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萱
在當前新的世界格局下,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對“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面臨新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的應對策略可以從調整全球產業鏈布局、推動“雙循環”發展格局、推動能源和農產品進口多元化、加強與歐洲各國的溝通交流、加強“一帶一路”陸海貿易通道建設、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等方面布局,積極應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變化。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一直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努力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績?!耙粠б宦贰币盐耸澜缟铣^四分之三的國家,與15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成為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以中歐班列建設為標志性工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貨物貿易往來頻繁,對共建國家的投資增長迅速。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多項協定。亞投行成員不斷增加,目前已達105個,融投資交流豐富。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與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立了雙邊本幣互換機制,實行了人民幣清算安排,同時與多個國家的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制也在不斷進步。2023年10月舉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吸引了全球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來到北京。
“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意義深遠,對于中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進一步邁向國際舞臺具有重要意義?!耙粠б宦贰睉鹇灾械闹袊鴸|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形成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經濟大走廊,中國在這一經濟走廊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探尋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增長之路?!耙粠б宦贰庇欣谠鰪娭袊c相關國家和組織之間的政治互信,同時有利于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從中國的國家安全和戰略角度來看,“一帶一路”還具有一定的戰略高度。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帶動“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深入貫徹和實施,不僅有利于提高中國西部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更有利于戰略縱深的開拓和國家安全。本文旨在結合最新的世界經貿格局變化,通過文獻研究探討“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遇到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一、世界經貿格局新變化及其對“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影響
當前全球糧食、能源問題及其所處的整體國際政治格局、世界經濟格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受新冠疫情、全球多種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2019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能源、糧食的供求關系變化導致能源資源和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快速上漲,國際市場出現通貨膨脹, 全球經濟發展更具不穩定性。物流運輸體系受阻增加運輸成本、生產性原材料短缺的蔓延會增加國際產業鏈條斷裂的風險?!耙粠б宦贰苯涃Q合作的國際通道和跨境物流都受到影響,不僅海運運費上漲明顯,同時貨運時間延長,“一帶一路”的海運量下跌,貿易額降低。
俄羅斯與美歐等西方大國的矛盾趨向長期化,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將產生多重影響。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逆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凸顯。在貨幣金融領域,一方面,美歐等國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極大地加劇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美國凍結俄羅斯在非本土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資產,禁止俄羅斯用美元作金融交易結算,這一行為動搖了全球資本經濟市場的信心,也增大了市場風險。另一方面,許多國家開啟或進一步加強“去美元化”進程,更多使用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為人民幣國際化增加了更多機遇與可能。
二、新形勢下“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
當下全球大宗商品貿易中斷、供應鏈斷裂、價格飆升以及運輸物流成本提高給全球通貨膨脹與經濟復蘇帶來新的沉重壓力。自2022年以來,各類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對全球糧食、能源、重要有色金屬、稀有氣體等的貿易格局產生了較大的沖擊。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也進一步影響了全球產業鏈的穩定。同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帶的沖突、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的沖突等熱點事件也對全球能源、糧食、金融等多領域產生了不穩定的影響。
這些年中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經濟總量在2021年已接近美國的80%,未來10年有可能實現趕超。因此中美關系的變化有可能成為世界格局變化走向的核心因素。在這一背景下,美對華遏制持續深化,中美關系向以戰略競爭為主轉變。當前,美國推出“印太經濟框架”的策略。此外,推動北約向亞洲擴圍以削弱或延緩中國的發展。中美關系從合作為主、競爭為輔,轉向以戰略競爭為主的質變。
世貿組織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區代表的區域貿易安排一直是驅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目前,部分區域貿易安排受到美國的影響,未能發揮對經濟全球化的驅動作用,而多邊貿易體制嚴重受阻。因此,經濟全球化變緩,國際經濟環境更趨復雜。2022年,美國聯合盟友出臺了多項多邊合作框架,意圖與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競爭;同時,不但強化對俄博弈,同時加強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對“一帶一路”的攻擊;此外,多次干預非洲、亞太等地區的事務,抹黑中國形象,使得部分國家面臨“選邊站隊”的壓力;這些國家的部分政治勢力趁機煽動反華情緒,給“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進展帶來不小的壓力。
