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蓉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會計核算對國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國有企業會計核算目前仍存在會計制度不完善、核算方法陳舊、內部控制不到位等問題,不僅影響了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還阻礙了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明確了國有企業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分析了國有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提高國有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質量。
首先,會計核算有助于國有企業實現規范化、精細化的財務管理,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同時,準確的財務報表有助于國有企業管理者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并以此為依據優化運營決策,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其次,會計核算有助于防范財務風險。作為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和財務狀況對國家經濟安全具有重要影響。完善的會計制度和規范的財務操作流程可以強化國有企業運營管理,保證國有企業資產的安全性和業務的合規性。同時,通過審計和監督財務報表,國有企業管理者可以有效識別并防范經濟活動中的潛在風險,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
最后,會計核算有助于促進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會計核算可以準確反映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有利于管理者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國有企業可以通過披露會計核算后的財務信息,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和聲譽,從而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會計核算基礎工作不規范
1.會計核算事務繁雜
為了簡化工作流程,部分國有企業會計核算人員在處理收入、資產、費用、現金流量、折舊、攤銷等經濟事項時,沒有嚴格遵守會計政策和操作規范,導致財務信息不準確。
2.記賬憑證填制不規范
劃分經濟活動所屬業務類型、劃分收支項目等事務是會計核算工作的難點。然而,部分國有企業會計核算人員在處理這些事務時操作不規范,導致業務分類錯誤,相應的記賬憑證與國有企業經濟活動不匹配。
3.憑證信息檢查不嚴格
部分國有企業會計人員在登記入賬時隨意性較強,沒有嚴格遵守憑證登記入賬的流程和要求,也沒有嚴格執行核算、處理工作的規范,導致部分入賬記錄缺失單據編號、記賬憑證金額、發生日期等信息。在后續的憑證整理裝訂環節,會計人員會對入賬記錄進行二次檢查和確認,但是負責二次核查的會計人員往往將工作重點放在收支款項上,而忽略了憑證編號等細節性問題。
4.財務數據不準確
國有企業的核算數據量龐大,如果核算過程中出現差錯,就會增加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此外,財務數據能夠反映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出于減輕工作量、掩蓋經營問題等方面的考慮,部分國有企業會計核算人員會出現篡改、隱瞞財務數據的情況,導致財務數據混亂且缺乏準確性。
(二)會計核算制度不完善
在信息化時代,國有企業的內外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環境已發生顯著變化。然而,部分國有企業目前的會計信息化建設進程緩慢,與國有企業整體信息化速度不匹配。例如,部分國有企業所制定的信息化會計核算制度缺乏強制性和約束力,難以規范和制約會計人員及其核算行為;部分國有企業不重視財務云、智能財務的作用,沒有及時引進先進的財務會計軟件和工具,不利于會計核算信息化建設。
(三)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脫節
部分國有企業會計核算的結果和結論未能及時有效地應用于企業的財務經營和管理決策中,造成了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脫節現象。一般來說,會計核算主要關注企業的經濟效益,其重點在于收支核算、資產價值核算等,而財務管理更關注資產價值、預算執行績效、投資風險、收益率等。此外,會計核算具有階段性,而財務管理具有動態性,容易導致會計核算數據和報表與財務管理工作的需求不匹配,會計核算數據難以實時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一)完善會計核算工作體系
1.規范會計核算的流程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建立會計科目使用和收支核算的規范機制,以統一會計核算人員的核算程序及操作標準。一方面,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應貫徹落實新會計準則、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會計法律法規等剛性制度,對國有企業的基礎會計核算工作進行標準化管理。另一方面,會計核算人員應按照資產、負債、現金流量、資金損益等科目開展會計核算工作,嚴格執行會計核算準則,以確保國有企業的收入確認及核算流程符合標準,提高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和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2.建立嚴格的對賬機制
國有企業應建立嚴格的對賬機制,以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性,提高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第一,合作企業雙方應簽訂轉賬協議,明確規定并披露轉賬金額、時間節點、轉賬方式、手續費用等信息。第二,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應申請網絡銀行賬戶,開通網上銀行及電子商務功能,并辦理網銀U盾或短信驗證服務。第三,國有企業應構建智慧化、數字化的對賬流程,例如:引進“流程協同+數據智能”的自動化對賬系統來檢查網銀賬戶收支情況及關聯的交易信息,并應用大數據技術自動查驗或確認數據。自動化對賬系統具有自動核查清點網銀賬戶余額等功能,不僅能夠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量,還能夠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準確度。
