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梁 羅偉 岑小妹 黃梅英 甘燕霞 林正聰 張殷蕾
摘要:? 為促進香花油茶扦插生根,以香花油茶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為試材,采用830、1 000、1 250 mg/L 3種濃度水平的NAA、IBA、根盼、根太陽、75%濃度的酒精等對香花油茶插穗進行處理,研究不同激素及濃度對香花油茶扦插生根的影響,運用方差和主成分分析對扦插生根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1 250 mg/L濃度NAA溶液處理的綜合得分最高,生根效果最好。
關鍵詞:? 香花油茶;? 激素;? 扦插生根
中圖分類號:? ?S 794. 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24)02 - 0007 - 04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屬山茶科山茶屬小喬木或灌木,其種子可榨油,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在中國廣西、廣東、云南、香港、湖南及江西等地均有分布[ 1 ]。2012年,廣西林科院在南寧發現油茶新物種,其樹型美觀、花香淡雅,被定名為香花油茶( Camellia osmantha),香花油茶生長快,果量大、出籽率高,耐高溫高濕、抗性強[ 2 , 3 ],十分適合廣西北部灣地區種植。目前,我國對香花油茶的研究較少,主要在栽培試驗、病蟲害研究、果實組分含量、表型研究等方面。黃平等[ 4 ]、張發國[ 5 ]用岑軟2號、岑軟3號、香花油茶進行引種栽培試驗,均得出香花油茶表現最好,適宜推廣。陳夢秋等[ 6 ]對30個香花油茶無性系葉進行測定,發現其葉表型性狀的遺傳差異較大。呂宗晉等[ 7 ]對9個香花油茶無性系的開花物候、花器官及花粉生物學特性進行研究,發現9個無性系花期均較長,且多數無性系基本可花期相遇,為后期進行的提高花粉利用效率研究奠定了基礎。為對香花油茶進行抗病品種選育,廖旺姣等[ 8 , 9 ]對香花油茶無性系苗期炭疽病調查,并對廣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進行了鑒定,得出廣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為核果炭疽菌,其菌絲生長和產孢受溫度、pH、碳氮源和光照條件影響明顯。近年來,香花油茶發展迅速,結合成本和技術的考慮,多采用以扦插為主的無性繁殖方式。楊家鴻等[ 10 ]利用不同IBA濃度對香花油茶全光照間歇噴霧扦插進行研究,得出生產上進行扦插繁殖時使用IBA的濃度為1 500 mg/L,同時速蘸10 s為宜。李月娟等[ 11 , 12 ]利用不同基質、不同外源激素對香花油茶進行了處理,研究發現泥炭土、河沙∶黃心土(1∶2)、黃心土作為基質進行香花油茶扦插的效果較好;各因素對扦插綜合指標的影響依次為激素濃度>激素種類>處理時間,其中1 000 mg/L NAA處理5 s的生根綜合效果最好。本試驗以香花油茶良種作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及處理時間對香花油茶扦插生根的影響,對比相關指標,深入研究香花油茶扦插生根及生長情況,尋求實際生產中其扦插生根的最優處理條件。以期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扦插成活率,合理選擇香花油茶扦插生根劑及處理時間提供理論參考。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3年1~6月在廣西國有欽廉林場林木種苗培育基地內進行,位于廣西欽州市欽南區沙埠鎮坭橋村,地處21°35′~22°41′N,107°72′~
109°56′E,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可達 22 ℃,年均日照時數1 721.1 h,年均降水量為2 104.2 mm,相對濕度81%。
2 材料與方法
2. 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采集于廣西益元油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油茶采穗圃,選取當年生長狀況一致、健壯的枝條作為穗條材料,長5~7 cm左右、傷口平滑,帶1~2個芽點,留1~2片半葉,隨采隨用?;|采用黃泥,裝入規格為9.5 cm×12 cm(未裝基質時規格)的育苗袋備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為萘乙酸NAA(廣州市林國化肥有限公司)、吲哚丁酸IBA(廣州市林國化肥有限公司)、根盼(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根太陽(廣東植物龍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75%濃度的酒精(北海國發川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 2 方 法
2. 2. 1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選用5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分別設置830、1 000、1 250 mg/L 3個質量濃度(表1),每個處理10個插穗,3次重復。
