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蘭英
(1.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吉林長春,130024;2.南陽市第一實驗幼兒園,河南南陽,473000)
人工智能時代對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挑戰。自主游戲本身具備的自我賦權、自主決策的特點,是培養未來人才的有力抓手。[1]觀察是教師理解幼兒、洞察幼兒心靈、投放材料、賦能幼兒游戲水平逐步提升的重要渠道。[2]《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強調,教師要掌握觀察和評估幼兒內在訴求的方法,給予幼兒適切的支持,幫助幼兒自主推進游戲進程。[3]《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幼兒對教師的觀察素養做出了明確規定,教師應全面觀察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的自然行為,要及時進行記錄,還應養成持續觀察的習慣,客觀、詳盡解析幼兒學習及發展的全貌,提供適宜的、精準的智慧引導。[4]提升教師的觀察素養,已經成為當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路徑。
實踐中,教師觀察素養不足常常會造成自主游戲中觀察的盲目性、無相關理論引領等困境。[5]鑒于此,本文分析教師觀察素養本質、剖析問題根源并提出相應的提升對策,以期促進教師觀察素養的提升。
自主游戲是在幼兒自由探索、自我驅動下,源于其內在興趣、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活動過程。[6]觀察指有目標、有規劃、有導向的持續知覺活動,是需要多感官參與及主動積極的思維程式。[7]素養即后天形成的修養,是知識、能力、情意三方面的有機融合,強調人的綜合素養。[8-9]觀察素養是教師專業素養之一,在自主游戲中指教師以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基礎,結合一定的觀察目標,運用一定的觀察方法,在幼兒游戲場域中精準篩選、記錄游戲信息,依據觀察記錄分析幼兒游戲狀況,為幼兒游戲中的自主、個性、創造性發展提供適宜支持的專業素養。
關于觀察素養的范疇,學者并未達成共識。目前較為普遍的是三分法,即將教師的兒童行為觀察素養分為觀察意識、知識、能力三個維度。[10]《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將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劃分為專業理念與態度、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3]結合上述三個維度,可將觀察素養劃分成四個維度,即觀察理念、意識、常識和能力。其中,觀察理念指教師在觀察中應秉承的基本觀念,對觀察具有指引作用;觀察意識指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具有觀察敏銳性,對觀察有動力作用;觀察常識指教師在自主游戲觀察中所具備的與幼兒發展特點等相關的理論常識;觀察能力指教師綜合運用自身掌握的理念、常識,在幼兒自主游戲中依據觀察目的獲取有效信息、使用工具記錄、分析觀察信息等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
觀察常識是提高教師其觀察意識和觀察能力的基礎。[11]部分教師無法開展科學有效的觀察主要有以下原因:在理論層面,對觀察相關理論常識了解不足;在實踐層面,忽視了游戲場域的復雜性,對觀察基本常識的內化程度不夠,致使在實踐中不知該如何將理論與實踐接軌,實現有效觀察。
觀察滲透理論強調,所有觀察均可和相應理論貫通串聯,觀察應是理論在前、跟隨、詮釋的過程。[12]該理論明確了理論之于觀察的重要功能。然而,在實踐中,教師對該理論的認識模糊,觀察的隨意現象層出不窮。他們單純遵循個人主觀經驗推斷幼兒游戲背后的原因或情緒,未能將具有指導作用的理論融入觀察過程,并常以“很愉悅、很享受”等個人主觀色彩過強的語言記錄幼兒游戲過程,導致觀察記錄本身的客觀中立的特征消失。[5]
觀察是為了幫助教師梳理幼兒自主游戲中的困惑,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7]然而,研究發現,教師常常在沒有前期設計的情境下進入觀察情境,僅依據自身經驗進行觀察,雖然觀察的次數達標了,但觀察的質量卻無從考量。[13]此外,教師缺乏觀察理論的支持,導致沒有詳細記錄或直接忽視觀察中核心事件,在幼兒游戲興趣、需求挖掘、合作探究等層面的深度觀察尤為缺失。[14]
觀察需要一定的時間保障。但由于面臨著日常行政工作繁重、班額較大等挑戰,教師把觀察記錄視為負擔。在觀察中,他們可能只是機械地按照園所規定的觀察項目進行操作,缺乏內驅力。因此,他們所提交的紙質版觀察記錄可能只是觀察后的重復勞動,最終導致觀察記錄有“量”無“質”。[15]
自主游戲中的觀察是教師掌握幼兒動態發展數據的有效渠道。[16]只有深度透析幼兒游戲,才能為幼兒的持續發展提供適宜策略。有研究者提出,教師不能單純對幼兒行為展開深描,還應透析完整支持幼兒游戲過程的內部興趣、傾向,從而支持幼兒的全面發展。[17]然而,在自主游戲觀察中,教師雖然在理念上理解了這一點,但在實踐中卻不清楚如何對已經成型的觀察記錄展開審議,更不了解如何逐步推動幼兒游戲的深化。
第一,以“觀察先行,活動后置”為活動生成理念,幼兒園可采取專家現場點撥、政策解析、優質觀察榜樣經驗傳授、共研游戲觀察類經典好書等方式,幫助教師深入理解游戲觀察的重要性和意義;對教師的觀察進行現場評估時,強調教師觀察的實際體驗,激發教師內在動力。
