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飛?孫會娟?王劍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銀發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逐漸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渭南市臨渭區作為陜西省的人口大區和經濟強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來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旨在探討渭南市臨渭區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對策,以期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近年來,銀發經濟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渭南市臨渭區擁有豐富的老年人口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前景,銀發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然而,當前臨渭區銀發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形式單一、人才短缺、技術含量低等,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鑒于此,本文對渭南市臨渭區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對策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渭南市臨渭區老年人分布總體狀況
臨渭區是渭南市下轄的一個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該區總人口92萬多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67萬人,占比為21.38%。該區共有養老機構20家,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20所,總床位數4335余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為22張。與全市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32張相比,臨渭區的養老床位不足,質量不高、服務不優的問題較為突出。
二、渭南市臨渭區發展銀發經濟的重要作用
首先,人口老齡化是當前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可以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供有力支撐。通過推動銀發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強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注和照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社會地位。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比重不斷增加,老年人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可以滿足老年人在醫療保健、休閑娛樂、養生等方面的需求,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其次,銀發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醫療保健、養老服務、旅游等,為臨渭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銀發經濟的發展還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此外,銀發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服務的完善和提升,推動社會進步。通過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產品,可以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最后,臨渭區擁有豐富的老年人口資源和自然人文景觀等優勢,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通過推動銀發經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協同發展。
三、渭南市臨渭區銀發經濟發展的優勢與機遇
(一)資源優勢
臨渭區位于渭南市中心區域,擁有豐富的老年人口資源。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比重的增加,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臨渭區還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為發展老年旅游、養生等產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科技創新優勢
臨渭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擁有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機構。這些企業和機構可以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創新動力,推動銀發經濟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三)市場需求
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和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人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擴大。臨渭區的老年人群體對于醫療保健、休閑娛樂、養生等方面的需求持續增長,為銀發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四)區位優勢
臨渭區地處晉陜豫三省交界,與西安相接,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為臨渭區銀發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合作機遇。
(五)產業結構優勢
臨渭區的產業結構相對完善,涵蓋了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為銀發經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可以推動銀發經濟與其他產業的相互支撐和協同發展。
四、渭南市臨渭區銀發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養老機構以民營較多,形式單一,工作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不高
渭南市臨渭區的銀發經濟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養老機構的性質和形式相對單一。目前,臨渭區的養老機構主要由民營企業運營,而國有企業或政府機構參與度較低。這種局面導致養老服務的提供主要依賴于市場力量,而市場力量的波動性可能會對養老服務的質量和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同時,這些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規模較小、運營模式單一的問題。它們通常只能提供基本的養老服務,如住宿、餐飲和日常照料等,而缺乏更專業、更個性化的服務。這使得老年人在尋求養老服務時,可能面臨選擇有限、服務不夠貼心的問題。
(二)銀發產品不夠豐富,技術含量不高,有待開發
銀發經濟的發展不僅包括養老服務,還包括各類適合老年人的產品開發。然而,目前臨渭區的銀發產品相對單一,技術含量不高,有待進一步開發。一些現有的銀發產品往往只考慮了基本的使用需求,而沒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身體狀況。例如,一些電子產品可能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視力和手部動作能力,使得他們在使用這些產品時遇到困難。此外,由于缺乏專業的研發團隊和技術人才,臨渭區的銀發產品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方面相對滯后。這使得現有的產品難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也阻礙了銀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智慧康養平臺不完善,缺乏相關技術人員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普及,智慧康養平臺逐漸成為養老服務的重要發展方向。然而,臨渭區在智慧康養平臺的建設方面還存在明顯的欠缺。一方面,缺乏一個集信息查詢、服務預約、緊急呼叫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康養平臺,使得老年人和家屬在獲取養老服務時不夠便捷。另一方面,現有的智慧康養平臺可能只考慮了部分老年人的需求,而沒有考慮到不同年齡段、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智慧康養平臺的建設和維護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然而,目前臨渭區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相對較少。這不僅影響了智慧康養平臺的開發和應用,也限制了銀發經濟的創新和發展。
