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我可不精通摜蛋的呀?!痹诮邮堋缎旅裰芸凡稍L伊始,上海市橋牌協會秘書長趙冰說出這句話。
趙冰向記者介紹,同樣是使用撲克牌進行比賽,但橋牌比賽只需要一副撲克54張牌中的52張就可以了,大小王是不需要的。而摜蛋就需要整副撲克牌都上陣,且一般一副撲克牌是不夠的。
在阿德里安娜·伯恩哈德(Adrienne Bernhard)所著《撲克牌背后的故事:工程學、設計和歷史》一文中提及,“1867年,大小王首次出現于美國撲克牌中,到1880年,英國紙牌制造商也開始效仿”。在伯恩哈德看來,當初在美英,很少有紙牌游戲用到大小王。但他的說法至少表明,撲克牌作為一個游戲載體,玩法一直在變化、增多,張數也曾變更。
“撲克”,即英文Poker的中文音譯,意譯為“紙牌”。在英文中,Poker一詞的本義是playing cards(玩卡牌)。
追溯撲克牌的歷史,有不少學者、愛好者認為,其起源于東方。回顧人類科技發展進程,英國生物化學和科學史學家、漢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提出,中國古代創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學技術,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這“四大發明”。也正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李約瑟提出,造紙術、印刷術讓中國人發明了橋牌。

如果從“紙”去回溯——造紙術、印刷術誕生的國度,亦是最先在人類社會城市化突破10%的國度,誕生出紙牌游戲,看起來確實非常自然……
伯恩哈德曾寫道,中國人認為紙牌最早起源于12、13世紀南宋時期從中國傳出的葉子戲。
那就不妨探看一下中國古代所用紙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在2012年秋,《新民周刊》記者曾前往北京專訪當時世界麻將組織秘書長江選旗先生。江選旗給記者介紹過他的一些見聞。據他稱,位于日本千葉的麻將博物館里,收藏有一塊中國明代馬吊腳木版。這塊木版上有筒子、索子、萬子三種紋樣,還有第四種紋樣“拾”——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撲克牌,無非黑桃、紅桃、梅花、方塊,也是四種花色。有說法是源自法國:黑桃代表軍人、紅桃代表牧師、梅花代表農業、方塊代表工匠。然而,四種紋樣與四種花色,未必是巧合!
中國明代馬吊腳木版上有筒子、索子、萬子三種紋樣,還有第四種紋樣“拾”。
這塊木版大約僅存原樣的四分之一,但清晰可見表示了“萬”的“貫”,以及“貳拾”“叁拾”“肆拾”“伍拾”“陸拾”“玖拾”。江選旗介紹,由這種雕版可以印刷馬吊腳紙牌。有人認為,其是麻將與撲克的共同祖先。只不過玩馬吊腳時,丟下牌來,聽不見聲音,所謂“無聲落葉”;而后從馬將牌逐漸演變為麻將牌,數目翻了近四倍,竹子骨頭等制作,一玩稀里嘩啦亂響,那就不是“無聲落葉”了。
粗看馬吊腳的牌面,與麻將確實有類似之處。據稱,其“馬吊腳”的稱謂,源于這種游戲如馬有四腳,缺一不可。如今人們邀約打麻將,會稱“三缺一,就等你啦”,其實與“馬吊腳”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處。一副馬吊腳,共四十張牌,共有四種花色,打時,四人入座,每個人各先取八張牌——“以大擊小而現出色樣,及余八葉沖出色樣,出奇制勝,變化無窮”。如此行文,其中“八葉”無非現代漢語“八張牌”的意思。也就是說,明代盛行的馬吊腳,無非“葉子戲”的一種玩法。
何所謂“葉子戲”?換成現代漢語來說,其實就是“紙牌游戲”,如果將之意譯成現代英語,或可用Poker!
有關葉子戲最早的記載,來自唐代光啟二年(886年)進士蘇鶚所著的《同昌公主傳》:“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夜則公主以紅琉璃盛光珠,令僧祁捧之堂中,而光明如晝焉?!边@段故事,講述的是唐懿宗李漼長女同昌公主嫁給了韋保衡以后,駙馬爺家中的夜生活。作為當時關中望族京兆韋氏子弟,韋保衡于咸通五年(864年)進士及第,官至起居郎。起居郎的工作,主要是編輯、記錄皇家日常生活。五年以后,韋保衡迎娶同昌公主,被授銀青光祿大夫、駙馬都尉,后來一路加官進爵——直至拜相。