試驗進行前使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基質進行消毒,并用清水沖刷干凈。2023年1月17日將穗條用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后分別插入基質中,深度為3~4 cm,蓋膜蓋遮蔭網。扦插前期保證基質濕潤,后期正常管護。
2. 2. 2 數據調查與分析
180 d后進行成活率的統計,并逐一對成活穗條進行清洗,盡量保持其根系完整,計算其一級根數、新葉數,測量根長、平均一級根徑等指標。采用Excel 2003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利用DPS v7.05 版進行數據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從表2可知,香花油茶扦插生根的一級根數、最長一級根長、平均一級根長、平均一級根徑、新葉片數等指標在不同處理間差異極顯著。
由表3可知,處理5的一級根數最多,達到14條以上,其與處理3、7、8、11、12差異極顯著(p<0.01);其次是處理6,與處理3、7、8、11、12、15差異顯著(p<0.05);處理3的一級根數最少。
處理1的最長一級根長最長,其次是處理3,兩者與處理7、8、9、10、12差異極顯著或顯著;處理9的最長一級根長最短。處理14的平均一級根長最長,與處理6、7、8、9、10、12差異極顯著;其次是處理3和5,與處理7、8、9差異極顯著;處理9的平均一級根長最短。處理1和11的平均一級根徑最大,兩者與處理3、4、9差異極顯著,與處理10差異顯著;處理3的平均一級根徑最短。處理11的新葉片數最多,其次是處理4和7,三者與處理1、2、3、14差異極顯著;處理3的新葉片數最少。
不同激素處理對香花油茶扦插的一級根數、最長一級根長、平均一級根長、平均一級根徑、新葉片數等指標的影響不同,為了研究不同激素處理對香花油茶扦插生根的綜合影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各處理進行綜合評價(表4)。
主成分1、2、3的貢獻率分別為47.760 3%、24.225 1%、16.728 2%,累計貢獻率達88.713 6%,可反映大部分信息,這說明前三個主成分已能代表5個指標來分析各激素處理影響香花油茶生根的綜合水平。
以主成分的特征向量構建主成分數學模型。主成分1,Y1=0.041 3X1+0.626 6X2+0.543 4X3-0.081 7X4-? 0.551X5,載荷較高的依次是最長一級根長(X2)、平均一級根長(X3),說明主成分1主要反映了根系長度因子。主成分2,Y2=0.728 1X1+0.093 2X2+0.072 1X3+
0.662X4+0.133 5X5,載荷較高的依次是一級根數(X1)和一級根徑(X4),說明主成分2主要反映了根系數量和粗度因子。主成分3,Y3=0.607X1-0.072X2+
0.182 3X3-0.728X4+0.251 4X5,載荷較高的是一級根數(X1),說明主成分3主要反映了根系數量的情況。以各主成分的貢獻率為加權系數對主成分得分進行加權平均,構建香花油茶扦插生根質量指標綜合平均模型H,H=(47.7603Y1+24.225 1Y2+16.728 2Y3)/88.713 6,利用該模型對5個生根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排名(表5),不同激素處理對香花油茶扦插生根的影響效果以處理1最佳,其次是處理14,第三是處理5,處理7的生根效果最差。
4 結論和討論
不同激素不同濃度的處理對香花油茶扦插生根均有促進作用,但根據激素種類和濃度的不同,促根效果也不相同。本研究中,處理5的一級根數最多、處理1的最長一級根長最長、處理14的平均一級根長最大、處理1和11的平均一級根徑最大、處理11的新葉數最多,采用單一指標難以判定生根效果的好壞,因此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進行綜合分析,篩選了3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為88.713 6%,后進行綜合分析得出處理1(1 250 mg/L的NAA溶液)的綜合得分最高,生根效果最好;處理7(1 250 mg/L的根盼溶液)的綜合得分最低。董筱昀等[ 13 ]對浙江紅花油茶進行扦插生根研究,發現2 000 mg/L ABT1號溶液的促根效果最好。鐘凱[ 14 ]采用不同處理方式對油茶扦插進行試驗得出500 mg/L濃度NAA溶液處理的穗條生根率、生根數量和根系長度均表現較好。陳加利等[ 15 ]研究不同生長調節劑處理對海南油茶扦插效果的影響得出1.0 g/L濃度的NAA溶液處理不生根,效果較差,以上結果與本試驗結果不一致。李月娟等[ 12 ]對不同外源激素種類、濃度和處理時間對香花油茶扦插生根效果進行研究,得出1 000 mg/L NAA處理的扦插生根綜合效果最好,1 500 mg/L NAA處理排名第二,和本試驗結果部分吻合。造成結果不一致或部分吻合的原因,可能與插穗品種、試驗地氣候、扦插時間不同有關,具體原因有待下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莊瑞林.? 中國油茶(第2版)[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4 - 11.
