碳經濟的背景下,體育旅游的創新需要從低碳環境保護和示范實踐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強化傳統的體育旅游產業結構;另一方面,要加強數字賦能,促進我國體育旅游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種時尚的、符合潮流的體育旅游模式。當前我國體育旅游主要有紅色體育旅游、家庭體育旅游和電子競技旅游、體育主題公園和主題度假村、冰雪體育旅游等。以上述主流體育旅游方式為核心,在發展新型體育旅游時,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針對相關的大型體育旅游活動,對旅游模式進行創新,體育旅游模式是基于大型的、有影響力的體育賽事的舉辦而形成的。例如,我們已經成功地舉辦了2022 年的冬奧會,我國也掀起一股冰雪運動旅游熱潮;2021 年,以國防體育為代表的“紅色體育旅游”呈現出鮮明的時代與民族特色。因此,必須以全國性和國際性的體育盛事為導向,推動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的模式創新;第二,注重體育旅游的品牌和IP 發展,消費者傾向于擁有核心吸引力和主題屬性的產品,期望通過體育旅游獲取身份認同,個性鮮明的個性化體育旅游主題,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旅游需要,同時還能提高游客的體驗感。因此,在體育旅游模式的創新中,可以加入一些有影響力和標志性的人物和活動,比如著名比賽、運動員、體育俱樂部、標志性場館等,以此來促進和更新體育旅游模式。此外,體育旅游項目的發展和擴展還需要以地方特色的旅游方式為依據,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分,在此基礎上,對體育旅游產品進行再開發,以滿足消費者的旅游需要。按照體育休閑在發展體育旅游中的功能,可以將其劃分為支持型、促進型和市場型、服務型,按地域特征,可劃分為體育主導型、體育促進型、體育活動型、體育健身型,而擴展和發展體育旅游項目,則要求對上述各類體育旅游項目進行細分,使其與地方的實際旅游資源密切相關。要想進一步發掘區域體育旅游資源,就必須在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情況下,堅持低碳原則,對生態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讓體育旅游項目的發展達到生態環保型。以某區域的體育旅游項目發展為例,結合地方旅游資源的特點,對其發展方式進行了剖析。該地擁有橋梁、山地和城市公園等旅游資源,因此該地可大力發展橋梁體育旅游、山地體育旅游和城市體育公園等。橋梁體育旅游是一種新興的體育旅游方式,以橋梁為核心,以本地橋梁體育資源為基礎,衍生出高橋蹦極、高空矩陣等多元項目;山體體育旅游則是較為普遍的體育旅游模式,即以本地的山區旅游資源為依托,進行區域旅游項目的發展,根據山區的地理位置和景點特征等,發展形成低空飛行、攀巖、探洞等山地活動以及房車露營、鄉村民宿、帳篷酒店等輔助項目。
《旅游業發展的低碳戰略計劃》中強調,要以精致路線與完全配套設施來落實低碳旅游。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體育旅游業的發展依然存在技術滯后的情況。低碳經濟視角下,體育旅游業首先應完善配套設施,創新旅游產品,相關企業單位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將各類低碳技術等應用其中。例如,可以將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投入其中,不僅能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在休閑娛樂的過程中強身健體,還能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達到減碳目的。又如,在體育旅游景區的道路等設施建設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材料,產生較大的碳排放,基于此,企業單位可以加強綠色能源技術與二氧化碳收集利用技術的開發,輔助企業單位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利用再生能源,為各個建筑設施等提供能源供給,如太陽能、風能等。利用CCUS 技術實現建筑節能,加強對太陽能、風能等的利用,如此能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程度,減少熱量流失。除此之外,企業單位還可以針對性地開發很多有意義的碳旅游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外觀美,而且采用了生態包裝材料,可以降解,不會污染環境,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廢物無害化。
在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進程中,產業鏈必然得到有效延伸和完善,作為體育旅游市場的核心要素之一,相關部門應發揮領頭作用,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鏈,進而有效地平衡供給不合理的問題。近年來,體育旅游市場的規模逐漸擴大,相關產品和服務質量得到創新提升,產品和項目的類型豐富多樣,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基于此,在完善產業鏈方面應采取有效措施,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層面著手:其一是在空間鏈方面,相關企業單位可以基于建設體育旅游集聚地的目的,對空間布局進行調整更新,在現有交通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交通布局,提高交通網絡的覆蓋面和通達性,確保游客能夠方便快捷地到達體育旅游項目所在地。根據區域特點和資源分布情況,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體育旅游空間格局,包括各類體育旅游集聚地、景區、景點等,形成層次分明、功能清晰的空間結構;其二是在產業鏈方面,涵蓋了體育旅游主產業、相關產業、要素產業與輔助產業等。為了最大化的發揮體育旅游的主題特色,整合多方資源,減少資源浪費程度,并一起帶動其他制造業、服務業等發展,形成協同發展的格局。相關企業單位就應強化低碳經濟目標,設置階段性目標,并注重革新理念,構建以低碳為主題的產業鏈條,將其特征最大化的展現出來,發揮優勢摒棄不足;其三是在體育旅游供需鏈方面,強化供需對接在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為了激發市場活力并發揮市場規律的作用,應采取以下措施改善供需錯位,增加體育旅游要素產業的有效供給:結合市場需求和游客偏好,開發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體育旅游項目。在已有的體育旅游項目基礎上,不斷拓展和開發新的體育旅游項目,如戶外探險、攀巖、滑雪等,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充分發揮市場規律的作用,通過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等手段,調節供需關系,促進體育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結合當地實際體育旅游資源,打造具有標志性的個性化體育旅游主題,強化品牌營銷,提高當地體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圍繞消費者的體育旅游需求,提供多樣化的體育旅游產品和服務,包括個性化定制、團隊活動、主題賽事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低碳經濟背景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和挑戰。體育旅游產業應充分整合多方資源,依托信息技術,不斷拓展新的模式和項目,將低碳技術的應用價值最大化發揮出來,完善產業鏈,平衡供需關系,進而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現實需求,推動體育旅游業持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