天津楊柳青《葉戲仕女圖》。
唐時如此顯貴之家,夜生活就是玩紙牌。當然,照明工具是紅琉璃盛光珠。無疑,從比韋保衡晚廿余年進士及第的蘇鶚所作記敘來看,在同昌公主嫁于韋保衡以后的那段時光,葉子戲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玩法,可以令富貴人家在長夜里掌燈玩耍,弄不好一坐上牌局就得消耗個把時辰甚至更久。
由此也不難推斷,葉子戲的誕生時間,應該早于咸通年間——也有說法,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張遂亦即僧一行,于開元年間發明葉子戲,以供玄宗與宮娥玩?!獜纳恍校缴睿坪跆苹适一蛘唢@貴玩游戲時,總有僧人隨侍。而大抵僧一行只是葉子戲某種玩法的設計者。
回顧中國歷史,紙張是在東漢時期發明,堪稱當時的高科技產品——使得人類在大致相當的空間里的信息承載能力比之竹簡時期有飛躍性的增長;而到了唐代,紙張價格已經大為降低,更多讀書人已經用得起紙。所謂“葉子”,則是讀書人所用便簽,或者就是如今所說書簽——夾在書中用的。隨著雕版印刷術的誕生,又是一次信息技術的革命性進步,使得便簽上可以印刷一些紋樣,漸漸地,紙牌就從這些便簽中誕生了。即便紙張價格已經降低,然而,這時候的葉子,特別是成套的葉子,也就是紙牌,恐怕不便宜。作等價換算的話,恐怕要比如今的新款手機貴得多!只有駙馬爺以及類似的權貴家庭玩得起——畢竟,玩牌是夜生活的一部分,還得插蠟點燈。當然,也正因此,在葉子戲的時代,就有了如今美劇《紙牌屋》所呈現的政治勾兌。
史料記載,同昌公主去世后,駙馬爺一路被貶官,直到貶為澄邁縣令,后坐罪賜死??梢?,公主去世后,大約韋保衡就上不了牌局也!只能被Pass掉。

葉子戲是如今撲克牌的早期雛形,是一種古老的紙牌游戲。
葉子戲的玩法當然不會停滯不前。清代趙翼《陔馀叢考·葉子戲》曾寫道:“馬令《南唐書》:李后主妃周氏又編《金葉子格》,即今之紙牌也?!庇纱丝梢?,宋代馬令在編撰南唐舊事時,不僅注意到后主李煜“少而聰慧,善屬文,工書畫”,注意到其被俘后作“小園昨夜又西風,不堪翹首月明中”,也注意到其在位時宮闈游戲,僅葉子戲都能編成一本書。至元代編撰宋史,則在《藝文志》中記載了幾部有關葉子戲的著作,說明這項游戲在宋代越來越趨于復雜。及至明清時期,馬吊腳這種打法開始盛行。《紅樓夢》第四十七回曾寫到賈母斗牌,“鴛鴦見賈母的牌已十成,只等一張二餅”。老太太玩的可不是麻將,而是馬吊。而后,第七十三回又寫到寶玉因繡春囊之事被嚇著了,賈母震怒而發起調查,竟查出下人聚賭,于是一把火燒了賭具——其中不僅有骰子,也有馬吊,亦即紙牌!當然,這一游戲工具,在明代也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載體。著名畫家陳洪綬當時繪有《水滸葉子》,印刷出版,行銷各地。作為紙牌的一種文化衍生品。老蓮之作,哪怕是印刷品,誰有舍得用來當牌打呢?
伯恩哈德也曾寫道,除了中國人以外,“世界上許多地方都自稱撲克牌是自己的發明成果”。從可考的紙牌形態史來看,并非一蹴而就,許多人將自己的智慧融入其中,才將國際通行的紙牌逐漸演變為如今的四種花色加大小王、54張牌的形式。與此同時,各種其他形式的紙牌,也還在世界各地流傳……