(四)養老旅游產業有待開發
養老旅游是一種將養老與旅游相結合的新型產業,日益受到老年人和市場的關注。然而,臨渭區的養老旅游產業還有待進一步開發。目前,臨渭區的養老旅游項目相對較少,缺乏具有特色的旅游線路和活動。同時,現有的養老旅游項目往往只提供了基本的旅游服務,而沒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身體狀況。例如,一些旅游項目可能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行動能力,使得他們在參加這些項目時遇到困難。此外,養老旅游的發展還需要相關的配套設施和服務支持。然而,目前臨渭區在這方面還存在不足。例如,缺乏專業的醫療保健服務和導游服務,使得老年人在參加養老旅游時可能面臨健康問題和安全風險。
五、渭南市臨渭區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一)引進龍頭養老企業
為了促進臨渭區的銀發經濟發展,我們建議積極引進養老產業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通過引進這些優質資源,可以帶動整個區域的養老產業提升,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專業的服務。具體措施如下:1.優化營商環境。減少養老產業項目審批的環節和時間,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市場準入。出臺一系列針對養老產業的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土地租賃優惠等,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確保養老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明確招商目標,制定詳細的招商計劃和策略;通過舉辦養老產業專題招商會、研討會等活動,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關注和投資臨渭區;利用多種渠道宣傳臨渭區的養老產業優勢和潛力,提高區域知名度。3.培育引進養老專業品牌龍頭企業。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的養老品牌企業合作,引進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服務模式;支持本地養老企業發展壯大,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養老品牌;鼓勵養老企業之間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4.依托“美好生活示范區”和“銀齡金街”養老服務綜合體項目建設思路。在“美好生活示范區”和“銀齡金街”等重點區域,規劃建設一批高品質的養老服務設施;探索智慧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模式,滿足不同老年人群的多樣化需求;結合臨渭區的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養老服務品牌。5.探索集“醫藥、信息、健康、養老、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融合發展模式。引入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設備,提供健康管理、康復理療等一體化服務。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養老服務的智能化水平。開發適合老年人的休閑旅游項目,促進旅游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發展。
(二)依托高職院校智慧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為了滿足臨渭區銀發經濟的發展需求,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是關鍵。因此,我們建議依托職業院校的智慧康養大類專業,加強人才培養和供給。具體辦法如下:1.制定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標準。聯合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門與職業院校,共同制定渭南市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標準。這一標準應明確養老護理員的職責、技能要求和工作規范,為人才培養提供明確的方向。2.擴大養老護理員的專業成長空間。除了職業技能標準外,還應為養老護理員提供更多的專業成長空間。例如,可以開辟專業晉升通道,設立初級、中級、高級養老護理員等不同等級,激勵護理員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3.依托職業院校培養服務人才。職業院校的智慧康養大類專業,如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護理、中醫等專業,應加強人才培養。通過設置相關的課程和培訓項目,提高學生對養老服務的認識和技能。4.訂單式人才培養。與龍頭養老機構簽訂訂單班的形式,實現“產教融合”。這種模式可以將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確保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相匹配。通過將學生放到生產、服務第一線,縮短從學校教育到企業工作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職業院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教師。同時,可以邀請養老機構的專家和資深從業者擔任兼職教師或舉辦講座,為學生提供更實際、更深入的教學內容。6.建立實習實訓基地。職業院校應與養老機構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學生可以在實習期間深入了解養老服務的工作環境和要求,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三)依托專業技術人才進行產品研發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用品市場的潛力日益顯現。為了推動臨渭區銀發經濟的發展,我們建議依托臨渭區銀發經濟研究院的專業優勢,積極開發個性化老年產品,滿足老年人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具體措施如下:1.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究資源和人才優勢,共同研發適合老年人的個性化產品。目前與學校的合作是一個良好的起點,應繼續深化合作,拓展研發領域;在臨渭區銀發經濟研究院內組建專業的研發團隊,專注于老年產品的研發和設計。2.產品創新與多樣化。通過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和消費偏好,為產品開發提供有力支撐。針對不同老年人群體的需求,開發護理褲、護腰裝置等一系列個性化、實用性強的養老產品。3.政府搭建產學研橋梁。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定期組織產學研對接活動,為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促進研發成果的轉化和應用。4.產業扶持政策。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支持相關企業的發展,降低其研發和生產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老年用品制造企業的信貸支持,為其提供融資便利。5.利用政府采購拉動產業發展。政府應制定針對老年用品的采購計劃,將符合條件的研發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通過政府采購的示范效應,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老年用品市場,培育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6.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鼓勵企業注冊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老年用品品牌。通過展會、廣告等多種渠道宣傳推廣老年用品,提高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鼓勵文旅行業,打造銀發旅游線路,通過旅游帶動經濟發展
首先,要了解老年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以便為他們提供合適的產品和服務。例如,他們可能更注重健康飲食、安全住宿和輕松的旅游體驗。其次,在當地進行適老化建設,以確保老年游客的安全和便利。這包括改善公共設施、提供無障礙設施、增加安全標識等。同時,農村地區的養老旅游產品應該突出鄉村特色,讓老年游客感受到鄉村的寧靜和美麗。
結語:
綜上所述,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銀發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機遇。為了實現銀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并且在未來發展中,需要繼續加大對銀發經濟的投入和開發力度,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產品品質,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推動臨渭區銀發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