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化謙

趙繼偉突破上籃。
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最近頻繁接受媒體采訪。不久前,中國男籃在亞洲杯預選賽中客場73比76不敵日本,輿論大嘩,中國男籃上一次在國際大賽里輸給日本,還是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
其實,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男籃和日本幾乎都是全主力出戰,小組賽中國隊也曾以72比79不敵日本,只不過亞運會不屬于國際籃聯主辦的比賽,所以未被計算在內。不過,關心和熱愛中國籃球的球迷已經管不了那么多了,2023年世界杯創下隊史最差戰績,杭州亞運會領先20分被菲律賓二隊逆轉,現在又輸給日本,球迷要表達失望情緒,3月初在廈門舉辦的CBA全明星賽,觀者寥寥。
面對中國男籃成績每況愈下的現實,姚明在全明星周末對媒體打開了心扉。
近來每一次對姚明的采訪,都沒有繞開輸給日本的比賽。對這場失利,姚明說:“輸日本那場球大家很關注,首先是有戰略定位的錯位。日本是全力以赴備戰巴黎奧運會,他們獲得了資格,我們沒有,所以我們在亞運會之后開始換血,引入了很多年輕運動員,只留下一小部分有經驗的老隊員傳幫帶,所以兩支隊伍戰略目標不一樣。那場比賽中國隊的平均年齡是23.5歲,日本隊是28.6歲,從年齡上就可以看出經驗和能力上的一些差距。這場比賽證明一件事,我們沒有辦法同時兼顧培養年輕球員和拿下這場比賽,可能要做取舍?!?/p>
和日本那場比賽,中國隊的上場陣容是:程帥澎、崔永熙、趙繼偉、付豪、阿不都沙拉木、楊瀚森、王睿澤、胡金秋、朱俊龍、胡明軒、杜潤旺、徐杰,仔細算一下,這支球隊的平均年齡是25.4歲。
此外,這份名單里有趙繼偉、胡明軒等7名球員參加過2023年世界杯,周琦、張鎮麟、趙睿因傷無緣這次比賽,再加上歸化球員李凱爾,基本還是那一套人馬。
換句話說,中國男籃還沒有到必須讓年輕人頂上的時候。等周琦、張鎮麟、趙睿傷愈回歸,他們依然是中國男籃的主力。同樣一套陣容班底,連續輸球的原因可能不只是年輕。
每一支成熟的球隊,都可能有19歲的楊瀚森、21歲的崔永熙這樣的年輕球員,但隊里有兩個21歲以下的球員,不能成為失利的主要原因。中國男籃去年夏天的失利和亞預賽輸給日本,經驗不足、為了新老交替絕不是主因。

埃面梅對里不練利習局罰面點,球中。國男籃主帥喬爾杰維奇有些無奈。
國內聯賽目前的競爭性嚴重不足。CBA一直想向NBA學習,實行準入制、不搞升降級,已經多年沒擴軍。但NBA球員如果不努力,世界各地的高水平球員就會去搶占位置。CBA沒有這樣強大的內驅力,很多隊員可以輕松打到退役。
放眼望去,CBA低質量對決比比皆是,很多球隊一看贏球無望,直接放棄抵抗,導致比賽質量下降。CBA需要外部驅動,可以是升降級,給混日子球隊更大壓力,讓他們去爭取每一場勝利。
當然,這會招致CBA球隊的反對,畢竟CBA公司的股份已經平分給了20家俱樂部,每家5%,逢大事股東會投票,沒有哪家俱樂部會對升降級投贊成票,因為說不定什么時候,降級的就會是自己。
另一種方式就是適當放寬外援限制。在這方面,日本籃協的舉措更激進,頂級的B聯賽每隊可簽三名外援,外加一名歸化球員或亞洲外援,比賽中可以同時登場兩名外援,外加一名歸化球員或亞洲外援,B1聯賽可以三名外援同時登場。
去年,日本籃協主席島田慎二曾到北京拜訪,專門就外援規定同姚明探討,“日本球員開始的兩年不能適應新的體系,很辛苦,但他們會通過競爭回到主力位置。這樣可以讓日本運動員的個人能力變得更強。”
目前,B聯賽取得初步成功,為國家隊輸送了一批人才,日本隊也打進了巴黎奧運會。日本籃協的目標不止于此,日前,B聯賽宣布了2026-27賽季改革方案,從2026-27賽季開始,B超聯賽每隊可以注冊3名外援和一名歸化球員或亞洲外援,不限制出場時間,相當于可以四外援出戰,場上只有一名日本本土球員。
CBA的外援規定一直在收緊,近幾年都是四節四人次,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外援過多會影響中國球員的鍛煉機會。現在,四節四人次的負面影響正在顯現,一些教練員希望外援規定放寬些,原因是現在每隊可以簽4名外援,外援四節四人次,在資金上是一種浪費。比賽中,場上有兩名外援,國內球員更多是和國內球員對抗,獲得的鍛煉價值有限,會出現很多運動員在國內呼風喚雨,到國際賽場失靈的情況。
CBA肯定不能像B聯賽一樣,將外援規定大幅松綁,但四節四人次,確實到調整的時候了。

