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廣州 510230)
長距離大直徑輸水管道在施工過程中均經過分段水壓試驗,分段長度宜小于1 km,試運行通水階段,由于距離較長不適合整體加壓,檢驗管道整體抗壓能力尤為關鍵,且管道安裝由于地形地勢變化大,管道軸線高差大,管道通水過程中排氣能力和水壓對通水制約性強,保通水防爆管是一項嚴峻考驗。
引邱入城管線工程自邱莊水庫取水,經加壓泵站升壓后由壓力管道輸水至終點北湖,管線全長36.5 km,設計供水能力13.7 萬m3/d,工作壓力0.8 MPa,選用Dg1 420 mm 的供水管道,單管供水。巖石、碎石段及塌陷波及區采用Dg1 420 mm×12 mm 鋼制管道;沙壤土段采用埋置式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 管,DN1 400),埋置式雙膠圈密封(PCCPDE)。
主管線井室共67 座,其中,閥門井14 座,排氣井39 座,泄水井3 座,分水口井室4 座閥門井、4 座流量計井,2 座檢修閥井,1 座調流減壓井。除泄水濕井外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矩形結構。
與管線配套的引水泵站設置4 臺單級雙吸泵,為用三備一,水泵設計流量為0.55 m3/s,揚程為36 m,吸程大于5 m,配套10 kV 電壓電機。
引邱入城工程試通水系統由邱莊水庫引水口、加壓泵站、壓力管道系統及北湖組成。該系統引水距離長,地形復雜,且為封閉引水系統,必須全力做好通水謀劃準備工作,才可能完成從邱莊水庫引水全線貫通試運行的過程。成立了“引邱入城工程試運行通水辦公室”,統籌協調相關參建單位、部門和現場調度試通水工作[1],下設“試通水調度中心”直接指揮8 個工作組共同完成通水任務,試通水組織框架圖如圖1 所示。

圖1 試通水組織框架圖
試運行通水前,對引水管道全部井室、泵站2 個進水閘室、進水前池、泵房等構筑物內部殘留的雜物進行全面檢查與清理,確保所有構筑物內部雜物清理干凈,清理水庫引水渠進水口樹枝、垃圾等雜物,防止雜物對閘門、水泵、閥門等正常運行產生阻礙和破壞。
1)通水前一天,安排專人對管線全程巡線并熟悉管道走向,做好有積水或濕軟地帶標記,重點在較大轉點處。
2)檢查井室內自動化監測設備是否正常,檢查所有閥門是否完好,啟閉是否靈活及記錄啟閉閥門所用時間。
其中,排氣井內復合排氣閥由2 個閥門組成,頂部是排氣閥,底部是蝶閥(當排氣閥損壞時維修用),頂部排氣閥隨著管道壓力自動啟閉(啟閉無須人工操作),底部蝶閥為手動啟閉,啟閉1 次時間約2 min,閥門井閥門為偏心半球閥,手動啟閉,啟閉1 次時間約10~15 min。
3)將里程8+176、13+944、28+966、33+761、36+402 處的分水口偏心半球閥、25+025 泄水井偏心半球閥關閉,0+000~36+517 線路內閥門井內偏心半球閥打開,陡河補水口24+043 處支管偏心半球閥打開,26+031 處閥門井偏心半球閥打開一半,36+517 處閥門井偏心半球閥打開1/4,8+434 泄水井、16+804 泄水井偏心半球閥打開。
1)檢查前池水位滿足要求,落實供水量能夠滿足試運行要求。2)檢查供配電系統滿足運行要求,落實供電保障情況。
3)檢查自動化儀表系統運行情況,測量、控制、監視和保護滿足機組啟動條件。
4)清除引水渠及其周邊可能淹沒的一切物資,關閉水庫溢洪道3 道主閘門。
5)調試放水洞檢修門,引水渠放水前啟閉2 次。
6)打開1#、2#、5#、6#號閘門,直至把前池水放滿。
7)檢查泵組電機與泵頭連接螺絲是否安裝到位,檢查泵組閥門是否按要求在開閉狀態(每臺泵組進水閥門關,出水閥門開,總閥關狀態)。
8)通過泵站自來水管將泵頭注水直至灌滿(因為離心泵頭是空的,要注水排出空氣)。
9)泵組抽真空(進水管高于前池水位,內部有空氣,用泵站內真空系統將管道內空氣抽空)。
由于管道線路長,充水過程中受地形高差影響大,管內水位上升必然不均勻,管內空氣不易排出,充水時間勢必相對較長,考慮充水過程中還可能發生問題需要返工,充水過程還需延長,因此,需要分段充水,分段選在泄水口位置,按泄水井附近河渠進行試通水分段的劃分,根據劃分區段和管線設計情況[2],充水做了兩個方案比較。
