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度經濟開發區高級中學 尹春強
情境教學強調學生的主觀體驗,與核心素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能夠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為良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成果。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以核心素養的培育為目標。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增強思想政治課程的互動性,貫徹新課程標準下的育人新理念,讓學生在主動學習、探究思考中達成知識、技能、素養的有效建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重視情境教學,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他們真正理解所學的政治知識。基于此,本文闡述了核心素養下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學的價值及情境教學策略,旨在讓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年修訂)》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定義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是在小學、初中的基礎上加以拓展和延伸,上升到思想和理論層面,要求學生面對不同的情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強化核心素養。由此觀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情境教學,以情境引導學生完成對不同知識點的解讀與分析,主動進行知識的理解、問題的思考、方法的探究,形成一個以學生自覺意識為主體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體系。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帶有情感色彩的情境,幫助學生更為具體、全面、真切地理解課本教材,優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達到深度學習的樣態。結合情境教學的內涵特征可以發現,核心素養下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學的價值如下:
教師實施情境教學,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核心知識,在情境的引導下展開多元化實踐,將知識的學習、理解與知識的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實現知與行的統一;學會利用所學的思想政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更為系統、完善,服務于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對思想政治內容的認同感及學習興趣,于情境中達成對知識的多元運用,大幅提高課程教學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內核是讓學生具備較高的政治認同、辨別是非的觀念,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師以此為基準實施情境教學,能更加貼近學生心理及精神的發展規律,創設出客觀、切合實際的情境,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精神與態度。而且,整個情境聚焦現實生活,能夠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剖析知識的內核與本質,認真解讀核心知識點,讓自身的理論解讀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多元情境的引入也能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以真實嚴謹、科學客觀的態度明晰知識點之間的規律,自主完成知識的探究,在權衡分析中尋找知識應用及問題解決的最優解,讓他們的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情境教學的實施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多元思考。教師結合不同的知識點創設不同的情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對所學知識點的領悟與理解。這樣的過程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教材的多元互動,使學生在多元互動中產生對知識的多維解讀,同時能夠聚焦現實生活經驗,創造性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持續深化核心素養內核。這種動態生成的民主課堂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溝通與思辨空間,讓學生更好地建立法、理、情有機統一的正確認知,在驅動他們創新實踐方面提供了支撐。
直觀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為學生呈現動態形象的教學情境。這一情境能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讓他們產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層體驗與感悟,在培養并增強學生政治認同素養方面有極大助力。學生圍繞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教學主題,輔助圖片、視頻了解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所做正確決策對社會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從而堅定政治方向,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富有體系的政治認同素養,支撐學生創造幸福的生活,追求更高的道德標準,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課本教材必修一第二課第一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行為例,本節課是讓學生正確認知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解中國確定社會主義制度是必然的。政治認同素養是讓學生正確認識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進程,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明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進而擁護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共同理想信念。這一素養目標的達成需要學生從意識理念、精神信仰層面得到感染與熏陶,進而達到政治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相關的影視作品,并將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境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以直觀化的情境持續熏陶并感染學生的精神信念。對此,教師可以將優秀影視作品《覺醒年代》作為情境創設的參考點,截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創設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的情境。具體如下:
情境一:《覺醒年代》之救國方案大討論。
情境二:《覺醒年代》之勞工萬歲。
情境三:《覺醒年代》之陳獨秀談新青年的六條標準。
教師結合這一影視作品中的不同片段,為學生呈現了三個直觀化的教學情境。在學習課內知識的同時,學生可以借助這些視頻片段,回顧近代中國仁人志士精心探索的歷程,在直觀情境中分析失敗的原因,從而加深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認知。在有了深層感悟之后,樹立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信念,以此深化政治認同素養。
科學精神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體現出來的悟真求實思想,以尊重規律、堅持真理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持續貫徹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這是學生精神意識層面的重要體現,是學生展開學習行為實踐的基礎。教師要清晰地認知科學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將其貫穿于政治課程教學的始終,對學生的個人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為了讓學生的科學精神得到持續深化,教師有必要創設議題式情境,讓學生在環環相扣的問題解答中獨立思考、主動探索,深入思考政治理論,并經歷科學猜想的過程,借助科學的方法驗證理論知識,以此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及理性思維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四第一單元第三課《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為例,本節課是讓學生明確聯系的特點,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辯證關系。科學精神素養是讓學生用聯系的觀點進行分辨和比較,理解聯系的基本特性。在讓學生辯證思考事物間聯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議題式情境,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開放性、探究性的議題,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點展開討論與分析,在解讀與思考中,運用唯物主義觀點看待世界之間的聯系,能夠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以下兩個議題:
議題一:流行病存在于個人體內,為何會影響全球的經濟、政治、文化及國際關系呢?它是怎樣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
議題二: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有聯系嗎?為什么?