胡金秋籃下強攻。
過去幾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國際間的交流和比賽都不多,從2023年世界杯可以看到,中國男籃與國際高水平籃球有脫節的跡象,用周琦的話來說,就是“世界杯我們對塞爾維亞,就像是幼兒園孩子跟中學生打”。
請進來,走出去,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籃球亦然。中國籃球很久沒有和國際高水平球隊交流了。新一屆中國男籃組建之后,要把過去的成功經驗拿來,盡可能邀請國外高水平隊伍比賽,也可以邀請俱樂部隊伍,來和國家隊進行大量熱身賽,讓本土球員適應國際對抗。同時,可以讓國家隊走出去,到歐洲和高水平隊伍交流、比賽。再就是鼓勵隊員單飛,在夏天到歐美特訓,沖擊國外聯賽。
不久前,日本B聯賽與澳大利亞NBL聯賽簽署戰略諒解備忘錄,雙方未來加強合作,包括俱樂部參與對方季前賽,青年隊參加對方青年錦標賽,B聯賽裁判和官員參加NBL季前賽,探索未來B聯賽俱樂部加入NBL的可能性。
日本籃協主席島田慎二表示:“B聯賽未來派俱樂部打NBL聯賽,目前還只是想法,但會努力使其成為現實。希望通過合作,讓更多日本球員到澳洲打球,達到提高國家隊水平的目的。如果每年能輸送5位球員,堅持十年,就意味著有50名日本球員到NBL打球,這就太棒了。”
此事不能不引起警惕。此前,中國球員周琦曾經在NBL打過一個半賽季,在征戰完第一個賽季回國后,周琦的競技狀態、身體對抗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姚明也支持中國男籃更多開展對外交流,他表示,除正式比賽之外,每年要為國家隊創造至少10到15場高質量的國際比賽,使球員獲得比賽經驗和比賽感覺。
提高聯賽競爭力,與國際高水平球隊多交流,這些都是慢功夫,短時間不會有明顯成效,但中國男籃的成績到了必須改變的地步。2025年男籃亞洲杯賽將在沙特的吉達舉行,這個比賽無關大賽資格,中國男籃還是應該努力爭取最好成績,中國籃球經不起更深的低谷了。
為了實現短期目標,中國男籃有很多細節需要完善。主教練要不要更換?喬爾杰維奇執教一年多來,他的訓練和比賽方式受到不少質疑,對中國籃球的了解不深入,臨場應變也不理想,關鍵是成績很差。喬爾杰維奇或許是個好教練,但他和中國男籃沒有良好的化學反應。
要不要選擇更合適的歸化球員?中國男籃目前的歸化球員李凱爾在NBA是角色球員,在場上更多執行串聯、防守等任務,缺乏個人強攻能力,不能在最后時刻以一己之力決定戰局。
中國男籃需要什么樣的歸化球員?看看CBA球隊選擇什么類型的外援就知道了。和國內球員搭配,就應該選擇個人攻擊力強、有配合欲望的后衛外援。
2027年之前,中國男籃可以多試用幾名歸化球員,競爭上崗,尋找最適合球隊的。這在國際上早已約定俗成,世界杯上菲律賓戰勝中國隊,靠的是歸化球員克拉克森,亞運會上擊敗中國男籃,靠的是歸化球員布朗利。
裁判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2023年男籃世界杯上,沒有一名中國裁判的身影,從任何角度出發,都需要中國裁判積極向國際靠攏。不久前,國際籃聯公布了巴黎奧運會40名裁判員的初選名單,其中有5名亞洲裁判,分別來自日本、菲律賓、伊拉克、黎巴嫩、哈薩克斯坦,中國裁判需要反思。
球迷對中國男籃的未來是有信心的,因為中國有天賦的球員數量遠遠超過日本。2023年U16亞青賽,日本隊僅有兩人身高超過1米90,在天賦上,日本球員先天不足,否則也不至于追求極致的小快靈打法。
中國男籃的陣痛會持續多久,姚明說:“我們和世界籃球的差距,特別是和頂尖水平的差距,在世界杯中已經看到了,日本男籃的進步我們也看到了。從成績來說是個壞消息,但是從籃球發展上說,是個好消息,他們能做到,我們也可以尋找一些學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