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澤

1900年巴黎奧運會海報
10年前,國際奧委會發布了《奧運會未來戰略規劃》,40項規劃中有一項是關于促進性別平等,提到要讓同等數量的男女運動員參加奧運會。
多年來,國際奧委會對性別平等的承諾,促使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女運動員人數穩步增加。1900年巴黎奧運會上,女性首次參加比賽,參賽人數僅占2.2%。此后,這一數字逐漸上升,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時,達到23%,2012年倫敦奧運會為44%,2020年東京奧運會為48%。
3月8日國際婦女節,國際奧委會宣布了一項2024年巴黎奧運會將取得的重大成就:以1比1的比例向男女運動員平等分配名額,奧運會歷史上將第一次實現賽場上完全的性別平等。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表示:“我們即將慶祝奧運會和整個體育界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作為巴黎奧運會的前奏,2024年江原道冬青奧會男女運動員的名額分配已各占50%。女子和男子的項目數量也相等,81個小項中,女子和男子各為32項,混合項目17項。運動員教育計劃是江原道冬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賽場內外提供寶貴的人生經驗。其中,性別平等是中心話題,為年輕運動員提供了認識強大女性榜樣的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打破性別障礙,為更平等和包容的社會鋪平道路。
巴赫說:“巴黎奧運會上,我們將看到奧林匹克運動和女性開拓者付出巨大努力的成果。這是我們對性別更加平等的世界的貢獻。”

1900年巴黎奧運會是重要的里程碑,女性首次參加奧運會。雖然那一屆海報的主體是一名持劍女性,但據當時的資料記載,其原型已經有24年沒有參加擊劍比賽了。1900年的比賽,近千名運動員中只有22名女性,參加網球、帆船、門球、馬術和高爾夫項目,網球、高爾夫等當時被認為是女性化運動。英國網球運動員夏洛特·庫珀是第一位奧運會女子冠軍。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女性首次參加田徑賽事,但被認為身體“ 太過柔弱”,禁止參加200米以上的比賽,直到1960年羅馬奧運會才廢除這一偏見。國際奧委會醫學和科學主任巴吉特談到早期的奧運會時說:“當時關于社會和醫學的觀念與今天有很大不同。他們認為體育鍛煉對女性是危險的,過度的努力會傷害女性的生殖功能。”20世紀40年代,人們還認為分娩意味著女運動員職業生涯的結束,直到范妮·科恩出現。1948年倫敦奧運會,已育有一兒一女的30歲荷蘭選手科恩在女子100米、200米、80米欄和4×100米接力中贏得4枚金牌,被稱為“飛行主婦”,回國后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多年后被國際田聯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運動員。
此后,女性漸漸在不同的運動中爭得一席之地。21世紀在性別平等方面取得了更大進步,摔跤和拳擊這兩項傳統的男性運動分別于2004年和2012年首次舉辦了女子奧運會比賽。2012年倫敦奧運會是又一個里程碑,實現了每個代表團均有女運動員以及每個大項均設女子項目。
2024年巴黎奧運會實現了完全的性別平等,女性參賽人數首次與男性相同。28個傳統大項的參賽運動員人數合計10264人,男女運動員均是5132人,各占總人數50%。在4個新增大項霹靂舞、滑板、攀巖和沖浪中,男女各有118人參賽,比例也是1比1。329個小項,男子項目157個,女子項目152個,仍是男子項目居多。在游泳、足球、體操和摔跤項目中,男女運動員人數雖然互有差距,但相加后正好抵消,比例仍是持平的。其他大項在項目設置和男女比例上都做到了持平。

在東京奧運會18個男女混合項目的基礎上,巴黎奧運會增加至20個,包括乒乓球混雙、游泳4×100米混合接力、田徑4×400米混合接力、射箭混合團體賽、柔道混合團體賽、鐵人三項混合團體接力等。
早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女選手人數已經超過男選手,那屆的251名運動員當中,女選手有133人。此外,在歷屆奧運冠軍的統計中,中國一共有284名奧運冠軍運動員,女子奧運冠軍達到183人。
國際奧委會還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行動來提高女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曝光度。自2020年東京奧運會以來,國際奧委會鼓勵各代表團由一名女運動員和一名男運動員在開幕式上共同舉旗,還鼓勵代表團中至少包括一名女運動員和一名男運動員。
在《2020年奧林匹克議程》中,國際奧委會重申了促進性別平等的承諾,自2017年以來,一直將性別視角應用于奧運會的日程安排,研究男女運動員比賽時間的差異。
每屆奧運會都有全球黃金轉播時間,國際奧委會對賽程表做了相應調整,確保在這些時段內舉行的賽事數量和總比賽時間實現性別均衡。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最后一天,女子賽事有兩項——藝術體操和拳擊,男子比賽有10項,包括多個團體項目爭奪銅牌和金牌的比賽以及男子馬拉松。這導致了比賽時長在性別上的不平衡。兩項女子比賽總計2小時,而男子項目總計22小時。冬奧會的日程安排也存在問題。例如,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和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最后一天都沒有安排女子比賽。
支持者希望能提高女子運動的曝光度,但如果女子比賽沒有按比例安排,就不可能有平等的報道。這些差異也會影響到媒體版面的安排,想象一下里約奧運會最后一天金牌得主的圖片合集,男運動員數量如此之多,這種性別形象的不平衡就被放大了。

