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歌劇《帕老爺的婚事》,原譯作《唐帕斯夸萊》,腳本由劇作家卡瑪拉諾撰寫。1942年,作曲家多尼采蒂將其創作編排成一部喜歌??;1843年1月,歌劇在巴黎首演;1990年,由歌劇界首屈一指的指揮家鄭小瑛執棒的該劇意大利語原版,在中國首演;2012年,鄭小瑛老師帶領團隊重新創排了該劇的中文版,并為中文版《唐帕斯夸萊》取名《帕老爺的婚事》。從此,這位自詡聰明卻落入陷阱、遭到戲弄的“帕老爺”,不斷出現在各方舞臺上,為觀眾帶來許多歡樂。
2023年初,本人非常榮幸收到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的邀約,執導全新版的《帕老爺的婚事》。我與一眾優秀的藝術家、歌劇演唱家和青年才俊共同創排、通力合作,這注定是一段充滿探索和趣味的旅程,一次考驗審美和能力的冒險。
歌劇在國內始終是小眾藝術,外語唱詞帶來的隔閡是許多觀眾對歌劇敬而遠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將這部經典喜歌劇帶入中國觀眾的視野,消除審美和欣賞的壁壘,是這次排演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擁有扎實的文本、經典的旋律和便于演唱的譯配,此次制作便要將著力點放在如何將劇本的文學表達轉化為視覺和聽覺的藝術表達上,在保留原作的喜劇色彩的同時,努力將“帕老爺”的故事融入中國元素,貼近當下觀眾的欣賞習慣。一個渴望愛情的鰥夫,遭到了善意的愚弄,最終皆大歡喜,這樣的情感故事和觀眾之間并沒有太多的距離,情感鏈接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之事。劇中關于親情、愛情和友情的刻畫,對真誠美好的向往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因此所有劇中人物的處理要從情感入手,消除中西文化隔閡,讓觀眾笑中帶淚,感受愛的美好和能量。
對于具體排演,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創排準則
《帕老爺的婚事》最大的特點是“洋戲中唱”。這就意味著,雖然歌劇源自意大利,但我們將用中文來演唱該劇,為觀眾帶來可以聽得清、聽得懂的唱段,以便觀眾沒有語言障礙和理解隔閡,能更好地了解劇情,更從容順暢地感受歌劇的魅力。
“讓大眾聽懂歌劇”,這一直是鄭小瑛老師的重要理念,也是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的工作重心。在排練前期籌備時,我也與鄭小瑛老師一同,為作品確立了兩個基調:第一,劇中人物要遵照并符合劇本的時代特性,形象上要盡可能貼近現實,用現實主義表演風格詮釋人物;第二,對原劇的宣敘調進行修改和調整,增加臺詞中的語言包袱,拉近故事和觀眾的距離,讓觀眾直接感受到戲中的趣味,不用盯著字幕看。
二、關于唱腔
在唱腔上,多尼采蒂的歌劇本就以流暢華美的唱腔而聞名,《帕老爺的婚事》亦然。劇中唱腔的設計,展現出豐富的人物情感層次、角色之間的互動靈活輕巧,以及對戲劇情節沉穩從容的推動和發展。由于取消了部分宣敘調,改成了臺詞念白,所以臺詞的位置、長度,都需要在排練時和樂隊磨合,以求“恰到好處”,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

帕老爺的主題音樂十分明顯,從期待到緊張,從失落到憤怒,最后變為無奈,每一次主題音樂的出現均恰到好處。歡快的旋律符合帕老爺渴望“黃昏戀”的雀躍心情,他的唱腔充滿音樂的戲劇性,因此他的唱段需要通過旋律和聲來講述故事、傳達主題、抒發情感,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他的獨特個性。
諾麗娜和醫生的唱段在劇中承擔了更多的敘事作用,因此要突出唱段中音樂的戲劇性,注意調節音樂的層次。多尼采蒂的音樂本身就極具戲劇性,所以有些對唱和重唱段落,不必字字清楚,重要的是音樂本身的戲劇性和抒情性。
書記官這個角色,我不希望他是音色豐滿的標準男高音,因此我和演員一起調整音色和發聲位置,增加肢體表演以作為表演輔助,提升人物的喜劇色彩。
