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黃金原本只是一種金屬,由于其自身的稀缺性以及人類歷史文化的作用,黃金成為人類衡量財富和價值的一種標志。事實上,黃金已經跨越政治制度、種族文化、經濟發展程度,好比一條金色的血脈,貫穿于整個人類的歷史。從古埃及、瑪雅文明、古巴比倫到中國,黃金作為財富的象征被長久地保留了下來,并承載著人類的文化和藝術。
但現如今,對于黃金的價值,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股神”巴菲特認為黃金是一只“不會下蛋的雞”,沒有什么投資價值。而中國央行已經連續第16個月增持黃金儲備,國內的普通民眾也對“買金”蠢蠢欲動。
其實,如果只是放在一個時間點上,大家對于黃金的判斷似乎都不算錯。但如果撥開歷史的迷霧,就會發現黃金價格有一定的周期波動,而世界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也會加劇黃金市場價格波動。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馬克思有一句著名的論斷: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三章中,馬克思進一步定義了黃金的基本職能,黃金可以“把商品價格表現為同名稱的量,使其在質的方面相等,在量的方面可以互相比較。這樣,它成了價值的一般尺度”。
要想搞明白黃金的定價機制并不容易。黃金具有商品、貨幣和投資避險的多重屬性。正因如此,使得黃金價格的形成機制相較于一般普通商品更為復雜,不單單是簡單的商品供求決定機制,還要考慮全球貨幣體系變化、全球貨幣政策變動以及黃金市場投資和投機的需求變化。
在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兩個時代,黃金直接充當貨幣或準貨幣,價格穩定,波動不大。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告訴《新民周刊》,黃金作為商品主要具備兩個使用價值:其一是制作首飾和工藝品,也就是老百姓最常見的黃金飾品;其二則是在電子制造領域,因為要求元器件、線路有良好的穩定性、導電性和耐腐蝕性,只有黃金及其合金能達到這么嚴格的要求。
而黃金參與國際貨幣體系,則主要是近200年的事了。
迄今為止,國際貨幣體系經歷了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三個時代。
自從發明了錢幣以來,黃金對貨幣流通就非常重要,但是19世紀發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為保證民眾對銀行票據價值的信心,銀行必須存有足夠數量的黃金。在現代社會,最早的成體系的金本位制(將紙幣與黃金的價值掛鉤)出現在英國,它作為世界上最早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于1821年前后采用了金本位制度,后來各國紛紛采用了金本位制。

1944年,二戰同盟國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參加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簽署了《布雷頓森林協議》,確認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圖片來源/聯合國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這次會上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因為這次會議是在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是與黃金直接掛鉤的:世界各國可以用35美元和美國換1盎司的黃金,世界各國的貨幣又與美元掛鉤(固定匯率),也就是對各國貨幣和美元的兌換比價作了約定。其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
之所以從金本位制換成布雷頓森林體系,因為在經過了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美元非常強勢;而且,當時美國擁有全球3/4的黃金儲備和強大的軍事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兩個時代,黃金直接充當貨幣或準貨幣,價格穩定,波動不大。
有資料表明,從1833年到1932年,國際黃金價格大致在每盎司20.62至20.69美元之間波動,1934年到1968年國際黃金價格大致在每盎司35美元左右。而在牙買加體系形成之后,國際金價才真正實現“松綁”,并開始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1968年,美國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美元危機,當時正值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沼當中,世界人民抗議、反戰情緒強烈。半個多月里,美國的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美元。1971年8月,在第一次美元危機的沖擊下,尼克松總統宣布,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布雷頓森林體系隨之解體。同年12月,每盎司黃金價格從35美元上升到38美元。1973年2月,受第二次美元危機影響,黃金價格上升到每盎司42.22美元。
1976年1月簽訂的“牙買加協議”規定,各國貨幣不再規定含金量,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平價定值的標準。黃金非貨幣化進程由此啟動,這就是所謂的牙買加體系時代。在這個體系中,長期受到抑制的黃金消費需求得到了釋放,國際黃金價格在短期內大幅上升。
1979年國際形勢劇烈動蕩,接連發生了美國在伊朗的人質危機,以及蘇聯出兵阿富汗等事件。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980年1月18日,國際黃金價格達到每盎司850美元,創下當時國際黃金市場的歷史最高價。從1968年到1980年的12年間,國際金價平均每年升幅超過30%。
1980年1月18日,國際黃金價格達到每盎司850美元,創下當時國際黃金市場的歷史最高價。從1968年到1980年的12年間,國際金價平均每年升幅超過30%。
