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
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扮演著極其關鍵的角色。然而,其在融資信貸方面有時會遇到困境。供應鏈金融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手段,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基于此,本文首先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進行分析,接著闡述供應鏈金融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優勢,并對供應鏈金融模式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發展模型進行重點研究,希望能對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中小企業融資信貸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難題。傳統的融資渠道對中小企業來說存在準入門檻高、擔保要求嚴格、融資周期長等問題,使得很多中小企業無法穩定獲得所需的資金支持,不僅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也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供應鏈金融是基于供應鏈關系的金融活動,通過整合上下游供應鏈各方的信用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靈活、便捷的融資服務。這種模式將中小企業的信用與供應鏈上其他企業的信用進行關聯,通過供應鏈的流動性滿足融資需要。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成因
(一)融資風險意識淡薄
許多中小企業經營者對融資風險缺乏足夠的認識,對企業發展前景過于樂觀,忽視了市場競爭的激烈性以及行業環境的不確定性。這種樂觀主義使得他們對融資的需求和融資后可能面臨的風險缺乏清醒認識,盲目追求融資擴張,從而增加了融資風險。
部分中小企業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對風險的認識較為淡漠。他們可能過分依賴個人經驗和直覺,缺乏系統性的風險管理意識和方法,對市場、信用、流動性、操作等方面的風險容忍度偏高,導致他們在融資時沒有采取足夠的風險防范措施,同時也減弱了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
另外,一些中小企業在融資決策上存在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往往難以向投資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導致投資者無法準確評估企業的價值和風險,進而影響了融資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也存在道德風險問題,可能出現信息造假、違約等行為,使得投資者望而卻步,不愿意向其提供融資支持。
(二)融資渠道過于狹窄
中小企業無法在傳統的銀行貸款渠道輕松獲取資金。由于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信用評級較低、缺乏抵押品和擔保物,傳統銀行認定其融資風險較高,因此更傾向于向大型企業或國有企業提供貸款,導致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了阻礙。股權融資市場在我國的發展尚不成熟,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的創業板和中小板市場仍然較小,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的準入門檻也較高,這使得許多中小企業無法通過股權融資獲取資金支持。此外,中小企業在債券市場的準入門檻也較高。發行債券需要較高的信用評級和豐富的經營歷史,這對于許多初創企業來說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
不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過于狹窄的問題正在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如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推動建立科技創新板等。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些新的融資途徑。
(三)金融服務供給不完善
金融機構在許多情況下更傾向于向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是因為這些企業通常擁有更高的信用評級和更多的抵押品,能夠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相比之下,中小企業面臨著信用評級較低和抵押品不足的問題,使其在尋求融資時面臨更大的困難。并且,金融機構的融資產品和服務往往不符合中小企業的需求。傳統的貸款產品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利率較高、期限較短,難以滿足其發展需要,而新興的融資方式,如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對中小企業而言也存在門檻高、程序復雜等問題,使得它們難以從這些融資渠道獲得支持。此外,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風險認知和管理能力也存在不足。由于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信息披露不足,金融機構難以準確評估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和風險水平,導致中小企業在融資決策上更為保守。
二、供應鏈金融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優勢
(一)為中小企業減少融資限制,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供應鏈金融能夠減少中小企業的融資限制。傳統的融資方式要求企業提供抵押品或擔保,而中小企業會因存在資產規模較小或信用狀況不佳等問題,難以滿足這些條件。而供應鏈金融以供應鏈中的訂單和應收賬款作為抵押物,將風險分散到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從而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使其能夠更容易地獲取融資支持。
供應鏈金融可以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企業可以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等方式快速獲取資金,將資金用于采購原材料、支付供應商款項等經營活動,從而提高資金的周轉效率。與此同時,供應鏈金融能夠通過優化供應鏈中的資金流動,減少資金的閑置時間,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供應鏈金融還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中小企業會面臨訂單多、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無法按時支付供應商或無法滿足訂單需求。而供應鏈金融可以通過提前融資、墊付款項等方式,及時為企業提供所需的資金支持,確保供應鏈的暢通,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
供應鏈金融能夠促進中小企業的業務發展。通過供應鏈金融的支持,中小企業能夠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同時,供應鏈金融還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業務機會,幫助其開拓市場,拓展銷售渠道,實現業務的快速增長。
(二)為銀行開辟新通道,降低貸款的風險
供應鏈金融為傳統銀行開拓了新的融資通道。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下,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融資支持,而供應鏈金融以企業的交易訂單和應收賬款作為抵押,為銀行提供了更為直接和可靠的信貸依據,因此吸引了更多的銀行機構參與其中,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而且,傳統的融資模式下,銀行難以全面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狀況,因此存在信用風險和違約風險的可能。而供應鏈金融通過加強對企業的交易背景和信用狀況的監控,降低了銀行的信用風險,使銀行更加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由于供應鏈金融建立在企業的訂單和應收賬款上,這些實際資產作為抵押能有效降低違約風險,從而減少銀行的資金成本,貸款利率得以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也會相應減少。
三、供應鏈金融模式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發展模型
(一)采購環節預付款融資模式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通過整合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優化資金流動和風險分擔,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的金融模式。在供應鏈金融中,采購環節預付款融資模式是一種重要的發展模型,它通過對中小企業的采購訂單進行融資,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周轉不暢的問題,推動整個供應鏈的穩健發展。
采購環節預付款融資模式的核心是以采購訂單作為基礎為中小企業提供預付款融資支持。在這種模式下,當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或跨國公司達成采購協議,可以將采購訂單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預付款融資。金融機構根據采購訂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使其能夠及時支付原材料或貨款,順利完成交易。一旦交易完成,中小企業即可收回訂單款項,用于償還融資款項,從而實現資金循環。