第二,幼兒園可轉換評價路向,構建以“幼兒游戲觀察”為導向的評估路徑,實現三個轉向。一是從數量到質量的轉向,使教師不再只關注觀察記錄的提交數量,而是注重觀察質量,并定期進行研討和展示。二是從結果到過程的轉向,引導教師不再僅僅關注幼兒在各領域發展的結果,而是注重觀察幼兒的發展過程,如通過常態化的自主游戲觀察、一對一傾聽、作品編碼與解析等方式有效評估幼兒的長效發展。三是從單一到多維的轉變,改變過去以園長、教研主任、教師為主的單一評估方式,轉變為幼兒游戲自評、幼幼互評、教師觀察評估相結合的、家長參與、管理者支持的多維評價模式。通過三個轉向,充分展現了觀察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促進教師觀察素養的提升。
為確保教師有足夠的觀察時間,需要解決教師文案工作過重的問題,以及增加并合理規劃觀察時間。第一,減輕教師文案工作負擔。針對教師文案工作過多問題,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減輕其負擔。例如,刪除無效量表的填寫任務、簡化主題活動簡案的提交要求、減少育兒宣傳和教育總結等工作,為教師的游戲觀察提供時間保障。同時,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提出不同的文案撰寫要求,如針對教齡5年以上教師,讓其以表格形式提交主題活動簡案即可;針對教齡10年以上教師,讓其提交生成課程計劃表及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表即可;針對教齡15年以上的成熟型教師,讓其提交幼兒游戲故事及班本活動安排即可。諸多創新性的改革舉措,可為教師游戲觀察提供充裕時間。
第二,增加并合理規劃教師觀察時間。對于增加的時間,幼兒園可合理規劃并充分利用入園、離園等零散時間,為教師的觀察提供支持。首先,支持教師共同制定觀察方案與分配研討時間,如將每日來園后的20分鐘作為觀察方案的研討時間,教師送完幼兒后的20分鐘為觀察反思時間,班級所有教師可利用40分鐘時間解析觀察路徑、分析全體或個案典型游戲事件、研討回應支持策略。其次,明確要求主配班教師遵循面點結合、分工觀察的規范,確保每日游戲觀察不少于6次,每次觀察在5—10分鐘之間。最后,預留游戲觀察與交流時間,確保班級教師每日集中游戲研討交流時長不少于30分鐘,每周一次不少于40分鐘的年齡組研討,每月一次不少于1小時的全園研討。總之,以明確的時間規劃確保教師的觀察、解析及研討策略的形成。
1.分層教研助力
將教師觀察素養分為5個等級(圖1),并通過分層教研助其觀察素養逐步進階。不同等級或層次的教師在觀察素養方面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和需求。根據幼兒身心發展水平、領域常識、觀察方法三個維度的分析,可以將教師的觀察素養分為五個等級。處于等級1“意識水平”層次的教師,需要在意識層面加強對幼兒的了解;處于等級2“發展中”層次的教師,對幼兒已經擁有一定了解,但還需要進一步加深對幼兒行為和需求的理解;處于等級3“實現目標”層次的教師,可能已經足夠了解并理解幼兒,但仍需進一步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觀察中;處于等級4“擴展充實”層次的教師,需要進一步提升分析整合觀察數據的能力;處于等級5“高級”層次的教師,需要全面評估幼兒的發展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圖1 幼兒教師觀察素養等級
經研究,上述5個等級逐層進階,根據問題點不同,新手教師應努力達到等級3,發展中的教師應達到等級4,成熟型教師應達到等級5。針對這三類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支持和培訓策略。新手教師需“高手”指引,發展中教師需理論引領,成熟型教師應發揮專業所長,進行評估與支持策略的調整。[18]據此,幼兒園可構建教師自主游戲觀察共同體,以便為不同層次的教師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與園本研修。
首先,通過“老帶新”的形式開展結對幫扶,共同圍繞游戲主題、觀察計劃、改進策略等層面進行深入研討。新手教師可以得到成熟型教師的指導,管理者跟蹤學習,評估實效。其次,圍繞不同問題域進行全園開放式教研,對幼兒游戲現場進行觀摩。在此過程中,新教師呈現觀察實踐中的問題,發展中教師設計適宜的觀察記錄表并記錄,成熟型教師依據觀察數據,出謀劃策,提出游戲優化方案。全體教師在幼兒園教研組織的管理下,默契合作,互相補充觀察的不足,形成謙虛、合作、爭鳴、創新的園所教研氛圍。
2.技術支持
幼兒園可凝練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精華,形成游戲觀察理論指導口袋書,供教師隨時翻閱,彌補教師理論不足的問題。幼兒園應引導團隊智慧的發揮,共同設計能夠發揮專業優勢且契合觀察場域的個性化觀察記錄表,如簡筆畫式、自我個性分區式、康奈爾式等,以滿足不同教師的需求和喜好。[19]成熟型教師依據幼兒游戲觀察記錄表,分析幼兒核心經驗的發展情況,并嘗試提供支持策略,以促進全體教師更好地回應幼兒需求、持續支持其發展。
3.資源支持
幼兒園可構建全園教師觀察記錄存儲資源庫,涵蓋觀察前準備資料、計劃呈現、方法選擇、觀察記錄、分析報告、調整策略、理論參考資料七個層面。可在此資料庫中設立二級資源篩選目錄,以便于教師隨時提取所需資源。應及時在平臺分享相關理論學習視頻、文字資源、典型個案、觀察分析視頻等寶貴資源,全面助力教師觀察素養的提升。
教師觀察素養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需持之以恒地努力。幼兒園管理者必須全面解析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等幼教文件為依據,立足于幼兒發展需求,聚焦于幼兒園整體游戲質量提升,通過管理激勵、支持、保障等多元途徑,為教師提供自主游戲中觀察的自主權、時間、空間、智慧、資源等全方位的支持,讓教師能夠在實踐中循序漸進地提高自主游戲中的觀察素養,達成“以觀引智、以察激思”的目標,真正成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創造的啟迪者、發展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