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是春節的符號,傳承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習俗。祝福、祈福、接福、納福……一個“福”字,承載著中國人最樸素的生活理想。“五福臨門”指哪五“福”?貼“福”字有什么講究?
中國的“福”字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青銅器銘文上,即已有不同結構的“福”字。
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祝福、祈福、賜福、請福、接福、納福、摸福等各種儀式和活動也傳承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符號。
新春佳節,人們見面常說吉祥話“五福臨門”。
《尚書·洪范》中記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即好德,古人認為是福之道。“考終命”指享盡天年。
《新論》把五福通俗化,指的是: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
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是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應當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