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卉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種危險、急性的炎癥性疾病,主要發生于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1,2]。該病通常在患兒出生后幾天至幾周內發病,其病理特征包括腸黏膜層的壞死和穿孔。NEC 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早產、低出生體重、人工喂養、腸道菌群失調以及免疫系統發育不全等被認為是該病的風險因素[3,4]。NEC 的常規治療主要包括禁食、腸胃減壓、抗感染、營養支持等,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NEC 患兒的腸道炎癥過程與免疫功能失調密切相關[5]。有報道酚妥拉明可能通過調控免疫反應,減輕炎癥過程中的組織損傷,從而對NEC 的治療產生積極影響[6]。本研究通過評估酚妥拉明對NEC的治療效果,探討其對患兒免疫功能的潛在影響機制。
1.1 一般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2021 年7月~2023 年7 月我科收治的78 例NEC 新生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 例。對照組中男23 例,女16 例,平均胎齡(38.95±1.29)周,平均體重(2448.56±275.93)g;剖宮產21 例,順產18 例。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7 例,平均胎齡(39.11±1.37)周,平均體重(2451.04±276.41)g;剖宮產20 例,順產1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超聲、血常規等檢查確診;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免疫等其他疾病;②肝腎功能不全;③藥物過敏。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禁食、腸胃減壓、抗感染、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同時給予注射用甲磺酸酚妥拉明(上海復旦復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890046,10mg)持續泵注,0.1mg/kg 或3mg/m2,持續治療7d。
1.3 觀察指標①癥狀改善時間:記錄腹脹改善、大便改善、腸內營養恢復的時間。②炎性指標:使用ELISA 法檢測白細胞介素-10(IL-10)、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③免疫功能:使用ELISA 法檢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補體3(C3)、補體4(C4)水平。
1.4 評價標準顯效:大便隱血試驗轉陰,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消失,母乳喂養耐受;有效:大便隱血試驗轉陰,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改善,母乳喂養基本耐受;無效: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無改善,母乳喂養不耐受。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用n 和%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7.43% vs.84.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腹脹改善、大便改善、腸內營養恢復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治療后IL-10 高于對照組,CRP、TNF-α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觀察組治療后IgA、IgM、C3、C4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炎性指標比較()

表3 兩組炎性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NEC 是新生兒科病房中常見但較危險的疾病,其發病率在早產兒中尤其高[7]。患有NEC 的嬰兒可能會出現腸道壞死、穿孔和炎癥等情況,病情迅速進展,甚至導致死亡[8]。NEC 的傳統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禁食、腸胃減壓、抗感染、營養支持等[9]。然而,對于一些病情較重的患兒,這些傳統治療方法的療效可能相對有限,因此尋找新的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10]。
NEC 作為一種嚴重的腸道炎癥性疾病,對新生兒的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但其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11]。有研究表示,NEC 的發病機制與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有關[12],因此通過藥物調節免疫系統可能成為治療NEC 的新途徑。酚妥拉明是一種α 受體阻滯劑,其在調節免疫系統方面具有潛在的作用[13],主要優勢之一是半衰期短、起效迅速。
IL-10 是一種抗炎性細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炎癥反應[14]。在NEC 的發病機制中,免疫系統的異常激活和炎癥反應是疾病的重要特征。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其水平通常在炎癥或感染時升高。因此對NEC 患者檢測CRP,有助于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15]。TNF-α 是一種促炎因子,其在炎癥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NEC 中,TNF-α的過度表達可能導致腸道黏膜的炎癥和損傷[16]。IgA 是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的抗體,特別是在呼吸道和腸道,在腸道中有助于阻止病原體侵入腸道黏膜,防止感染的發生[17]。同時IgA 也參與調節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有助于維持腸道的免疫穩態[18]。在NEC 中,IgA 水平的變化可能反映腸道免疫功能的異常。IgM 是免疫系統中最早產生的抗體,通常在感染初期迅速產生。在NEC 的早期階段,監測IgM 水平可以作為診斷感染的一個指標[19]。C3和C4 是補體系統中的兩個關鍵組分,在免疫系統的激活和炎癥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6]。在感染或炎癥情況下,C3 和C4 可能會被激活并參與病原體的清除。在NEC 中,腸道炎癥可能導致補體系統的激活,從而引起C3 和C4 水平的變化。因此,C3 和C4 的測定可以反映免疫系統的激活情況和炎癥水平。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有效率(97.43%)高于對照組(84.61%),腹脹改善、大便改善、腸內營養恢復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后IL-10 高于對照組,CRP、TNF-α 低于對照組,治療后IgA、IgM、C3、C4 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酚妥拉明治療NEC 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兒炎癥指標,提高免疫功能。分析原因為酚妥拉明可能對免疫功能進行調節,有助于恢復免疫平衡,降低免疫系統過度激活導致的炎癥反應。有研究表明,α 受體阻滯劑可能對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可減緩腸道上皮細胞的損傷[6]。在NEC 中,由于腸道炎癥可能導致血流灌注不足,酚妥拉明可能有助于確保胃腸道足夠的血供,減輕缺血對腸道的損害。同時,血管擴張有助于改善微循環,減少血管通透性和腸壁水腫,有益于減輕炎癥引起的組織損傷。正常的腸蠕動對于排除腸道內的有害物質、維持正常的腸道功能以及預防細菌移位等至關重要,因此通過改善微循環,酚妥拉明可能有助于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癥狀。
綜上所述,酚妥拉明的血管擴張和對腎上腺素α 受體的阻滯作用可能在NEC 的治療中產生一系列有益效果,從而促進患兒康復,改善炎癥指標,提高免疫功能。然而,對于這些效果的確切評估仍然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來確認,并基于患兒的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