古董撲克牌。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當代人伯恩哈德、20世紀的大學者李約瑟來,19世紀法國的東方學大家萊麥撒(Abel Remusat)曾考證:“歐洲人最初玩的紙牌,以形狀、圖式、大小以及數目來看,皆與中國古代所用的紙牌相同?!?/p>
如今來看,西班牙紙牌的一種規則,起碼在數目上來看,與中國古代葉子戲一致——40張牌。其分為4種花色:分別是硬幣、杯、劍及棒。如果從符號學的角度去探看,其與馬吊腳紙牌的筒子、索子、萬子、拾是可以互換的。這就如同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或者“將、帥”被將死算輸棋,或者“國王”被將死算輸棋;一個在棋盤格子的交叉點上行棋,一個在棋盤格子內行棋;一個有楚河漢界,一個沒有河界;一個“將、帥”是孤家寡人,一個則有護佑“國王”的“王后”。然而,拋開這些具體的稱謂,亦即東西方觀念的細微差別,其實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在總體游戲規則中頗多相通之處——兩軍對陣、將死對方為勝。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兩者同源。
歐洲人最初玩的紙牌,以形狀、圖式、大小以及數目來看,皆與中國古代所用的紙牌相同。
而探看東亞文化圈,諸如朝鮮半島上的象棋游戲,看似與中國象棋特別相近,但其也一如國際象棋那般沒有楚河漢界。雙方“首腦”既不是“將、帥”也不是“國王”,而是“楚、漢”,且開局時放在九宮格中心位置——一眼可見,高麗象棋源于中國而又與當代中國象棋規則略有不同。同樣道理,中日韓三國的圍棋規則也一度不同,而在20世紀中后期又開始逐漸統一——其中,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應昌期先生于上世紀70年代多次赴日本棋院商討規則,為如今中日韓等國可進行圍棋國際比賽,為圍棋運動快速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再比對紙牌,其從起源地流傳到世界各地,隨著時光的推移,必然會由當地文化對之浸淫。也就有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意大利紙牌每副78張牌、德國紙牌每副32張牌、法國紙牌每副52張牌,而西班牙紙牌每副40張或者48張。也就是說,同在歐洲還不能統一紙牌張數。直至1847年美國廠商在撲克中加入大小王的設計時,國際性撲克才漸漸統一為四種花色加大小王共54張牌為一副的構成。
國際撲克牌協會(IPCS)前主席、荷蘭人熱尤斯·范·德格勒(Gejus Van Diggele)先生曾說過:“學者們和歷史學家對撲克牌的確切起源存在分歧,但他們普遍認為撲克牌是由東方向西方進行擴散傳播的?!焙嗡^分歧呢?主要是三種意見——第一,有專家舉歐洲14世紀的一些文獻稱,紙牌系由阿拉伯半島的游牧民族撒拉遜人帶入歐洲;第二,印度人發明了紙牌,由游牧民族帶到了歐洲;第三,1292年,馬可·波羅離開中國時,把許多中國物品包括中國紙牌帶回了歐洲。

國際撲克牌協會(IPCS)前主席、荷蘭人熱尤斯·范·德格勒。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蒙古人西征,將紙牌帶到歐洲,并流傳開去。
細究這四種意見,實際上仍證明了紙牌是出于中國的。畢竟,在中世紀,有太多中國物產是通過阿拉伯人而轉至歐洲的。哪怕起源“印度”,不妨看看1338至1353年,意大利人約翰·馬黎諾里在教皇派遣之下率領使團到達中國,他稱中國北方為契丹,稱中國南方為蠻子,又稱“蠻子”為“最大印度”?!爱斈隁W洲人所謂‘印度,實指中國?!睔v史研究者李岳伍稱,“有一幅1375年出品于加泰羅尼亞(Catalan)的地圖,是當時歐洲所知世界的總體概貌。就是此圖,在中國的東面、南面示意性地畫了許多島嶼,南部的島嶼中題寫‘印度群島海,海中有7548個島嶼,長著香料。當然,這個印度群島,歐洲人又稱之為‘大中國群島?!?/p>
如今的普通撲克牌,每個花色的3張人頭像“花牌”J、Q、K分別為Joke(侍衛)、Queen(王后)和King(國王)的首字母。比如方塊K代表愷撒大帝、紅桃K代表查理曼大帝、黑桃K代表以色列首任君主大衛、梅花K代表亞歷山大大帝……都是一種文化附著。上世紀90年代,中國坊間還曾流傳過港臺流行歌曲明星撲克、世界名車撲克等等。
趙冰告訴記者,小學的時候看到大人打撲克,有爭上游、八十分等等。其實這些玩法大抵是紙牌在歐美改頭換臉之后,“洄游”中國以后的一種游戲創新。上初中時,趙冰參加了正式的橋牌訓練,并于此后喜愛上了這一運動。如今,大學讀法律專業的她,已經將橋牌運動當作職業。
“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進步成長,場上并肩作戰,場下注重交流。我希望能有更多朋友投入到橋牌,以及各種以紙牌為工具的智力運動中?!壁w冰說。而記者所見,在四川、重慶等地,仍有老人熱衷玩一種名為長條牌的紙牌游戲,仔細看,那無非就是古已有之、傳承至今的葉子戲、馬吊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