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林崢 杜婧 鄧文輝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多方位、多參數、多序列的成像方式,無輻射,組織對比優異,適合骨關節結構的顯示。3.0T 以上的超高場MRI 設備有更高的圖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可增強組織的T2*對比,增加組織間的化學位移,從而獲得更高質量的骨關節MRI影像[1]。有研究顯示,在成人尸體腕關節3.0T MRI中,使用顯微線圈(Microscopy coil,MC)可以獲得比常規矩形表面小線圈更為優異的圖像質量[2]。
腕關節是結構復雜的復合關節,骨骼多,形態多樣,結構細小,肌腱韌帶走行交錯層疊,且為偏中心關節,采集到優質的腕關節影像是MRI 技師的技術難點,尤其是脂肪抑制序列的影像。除創傷外,全身多系統疾病均可累及腕關節,如風濕免疫類疾病、代謝性疾病等,而這些疾病的診斷都離不開優質的MRI 影像。本研究旨在對比分析在西門子3.0T Verio 超導MRI 設備上使用快速反轉恢復技術(Trubo 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及頻率選擇反轉恢復技術(Spectral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SPAIR)兩種脂肪抑制技術的腕關節影像質量,為制定腕關節MRI 掃描方案提供參考。
1.1 實驗設備西門子3.0T Veiro 超導磁共振掃描儀,8 通道腕關節相控陣線圈。
1.2 入組病例22 例健康志愿者,男10 例,女12 例。年齡20~36 歲,平均28 歲。無創傷、感染等腕關節病史。其中右利手20 例,左利手2 例。所有志愿者均能配合檢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體位選擇可采用仰臥位和俯臥位兩種檢查體位,以患者舒適為原則,體型魁梧者多采用俯臥位,體型纖瘦者多采用仰臥位。①俯臥位:頭側偏,面向受檢對側,受檢上臂平伸向頭上方與枕部相鄰,手臂與枕部之間以海綿墊隔開,避免頭部運動影響腕關節成像,對側手臂自由放置體側。②仰臥位:受檢上臂置于體側,手臂與身體之間以海綿墊隔開,避免呼吸運動影響腕關節成像。無論哪種體位,腕關節線圈都要盡量靠近掃描床中線放置,手腕置于線圈中部,五指平伸,掌心向下,海綿墊及沙袋穩妥固定受檢手臂,避免運動偽影產生。
1.4 掃描序列三平面定位,冠狀位TIRM、SPAIR脂肪抑制技術T2WI 序列。T2WI TIRM TSE Cor:TR 4 000ms,TE 82ms,FOV 106cmx106cm,層厚3mm,層間隔0.6mm,矩陣192×192,TI 220ms,掃描時間78s;T2WI SPAIR TSE Cor:TR 4 000ms,TE 82ms,FOV 106cm×106cm,層厚3mm,層間隔0.6mm,矩陣192×192,TI 時間顯像卡無顯示,掃描時間82s。
1.5 圖像判讀兩名5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MRI 醫師共同判讀圖像,達成一致意見后記錄判讀結果。判讀標準:I 級,脂肪抑制充分,皮下脂肪、肌間脂肪及骨髓脂肪均勻抑制(見圖1);Ⅱ級,脂肪抑制不充分,皮下脂肪、肌間脂肪及骨髓脂肪抑制不均勻(見圖2)。

圖1 腕關節冠狀面脂肪抑制T2WI Ⅰ級

