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以《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為依據,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的,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課程理念,通過系統完整的模塊進行足球教學,提高課堂的運動負荷與強度,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以足球知識、裁判知識及裁判方法、足球技術及動作的多元組合學習,提高學生在真實比賽情境下對動作的正確運用的能力。通過課內的動態活動練習鏈以及分組比賽等,在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同時,注重學生角色的劃分、運動能力的提升、鍛煉習慣的養成,為課后參加各類足球活動及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全一冊第八章第一節《足球》模塊中的結合射門的組合技術,是水平五足球模塊中第七課時,教學內容是接球轉身射門。傳接球是足球比賽中使用頻次最高的技術,在對方禁區前沿接球時是一個非常好的進攻機會,因此,本節課著重練習進攻時在禁區前沿的接球轉身射門技術。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在比賽中合理地運用相關的技術組合,為掌握一項專項運動技能提供可能,同時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并提升校園足球活動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為高一年級足球模塊選修班學生,男生40人。大部分學生具有小學、初中的足球學習經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基礎,但足球技戰術意識不強,多以個人突破為主,不能從速度、方向、路線上理解戰術配合,比賽中創造力、決斷能力不夠。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能力分組,分別模擬在八人制和十一人制場地中在禁區前沿接球轉身射門的場景,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不同難度的練習內容。本課通過結構化教學策略,摒棄單一技術動作學習弊病,從某練習內容開始逐步增加難度,由慢到快,由無防守到有防守,并結合“接球”“傳球”等關鍵技術,使學生掌握技術并積極運用,充分讓學生達到運動的目的,能夠理解足球運動內涵,喜歡足球運動,強身健體,磨煉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