方案一:先充后洗法[3]。即對管線分4 段(第一段泵站至引水管線8+434 處泄水井;第二段引水管線8+434~16+413 處泄水井;第三段引水管線16+413~24+630 處泄水井;第四段引水管線24+630 至北湖出水口),按照段落先后順序依次充水,待整條管道充水完成后,再分段對管道沖洗消毒,然后試運行。
方案二:邊沖邊洗法。把管線按方案一分4 段,按段落將一段充水完成后即進行消毒沖洗。例如,先充滿第一段泵站至引水管線8+434 處泄水井管道并沖洗干凈,然后進行第二段管道充滿并沖洗干凈,以此類推。待管道完全充水沖洗并檢查各種設施正常后,然后試運行。
方案一的先充后洗法由于充水過程要求小流量,剛開始的運行調度比較簡單[4],管道浸泡時間較長,但后期沖洗時泵的切換也頻繁;而方案二的分段充水沖洗分段進行作業,問題比較集中,人員比較節省,若管道有泥沙或污物,不會帶到下游區。經過詳細對比相關項目經驗及本項目特點,決定選用方案二。
引水管道充水、試通水的用水計算,不考慮打壓時的剩余水量,總需水量計算包括以下幾項。
4.2.1 管道充水及消毒沖洗的用水量
1)第一段管道充水及消毒沖洗的用水量
泵站前池至引水管線8+434 處泄水井,管道長8 434 m,管道直徑Dg1 420 mm,第一段管道充滿水狀態需水約13 350 m3;按沖洗流量1.58 m3/s,沖洗1 h 的需水量約為5 688 m3;管道浸泡消毒用水約為13 350 m3。理論計算[5]管道充水、沖洗1 h 和消毒沖洗的需水量約為32 388 m3。
2)第二段管道充水及消毒沖洗的用水量
第二段引水管線8+434~16+413 處泄水井,管道長7 979 m,管道直徑Dg1 420 mm,第二段管道充滿水狀態需水約12 630 m3;按沖洗流量1.58 m3/s,沖洗1 h 的需水量約為5 688 m3;管道浸泡消毒用水約為12 630 m3。理論計算管道充水、沖洗1 h 和消毒沖洗的需水量約為30 948 m3。
3)第三段管道充水及沖洗的用水量
第三段引水管線16+413~24+630 處泄水井,管道長8 217 m,管道直徑Dg1 420 mm,第三段管道充滿水狀態需水約13 007 m3;沖洗流量為1.58m3/s,沖洗1 h 的需水量約為5 688 m3;管道浸泡消毒用水約為13 007 m3。理論計算管道充水、沖洗1 h 和消毒沖洗的需水量約為31 702 m3。
4)第四段管道充水及沖洗的用水量
第四段引水管線24+630 至北湖出水口36+523,管道長11 893 m,管道直徑Dg1 420 mm,第三段管道充滿水狀態需水約18 825 m3;沖洗流量為1.58 m3/s,沖洗1 h 的需水量約為5 688 m3;管道浸泡消毒用水約為18 825 m3。理論計算管道充水、沖洗1 h 和消毒沖洗的需水量約為43 338 m3。
4 段管道合計充水用水量約為57 812 m3,沖洗用水量約為22 752 m3,消毒沖洗用水量約為57 812 m3;充水、沖洗用水量合計約為138 376 m3。
4.2.2 預估出現事故所需沖水量
管道充水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事故,需排空部分管道后二次充水,預估用水量按一次充滿的20%考慮,需用水量約為11 562 m3。
4.2.3 試通水用量
管道試通水流量為1.58 m3/s(工作壓力下),總通水時間按5 d 計算,用水量約682 560 m3。
以上各項總用水量約為83.25 萬m3。
5.1.1 充水流量
在充水過程中,為使管道內空氣有效排出,充水流速應重點控制,第一段管道充水過程流速為0.15~0.3 m/s,相應進水閘引水流量控制在0.5 m3/s。第二段和第三段流速控制在0.5 m/s,流量控制在0.8 m3/s,第四段流速控制在0.3 m/s,流量控制在0.5 m3/s。
5.1.2 特征水位
泵站前池進水管的運行特征水位:最低運行水位57.073 m,正常蓄水位65.500 m。
5.1.3 主要技術路線
在充水啟動準備工作中,應對所有排氣閥、閘閥、檢修閥、流量計等設備進行空載試驗,確保全線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正常充水
泵站從水庫正常引水狀態下,水泵提升水正常運行,管線沿線全部偏心半球閥、排氣閥、流量計閥、調流減壓閥應處于全部開啟狀態,泄水偏心半球閥處于關閉狀態,沿線壓力、流量傳感設備正常運行。