[2] 馬錦林,? 葉航,? 葉創興.? 香花油茶——山茶屬短柱茶組一新種[J].? 廣西植物, 2012, 32(6): 753 - 755.
[3] 馬錦林,? 張日清,? 葉航,? 等.? 香花油茶的半致死溫度與耐寒耐熱性[J].? 經濟林研究, 2013, 31(1): 150 - 152 + 175.
[4] 張發國.? 三個油茶品種在田林縣的栽培比較試驗[J].? 南方農業, 2023, 17(2): 44 - 46.
[5] 黃平,? 岑紹榮,? 覃謀,? 等.? 香花油茶在百色市的引種栽培表現及栽培技術要點[J].? 南方農業, 2022, 16(13): 99 - 101.
[6] 陳夢秋,? 張日清,? 蔡婭,? 等.? 香花油茶不同無性系葉表型性狀及葉綠素含量的差異[J].? 經濟林研究, 2023, 41(2): 102 - 109.
[7] 呂宗晉,? 馬錦林,? 葉航,? 等.? 9個香花油茶無性系花器官及花粉生物學特性分析[J/OL].? 分子植物育種, 2023.
[8] 廖旺姣,? 鐘雅婷,? 韋維,? 等.? 香花油茶無性系苗期炭疽病調查及病菌致病力分化[J].? 廣西林業科學, 2022, 51(5): 676 - 685.
[9] 廖旺姣,? 韋維,? 鄒東霞,? 等.? 廣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鑒定及生物學特性[J].? 西南農業學報, 2022, 35(6): 1340 - 1347.
[10] 楊家鴻,? 曾雯珺,? 羅楊卓,? 等.? 不同IBA濃度對香花油茶全光照間歇噴霧扦插的影響[J].? 廣西林業科學, 2012, 41(4): 359 - 361.
[11] 李月娟,? 馬錦林,? 王東雪,? 等.? 不同基質理化性質對香花油茶扦插生根的影響[J].? 熱帶農業科學, 2020, 40(3): 25 - 30.
[12] 李月娟,? 王東雪,? 魏育,? 等.? 不同外源激素處理下香花油茶扦插生根效果的綜合評價[J].? 廣西林業科學, 2020, 49(1): 49 - 53.
[13] 董筱昀,? 黃利斌,? 呂運舟.? 不同處理對浙江紅花油茶扦插生根的影響[J].? 江蘇林業科技, 2017,44(6): 6 - 9.
[14] 鐘凱.? 不同處理方法對油茶扦插繁殖的影響[J].? 安徽林業科技, 2021, 47(6): 19 - 21.
[15] 陳加利,? 楊立榮,? 陳宣,? 等.? 不同生長調節劑處理對海南油茶扦插效果的影響[J].? 現代農業科技, 2018(11): 134 -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