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容
2016~2022年,少兒圖書市場一直是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比重最大的板塊。在全媒體語境之下,本文對我國少兒圖書出版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創新發展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少年兒童為中心、順應媒介人性化發展的創新發展之路。
伴隨信息革命的浪潮,信息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的核心要素。人們對于獲得信息的熱望與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相伴相生,諸如5G、云計算、大數據、VR、AR、MR、chatGPT等高科技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從“廟堂之高”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媒體時代正式來臨。
“全媒體出版”意味著全媒體復合出版內容經過編輯加工后,可根據讀者的個性化需要在不同媒體終端上按照適當的形式呈現給讀者,也就意味著載體和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出版時間的同步性以及讀者覆蓋的全方位性,它是內容的同一性與媒介呈現形式多元性相結合的出版理念。
對于少兒圖書出版來說,進入全媒體時代,直接打破了傳統圖書出版的模式,音頻、視頻、AR、VR等不同媒介與紙質圖書相結合,從二維走向三維,從平面走向立體,知識容量更大,呈現形式更生動,大大提升了少兒讀者在閱讀時的互動體驗。比如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大開眼界恐龍世界大冒險》、接力出版社的《香蕉火箭科學圖畫書系列》等,自出版以來便是叫好又叫座,深受家長和孩子的歡迎。海量的移動互聯網資源,便攜多樣的工具為少兒讀者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多維閱讀體驗,面對如此巨變,少兒圖書出版單位必須迅速做出調整和應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探索出一條以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少年兒童為中心、順應媒介人性化發展的創新發展之路。
一、我國少兒圖書出版發展現狀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14歲以下人口數超過2.5億,占總人口的17.95%。雖然受到少子化的沖擊,但從現有人口規模來看,少兒圖書出版市場需求量仍然是巨大的,同時,由于年輕一代家長自身受教育程度顯著高于60、70后,對于孩子全面發展有著更早的覺醒,由此對于素質教育的呼聲也更為強烈,這也成為了當下少兒文學、少兒藝術、少兒科普、少兒動漫、親子繪本等細分圖書市場急速發展的重要推力。
據出版業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少兒圖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現有超過500家出版社旗下擁有少兒圖書品類。從2015~2022年,少兒圖書零售市場碼洋比重從15.73%上漲至28.62%,近三年穩定在28%左右,成為圖書市場上最大的一塊蛋糕。反映出家長群體對于少兒圖書的購買意愿強烈,對于閱讀在孩子成長甚至整個人生中的重要影響具有充分的認知。
在細分市場中少兒科普、親子繪本發展迅猛。翻看10年前的少兒圖書榜,文學類獨領風騷的局面已經不再,2021年科普類躍居第一,繪本類銷量也近乎追平文學類,形成了三個規模較大的頭部細分市場。伴隨著我國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微電子技術、深海探測、軍事科技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直接影響著少年兒童周圍的生活世界,由此迸發出的科學好奇心,也是助推科普類圖書熱賣的重要原因。過去圖書作為二維平面載體,所能提供的知識量有限,其生動程度、創設場景能力有著明顯的短板,對少兒閱讀群體本身的注意力、想象力、創造力要求較高,容易造成部分青少年還未走進科學的世界,就被古板的書裝、枯燥的內容阻攔在外。隨著VR、AR技術的發展,并開始在少兒出版物中普及應用,使少兒讀者能夠重新用具象的方式,感性地認知科學世界,學習方式更符合少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學習效果也得到明顯提升。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少兒心理類圖書在近年來異軍突起。其背后原因,既有整個社會競爭加劇的現實壓力,也是當代家長開始更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印證。
二、我國少兒圖書出版發展面臨的問題
在全媒體時代,融合出版的少兒圖書,一方面以新穎的出版形式,直觀、形象、多維互動的體驗閱讀方式,吸引了處在強烈好奇階段,但又明顯注意力持久性不強的少兒讀者群體。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虛擬與現實情景的交融,創設出有趣、有料、有感的閱讀情境,讓小讀者能夠調用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味覺來全方面地感受閱讀的樂趣。家長和孩子的青睞,使得當下的少兒圖書出版行業欣欣向榮,從品種到內容不斷推陳出新,技術手段五花八門,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高熱背后的一些隱憂。
第一,存在著少兒圖書重閱讀體驗,輕價值導向的問題。眾所周知,兒童往往通過感性認知世界,具有一定的超現實性、同化性和泛靈性。也就意味著,兒童極易受到書中主角形象及其故事情節的影響,形成一定的是非善惡標準,進而對其價值觀塑造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當下一些出版商為了吸引少兒讀者眼球,將鬼怪神靈作為IP,講述灰色、暴力、惡俗的故事,通過血腥、丑陋的畫面,營造驚悚的氛圍,以感官刺激為目的,全然不顧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和道德認知。另外,對一些與當今時代發展主題和價值觀不相適應的內容,尤其是放任封建迷信和封建倫理內容存在,也是極具危害的。
