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宇,杜 娟,石 寶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0222)
設計洪水計算常采用水文比擬法、地區綜合法、暴雨洪水法。受暗河、溶洞發育等影響,巖溶地區、一般地區洪水特性差異明顯,常規的設計洪水計算方法需要結合區域條件加以改進[1-4]。本文以云南省巖溶山區小流域水庫工程設計為例,探討了WL水庫工程壩址設計洪水計算方法,旨在為工程設計提供更為科學的設計依據,并為該地區類似工程設計提供參考。
WL水庫位于云南省GN縣境內,水庫壩址所在河流——WL河為XY江上游支流JM河一級支流;結合流域巖溶匯水分析,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57.1 km2,其中右側支流KW 村以上伏流區面積21.0 km2、其余明流區面積36.1 km2。
JM 河為XY 江源頭之一,WL 河為JM 河右側支流,由3 支組成,水庫壩址位于左側2 支的匯合口下游;WL 水庫壩址以上流域無引調水工程,僅有1 座?。?)型水庫,該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5.8 km2,總庫容26.72 萬m3;JM 河下游有JM 水文站,流量資料為2016—2020 年;XY 江干流下游有XYJ(二)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2 473 km2,流量資料為1959—2020年;2站以上流域均無大中型蓄水、引調水工程。
XY 江流域暴雨天氣系統主要為低槽、切變、低渦、副高邊緣以及南海臺風和赤道輻合帶等,大暴雨多數是低渦與低槽類天氣系統造成的。本流域不僅受西風帶天氣影響,還受副熱帶系統控制。暴雨主要受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有明顯的季節性,多集中在6—9月。
XY 江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多發生在6—9 月,與暴雨時間相對應,其余月份雖有出現但量級不大、次數不多,一次洪水主要由3 d 降雨形成。因受氣象、地形等因素影響,上游洪水過程多為尖瘦型、單峰型,大水年的洪水多為雙峰或多峰型,次洪歷時3 d左右;下游洪水過程多為胖型,起漲流量較高,基流大,多為雙峰或多峰型。根據XYJ(二)水文站實測資料統計,年最大洪峰流量極值比為4.97。
JM 河下游的JM 站建于2016 年1 月,流量資料為2016—2020 年,該河段缺少長系列實測流量資料。根據水庫壩址附近河段大洪水調查分析可知,1966 年以來JM 河及WL 河有2 場大洪水,依次為1974、1982年洪水。
根據沿JM 河調查到的洪痕點河床及兩岸實際情況,采用河道恒定非均勻流水面線的計算方法,基于1974、1982 年洪水洪痕點對應高程,從水位流量關系線上查讀1974、1982 年洪水對應的洪峰流量分別為286、264 m3/s。
本工程壩址所在流域屬無資料山區小流域,壩址以上流域分別為明流區、伏流區,兩部分產、匯流條件不同。壩址設計洪水采用綜合瞬時單位線法,分別按全面積法、分塊疊加法進行計算。
對GN 氣象站1969—2020 年最大1、6 和24 h 實測暴雨統計分析,與XYJ(二)水文站短歷時實測暴雨、《云南省暴雨統計參數圖集》(2007 年)查讀成果綜合比較后,確定本工程壩址以上流域暴雨參數。
根據《云南省暴雨洪水計算實用手冊》(1992 年版)[5],明確洪水計算參數如下:①時程分配:壩址流域位于云南省暴雨10區;②產流分區:為《云南省暴雨徑流查算圖表》中的3 區;③主雨強:計算值大于10 mm 時采用10 mm,小于10 mm 時采用計算值;④匯流參數:屬《云南省匯流系數分區圖》中的3區。
按流域特征值及主雨強,根據下列經驗公式計算無因次參數n、k:
式中:Cm,Cn分別為分區匯流系數;F為流域面積(km2);J為主河道平均比降(以小數計);B為流域形狀系數(B=F/L2);L為主河道長度(km)(至河源分水嶺);i主為平均主雨強(mm/h)。
WL水庫壩址設計洪水計算成果,詳見表1。

表1 WL水庫壩址設計洪水計算成果
本工程壩址以上流域按巖溶地區分布分為伏流區、明流區,分別計算設計洪水過程,考慮到伏流區削峰滯洪,將伏流區洪水過程與明流區洪水過程疊加,可得本工程壩址流域設計洪水過程。
花椒精油中還含有大量的酯類化合物,其中含有的乙酸芳樟酯化學性質較穩定,常溫下不會變色,在皂用香精和高檔香料產品的制造中經常會用到。精油中還有一些其他酯類化合物,比如乙酸松油酯,它是帶有類似檸檬、薰衣草清香,氣味有一些甜的物質,其香氣停留時間相對較長,是我國頒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所允許使用的食品香料之一。此外,花椒精油中還含有乙酸異龍腦酯、乙酸香葉酯、乙酸-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環己酯等酯類化合物,它們均為花椒香味的主要來源之一。除此之外,這些酯類化合物在醫學上還具有鎮靜和止痙攣的治療功效[7]。
4.2.1 分區設計洪水
WL 水庫壩址伏流區面積21.0 km2,其余明流區面積36.1 km2。根據《云南省暴雨洪水計算實用手冊》中的綜合瞬時單位線法,設計短歷時凈雨為輸入,其余計算參數同壩址不考慮伏流影響的雨洪法情況。據此,計算得到壩址明流區、伏流區的分區設計洪水。
4.2.2 巖溶對伏流區洪水調蓄
WL 水庫壩址右側支流伏流入口呈矩型,伏流入口以上是一個明顯的錐形庫盆,庫容曲線依據1∶1 萬地形圖量算,其泄流能力按孔口自由出流公式計算,經調洪演算,5~1 000 a 一遇的洪水削峰比例為9%~30%。
4.2.3 明流區與伏流區洪水疊加

表2 WL水庫壩址設計洪水計算成果
綜合瞬時單位線法能夠考慮區域下墊面、氣象條件等的差異,是云南省通用的設計洪水計算方法。WL 水庫壩址以上流域巖溶發育,其設計洪水按全面積法、分塊疊加法2種情況考慮,其中全面積法與分塊疊加法均采用相同的設計凈雨,因而2 種方法的各時段設計洪量相當。
WL 水庫壩址右側支流伏流區有一定的削峰、滯洪能力,分塊疊加法設計洪水成果與壩址下游歷史洪水調查成果較接近,更能反映伏流區對壩址洪水調節的實際情況。因此,WL 水庫壩址設計洪水推薦采用分塊疊加法計算的設計洪水成果。
將WL 水庫、區域其他工程及水文站設計洪水成果進行比較,繪制P=0.2%設計洪峰流量-流域面積、設計洪量-流域面積關系圖,總體來看,各設計成果較協調,點據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性,符合該地區一般水文特性[6]。因此,WL 水庫壩址設計洪水成果是合理的。
以WL 水庫為例,提出巖溶山區小流域水庫工程設計洪水計算方法,即采用綜合瞬時單位線法分別按全面積法、分塊疊加法進行組合計算,并推薦采用分塊疊加法計算的設計洪水成果,與壩址下游歷史洪水調查成果較接近,更能反映伏流區對壩址洪水調節的實際情況。在設計洪水定量計算過程中,應在前期詳實的水文地質調查工作的基礎上,按分區進行多方法計算,綜合確定設計洪水成果,以確保設計洪水成果的合理與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