圖2 腕關節冠狀面脂肪抑制T2WI Ⅱ級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兩組分級數據行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采集志愿者44 個腕關節影像,兩種脂肪抑制技術的冠狀位T2WI 圖像共88 組,其中4 個腕關節的8 組圖像因運動偽影導致圖像無法判讀,余40 個腕關節(左腕22 個,右腕18 個)的80 組圖像可供判讀。可判讀圖像中,采用TIRM 脂肪抑制技術的T2WI 影像質量Ⅰ級26 個(65.0%),Ⅱ級14 個(35.0%),采用SPAIR 脂肪抑制技術的T2WI圖像Ⅰ級14 個(35.0%),Ⅱ級26 個(65.0%),兩種技術圖像質量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5,P<0.05)。見表1。
隨著磁共振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為一種有別于普通X 線和CT 的檢查手段[3],MRI 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骨關節豐富的水、脂含量使骨關節系統成為MRI 應用最多的領域之一,其中脂肪抑制技術是MRI 重要的成像技術之一,通過對脂肪信號的抑制,更清楚地顯示病變部位和范圍,提高病變檢出率。目前最常用的脂肪抑制技術包括:①頻率選擇飽和法(Fat saturation,FS),又稱化學位移選擇飽和法(Chemical shift selective saturation,CHESS)[4];②反轉恢復法(Inversion recovery,IR),此類技術又包括短反轉時間的反轉恢復技術(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SPAIR、TIRM;③反相位法(Opposed-Phase,OP),此類技術又包括選擇性水或脂肪激發技術、水脂分離技術(Dixon 技術)。不同設備生產廠商對于采用相同脂肪抑制的序列有不同的命名,本次研究所用設備為西門子公司的3.0T Verio,所選擇的兩種脂肪抑制技術分別為TIRM 和SPAIR 技術,同屬IR 技術,SPAIR 的首研廠商是飛利浦公司,TIRM 的首研廠商是西門子公司。
3.1 常用MRI 脂肪抑制技術的基本原理與特征
3.1.1 FS 基本原理是基于水、脂的共振頻率不同(化學位移),調整激勵脈沖的帶寬和頻率,選擇性地預飽和掉脂肪組織信號,使脂肪質子不產生MRI信號,從而得到只含有水質子的MRI 影像。FS 可以施加在任何脈沖序列之前,只抑制脂肪組織,不影響其他組織的成像,尤其在3.0T 的高場設備上,水、脂的化學位移大,飽和脈沖的帶寬和頻率更好選擇,脂肪抑制的效果更好。FS 法的優點是可靠性好,缺點是場強依賴性大,對靜磁場均勻度要求高,否則,水、脂質子的進動頻率因為局部磁場不均勻而出現偏差,導致飽和預脈沖的頻率與實際的脂肪共振頻率不一致,產生脂肪抑制不均勻的后果。
3.1.2 IR 基本原理是基于水、脂的T1(縱向弛豫時間)值不同,脂肪的T1 值遠小于水的T1 值,采用特定的間隔時間(Inversion time,TI)在脂肪組織縱向磁化矢量為0 值時施加激勵脈沖來抑制脂肪組織成像。首先,施加180°的反轉脈沖延長組織的縱向磁化過程,組織間的縱向弛豫時間差別加大,即T1 對比增加,在組織縱向磁化矢量從反向最大到零值的過程中,施加90°激勵脈沖,縱向磁化矢量在零點的組織,因為沒有橫向磁化矢量產生,該組織就不產生信號。在TR(回波時間)足夠長的前提下,180°反轉脈沖后,脂肪組織的宏觀縱向磁化矢量從反向最大到零值的時間為其T1 值的70%,在3.0T 上大約為160~180ms,90°激勵脈沖的施加時間即反轉時間值選為160~180ms,則脂肪組織沒有能被激發的磁化矢量,不產生MRI 信號。IR 脂肪抑制技術的優點是對磁場均勻度不敏感,中低場強設備也可應用,缺點是圖像信噪比低,與脂肪組織弛豫時間相似的組織均會處于部分飽和狀態,如黏液、出血等都可能被抑制掉,而脂肪浸潤或含脂的腫瘤組織與純脂肪組織的T1 值不同,導致抑制不充分。
