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仁,梁建慶,周楠,馮鑫,楊玉萍
(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所著《景岳全書》的精髓之處在于辨證施治。張景岳的學術思想源于《黃帝內經》,《景岳全書》補先賢未論之說,正劉張李朱之偏,重虛實而強溫補學說對后世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提出“陽非有余,真陰不足”說,創“非風”論,立“八陣”方[1-2]。關于老年養生論述多在《天年》《先天后天》《中興》《治形》等篇章中,張景岳認為“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氣盈則盈乘之則多壽,氣縮則縮犯之則多夭”,提出“中年修理,再振根基”的主張,對防止過早衰老與老年養生精血滋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推動明代以后各類養生學說的發展。
張景岳之前的歷代醫家在論述天年,即人的固有壽命,多從后天飲食、起居運動、藥物治療、身心調養、后天習慣等方面展開,尤其是食療與氣功導引方面,有大量論述與實踐探索。張景岳則從根源上認為“以人之稟賦言,則先天強厚者多壽,后天薄弱者多夭”“夫稟受者,先天也……先天責在父母”,明確提出先天遺傳與人的健康、壽命有著密切關系,指出人的生長壯老已全賴于自身陽氣的強弱[3]?!熬珰庵庩?言稟賦之元氣也。”說明精氣與元陽、稟賦具有互根互用的關系,先天稟賦受父母遺傳因素影響,父母體健少疾,無現代醫學所認為的遺傳性疾病,則為“先天強厚”;相反,父母多疾薄弱,有傳染性疾病,人體則“先天薄弱”。這種論述完全被現代的科學研究所證實,通過對一些長壽家族的長壽者跟蹤調查發現,壽命不僅取決于健康的飲食習慣、情緒的穩定、規律的運動、社會學因素的影響,還與先天遺傳有著密切的關系。
張景岳提出遺傳因素對壽命的影響,可在先前醫家著作中找到源流。早在東漢時期就有“夫稟氣渥則體強,體強則命長;氣薄則體弱,體弱則命短”(《論衡》)的論述,這是最早提出先天遺傳因素影響人健康壽命的觀點?!鹅`樞·天年》曰:“黃帝問于岐伯曰∶愿聞人之始生,何氣筑為基?何立而為楯……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睆埦霸缹Υ硕谓浳挠凶约旱恼J識,指出“凡此形體血氣,即已異于上壽,則其中壽而盡,因有所由,此先天稟受然也”,“先天責在父母”與“以母為基,以父為楯”之說,一脈相承。張景岳此說上承《黃帝內經》,下啟諸家,對后世醫家產生較大的影響。清·徐靈胎在談論壽命時認為“當其受生之時,已有定分焉,所謂定分者,元氣也,視之不見,求之不得,附于氣血之內,宰乎氣血之先,其形成之時,已有定數”(《醫學源流論》)[4]。徐靈胎對這種“定數”的理解即是先天遺傳因素對后天壽命的影響,與張景岳所說“責在父母”同出一脈。
《黃帝內經》中認為人體先天稟賦強弱受父母“基”與“楯”的影響,而張景岳在此基礎上又認為男女相合當在“天日晴明、光風霽月、情思清寧、時合氣爽、精神閑?!钡臓顟B下進行,才能“非唯少疾、聰慧賢明”,胎元稟賦基于此則先天氣盛,因此提出“氣盈則盈乘之則多壽,氣縮則縮犯之則多夭”,此觀點可看作古代優生學的萌芽,與現代優生學提倡的優生優育、科學備孕不謀而合,對提高國民健康、科學預防各類遺傳性疾病、建設健康中國、保障全民健康長壽具有重要的意義。
張景岳在認識到先天遺傳因素對壽命的影響時,并不唯先天決定一概而論,而是十分重視后天的攝養,認為在先天稟賦氣厚基礎上培養后天,會使壽者更壽,在先天稟賦薄弱基礎上不注重后天攝養,則使夭者更夭。“先天之強者不可持,持則并失其強矣;后天之弱者當知慎,慎則人能勝天”,告誡世人即使先天強厚但忽視后天養生,仍有夭折危險,而雖先天薄弱,但后天重視調養,亦可上壽,后天之養,其為在人?!爸咭娪谖慈欢锰臁?說明在壽命問題上并非完全聽命于天,通過后天積極攝養仍能“躋上壽”。
