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天津 300350)
現代社會是網絡化社會,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滲透無處不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和人們生活習慣。在互聯網環境下,大眾體育同樣應與時俱進,深化互聯網技術與大眾體育之間的對等關系,以多元化的方式實現二者協同發展。
“互聯網+”是基于現代互聯網技術拓展衍生而來的新模式與新形態,旨在以互聯網技術為基本載體,深化互聯網與其他社會行業之間的關聯關系,促進社會經濟實體創新、變革和發展。在互聯網環境下,社會信息交互與傳遞路徑更多、速度更快、精準度更高,互聯網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中的價值倍顯,社會各行各業均可獲得充足的發展活力與空間。在新形勢下,“互聯網+”展現出的優勢特征極為明顯,不僅可在多行業直接實現跨界融合和創新驅動,而且還可突破原有社會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束縛,實現結構重塑,以更加開放的業態模式連接一切。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大眾體育事業的創新發展,在細化完善行業發展導向,優化整合治理體系等方面制定并實施了諸多宏觀政策,為新時期本行業的深刻變革奠定了堅實基礎。盡管如此,與當前高標準、高要求的大眾體育發展趨向相對應,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水平尚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立足“互聯網+”需求,促進行業發展質效協同提升。
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實踐運用,為新時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載體,使傳統條件下難以實現的社會發展成效更具實現可能。作為現代社會行業的重要構成部分,大眾體育在強身健體、休閑娛樂與社會交往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現實作用,其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該行業勢必將獲得無窮發展活力,在豐富人民群眾余暇生活、調節社會情緒等方面發揮更為顯著的價值作用,有助于形成社會發展新業態,促進社會發展。
作為當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重要產物,互聯網技術始終代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動向,其自誕生至今,經歷了復雜曲折的演進變化過程,直至形成當今內涵豐富、價值突出、應用廣泛的技術體系。大眾體育的發展迫切需求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以此構建“智慧體育”結構形態,實現互聯網技術在本行業領域的價值轉化,促進革命性新技術的發展。可以預見,互聯網技術與未來大眾體育的契合度將變得更加深刻,二者的組合狀態和構成方式也將更趨深度融合。
大眾體育具有獨特性質,主要包括參與對象的廣泛性、活動時間的靈活性、活動內容的娛樂性、參與目的的多樣性和組織形式的業余性,尤其在國民健身意識逐漸增強的背景下,大眾體育更是煥發出強大生命力。依托于互聯網技術的支出,大眾體育的發展可嵌入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優勢,有針對性地克服傳統環境下的發展弊端,幫助參與群體以最科學、最靈活、最便捷的方式參與大眾體育運動項目,推動大眾體育行業邁向更高發展層次。
(1)促進大眾體育的群眾性參與。
互聯網技術在社會行業中的應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實際效能,為促進大眾體育的群眾性參與帶來了新鮮活力,便于人們快速精準了解體育場地和設施的配置情況,幫助人們科學選擇符合自我需求的體育器材等,這使群眾參與大眾體育的過程更加簡便。在大眾體育活動的組織方面,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溝通交互工具日趨多樣化,多類型的移動信息傳輸載體層出不窮,擴展了參與大眾體育的主體層次,為同一需求與興趣下的大眾群體高效組織體育活動提供了極大便利條件。
(2)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時化。
大眾體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必要體育裝備和器材的支持。在現代互聯網環境下,人們可隨時隨地通過網絡購買體育期刊和運動裝備等,快速完成體育消費全過程,并可通過遠程咨詢等,獲取更具專業性的運動指導與健身咨詢。大眾體育項目類型眾多,參與群體多種多樣,對體育消費的需求千差萬別,共同匯聚形成較強的體育消費能力,對于促進體育裝備產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隨著體育消費市場化和產業化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勢必將通過大眾體育這一重要領域,激發體育產業發展活力。
