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婧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小學部,江蘇南京,210023)
幼小銜接問題備受關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幼小銜接的具體路徑,“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是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主題。[1-2]幼兒園和小學是承擔幼小銜接任務的主體,而小學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幼小銜接中的“接”。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小學部(以下簡稱我校)開發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課程”,可以搭建幼兒園和小學之間銜接的橋梁。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課程的價值及其開發實踐,為幼小銜接提供借鑒。
數學游戲課程即將數學課程游戲化,包括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的游戲化。將數學課程游戲化可以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首先,課程游戲化符合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助于促進幼小銜接。其次,課程游戲化是政策要求,可以促進學生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構建幼兒園和小學雙向銜接機制,小學要將一年級上學期作為入學適應期,根據國家制定的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和課程內容,開展為期半年的適應教育。[3]《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3]最后,課程游戲化可以滿足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學情。《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4]游戲化課程可以促進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我校開發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思中悟。
1.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是教師實施課程的方向。《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的確定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4]在幼小銜接背景下,我校“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課程”的目標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基礎目標: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導向是《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小學一年級數學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創新意識。[4]我校會對照《新課標》的要求設計小學一年級數學課程目標。例如,教師在講解“根據情境圖,說出圖中都有些什么,各有多少”這一知識點時,會將課程目標表述為“培養學生看圖識信息的能力,明白符號指示的意義”,即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二是進階目標: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學生的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反應力、傾聽力等較差,需要教師培養。我校在設計游戲化課程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力。例如,在“能在有序排列的各種形狀中,找出三角形,并數一數有多少”的課程目標中,培養學生的專注力與觀察力。
三是銜接目標:在第一和第二層次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幼小銜接。以繪本為例,在幼兒園學習階段,“根據情境圖,說出圖中都有些什么,各有多少”這一知識點可引入繪本,在銜接目標中可表述為“在繪本中的圖片中找出某一物品”。
2.主要思路
我校“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課程”與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書配套使用,每周安排兩個數學游戲,分別指向課內和課外。課內游戲是基于單元視角下的作業設計,指向單元的核心知識點或貫穿整個單元的核心方法,以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課外游戲在原有素材(網絡資源和邏輯思維游戲書籍等)基礎上進行補充和改編,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1.數學游戲設計過程
我校基于課程目標,整理小學一年級數學的課程內容,設計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如圖1所示。數學游戲課程設計的過程是動態生成且需持續改進的,需要經歷開發、實踐、改進、再實踐的過程,以提升課程質量。

圖1 數學游戲設計圖
2.數學游戲內容
歷經一年,我校共設計了71個(上冊35個、下冊36個)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示例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內容示例
每個數學游戲依據層次性原則設置3個挑戰,并提供游戲材料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我校在游戲開發時會根據幼小銜接的內容,使學生在已有學習基礎上參與數學游戲。例如,“數字配對”游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夠讓學生點數,銜接目標是能夠在數數的基礎上點數。
1.發布游戲
為了讓學生理解數學游戲規則,我校會每周邀請1—2名一年級學生擔任游戲小達人錄制游戲講解視頻,數學教師每周五會在班級群內分享1期數學游戲視頻和配套的游戲資料。
2.游戲反饋及考核
教師通過讓家長分享學生在家玩游戲的照片或視頻,了解學生在家玩數學游戲的情況。游戲反饋有助于我校修改和完善數學游戲。
我校小學一年級學生期末考核形式為無紙化考核,教師可以從數學游戲中選擇8—10個游戲作為期末考核項目,舉行數學游園會,以2022年1月我校小學一年級數學游園會為例,如表2所示。游戲內容涵蓋一年級上冊數學的重要知識點,并對應教材單元,考察點全面,核心素養指向明確。游戲需要學生動手操作,例如,“立體圖形拼搭”需要學生先看圖拼搭,再數個數,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動手能力、觀察能力。

表2 小學一年級數學游園會挑戰項目示例
我校依托數學教材設計游戲課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零散的數學感知,而是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的系統性學習。課內游戲基于單元視角進行設計,指向對應單元的核心知識點,避免學生進行機械性的題海訓練。我校共設計71個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包括一年級全冊17個單元的內容,重點單元則設計多個游戲突破學習難點。例如,在小學一年數學課本“你知道嗎”板塊,以“我認識人民幣”“加減法”這兩個重點知識設計的“貨幣知多少”“常見符號的由來”游戲有助于突破學習難點,讓學生系統學習。
我校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可直接操作的材料,包括撲克牌、數字卡片、紙杯、積木、小棒、計數器、十格陣等。此外,我校根據數學學習內容編排游戲,并升級游戲。每個游戲設置3關挑戰,游戲難度層層遞進,可以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促進幼小銜接。例如,我校開發的“聽口令指顏色”“數字聽寫”等游戲,需要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游戲,以促進幼小銜接。
數學學習習慣對數學學習有很大影響。在控筆訓練方面,我校設計了“走進有趣的數學世界”“神奇一筆畫”等游戲;在數學學習規范方面,如用尺子畫線、記錄過程、做標記、涂陰影等,我校在游戲講解視頻中呈現;在數學學習能力方面,我校在游戲課程的配套資料及游戲講解視頻中,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推理和驗證,幫助學生形成理性思維。
幼小銜接是學生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發展規律基礎上,設計幼小銜接的課程。我校開發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游戲課程”注重核心知識點、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幼小銜接內容,在實踐中具有一定成效。未來仍需完善和調整課程內容,增強課程設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助力幼小銜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