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洋 李潔 張璐璐 楊曉宇
新生兒腦梗死是指各種因素引起的新生兒腦血管一個或多個分支梗死,導致神經系統相應供血區缺血性壞死[1]。中國新生兒腦梗死發病率占活產的0.02%~0.04%,臨床治療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如偏癱、認知障礙、視力障礙等,對患兒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影響生活質量,增加家庭和社會負擔[2,3]。新生兒腦梗死臨床表現不明顯、不典型,患兒常表現為非特異性驚厥、反應低下、吸乳減少、發紺等臨床表現,導致臨床診斷率低,以致新生兒腦梗死實際發病率被低估[4]。目前,穩定生命體征和對癥治療是治療新生兒腦梗死的主要臨床方法,通過探討新生兒腦梗死的臨床特征,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積極意義,現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我院在2019 年1 月~2023 年1 月期間收治的腦梗死新生兒96 例為研究對象,設為腦梗組,其中男49 例,女47 例,胎齡36~40 周,平均(39.56±1.45)周;同時納入同期足月生產的非腦梗死新生兒96 例為對照組,其中男52 例,女44例,胎齡37~40 周,平均(39.62±1.53)周。兩組性別、胎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新生兒學》[5]腦梗死診斷標準,并經顱腦影像學確診;②日齡<28d;③無先天性畸形。
1.3 排除標準①缺少顱腦磁共振檢查;②家屬放棄治療。
1.4 方法比較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情況,分析腦梗死新生兒的受損部位和臨床表現,并分析腦梗死新生兒磁共振成像DWI 序列及T2 序列變化與預后關系。①一般資料:包括胎齡、出生體重、性別、小于胎齡兒、胎膜早破、羊水胎糞污染、胎盤異常、臍帶異常、宮內窘迫、生后窒息、先天性心臟病。②受損部位:包括單純大腦中動脈、單純大腦后動脈、單純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內囊、大腦中動脈+基底核、大腦中動脈+內囊+丘腦、大腦前動脈+基底核+內囊。③臨床表現:包括起病癥狀(驚厥、反應低下、納差、發熱、病理性黃疸、氣促、發紺/呼吸暫停)和體征(原始反射引出不完全、肌張力改變、哭聲改變、無陽性體征、眼神異常、瞳孔不等大)。④所有新生兒均行磁共振檢查,分析腦梗死新生兒磁共振成像DWI 序列及T2 序列變化與預后關系。其中存在神經系統后遺癥為預后不良,無神經系統后遺癥為預后良好。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4.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 和%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腦梗死新生兒小于胎齡兒、羊水胎糞污染、宮內窘迫、生后窒息的發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2.2 腦梗死新生兒的受損部位情況腦梗死新生兒的受損部位以單純大腦中動脈為主(50.00%),大腦中動脈+基底核(14.58%)也為常見損傷部位,見表2。

表2 腦梗死新生兒的受損部位情況
2.3 腦梗死新生兒的臨床表現腦梗死新生兒的起病癥狀以驚厥(73.96%)為主,體征以原始反射引出不完全(76.04%)、肌張力改變(50.00%)為主,見表3。

表3 腦梗死新生兒的臨床表現
2.4 不同預后腦梗死新生兒磁共振成像DWI 序列及T2 序列變化情況依據是否留有神經系統后遺癥將腦梗組患兒分為(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結果顯示不良組頭顱磁共振T2 序列腦梗死原始受損面積占比為14.81%,DWI 受損占比為3.70%,復查頭顱磁共振T2 序列受損面積占比為3.70%,顱腦病變受損占比差值為14.81%,深部核團受累為51.85%。腦梗死新生兒預后不良的頭顱磁共振T2 序列腦梗死原始占比、占比差值、深部核團受累高于良好組(P<0.05),見表4。

表4 不同預后腦梗死新生兒磁共振成像DWI 序列及T2 序列變化情況[n(%)]
新生兒腦梗死是造成兒童智力和運動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患兒發病早期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及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患兒預后相對較差,且多數幸存患兒可能殘留后遺癥[6]。新生兒腦梗死以動脈缺血性梗死為常見類型,因此現有新生兒腦梗死通常指動脈缺血性梗死,而臨床中尚未明確新生兒腦梗死的具體臨床特征和預后相關因素,而有學者指出多項臨床表現共同作用會增加不良預后發生率[7,8]。本研究分析了新生兒腦梗死的臨床特征,以指導今后臨床治療。
本研究中對96 例腦梗死新生兒的一般資料、受損部位、臨床表現、磁共振成像DWI 序列及T2序列變化與預后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腦梗死新生兒小于胎齡兒、羊水胎糞污染、宮內窘迫、生后窒息的發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小于胎齡兒的出現多與宮內慢性缺氧相關,宮內窘迫、生后窒息也提示生產時缺氧,而缺氧會誘發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造成腦血管供血區域缺血而出現腦梗死,因此腦梗死新生兒多表現出小于胎齡兒、宮內窘迫、生后窒息[4,9]。而羊水胎糞污染也提示臍帶供血不足,進而誘發血流動力學變化和胎盤小血管痙攣,誘發腦梗死,因此腦梗死患兒也多合并羊水胎糞污染[10]。本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新生兒的受損部位以單純大腦中動脈為主(50.00%),大腦中動脈+基底核(14.58%)也為常見損傷部位。受大腦中動脈影響的異常放電部位主要集中在額葉、顳葉和中央區,因此受大腦中動脈影響的異常放電部位相對廣泛,常合并基底核和丘腦受累,大腦前后動脈的異常放電部位相對有限,此時常出現合并基底核、內囊和丘腦損傷,伴對側腦電圖異常放電[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新生兒的起病癥狀以驚厥(73.96%)為主,體征以原始反射引出不完全(76.04%)、肌張力改變(50.00%)為主,提示腦梗死新生兒的受損部位多為大腦中動脈,而大腦中動脈供血面積大,顱內病變受損面積大,易波及內囊基底核及丘腦,多存在神經系統后遺癥,表現出原始反射引出不完全和肌張力改變等癥狀[13]。而腦梗死新生兒預后不良的頭顱磁共振T2 序列腦梗死原始占比、占比差值、深部核團受累高于良好組(P<0.05)。考慮到該結果與顱內病變的病理改變有關,有報道在腦梗死急性期預后較差的患兒梗死部位腦組織水腫明顯,面積較大,恢復期顱內病變萎縮、軟化、囊變程度顯著,周圍組織代償性增生明顯,通過借助頭顱磁共振T2 序列情況可幫助診斷患兒預后[14]。
綜上所述,腦梗死新生兒多為小于胎齡兒、存在羊水胎糞污染、宮內窘迫、生后窒息,以單純大腦中動脈、大腦中動脈+基底核為主要損傷部位,表現出驚厥、原始反射引出不完全、肌張力改變等癥狀,且不同預后患兒的頭顱磁共振T2 序列有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