3.1.3 OP 該方法并非嚴格意義上的脂肪抑制,只是組織內水、脂成分的反映。基本原理是基于水、脂肪的相位不一致,在不同的回波時間獲得不同的MR 影像。因為水質子的進動頻率快,脂質子的進動頻率慢,這種進動頻率的差異隨著場強的增大而增大,在3.0T 上大約為275Hz,水、脂質子的進動頻率差是恒定的,一段時間后出現水、脂相位差為0°和180°交替,此時施加激勵脈沖,會獲得水、脂信號相加的同相位圖和水、脂信號相減的反相位圖。優點是成像時間短,可以用在屏氣序列,且因為成像與水、脂質子進動頻率的絕對值無關,只與其相對頻率相關,所以對磁場均勻度要求不高。缺點是反映的只是組織內水、脂比例,對純脂肪組織信號并不能抑制,更適合脂肪浸潤等水脂混合病變的診斷。
3.2 腕關節MRI 成像質量控制診斷腕關節疾病對MRI 影像質量要求高,尤其需要高質量的脂肪抑制影像,但腕關節是偏中心關節,線圈處于磁場均勻度相對較低的位置,正確擺放體位和選擇恰當的脂肪抑制技術都是質控難點,需要反復實踐。
3.2.1 擺位 我們根據志愿者的體型分別采用仰臥手位于體側位(體瘦型)和俯臥手位于頭上位(體胖型)兩種體位。仰臥位的優點是舒適,患者能夠較長時間配合檢查,但由于線圈在主磁場邊緣,需要MRI 設備具有偏中心FOV 掃描能力,同時SNR 也會有所下降,適合體型纖瘦者,腕關節在磁體中偏離中線較體胖者小。俯臥位可以使患側腕關節置于主磁場中心位置,增加圖像信噪比,但舒適性差,長時間掃描容易出現運動偽影,適合體胖者。
3.2.2 序列選擇 選擇腕關節冠狀面成像,是因為冠狀面圖像可以清晰顯示腕骨間相互關系,腕骨間韌帶、三角韌帶復合體及尺橈關節下端結構[5],3.0T 超高場MRI 設備上,具有水、脂化學位移增加,組織宏觀磁化矢量增大的優勢,但腕關節擺位偏中心,處于磁場均勻度相對較低位置,所以本次研究選擇比較兩種對磁場均勻度不敏感的IR 脂肪抑制技術。其中,TIRM 是快速自旋回波反轉恢復序列(IR-TSE),在大的FOV 掃描也能取得較好的脂肪抑制效果,更適合人體偏中心結構的掃描。SPAIR 是頻率選擇的反轉恢復序列,實際上是頻率選擇和反轉恢復兩種技術的組合,反向脈沖的偏轉角并非正好等于180°,而是大于90°并小于或等于180°的反向脈沖,反向脈沖的中心頻率與脂質子進動頻率相同且帶寬很窄,這樣就只有脂肪組織被激勵,選擇合適的TI 時間,在脂肪組織宏觀縱向磁化矢量為零時施加成像脈沖,脂肪組織則被完全抑制。
理論上,腕關節SPAIR T2WI 似乎會比TIRM T2WI 有更優異的脂肪抑制效果,但本研究結果卻顯示TIRM T2WI 的脂肪抑制效果更佳,兩者的I 級腕關節數分別為26 個、14 個。分析原因:①TIRM技術是在快速自旋回波基礎上施加反轉脈沖的IR技術,圖像穩定性相對較好。我院3.0T Verio 設備于2012 年購置,在軟件版本的序列設計中,SPAIR技術的TI 時間選擇不夠優化,可能是其脂肪抑制效果不穩定的原因。②腕關節MRI 掃描中,志愿者無論是仰臥位還是俯臥位舒適性都較差,長時間掃描患者配合困難,易產生運動偽影,影響壓脂效果的判斷,TIRM T2WI 掃描時間比SPAIR T2WI 掃描時間短,志愿者相對容易配合。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本次研究的樣本量小,沒有統一采用俯臥或仰臥擺位,可能對試驗結果產生干擾。
綜上所述,腕關節MRI 成像的兩種IR 脂肪抑制技術比較,TIRM T2WI 的脂肪抑制效果優于SPAIR T2WI 的脂肪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