三、當前形勢下的應對策略
(一)調整產業鏈布局
當前,面臨國際格局對立長期化以及后疫情時代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目前來看,中國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各種努力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長期向好,無論是從消費市場還是投資方向和出口情況看,中國的經濟發展仍趨于穩定。當前中國正著力推進新基建、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以及數字經濟,并推動在這些領域的投資發展,持續發揮投資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針對當前面臨的國際形勢和“一帶一路”格局的變化,中國應積極調整全球產業鏈布局,堅持“雙循環”發展格局。未來既要繼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要努力加強內循環的驅動能力,加強國內應對風險的能力。
世界貿易格局受到較大影響,美歐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各類制裁層出不窮,因此務必需要做好產業鏈發展調整,降低國際貿易對本國經濟發展的壓力,保證供應鏈的穩定發展,盡最大努力實現產業鏈發展的短鏈化、本土化及分散化,最大程度提升內循環的動力,維護好自身的產業發展優勢。在這樣的時代,“一帶一路”作為面向所有國家,不設條件或門檻的合作倡議,將為中國實現產業鏈布局調整做出切實貢獻。
(二)能源和農產品進口多元化
在能源和農產品進口方面,中國應積極推動能源和農產品進口的多元化發展,提高能源和主要農產品的供應保障能力。此外,在國際局勢變化莫測的環境下,為保證國內的糧食安全,中國還需加強國際市場監測,提高糧食安全預警能力,調整糧食進口結構,以多元合作提高貿易對象的可替換性。可以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農產品邊境貿易和農業投資合作,推動各國產業互補,保證國內糧食市場的穩定供應。
中國需要積極應對能源方面的潛在問題。由于歐盟市場受到限制,俄羅斯在歐洲的能源市場疲軟,能源出口面臨供大于求的局面,亟須尋找替代市場,亞洲市場是其重要方向。中國在能源貿易體系中一直處于定價話語權缺失的狀態,因此應重視“一帶一路”區域能源合作中的定價機制建設,在區域能源合作上占據主動,從而在價格問題上掌握主動權。同時,應鼓勵中國的能源企業進入能源期貨市場,有序引導國際能源價格。
(三)加強對歐關系
根據歐盟最新的對華戰略定位,中國具有三重身份: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在當前中美關系向戰略競爭轉化的背景下,歐盟各國對中國的政策有著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傾向。近年來歐盟有意把中俄進行政治“捆綁”,在政治層面的對華政策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與此同時,當今加入“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已經占到了歐洲國家總體數量的六成;追求戰略自主的歐盟與其美國盟友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英國脫歐之后也提出了“全球英國”倡議。歐洲“三巨頭”英國、法國和德國都竭力保持與中國的友好商貿關系,拒絕與中國“脫鉤”,因而歐洲將會在中美競爭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從歐洲自身角度來講,當前面臨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加強穩定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因此推動“一帶一路”在歐洲發展正當其時。中國既要維持與俄羅斯等傳統伙伴的關系,同時也需要建立穩定的中歐關系,二者之間需要把握平衡。
相應地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中,還需要加強“一帶一路”陸海貿易通道建設。其中“中歐班列”的發展尤其值得關注,中歐班列已經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截至2022年8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近6萬列,運送貨物546.1萬標箱,貨值累計近3000億美元,成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歐班列沿線不少衰落中的老城市得以逐步轉型,惠及當地發展,成為物流樞紐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中歐班列途經多個中東歐國家。過去數年間伴隨著“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項目的開展,作為 “一帶一路”倡議的首批參與國,這些中東歐國家為整體中歐關系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尤其是塞爾維亞、匈牙利等國在對華合作方面成果亮眼。由此通過有代表性的國家、代表性項目“以點帶面”,可以推動中歐貿易的一體化發展。
(四)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近年來,隨著美聯儲不斷加息等政策的出臺,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信用基礎遭到削弱。世界“去中心化”進程加速,“經濟脫鉤”的范圍加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積極推進構建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產業鏈合作體系,并尋找“一帶一路”參與各國的戰略利益契合點,從而借機增強人民幣及其金融架構的吸引力,并推動跨區域國際合作。
在當前最受關注的數字經濟方面,“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正成為中國數字服務貿易出口最具增長潛力的區域之一。健全共建國家數字貿易支付系統,完善數字信息監管體系、構建“一帶一路”數字聯盟,有助于提升中國對共建國家數字服務貿易出口的競爭力。
同時,需要強化跨境資本監管,防范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依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廣落實進行相應調整,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積極搭建本幣國際化與跨境支付系統,與共建國家建立人民幣互換和結算機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構建“一帶一路”話語體系,構建多元化話語主體,不斷拓展話語渠道。
結語:
近年來國際格局發生較大變動,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對外交往也因此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關系和貿易往來也面臨挑戰。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已經成長為了一個面向全球范圍的倡議,成為中國提供給世界的一項公共產品,中國如何推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也顯得至關重要。本文提出了需要調整產業鏈布局、能源和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等具體建議,這些都將影響中國在變局中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影響到中國拓展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諸多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