張景岳重視后天攝養對健康和壽命的作用,與之前養生“已老防老”的觀點不同,他將重點放在防老防衰上,在《中興》篇中提出“中年修理”的學術觀點,“人于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然再振根基,尚余強半”,“傷殘有因,唯人自作”,既然“所喪由人,而挽回之道,有不仍由人者乎”,表明通過積極調攝,挽回早衰是可能的。中年時期所見之衰與老年本質不同,因為中年時期與老年時期相比,臟腑精氣相對充盈,氣血相對旺盛,及時“修理”則復壯可待[5-6]。許多養生觀點只重視老年時期的調養,然而中年時期人體氣血陰陽則由盛而衰。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標志著人體進入老年期。張景岳認為酒、色、財、氣、天災人禍、庸醫此六害常侵擾人體,造成后天失養,其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從重視后天慎養的思想出發,反復論證預防早衰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中年作為關鍵時期,如果出現精血衰減、元氣虛損、五臟虧虛等,會直接影響老年時期的健康[7]。在中年精氣相對充盈之時,不治已亂而治未亂,及時補虛培元,可使元氣得固,根基再振[8-9]。因此,于中年而重“修理”,保元氣而為復壯,是張景岳對養生學作出的理論貢獻。
張景岳除了提出對老年醫學的獨到見解,對常見老年病的治療也頗具特色,辨證準確,論治精詳,集諸家之說正揉己見后附以驗案,形成自身獨特的學術觀點。
3.1 滋補精血以治形 張景岳認為生命首在形體,以形為根基,攝養治療的實質實際上也是保養形體。形體屬陰,關鍵在精血[10-13]。在張景岳創制的新方八陣補陣中的一些主要方劑,如大補元煎、左歸飲、三陰煎等有充分體現[14-15]。大補元煎對氣血大衰、老年虛羸有很好的療效,稱為救本培元第一要方;左歸丸功在壯水之主,以培元陰而精血自充;三陰煎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證。以上都是張景岳常用的方劑,如其治療七旬老婦陰結驗案時,辨證屬真寒假熱,陰虛受邪,群醫多處以滋陰降火之方,然其勢更甚,張景岳抓住“年大、足冷、脈虛”的診斷要點,不為表象迷惑,溫補辛潤,以理陰煎加人參、柴胡,以補為通,收到桴鼓之效。
3.2 臨證化裁以達變 后人皆知張景岳擅用溫補,對老年病的治療亦是如此,其認為老年病多正氣虧虛,治療應以補虛為先,實脾補腎,慎用攻法[16]。補中益氣湯原是李東垣為補中扶陽之用而創立,經過張景岳發揮,可用于多種勞倦內傷兼有脾氣下陷或陽虛咳瘧之證。通過對補中益氣湯的臨證化裁,用來治療老年人氣血虛衰所致的各類疾病屢有良效,如眩暈、不寐、便血、癃閉等。在治療老年喘咳病時,通過臨床實踐,認為老弱之人久病氣虛發喘的治療當以養肺為主,凡陰盛者用人參、當歸、姜、肉桂、甘草等藥溫養,陽盛者用熟地黃、阿膠、麥冬、五味子等藥滋養,不可一味祛風止咳、化痰平喘。對肺腎虛損的陰虛喘咳患者,設方金水六君煎,該方以六君子湯為基礎化裁而來,組方科學嚴謹,體現出脾腎同補、潤燥并調、剛柔相濟之意,至今仍被許多臨床醫生使用[17-19]。在老年便秘的治療中,張景岳認為老年便秘病機不僅是氣血虧虛,更是津液虧耗,治療時當慎用芒硝、大黃、番瀉葉類峻下藥物及承氣類方劑,不可性急欲見效而自取其敗,況且老年虛弱之輩后門堅固乃是長壽征象,即使出現澀滯也當緩治,重在養陰潤燥調理,治療時不忘考慮年老之人的體質特點,也為老年頑固性便秘提供辨治思路[20-21]。
3.3 用藥輕靈而嚴謹 張景岳非常推崇仲景組方精雜不亂,方簡藥精,又認為:“凡診病者……即得其要,但用一味二味便可拔出,即或深固則五六味、七八味亦已多矣?!鼻濉ち_國綱主張“病之變態雖多,即得其要,但得一味、二味便可拔除”(《羅氏會約醫鏡》)[22]。葉天士受到張景岳影響,其所著《臨證指南醫案》平均每方僅六七味藥[23]。張景岳根據老年人體質特點,用藥以輕靈為妙[24-25]。余力[26]通過對《景岳全書》中與老年證治密切相關之方藥進行整理統計,發現該類方藥功效多集中在補精血、滋真陰、固本元等方面,主要藥物有熟地黃、當歸、山茱萸、山藥、枸杞子、菟絲子、杜仲、人參等。當然,在臨床實際運用時仍要辨證對待,不可濫用溫補。
縱觀張景岳關于老年養生的觀點,可知人要對先天遺傳有基本的認識,同時重視后天攝養,特別是抓住中年關鍵時期修補精氣,可再振根基,防止過早衰老,從而有利于老年時期調養。張景岳的獨到見解補充和發展中醫老年養生學,并對后世醫家產生深遠的影響,對研究老年病證治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