采購環節預付款融資模式的發展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能夠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中小企業通常缺乏足夠的資金儲備,因此很難承擔長期等待交易完成后才能獲得款項的壓力,而預付款融資模式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保障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經營。其次,這種模式能夠提高中小企業的交易信譽。通過及時履行采購合同并償還融資款項,中小企業能夠逐步積累良好的信用記錄,提升其在供應鏈中的地位,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合作伙伴。最后,采購環節預付款融資模式有助于推動供應鏈高效、穩定運行。通過優化資金流動和降低交易風險,整個供應鏈能夠更加順暢地運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生產環節動產質押融資模式
1.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
在供應鏈金融中,生產環節的動產質押融資模式,尤其是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發揮著重要作用。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是指企業將生產中的存貨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以此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資金需求,同時減少存貨資金占用和提高資金周轉率。
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有助于提高企業資金利用效率。在傳統的生產經營中,企業常常因為存貨占用資金過多導致資金周轉不暢,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而通過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企業可以將存貨變現,釋放資金壓力,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進而促進生產經營的持續發展。
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有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相比于傳統的信用貸款,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可以減少信用風險,從而降低融資成本。同時,由于存貨具有明確的價值和變現能力,金融機構對存貨抵押貸款更具信心,可以提供更加靈活和優惠的融資條件,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
此外,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有助于優化供應鏈金融體系,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升級。通過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存貨資產,提高資金周轉率,緩解資金壓力,進而加速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作用,促進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然而,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也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例如,存貨價值波動帶來的抵押物價值不足、存貨質量問題等可能會導致金融風險。因此,在實施存貨抵質押融資模式時,企業需要加強對存貨管理和質量控制,金融機構也要加強對抵押物的評估和監管,減少潛在的風險。
2.質押擔保融資模式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生產環節動產質押融資模式是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這種模式通過將生產環節中的動產作為質押物,為生產環節中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緩解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資金壓力,推動供應鏈上游企業的發展。
生產環節動產質押融資模式的核心在于將生產過程中的動產作為質押進行融資。在這種模式下,生產環節中的原材料、在產品和半成品等動產可以被用作質押物,從而獲取相應的融資支持。生產環節動產質押融資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夠充分利用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擁有的動產資源,實現資金與實體經濟的對接,促進生產環節的穩定運行。
生產環節動產質押融資模式的實施,需要金融機構與生產環節中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首先,金融機構需要對生產環節中的企業進行信用評估,確定其動產質押融資的資格。其次,金融機構與企業簽訂質押協議,明確質押物種類、價值、期限等相關條款。然后,企業將符合條件的動產進行質押,并向金融機構提出融資申請。最后,金融機構對質押物進行鑒定估值,為企業提供相應的融資支持。
(三)營銷環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營銷環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是指企業將自身銷售的產品或服務所產生的應收賬款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一種方式。這種模式下,中小企業可以借助自身的銷售業績和信用,獲得成本相對較低的融資支持,減輕直接向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壓力。同時,這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有形的抵押物,降低了融資風險,促進了融資的便利性和靈活性。
營銷環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的發展離不開供應鏈金融平臺的支持。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中小企業可以將自身的應收賬款信息上傳至平臺,通過平臺與金融機構進行對接,實現融資需求的快速匹配。這種模式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獲取更加全面和真實的交易數據和企業信用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提高了融資的可持續性和可預測性。
營銷環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的發展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共同參與。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建設和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加強融資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中小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提高融資的效率和便利程度;企業則需要加強內部管理,提升自身的信用和透明度,增強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融資能力。
營銷環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的發展將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選擇,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和共贏。通過這種模式,中小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銷售業績和信用優勢,獲取融資支持,解決經營中的資金周轉問題,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這也將增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任和合作關系,優化整個供應鏈體系,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結語:
在實施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過程中,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的融資信貸。首先,政府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資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其次,銀行和金融機構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提供更加合理的融資方案和風險保障措施。最后,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也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融資服務。中小企業融資信貸問題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而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應用為解決這一問題帶來了新的希望。通過合理的政策支持和創新的金融服務,中小企業能夠更好地獲得所需的資金支持,從而實現更快速、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