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世界經濟保持了較低通脹和較快增長,黃金的保值和避險作用下降,黃金價格也隨之下跌。在牙買加體系下,黃金在國際清算結算中的作用也在下降,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開始減少黃金儲備,中央銀行出售黃金的行為也推動了黃金價格走低。
總之,1980年1月,國際黃金價格暴漲至歷史最高點之后,一直呈下行趨勢。2001年初,國際黃金價格下跌到每盎司255.95美元。這個階段也被稱作國際黃金的“20年大熊市”。
2001年美國“9·11事件”之后,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使黃金的保值和避險功能又重新受到重視,國際黃金市場結束持續20年的熊市,步入上升通道。
2004年12月,國際黃金價格上漲至每盎司456.75美元。2005年下半年,每盎司黃金價格連續突破500美元、600美元和700美元。2006年5月,黃金價格一度漲至每盎司730美元。2007年,黃金期貨價格上漲了31%。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國際金價更是迅猛攀升,直到2012年最高點突破每盎司1900美元。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雷曼公司破產。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黃金因其避險和保值的特性吸引了眾多投資者。
在胡捷看來,黃金的每一次大漲,都和“恐懼”有關。“無論是1980年還是2008年,黃金的這個周期都是在一種恐懼的驅動之下,以及對于傳統央行不信任情緒的增長之下而產生的。”
在中國,有一句“亂世買黃金”的俗語。不難發現,這一輪金價上漲周期始于新冠疫情。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總體不景氣,因為人們對未來的預期茫然,所以為了進行財產保值就會選擇投資黃金。
黃金的長期價格是由國際黃金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而短期價格則會受許多經濟和政治因素影響,比如,通貨膨脹率、美元匯率、世界經濟形勢和國際政治局勢等。總的看,當通貨膨脹壓力增加或者美元貶值,當世界經濟中不確定因素增加或者國際局勢動蕩不安時,黃金價格就會上升,反之則會下降。
其中,美元價值變動是影響黃金價格的最主要因素。在國際市場上,黃金交易以美元計價,美元大幅貶值會直接推動國際黃金價格大幅上升。2008年發源于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直接影響了國際社會對美國金融系統以及美元的信心,再加上美聯儲連續采取量化寬松政策,美元不斷走弱,國際金價因此不斷攀升。
通貨膨脹是推動黃金價格上升的另一重要因素。長期以來,黃金被視為防范通貨膨脹的一種手段。在1974年到1975年、1978年到1980年間,由于全球范圍內通貨膨脹十分嚴重,使得各主要國家貨幣相對貶值,動搖了人們對持有貨幣的信心,由此掀起了一股搶購黃金的風潮,金價隨之迅速高漲,這期間黃金持有者成功地防范了通脹風險。
黃金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是影響黃金價格的深層原因。印度曾是世界黃金最大的消費國(最新數據是中國),南非是世界黃金最大的生產國,這幾個國家需求和供應的變化會給國際金價的走向帶來一定影響。另外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多的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會選擇購買黃金避險,從而增加需求抬升金價。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后,人們對于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期普遍趨向悲觀,全球經濟也因此充滿不確定性,黃金因其避險和保值的特性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此外,世界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也會加劇黃金市場價格波動。
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除了以上宏觀或微觀經濟因素外,也不排除“人為操作”的原因。在黃金實現市場化定價后,投資者日趨多元,投資方式也多種多樣,而價格波動正是專業投資者獲利的最好機會。
比如,1980年850美元的歷史價格并不是真實的黃金價值體現,而只能說是一種“泡沫價格”或“虛假價格”,這種價格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市場規律,充滿了投機色彩。1980年黃金價格自850美元的歷史高點回落整理,從時間上整整花了20年,調整幅度曾經一度超過70%。而在這20年里,全球經濟依然保持著高速發展態勢,貨幣的實際供給和商品價格水平不斷提高。這與持續低迷20年的黃金價格形成鮮明對比。

女性消費者在黃金柜臺選購黃金珠寶。“買金”早已成為中國女性的投資選擇。
而在2010年,當黃金價格突破1300美元之后,國際投資大鱷索羅斯就有“黃金是超級泡沫”的言論。那么,現在金價飛漲固然有金融恐慌下人們盲目追捧的因素,也不排除是受到了專業投資者的“操縱”。
2013年4月,華爾街金融大鱷做空黃金,黃金價格一天下跌20%,世界嘩然。不料半路殺出一群“中國大媽”為主的掃貨主力,橫掃黃金,反而導致國際金價創下2013年內最大單日漲幅,簡直讓華爾街看呆了。《華爾街日報》甚至專創了個英文單詞“dama”來形容“中國大媽”——這背后折射出的是旺盛的購買力和對黃金的渴求。當然,中國大媽的實力是遠無法和這些金融大鱷相比的,之后金價持續大跌,中國大媽們一套就是七年。
當下,投機客大舉增持黃金期貨和期權。不少機構發出警告,認為金價的漲幅過于夸張,目前主要是由短期投機資金推動。
黃金價格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人們的心理預期。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動蕩,大宗商品市場面臨美聯儲加息、巴以沖突、俄烏沖突等多重變量疊加,金價還不太可能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