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革平 吳漢時

廣西聚焦粵桂協作,持續推進“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桂在行動”。圖為深圳市幫扶百色市的跨區域易地搬遷重點示范工程“深圳小鎮”。
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實施“三項計劃·桂在行動”(“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以來,廣西5700多萬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更加牢固。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2023年11月30日,貴港市港北區郁林路小學與揚州市朱自清小學開展第四次“民族團結手拉手、石榴花開向未來”活動。兩個學校師生通過線上線下的交流,多次相聚在一起。
像這樣定期相互交流的學校,在廣西有2000多所。為使各族青少年深入交流共筑青春夢,廣西共建成教育實踐基地45個,開展“石榴花開青春夢”同心營等交流活動100多場次,組織青年講師團、八桂紅領巾巡講團、民族團結宣講“青騎兵”開展線上線下主題宣講近1000場。2023年6月還啟動了“百萬青年看祖國·走進壯美廣西”系列活動,成功舉辦桂港澳青少年交流計劃暨港澳青年看祖國——廣西工業發展及風俗民情考察交流等活動。年內組織268支社會實踐重點隊伍和1099名西部計劃志愿者、225名研支團志愿者,開展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為就業創業青年提供培訓幫扶。建立結對機制,區內共有2萬余名各族青少年結為好伙伴。全區近50所學校與新疆10余所學校結對交流,持續開展“石榴籽? 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線上云隊課、“書信傳遞友誼”、“石榴籽? 心連心”等一系列“手拉手”活動。
2023年以來,廣西先后在崇左市、百色市召開“民營企業進邊疆”產業合作洽談會,共簽約產業合作項目38個,總投資額135億元,涉及現代農業、新材料、智能智造、生態鋁、生物醫藥、食品加工、林業和文旅康養等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后,將促進大量各族群眾雙向交流投資興業、務工經商。

廣西持續推進“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計劃·桂在行動”。圖為合浦縣海絲首港景區華燈初上,游人如織,各族游客沉浸式體驗、了解兩千多年前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廣西是勞動力富余和輸出大省區,共有農民工約1200萬人。為促進各族群眾跨區域雙向流動和互嵌式發展,廣西聯合廣東等省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活動,通過現場招聘、遠程招聘、直播帶崗、大篷車送崗等方式舉辦招聘會,采取“點對點、一站式”送工服務等措施,促進群眾創業就業。大力推進社區和城區發展一體化規劃,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打造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等“9個中心”,建設配套設施齊全、生活便利的社區環境,創建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結構和社會條件。推進115個公共圖書館、124個文化館和117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向群眾免費開放。建成506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成立85個社區,其中萬人以上安置點5個,安置各族群眾71萬人。各地“拿辦法”“強服務”“補短板”,通過落實衛生醫療保障、教育扶持保障、便民資源服務開發等,為“新市民”提供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一門式”辦理和一站式服務,營造各族群眾互嵌生產生活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在廣西蒼梧縣六堡鎮,為促進“茶與旅游”,村村都通了水泥路,山頭滿是茶樹。種茶、制茶,茶農茶人興高采烈;品茶、賞茶,茶客茶商其樂融融。2022年,梧州市年產六堡茶3萬噸,綜合產值約160億元,200多個行政村入股六堡茶產業,受益村民約24萬人,帶動茶農平均年增收3000元。
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實施“螺螄粉+旅游”,建設“螺螄粉之旅”旅游線路,推出系列主題預包裝螺螄粉,并創新賦予商品包裝公益宣傳新內涵。選送六堡茶制作技藝、瑤族油茶習俗等非遺傳承人參加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合作舉辦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動,在越南、老撾等地舉辦“以茶為媒”交流活動,有效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文化交流互鑒,講好中國故事、廣西故事。特色村寨帶動特色旅游。全區共有137個村寨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56個村寨獲評“廣西民族特色村寨”,農家樂、民宿遍布其中。利用“壯族三月三”等民族節慶活動,廣西非遺精品藝術展演、廣西民族服飾秀等系列展示活動,赴北京、廣州、武漢等地開展主題宣傳推介活動,不斷打響“壯美廣西”文旅品牌。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壯劇《百色起義》、音樂劇《血色湘江》等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等全國性藝術評獎中獲獎。在廣西,文旅融合正處處顯示出極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