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廣
行走在大自然中,你如果不細加觀察,所謂的“眼見為實”可能并非事實。比如一片所謂的枯葉,它或許不是一片失去生命活力的落葉,而是一只精心偽裝的動物。它可能是一只龜,一只壁虎,一只螳螂,甚至是一只下一秒就會翩躚飛走的蛺蝶……
動物的擬態要么為了迷惑天敵來增強防御能力,要么為了迷惑獵物以提高捕食效率。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枯葉龜、枯葉魚等動物認真地向周邊的植物學習,最終把自己打扮成一片毫不起眼的落葉。
一片落葉能有什么壞心思?一片落葉能有多少營養物質?偽裝既顯示出自身的無傷害性,又顯露出自身的無價值性。這種刻意展示在外的無傷害、無價值,卻是有著實實在在的“無用之用”。
相對于有明確視覺感知能力的動物而言,當沒有眼睛的植物開始向動物學習時,就更加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奇妙了。其中,銀木果燈草無疑就是一個學習高手。
在南非的東海岸,夏日的炎熱一日甚于一日。此時,銀木果燈草的種子已經成熟,它必須趕在酷熱來臨之前,把種子安放在地面以下適當的深度,才能確保生命的有效延續。
銀木果燈草依靠風力傳播種子。風力雖可以搖動細長叢生的莖稈,把上面的種子投擲到地面之上,卻不能把種子投送到地面以下。銀木果燈草還需要動物來幫忙。
可是,銀木果燈草的種子既沒有鮮美的果肉,表皮上又沒有油質體,無法為動物“搬運工”提供可口的勞作補償。沒有與之相當的價值交換,尋常動物自是不屑一顧的。
不過,銀木果燈草自有妙計,其種子本身對一種小動物就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這種小動物就是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稱的蜣螂。蜣螂喜歡動物的糞便,尤其是羚羊的糞便,糞便不大不小,正好適合蜣螂用后腿作逆向推滾。蜣螂把卵產在羚羊糞便之中,然后把糞便掩埋在地下一定的深度。有了食物保障,蜣螂就可以按時孵化出幼蟲了。
蜣螂對掩埋糞便一事分外執著。一篇科學論文顯示:南非的蜣螂會通過觀察銀河,引導自己在草原上掩埋糞便。沒想到,小小蜣螂居然學會了“夜觀天象”的本事。
“察覺”到蜣螂對羚羊糞便具有極大的搬運興致,銀木果燈草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自己的種子偽裝成羚羊糞便,以假亂真,巧妙借力。銀木果燈草和羚羊的糞便外形同為橢圓形,顏色同為黑色,散發的氣味同樣惡臭刺鼻。這一模仿堪稱惟妙惟肖,有時甚至會引發兩只蜣螂的爭奪之戰。
要知道,在這曠野之上,大型動物并不多見,就是羚羊的數量也是有限的。對于蜣螂而言,羚羊糞便無疑是覓食路上不可多得的寶貝。發現“寶貝”的蜣螂興奮異常,于是搬之而后快,埋之而后快。
銀木果燈草的種子有著異常堅硬的外種皮,蜣螂根本無法把卵產于其中。好在這些種子并不會對蜣螂帶來危害,只是讓它們在歡喜的情緒中做了一次“義務工”罷了。或許蜣螂也不算是一無所獲,至少銀木果燈草為其提供了“情緒價值”。
樂此不疲的蜣螂掩埋種子的深度恰巧與銀木果燈草種子適宜的發芽深度相同,而這種掩埋行為還讓種子躲過了地面上可能出現的火災。一場大雨過后,新的銀木果燈草植株就在一處離開母株的新地點神奇地破土而出了。
新的銀木果燈草植株自會如母株那樣結出酷似羚羊糞便的種子,讓信奉“眼見為實、鼻嗅為真”的蜣螂繼續為其免費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