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濤

因策爾坐落于德國南部山谷之中,人口不過5000。銀白色頂棚的馬克斯·艾徹競技場匍匐于綿延山坡之下,是這座山間小城最大的名片,也是世界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的速滑勝地。初春3月乍暖還寒,24歲的寧忠?guī)r在這片冰道上輕盈疾馳,成為1970年創(chuàng)辦短距離世錦賽后半個多世紀第一位來自中國的男子全能冠軍。
1000米和1500米是寧忠?guī)r的主項。2月初,他獲得了這兩個項目世界杯賽季總冠軍。2月中旬,他又取得了單項世錦賽男子1000米銀牌和1500米第四。短距離世錦賽全能角逐,是在500米和1000米兩個項目上各滑兩回,由四次成績總積分排定名次。已連續(xù)征戰(zhàn)多場的寧忠?guī)r在這場賽季收官之戰(zhàn)中毫無疲態(tài),狀態(tài)甚至更好。他在1000米上保持了世界頂級選手的優(yōu)勢,第二次滑行中更是打破了場地紀錄。他從前相對“短板”的500米這次顯著變“長”。此前,寧忠?guī)r500米最好成績是兩年前在海拔1700多米的烏魯木齊冰上中心創(chuàng)下的34秒84。眾所周知,對速度滑冰尤其是短距離項目來說,高原冰場更快。此番在海拔690米的因策爾冰道上,寧忠?guī)r兩場500米兩度超越自己,第二場更是沖出34秒47,大幅提高自己的最好成績,這個成績僅次于新科歐錦賽冠軍荷蘭人德布。
說來也巧,中國速滑選手首次登上短距離世錦賽全能領(lǐng)獎臺,就是在因策爾。1991年的那屆賽事,葉喬波獲得女子全能亞軍。當年的賽場還是露天的冰面,2010年才改造成人們?nèi)缃窨吹降氖覂?nèi)滑冰館。1992年,葉喬波在法國阿爾貝維爾為中國冰雪運動取得冬奧會獎牌突破。此后,她在挪威奧斯陸為中國速滑開創(chuàng)性地贏取了短距離世錦賽女子全能金牌,第二年她蟬聯(lián)了世錦賽全能冠軍。
在國際競技體育的世錦賽系統(tǒng)當中,速滑的世錦賽體系是獨特的存在。早在130多年前的1893年,國際滑冰聯(lián)盟就創(chuàng)立了速度滑冰世界錦標賽,也就是如今的速滑全能世錦賽。滑完3個不同距離后,前八名選手進入第四項:男子10000米和女子5000米,最終依據(jù)總積分排定全能座次。隨著競技水平不斷提升,短距離高手越來越難以在全能世錦賽上進入前列。因而在1970年,國際滑聯(lián)創(chuàng)辦了短距離世錦賽,只比500米和1000米兩項,俗稱“小全能”。1996年,國際滑聯(lián)對標冬奧會設(shè)項,又創(chuàng)立了單項世錦賽。于是,速度滑冰就有了三個特性不同的世錦賽并立而存。
那么,速滑全能的積分如何計算呢?那也是一套獨特的規(guī)則。它是以500米成績?yōu)榛鶞剩瑩Q算成各項積分,按照相加而成的總積分,從低到高進行排序。以寧忠?guī)r這次在因策爾的表現(xiàn)為例:第一次500米滑出34秒82,計為34.82分;第一次1000米1分7秒67,折算成每500米33秒835,計為33.835分,后面兩次比賽同樣計分,四次得分相加為136.68分,在所有參賽選手中最低,成功拿下冠軍。
速滑三大世錦賽里,短距離世錦賽是中國選手收獲榮耀最多的舞臺。2009年,王北星成為葉喬波之后加冕“小全能”的中國第二人,于靜獲得銅牌,中國選手首次有兩人同上領(lǐng)獎臺。于靜其后又在2012和2014年折桂,是第二位兩奪“小全能”桂冠的中國人。此外,薛瑞紅、王曼麗、張虹也有過獎牌收獲。“小全能”總榜單上,中國隊以5金5銀3銅共13枚獎牌,列女子世界第四。如今,寧忠?guī)r歷史性地在男子金牌榜上,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
歷史最悠久的“大全能”,中國運動員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參賽,至今仍未能登上領(lǐng)獎臺。女子最高名次是劉鳳榮在1961和1962年連續(xù)兩屆排名第四;男子最好成績是王金玉1962和1963年兩次位列第五。
就在寧忠?guī)r實現(xiàn)中國速滑男子“小全能”金牌突破后的第二天,“大全能”世錦賽接踵而至,在同一片冰場上展開。經(jīng)過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四個項目的較量,26歲的韓梅獲得女子全能第五,逼近了老前輩留下的已沉睡60多年的中國“最佳”。或許,新的突破就在不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