作為一部喜歌劇,音樂中的喜劇元素也十分重要,因此唱腔的設計和演繹都要輕松、愉快,用快節奏的旋律和滑稽的音調為全劇增加喜劇效果,一些小的音樂動機也可以幫助演員建立滑稽喜劇的表演樣式。
三、關于舞臺設計
在和舞美團隊溝通時,我對舞美、服裝、造型均提出了細致和統一的要求。
首先,要考慮如何構建舞臺上的空間。在我看來,歌劇是流動的藝術,音樂中有很多留白和抽象的空間,可以供創作者進行二度創作和藝術處理。這部戲多數劇情均發生在室內,僅有最后一場發生在花園的故事是室外戲,因此,我提出使用轉臺,完成我想象中的“流動”——空間的流動、時間的流動、音樂的流動、表演的流動。舞美設計李耿提出了旋轉的鏤空八音盒概念,這讓我覺得有些興奮。這樣的設計既符合我對這部戲的流動構想,又可以滿足演員表演需要的具體支點。盒子,作為一個有框架的架構,擁有天然的透視關系,加上燈光的輔助后,舞臺上的空間立時就有了層次,對表演區的切割也很便利。
盒子的包容屬性,讓舞臺上的空間,既有家庭、家族的溫暖和安穩,也有碰壁和家庭戰爭的可能性;這個粉色的盒子也象征著潘多拉的魔盒,打開之后,也許會發生一系列失控的故事。也許是因為小時候學過戲曲的原因,我很鐘愛戲曲舞臺的以虛帶實的空間處理。所以,在每一幕每個場景,我都要求臺上有一桌二椅,依托一桌二椅和一些基礎的小道具,臺上就構建起了虛實結合的簡潔空間,每場戲就可以有豐富的舞臺調度。

我認為,每部作品都應該有其獨特的顏色屬性,或明亮或灰暗,或絢麗或單一,色彩屬性能很直觀地傳達出一部戲的氣質。故而在顏色的選擇上,我和舞美設計大膽地選用了粉色作為舞臺主色調。《帕老爺的婚事》里有濃郁的愛情色彩,又有輕松詼諧的喜劇元素。粉色,這一奪人眼球的色彩,最能體現劇目的氣質——美好、浪漫,同時也隱喻了故事核心——一個可喜的桃色陷阱,一個圈套一場歡鬧。
四、關于服裝造型
本版制作的服裝造型設計,遵循19世紀羅馬服飾風格。這一時期是歐洲時尚的鼎盛時期,服飾不能簡單地追求華麗和精美,而是要注重顏色、材質和整體搭配,無論男女,時尚達人對配飾格外講究。因此,服裝的剪裁要有夸張感、設計感,在紋樣等細節上符合年代感,注意廓型,但不能影響演員表演和發聲。色彩要和舞美的粉色調有機融合,既不能太搶眼跳脫,也不能黯淡無光。
人物妝發設計要注重喜劇性,詼諧但不能丑化。戲中的男性,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胡子來體現人物性格,最好由演員本人蓄須,化妝師再進行修剪,這樣一來既符合人物性格,演員在臺上演唱也沒有思想負擔,不必擔心胡子脫落。
合唱隊的服裝造型,則需要淡化人物的社會性,我不希望將他們設計成家人、仆人、左鄰右舍,他們應該是一個整體,應該是一個色塊和一種氛圍。總之,人物服裝造型設計要和空間的設計相得益彰,兼顧浪漫原則和流動原則。
五、關于表演
歌劇的表演可能有多種樣式,表演樣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歌劇類型、導演的要求以及演員的特長有所變化。有些歌劇可能更注重儀式感、突出舞臺布景和道具的運用,通過視覺效果來展現故事情節。而《帕老爺的婚事》更注重演員的表演,我希望通過對音樂的戲劇性和人物的表演來塑造人物,傳遞情感。
喜劇的表演樣式是非常獨特的,喜歌劇要兼顧演唱和表演,達到完美的平衡。啞劇的表演樣式,通常是肢體化和夸張化的,很符合這部戲的喜劇氣質。加之我不希望演員們在臺上自然、生活的表演,因此我需要的舞臺上的表演是夸張的。人物情感展現方式可以是瞬間變臉,情緒從“1”直接演到“100”,不需醞釀,也不需要表演過程。我為演員設計了許多喜劇點,既有肢體動作帶來的幽默,也有語言包袱。
在表演過程中,我需要演員會借鑒戲曲中的程式化身段表演。身體是演員的武器,也是演員的工具,好的演員要善于運用肢體語言,肢體對表演節奏的調節至關重要。比如,為了凸顯帕老爺等待新娘時的忐忑心情,我為演員設計了雙手手指不斷纏繞的動作,見到新娘后,又為他設計了腳下發飄、走路不穩的動作。
作為中文版《帕老爺的婚事》的導演,我很幸運,遇到了優秀的合作伙伴,每個部門和工種都在為作品加分。首演之夜,觀眾屏息凝神,為帕老爺擔憂,為帕老爺發笑,這個“180歲的老頭”得到了今天的中國觀眾的喜愛。希望“帕老爺”的故事讓更多觀眾了解和喜歡歌劇,繼而迷上歌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