教師設計的兩個議題十分具有爭議性,需要學生辯證思考事物之間的聯系。學生在解答以上問題的時候,能更加清晰地認知理論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能夠調動自身的思維,主動思考、探索,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逐步明晰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特征和內涵,使思維的聯系性與整體性均能得到發展,持續深化科學精神。
法治意識是遵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在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思辨式情境,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及目標,引入一些較為經典的案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獨立思考,使其能夠結合課內所學知識,運用法治思維及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法治情感、法治品德及法治能力,成為法治社會下的知法者、懂法者、守法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白思辨式情境的主要特征是“以事載理”,要學生以經典的法治案例為參考完成思辨性探究活動,在價值辨析中識別觀點、體會法治的魅力。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單元第九課《公正司法》進行為例,本節課需要學生了解公正司法的內涵、意義與要求,明確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法治素養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培養守法意識、樹立法治觀念。為了培養這一素養,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影視作品中的經典案例,引導學生辨析公正司法的內涵與要求。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不同影視作品中律師為犯罪者辯護而不被理解的片段集錦。播放完這些片段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思辨點,讓學生選擇自己認同的觀點進行辯證。具體內容如下:
觀點一:律師應該為犯罪者辯護。
觀點二:律師不應該為犯罪者辯護。
這一思辨點十分具有考究特性,需要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明確“公正司法”的含義,厘清“公正司法”與“社會公平正義”之間的關系。教師創設思辨式情境,讓學生分小組,以辯論賽的方式完成角色扮演,使各小組學生可以針鋒相對、各抒己見,在“頭腦風暴”中產生思維碰撞。學生聚焦“律師該不該為犯罪者辯護”這一維度列出經典案例,從維護基本人權上升至對“公正司法”含義的解讀,明確“公正司法”是讓法律不區別對待每一個人,讓每個人都享有公平公正提出自己訴求的權利,深刻領悟“公正”的內涵,使學生的學習從理論層面走向了實踐層面,與生活聯結,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這便是情境創設的價值。學生在辯論中,依據自身的法治意識和理念闡述觀點與看法,達成了法治意識的培養目的。
公共參與是讓學生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并在實踐探究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積極踐行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在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基于現實生活經驗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在政治知識的學習中做到知行合一,將自己在課內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現實生活中,在實踐中了解真知,做合格的公民。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單元《綜合探究: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為例,這屬于探究性的教學內容,其公共參與素養是讓學生通過探究感悟人民當家作主,體驗參與、學會參與,真切感知人民當家作主的幸福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事物,將其作為學生實踐探究的內容,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公共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以下生活情境問題,如:公交車不到學校門口;學校門口道路交通擁堵;學校飯堂飯價;學校垃圾分類如何落實等。
教師可以讓學生組建成學習小組,結合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完成課后自主調研。學生需要自選一個問題,按照人民行使權利的方式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有的學生針對“公交車不到學校門口”的問題,指出可以先向學校所在社區黨員負責人提出建議,而后進入市政府官方官網,通過寫信的方式投遞意見。如上,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聚焦現實生活問題,展現了自己對問題解決計劃的思考、制定與實施過程,在自主化的實踐探究中培養了公共參與素養,真正達到了知行合一。
綜上所述,教師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視角實施情境教學,有利于構建特色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整體提升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效度。教師要從意識理念層面深層解讀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根據不同的素養內容創設不同的情境,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可以借助直觀化情境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借助議題式情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借助思辨式情境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借助生活化情境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以富有特色的情境活動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多元化的情境中時刻牢記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與內核思想,讓核心素養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得到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