(3)促進職能部門方針政策的高效反饋。
大眾體育的健康發展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嚴格落實自身責任,以群眾體育需求為導向,持續優化改進大眾體育領域的方針政策,更好地服務于本行業高質量發展進程。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職能部門可開設搜集合理化意見建議的渠道,面向大眾體育的各類參與群體廣開言路,為實施更具針對性的體育政策提供參考,以此持續改進與優化大眾體育的發展環境。同時,社會群體同樣可通過上述渠道建言獻策,表達自身對于大眾體育發展動向的差異化需求,實現密切交互。
“互聯網+”在大眾體育領域中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劣勢同樣不容忽視。在大眾體育參與層面,參與群體的個人信息時常面臨被泄露或盜取的威脅,且大眾傳播媒介更加側重“錦標主義”,需要持續健全完善安全防控體系,堵塞漏洞,維護大眾體育參與群體正當權益。在體育消費層面,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消費類移動應用程序為不法分子入侵詐騙提供了平臺,部分虛假信息在本行業領域的流動與傳播更快,無形之中放大了安全風險。
“互聯網+”思維下的大眾體育發展對系統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與時俱進,強化大眾體育領域中的規章、章程、規程建設,才能為互聯網技術的價值實現提供基礎依據。縱觀當前大眾體育實際,普遍存在組織管理制度缺失這一共性問題,相關部門對“互聯網+”的核心價值認知存在偏差,狹隘地認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會放大各類風險,進而在組織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形成滯后性,既有制度體系難以滿足互聯網環境下大眾體育的現實需求,多元主體權責關系模糊,要素投入單一,同時阻礙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步伐。
建設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大眾體育平臺是推動大眾體育產業邁向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更是實現對大眾體育智慧化管理、數字化管理和網絡化管理的關鍵抓手。實踐表明,由于大眾體育需求多樣,互聯網平臺建設存在明顯短板,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等技術方法均難以對大眾體育網絡平臺建設提供有效技術支持,大眾體育社會治理水平始終停留在淺層次意義上。在大眾體育數據信息資源整合方面,同樣缺乏多部門與多渠道之間的交互關聯,信息孤島問題突出,本行業領域的數據信息價值得不到有效實現。
盡管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勢頭迅猛,“互聯網+”在多維度上實現了價值轉化,但從大眾體育實踐來看,信息安全和風險防范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大眾體育參與群體的個人信息等迫切需要安全防護環境做保障。以體育類智能APP 為例,其可為大眾體育群體性參與提供適當輔助與指導,但注冊時所使用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個人信息通常會面臨安全風險,隱私泄露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在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方面,更多地以綱領性指導意見為主,保障能力尚且不足,需立足“互聯網+”背景,進一步健全完善的宏觀法律框架體系。
大眾體育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員的科學指導,尤其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進程中,更應該凸顯大眾體育社會指導員的現實作用。從當前現狀來看,兼具互聯網能力和體育指導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遠遠不足,社會指導員缺乏對互聯網知識和體育運動知識的全面掌握,且更多的社會指導員由自發組織參與大眾體育項目的人群組成,盡管熱心程度較高,但卻未能系統性掌握相關知識,難以傳授科學的體育運動方法,體育活動效果受限,阻礙了大眾體育治理智慧化和精細化水平的提升。