英國網球選手夏洛特·庫珀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比賽
國際奧委會性別平等顧問南?!だ钤趥髅胶蛧H體育領域擁有20多年的工作經驗,幫助改變奧運會的比賽安排。她說:“制定奧運會期間所有賽事的時間表極其復雜,需要花費5年時間,涉及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和各單項國際體育組織?,F在,性別平等已成為奧運會比賽日程制定的因素之一,變化正在發生。我們努力在奧運會的每一天和每項運動中實現性別平等,目標是讓所有運動員都得到公平對待?!?/p>
2016年里約奧運會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在性別平等的賽程安排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有助于為未來奧運會制定標準。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最后一個周末和最后一天,改變了不少傳統團體項目的比賽時間,以便更多的女性參加當日的比賽。
在國際奧委會的領導下,2024年巴黎奧運會在性別平等的日程安排上取得進一步進展。許多格斗和力量項目重新安排了比賽順序,讓男子和女子輪流進行,而不是總將女子比賽安排在早上,男子比賽安排在晚上?,F在的順序基于體重類別,而不是性別。李說:“這很重要,因為男女交替比賽體現了公平性,并打破了女子運動不那么重要的印象?!?/p>
李表示,巴黎奧運會上的馬拉松項目是賽程性別平等的完美例子。比賽線路的設計靈感來源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婦女大游行”。當時,一場主要由婦女發起的游行活動,號召成千上萬名民眾從巴黎向凡爾賽宮進發,逼迫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返回巴黎。
馬拉松比賽將在本屆奧運會最后一個周末舉行,男子在周六,女子在周日,冠軍都可以在奧運會閉幕式上獲得獎牌,這是奧運會歷史上頭一次。李說:“隨著奧運會接近尾聲,最后一個周末的比賽會減少,因而得到的關注更多。過去,女子馬拉松比賽被安排在奧運會中期舉行,與男子100米決賽等40多項賽事一起被媒體報道,獲得的關注自然會流失?!?h3>開辟更多道路
巴黎奧運將成為奧林匹克運動值得驕傲的時刻,但不是終點。國際奧委會牽頭的許多項目已經全面開展,并將繼續解決所有女性在體育運動中剩余的性別差距——無論是尋求基層體育機會的女孩、旨在達到精英水平的女教練還是努力達到領導地位的女性。國際奧委會和奧林匹克運動將繼續致力于通過體育幫助創造一個更加性別平等的世界。
巴赫表示:“我們對促進性別平等的承諾不會在巴黎結束,將繼續為女性開辟道路,并與相關組織合作,鼓勵女性采取必要措施,推進性別平等。國際奧委會將繼續引領潮流,利用體育的力量為建設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會做出貢獻?!?/p>
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第一位贏得奧運會金牌的北非女運動員穆塔瓦基爾說:“賽場之外,教練的處境需要更多關注。過去10年里,只有10%的奧運會教練是女性,這個數字幾乎沒有變化。但教練是有影響力的決策者,我們需要年輕女孩看到女教練,相信她們也能獲得有影響力的職位。挑戰從基層開始,一名教練通常需要10-12年的積累才能達到奧運會水平,比成為一名精英運動員需要更多的時間?!?/p>
盡管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教練的選擇沒有直接影響,但推出的女性體育銜接計劃支持為更多女性達到更高教練水平創造機會,為來自50多個國家和17個項目的100多名女性提供精英級別的教練培訓。

巴黎奧運會拳擊資格賽,中國選手許紫春出戰女子57公斤級比賽。

女性媒體工作者
推動賽場之外的性別平等,國際奧委會以身作則。2016年,國際奧委會建議各國和地區奧委會以及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到2020年實現決策職位中女性至少達到30%。在國際奧委會的支持下,一些國家和地區奧委會以及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已經實現了性別平衡,有的取得穩步進展?,F在國際奧委會委員41%是女性,比2013年增加了100%,年齡和地區代表性更加多樣化。
確保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性別平衡報道是奧林匹克廣播服務的目標之一。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是奧運會的永久主轉播商,在巴黎奧運會上,公司承諾將讓更多女性擔任關鍵角色。
首席執行官雅尼斯表示:“認識到各種媒體角色中存在的性別差距,我們決心做出改變,為整個行業樹立榜樣。通過賦予女性在制作、編輯或技術崗位上所需的技能和經驗,我們希望為體育領域更具包容性和多樣化的媒體環境做出貢獻。”
2024年巴黎奧運會和殘奧會之前,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將在運營和轉播職位上聘用更多女性員工,包括約35名女性解說員,使巴黎奧運會上女性解說員的比例提高到近40%,比2020年東京奧運會增加近80%。
國際奧委會官網主編瑪麗·伯恩說:“隨著巴黎奧運會的臨近,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放大女性的聲音,以確保講故事時實現性別平等。通過這樣做,我們不僅讓運動員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成長,還讓各國觀眾有機會擁有多元的、有代表性的榜樣群體。”
通過國際奧委會的領導,奧林匹克運動將繼續致力于利用體育幫助創造一個更加性別平等的世界。可以肯定,挑戰依然存在,需要時間、勇氣和毅力去解決。只有將巴黎奧運會上的積極步驟轉化為持久的變化,賽場上的性別平等才能推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