2)非正常充水
充水準備工作就緒,各類閥門及檢測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當充水至管線低凹地段而充水水位尚未達到末端閥出流狀態,在低凹段出現突發事故時,第一段應及時通知泵站值守人員關閉閘門,第二、三、四段應通知泵站值守人員關閉水泵,切斷上游充水水源。在事故低凹段管道流態穩定后(管內流速為零時),按規定關閥時間緩慢關閉下、上游檢修閥門,對事故管段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后,開啟下、上游檢修閥門,繼續完成后續充水程序,如需要排空處理,則應在下、上游檢修閥關閥后,排空事故段管道,事故處理完成后,由備用水源井對事故管道段進行充水,管道充滿后,事故段上、下游檢修閥按上述開閥順序進行行,繼續后續充水平程序。
1)本引水管線為有壓管道,長距離、大直徑、地形高差起伏大,管道內空氣排出時間較長,充滿水的時間必然更為漫長,順暢排氣是充水的關鍵,所以,管線充水首要是監控復合式排氣閥排氣情況。正常工作狀態下,排氣閥的排氣量隨著充水時間的延長而由小到大,排氣聲音由低到高。排氣閥排氣過程中,隨著空氣排出的同時可能會帶出少量的水,如出少量水可判定管內沖水已到達此處。當排氣閥不再排出空氣時,說明該處管道己為滿管流態。每處排氣閥排氣情況應及時匯報至調度中心,詳細記錄排氣起止時間。
2)若排氣閥出現故障不能正常排氣,應關閉下部蝶閥,卸下排氣閥檢修故障,及時修復后復位安裝[6]。
3)各監控點應通過對講機定時匯報監測情況,出現突發問題實時匯報至調度中心,確保調度中心能實時掌握整體充水情況。
4)當水流經某段落后,調度中心應及時通知到對應段落巡線人員,要求加強巡線頻次,沿管線路由,重點監測地面有無有塌陷、冒水等現象。若發現異常,應立即逐級匯報至調度中心。
5)提前將整條管線路由及樁號標示在奧維地圖中,以便巡線人員分辨管線位置,重點巡視水平和豎向支墩位置,觀察對應地面位置有無隆起或裂縫,據此判斷支墩情況。若發現異常,應立即逐級匯報至調度中心。
6)整個充水過程中,應采用交接班制度,保證24 h 不間斷巡線檢查工作,按照值班表嚴格落實。
7)巡線檢查人員每組不少于2 人,交接時交接人要拍照上傳至工作群,確保交接不空崗,巡線檢查工作的連續、有效。
1)本工程安裝的壓力、流量傳感系統可以正常使用,實時監測不同管段的壓力情況和過流情況,從而監測管道充水情況,人為的調整偏心半球閥的啟閉和開啟程度[7],控制過水流量。輔助充水的同時,也對相關設備進行調試試驗,過程中做好記錄以供分析總結,為后期正式運行積累數據?,F場操控、通信使用對講機,保證實時通信,以避免操作人員行動不同步,流量、壓力不平衡。
2)試通水前要請有資質的單位對所有壓力、流量傳感設備進行率定和調試,保證采集數據真實、準確。定時采集壓力、流量數據,充分分析數據后總結不同位置排氣的大概時間和充水壓力,確保在不同壓力、流量情況下均有足夠的應對調試時間。
在試通水運行過程中,對每個段落末端的偏心半球閥開閉情況進行控制,每段充水、沖洗、消毒完成后,打開球閥向下一段充水??刂啤⒈3智俺厮辉谠O計允許范圍之內(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之間)均屬正常。
1)充水過程中發現某處管道漏水:及時關閉該管道上、下游距離最近的閥門井閥門(同時關閉水泵及其他應關閉的閥門),隔離該段管道進行單獨搶修。
2)如某處復合式排氣閥漏水,則立即關閉該處排氣閥下的蝶閥,并立即停止向管道內充水,待排除故障后再次充水。
3)管道出現爆裂事故:及時關閉該管道上、下游距離最近的閥門井內偏心半球閥(同時關閉其他應關閉的閥門),隔離該段管道進行單獨檢修;打開該段內的泄水井偏心半球閥自留排水,必要時使用水泵抽排,排空該段管道后進行更換。
在引邱入城工程36 km 管線通水試運行順利完成的基礎上,實現了把邱莊水庫水引入唐山市區,與市區自來水主管網、陡河河道以及豐潤區第一水廠相連通,正式納入城市供水水網體系。2022 年10 月21 日引邱入城管線工程正式通水運行,每年將為唐山主城區補充生產、生活、生態水源5 000 萬m3,緩解了長期以來唐山水資源緊缺局面,全面提升了城市供水保障,成功營造出唐山市“雙重水源、雙重保障”城市供水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