3.加強對會計核算工作的監督
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時,國有企業應把好會計信息和財務信息的質量關,加強對會計核算工作的監督,以確保每筆會計信息、每份會計憑證、每張財務報表的內容完整且準確。會計人員應加強與其他部門人員的溝通,及時整理、確認各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報送的會計信息與財務信息。同時,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應對比分析旬報、月報數據,做到“立行立改”,及時發現國有企業業務經營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的財務分析工作奠定基礎。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國有企業管理者還應安排專門的會計人員負責質量管理工作,以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和效率。例如,當會計核算結果出現誤差或錯誤時,負責質量管理的會計人員應及時追溯問題根源,并督促其他會計人員重新進行會計核算。
(二)建立健全會計核算制度
國有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引入信息化及智能化的會計核算工具、明確會計核算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和具體責任來健全會計核算制度。例如,國有企業可以統一歸口,將各個業務部門的會計信息和財務數據統一歸集到財務管理部門,由會計人員進行標準化處理,以防止業務部門篡改或隱瞞財務信息。同時,國有企業可以建立統一的會計報告制度,規定各業務部門使用統一的會計報告格式和統一數據口徑,以減輕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負擔。此外,國有企業還可以建立會計報告披露和審計制度,進一步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
(三)提高財務管理制度的規范性
國有企業應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第一,國有企業應明確劃分會計和財務人員的職能與責任,并細化各層次、各崗位員工的具體工作內容。例如,財務管理部門負責人應明確規定出納的工作職責,要求出納在款項收付工作中嚴格遵守以下流程:根據會計人員開具的發票,檢查金額和經手人姓名的填寫情況,審查無誤后在收據上簽字并蓋結算章,在將收據發票聯交給收款人的同時將收據記賬聯錄入現金流水賬。第二,國有企業應明確規定會計核算工作的行為規范、管理辦法和操作要點,并發布相關文件,供會計人員參考。
(四)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1.構建業財信息共享的數據服務中心
(1)建立關聯交易數據池。國有企業的業務規模和資金規模較大,關聯交易及經濟項目較多。為了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國有企業管理者應明確各部門的信息數據采集與錄入職責,并要求各部門應用大數據技術錄入相關數據,如原始憑證、發票、預算申請等財務數據,銷售收入、主營業務規模、成本率等業務數據,從而建立起國有企業的關聯交易數據池。
(2)搭建業財融合信息化管理平臺。國有企業應引進先進的財務管理系統,打造集預算管理、內部審計、成本控制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財務管理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具有會計核算、財務報表自動生成、原始憑證錄入、財務報銷、預算審批等服務模塊的業財融合信息化管理平臺。如此一來,財務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業財融合信息化管理平臺開展統一的業務操作和會計核算,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3)加強數據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會計核算工作必須以數據為支撐。因此,為了確保數據安全,國有企業管理者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將企業的交易數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投資決策等信息分別存儲在不同的區塊中,待需要用到相關數據時再從業財融合信息化管理平臺中調取,以有效避免數據存儲環節的安全漏洞。
2.提高會計人員的信息化操作能力
一方面,會計人員應順應會計工作的信息化趨勢,主動學習先進的會計方法、會計理論知識及會計行業的相關法規、收入準則,熟練運用信息化財務軟件,用新知識與新技能武裝自己。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管理者應制訂專項培訓計劃,通過組織培訓、講座、研討會等方式來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同時,國有企業管理者可以搭建VR(虛擬現實技術)實訓和模擬沙盤實訓平臺,幫助會計人員學會使用會計核算信息化工具,提高信息化操作能力。
(五)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國有資產具有國有性和集體性雙重特性,因此,國有企業管理者應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優化內部控制體系和會計核算質量,嚴格把控國有資產投資和運營管理的風險,以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此外,國有企業管理者應建立健全監督與反饋機制,以有效把控國有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和投資經營項目的質量,控制財務風險。
綜上所述,會計核算工作對提高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保障國有資產安全、促進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然而,我國國有企業目前會計核算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國有企業應在完善傳統會計核算工作體系與制度的基礎上加強會計核算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借助現代科技賦能國有企業會計核算工作。同時,國有企業還應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以提高會計核算工作質量,從而推動國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省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