新形勢下的大眾體育更具自反性特征,“互聯網+”的應用更是在深層次范圍內豐富了大眾體育內涵。因此,應根據大眾體育發展的時代脈絡,優化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大眾體育治理結構,在不同層級職能部門和上下級體育管理部門之間建立分工協作關系,嚴格落實大眾體育協同治理目標職責,促進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挖掘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核心價值,搭建大眾體育協同治理系統平臺,優化大眾體育社會資源配置,促進大眾體育服務的多元化供給。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大眾體育發展制度規范,為互聯網技術與大眾體育的融合銜接提供基礎依據,為“互聯網+”的深化運用提供參考依據,并以此為基礎,強化線上線下互動交流。創新大眾體育服務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局限,將“互聯網+”的技術優勢轉換為推動大眾體育高質量發展的社會優勢。
在互聯網技術環境下,大眾體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需要信息化科學技術做支撐,更需要以提升技術賦能為導向,引入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等,為大眾體育參與群體提供更多更為穩定可靠的技術載體。以信息化方法為例,可開發利用互聯網模擬決策系統,以動態化的方式采集大眾體育運行的偏好信息,建立數據信息模型,預判未來一段時期大眾體育運動需求,向目標人群精準推送數字資源,提升大眾體育實效性。完善互聯網環境下的各類基礎信息設施,以技術賦能生成智慧決策方案,優化大眾體育場地設施的區域布局,在更大范圍內滿足個性化的大眾體育需求。暢通互聯網信息交互渠道,運用互聯網技術下的智能算法和應用規則,整合大眾體育數據信息資源,推動創新升級,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優質的大眾體育服務。
隨著大眾體育事業發展對互聯網技術需求的日益強烈,與之對應的社會法治體制建設迫在眉睫,亟需健全法律保障體系,在國家宏觀層面為“互聯網+”大眾體育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對此,相關職能部門應結合大眾體育的具體情況,完善制定行業準入制度、評價標準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等,并梳理互聯網條件下的信息交換共享規則,在源頭上保障“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在大眾體育個人信息安全保障方面,同樣應健全數據安全法治體系,嚴格規范大眾體育各類APP 等工具的數據搜集行為,全面保障公眾利益,以此增強大眾體育發展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強化對“互聯網+”大眾體育階段性成效的評價分析,對照目標要求,查找法律法規保障機制中的短板與不足,不斷充實豐富完善大眾體育保障機制,使大眾體育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在互聯網環境下,大眾體育消費需求將不斷升級,智能化的可穿戴設備功能日趨完善,包括記錄步數和監測心率等在內的多元化功能不斷發展,勢必將成為未來“互聯網+”大眾體育的重要發展趨向。智能化可穿戴設備可與“互聯網+”應用平臺的相關數據進行有機關聯,以動態化的方式感知用戶實時運動信息,通過采集數據信息向用戶進行反饋,自動生成相應意見建議指令,輔助用戶改進運動方式,增減運動量。與此同時,體育軟件的更新速度也將加快,滿足快節奏、高要求的大眾體育需求,增強各類參與群體的獲得感。
基于互聯網技術衍生而來的大數據技術擁有更加強大的洞察力、優化能力和決策能力,為大眾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可在搜集、分析與處理海量化的體育運動信息基礎上,形成更加深入而全面的體育見解。在大數據應用模式下,大眾體育群體用戶可按照自身形成的體育運動規律,形成特定行為偏好,有針對性地獲取體育運動方式的差異化體驗。大數據技術是“互聯網+”大眾體育的生命源泉,更加側重個性化精準營銷,以優化穩定的程序解決用戶痛點需求,勢必會在未來大眾體育發展進程中大放異彩。
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與發展經歷了多次演變,其技術價值內涵不斷豐富,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始終展現出強大的實用價值。在大眾體育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將更為普遍,尤其在未來老齡化社會趨勢下,可模仿人類相似功能的人工智能產品將更好地服務于體育運動全過程。人工智能技術可充分突出“人”在體育運動中的主體性地位,與人們追求大眾體育休閑舒適的感受高度契合,可有針對性地促進大眾體育用戶在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發展,輔助大眾體育在更深層次意義上實現多元化價值。
綜上所述,受社會環境、技術方法與管理模式等條件影響,當前基于互聯網的大眾體育發展實踐依然存在諸多短板,束縛著大眾體育時代價值的進一步彰顯。因此,相關人員應摒棄傳統陳舊的大眾體育發展思維模式,精準把握互聯網社會環境下大眾體育發展所面臨的新局面,宏觀審視互聯網技術在大眾體育中的應用需求,建立健全基于價值導向的大眾體育發展脈絡體系,促進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為全面彰顯互聯網技術綜合價值奠定基礎,為促進大眾體育事業現代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