第二,存在著同質化出版居多,片面追求新技術的問題。
目前,全媒體出版物所運用到的媒體融合技術還有局限性,主要包括掃描二維碼收看配套影音,佩戴特制眼鏡進行擴展閱讀,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體驗增值服務等。存在著一定的工具理性主義,特別是在少兒科普類圖書中,重度使用VR、AR技術,看似新穎,實則新瓶裝老酒,圖書內容陳舊,言之無物,只是簡單的知識與技術外衣的拼盤。虛擬現實技術在少兒圖書中的使用,使其與傳統紙質圖書相比具有了一定的進步性,比較生動、形象、逼真,交互性得以提升。但是相較于當下高新技術本身的發展現實來說,其使用場景依舊是單一的。而從內容生成形成來看,則是相對固化的。
第三,存在著局限閱讀本身,忽視構建閱讀群體的問題。
全媒體時代的少兒圖書通過虛實相交的形式呈現知識內容,具有直觀、形象、有趣、交互的特性,在多種感官刺激之下,少年兒童極易沉浸在虛擬環境中,吸收知識、開闊視野、鍛煉思維,提升想象力與創造性。但是,個體化閱讀場景的高峰體驗終究無法替代閱讀群體互動的價值。我們注意到,全媒體語境下的少兒圖書幾乎滿足了互動儀式啟動所需的4個條件:①兩個及以上的個體聚集在同一場所;②對局外人設定界限;③擁有共同的關注對象,確定共同的關注焦點;④個體實現情緒共享并獲得相同的情感體驗,“場所”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完成構建;“界限”經由閱讀行為本身作出了限定;“焦點”由特定圖書鎖定;“情感體驗”在沉浸式閱讀中感受。唯獨“兩個及以上個體”“情緒共享”的達成需要構建閱讀群體,這也正直指了閱讀的社交屬性。
三、我國少兒圖書出版創新發展探索
(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核心價值引領
文化興國運興。少兒圖書的閱讀對象是少年兒童,其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都處于萌芽階段,特別需要能正確引導個體成長的出版物來塑造其“三觀”,少兒圖書在少兒讀者形成“三觀”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好的少兒圖書,必須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保持思想性、先進性,尊重文化主體性。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就是時代對少兒圖書提出的現實要求。因此,全媒體時代的少兒圖書的感性傳播方式,一方面,激發了少年兒童好奇心,使其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但受限于心智發展的成熟度,少兒在對海量的信息近乎無差別吸收之后,無法形成自主篩選的能力,高度依賴信息提供者的給予,這就有賴于圖書出版商的審查機制;另一方面,受到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影響,出版商出于對經濟效益的追求,無門檻地迎合市場,容易淡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領作用。這就要求出版部門嚴把思想關,讓少兒圖書的文化內涵與社會歷史發展同向同行;要求創作者貼近生活現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創作出有利于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故事;要求出版方能夠從少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度出發,創造性地運用全媒體工具,潤物無聲地將中華優秀文化價值觀傳遞給小讀者們。
(二)回歸以少年兒童為中心,創新內容呈現不同形式
以少年兒童為中心,就是以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需要來提供優質的少兒圖書。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愿意在教育上的投資日漸增加,少兒圖書市場也將由粗放式競爭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
按照少年兒童的分齡,進行有針對性的形式創新:依據0~6歲早期閱讀核心任務是培養兒童觸覺、視覺、聽覺、語言、思維的綜合性活動的特點,玩具書作為0~3歲年齡段的主體,立體書、洞洞書、手偶書等就是最為適合的創新載體形式;而近年來備受熱捧的繪本,其主要特點在于:故事簡單、精彩,畫面精美,更適合親子閱讀,貴州人民出版社就在此之上進行了形式創新,推出了“張爸爸講故事繪本系列”的“全媒體繪本”,形成了繪本書+互聯網+社交群的立體模式。
按照讀物的不同類別,進行媒體融合技術創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少兒科普類圖書與虛擬現實技術的深度融合。眼下,VR/AR應用于少兒科普類圖書已經日臻成熟,未來,從技術的角度,“VR+語音識別+裸眼3D技術”,將可能使少兒讀者無需3D眼鏡即可實現現實世界與虛擬空間的交互,而“AI+XR”技術則可以通過大模型計算,在虛擬閱讀場景之中,實現抽象閱讀的內容場景化。而從內容的角度,則可利用大數據技術集成資源,構建“共融”數據資源庫。
(三)順應媒介人性化發展趨勢,延展閱讀社交屬性
一方面,全媒體時代,新穎的技術為少兒圖書添加了一抹絢麗的彩霞,打破了傳統紙質圖書載體限制,借助融合媒體技術突破時空界限,超越了人類的生物性局限,進入虛實相生的全新知覺體驗,大大增強了對少兒讀者的吸引力,提升了知識傳播的有效性,也有利于閱讀習慣的養成,還能與其他少兒讀者共享閱讀體驗,實現社會交往。
另一方面,如果說媒體融合技術使得少兒圖書從“文本”走向了“個體”,著重于閱讀體驗本身,那么,我們就還應關注到少兒圖書領域的特殊性,即少兒圖書的潛在對象還包括著起主導作用的家長。家長通過少兒圖書這一多維載體鏈接到更大的同質化家長群體當中,在虛擬閱讀社群中發生互動,也從“個體”走向了“群體”,延展了少兒圖書本身的社交屬性。現實中,以童書媽媽三川玲為代表,就出現了“閱讀/書籍—選擇/價值—共讀/協商—社群/共同體”的社群閱讀生態圈升級路線。
結語:
綜上所述,全媒體時代的少兒圖書百花齊放,我們只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少年兒童為中心、順應媒介人性化的發展趨勢,才能在價值、內容、技術等方面為少兒圖書出版的創新實踐提供思路。像保羅·萊文森描述的那樣,臥室有了電話電腦后,就連接到了無限的信息世界。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少兒圖書讀者朋友們,無論身處何地,捧起一本書,就可以擁抱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