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盼到常玉的展覽,距離2018年“細看常玉”在誠品畫廊的展覽,也已過去那么多年了。除非拍賣公司找到罕有的常玉油畫作品上拍,想真真實實地看到常玉的油畫真的不容易,盼了許久終于來了。這完全是衣淑凡女士的努力,因為她把這幾年許多新的挖掘作了整理的同時,也把身旁友人的常玉油畫作品作了更新的掃描拍攝存盤,結集出版最新也最周全的常玉油畫全集;因此在出版之際(書籍仍在意大利印刷,只有少量成品搭友人專機來臺),應衣小姐的召喚,大家同意把手中收藏的常玉油畫,齊聚在一堂相互分享!于是這些隱身在私人手中、鮮少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常玉油畫難得又現,短短三天,引來了一波常玉熱。
當我踏入展廳隨著衣小姐的導覽觀看時,大部分作品都是熟悉如舊識,只是再見已過十多年;同時在展覽廳的朋友,都是這回借出心頭好離家幾天的常玉收藏者。許多人都是上回“細看常玉”后又再見,互相問候著彼此,也互相交流著收藏的常玉,那是一種因為藝術而生的溫暖氣氛。借著衣淑凡女士以大半生之所愛,努力為常玉的創作注入研究、整理,也促成我們這群人內心里在佩服與激動之余,分享著各自在藝術收藏上的見解和熱情。大家看著彼此的常玉收藏,也聊著因為衣小姐的努力,原來自己的收藏又有了更多的典故被證實,更細節的來龍去脈被理解,這讓我們在常玉的藝術世界里會心一笑。

姚謙音樂制作人游走于兩岸音樂界
常玉的每一件作品,總是不可取代地置身在追逐之外,是因知己而相遇。
關于粉紅色的裸女與仰臥馬喻情愛,關于瓶花上提字借南宋翁森的四時讀書樂、一江之水構圖中的天地風景喻世事的新領會,那些許久不見、再見已多年的常玉作品,也隨著熱愛他的閱讀者人生進展,再欣賞時又是多元的心靈交會。喜歡藝術的人應該都是有趣的,即使那天晚上有許多媒體名人,在藝術面前大家都像在閱讀中得到安慰的孩子般,說著跟常玉有關的各自的感悟;并且在衣淑凡女士的穿針引線下,互相閱讀、感受著只有藝術才能帶來的平等、愉悅的慰藉。常玉的畫的確是有其特有的魅力的,隨著你的年紀、隨著你的閱歷、隨著時間,重復閱讀都會有著不同的新發現,這也是一種對照,借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與自己的理解去觀察自我每個階段的定義。
我一直偏向“粉紅色時期”的常玉,因為那是常玉一生中最愉快的歲月,他初入藝術之都所有的發現,都有著愉悅不拘的才情,把東方婉約審美隱藏西方油彩之中。而晚年的孤獨,皆集中在他所繪蒼茫之中猛獸亦微小的畫中,和許多描述在寸土之上長出倔強枝枒的盆栽作品,強烈的東方構圖似乎是知命之年的領悟。
關于常玉的人生與他的作品關系,其實是豐富待解讀的,在衣淑凡出版這重達八公斤的《常玉生平與油畫全集》大畫冊里,讀著讀著還是忍不住要佩服,一個藝術家的一生有著那么豐富的閱歷和人生經歷,包括其不隨俗之古怪性格,造就了他獨具一格閱讀世界的方法。在這藝術成了投資或奢侈品的消費時代,藝術家的名字忽然被追捧、又忽然冷卻的變化如電子產品迭代,有時候幾乎讓人忘記了藝術性存放在作品之中而非名頭。而常玉的每一件作品,總是不可取代地置身在追逐之外,是因知己而相遇。如他總提的:好鳥枝頭一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