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中心小學 張波
1.打造紅色教育長廊。紅色教育長廊由學校大門口的“紅軍小學校旗校名墻”連接校道“深圳東江縱隊紅軍小學歷史傳承宣傳教育櫥窗”,再串聯校內的“紅色教育活動和成果展示長廊”組成,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講述深圳東江縱隊的英雄故事。學校還建了東江縱隊紀念亭,豐富宣教內容,展示東江縱隊抗戰歷史事件。
2.建設紅色教育書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紅軍小學建設需要,紅色教育書屋以時間為線索系統介紹深圳東江縱隊的革命歷史,陳設深圳東江縱隊文物影印作品,擺放黨史、紅軍史、大鵬新區革命歷史史實、東江縱隊抗戰史等書刊,構建專門的深圳東江縱隊教育空間,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
3.精設紅色班級文化。為了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發揮榜樣的激勵、鼓舞作用,學校組織各班開展以東縱革命先輩、英雄模范、科學家、愛國志士等先進人物的名字命名班級的活動,深挖英雄故事、傳承英雄精神、增強班級凝聚力,在班級紅色文化建設中進一步深化紅軍精神內涵,形成紅色教育班級品牌。
1.深化思政學科課程校本化實施。思政課程是紅色教育的主要陣地。葵涌中心小學將思政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深圳東江縱隊革命文化相結合,探索思政課程創造性實施的校本路徑。比如在《傳承東縱精神 爭當時代新人》思政課教學中,將東江縱隊革命文化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弘揚東縱精神,爭當時代新人。
2.推進紅色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學科融合是推進紅色教育的重要陣地,學校全方位推進學科教育與紅色教育的深度融合。比如學校將“語文周活動暨讀書月活動”主題定為“傳承紅色經典,點亮智慧人生”,設計紅色詩詞朗誦會、紅色愛國詩詞硬筆書法比賽、紅色任務卡等系列活動,將語文學科教育與紅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3.開發紅色教育校本課程資源庫。推進紅色教育課程與學生日常生活有機結合是提高紅色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為系統梳理學生身邊的紅色課程資源,學校組織編寫了《紅軍小學,紅星閃閃》校本課程讀本,讀本分為“傳承篇”“奮發篇”“成長篇”,每篇12 個章節,實現了將紅色素材轉化為紅色教育課程教學資源的生活化課程建設目標。
1.紅色精品社團課程。學校以社團課程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活動。截至目前開設了國旗隊、小交警、禮儀隊、鼓號隊、管樂團、舞蹈團、足球隊、籃球隊等34 個“小紅星”系列學生精品社團,創建了深圳市第一所“全國升國旗規范化學校”,深受學生喜愛。
2.紅色陽光體育課程。為發揮體育的紅色教育價值,學校利用每天大課間和每周體育活動課,開展隊形隊列、跑操等訓練活動,讓全校學生在整齊劃一的隊形變換中,在鏗鏘有力的步伐中,在高亢激昂的口號中不斷增強自身的紅軍氣質,學會愛國、學會吃苦、學會合作、學會拼搏。
3.紅色藝術活動課程。學校開展了豐富的紅色藝術活動課程,比如系統編寫涵蓋1-6 年級的《傳承紅色文化,唱響革命旋律》紅色歌曲校本音樂課程學生用書,開展“我心中英雄”手抄報、國旗下展演、班班唱紅歌、“我是小紅軍講解員”等系列活動。
1.精心組織紅色研學活動課程。利用傳統節日與寒暑假等時間,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東江縱隊紀念館、土洋紅色陣地等革命場館參觀學習,引導學生重走紅軍路、重溫紅軍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在參觀活動中開展講述東江縱隊故事、敬獻鮮花等活動,啟迪學生不忘革命先輩的艱苦奮斗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扎實推進校園研讀活動課程。為實現校外研學與校內研修的有機結合,學校開展豐富的校園研讀活動,比如邀請老戰士開展“學黨史擔大任”講座,聽紅軍革命故事,感紅軍奮斗精神;“六一”國際兒童節開展“百米長卷慶百年”暨“六一”慶祝活動等。
3.深入開展國防教育活動課程。為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紅軍戰士的革命精神,學校努力挖掘國防教育的紅色教育價值,帶領學生深入軍營體驗軍營生活,領略軍人風采,接受軍事訓練,幫助孩子變得更加樂觀、勇敢、堅毅,讓學生在沉浸式的學習中、體驗式的實踐中體知、體認、體行紅軍精神,提高知行合一的素養能力。
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深圳東江縱隊發生了系列激勵人心的東縱故事,涌現了一批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鑄就了“鐵心向黨、赤心為民、不畏艱險、不懈奮斗”的東縱精神。學校未來將會著重推進深圳東江縱隊紅色文化與學校文化課程的深度融合:一是深入挖掘深圳東江縱隊的精神內涵,并結合學校辦學傳統,將其轉化為學校的辦學文化,重新梳理學校的辦學愿景、培養目標和“一訓三風”;二是系統設計學校的文化標識,將辦學愿景、培養目標和“一訓三風”等文化符號物化,轉化為墻壁、走廊、建筑等物理空間的文化標識;三是基于學校的文化內涵,重新梳理長廊、文化館等紅色教育空間,將其由展覽空間轉化為可供學生紅色文化體驗式學習的教育空間。
學校未來將會以學科教學改革為抓手,做好紅色教育與學科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一是以學科組為單位,結合學科新課程標準,系統梳理教材內容,整理選擇每個學科適合紅色教育的單位章節,形成學科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二是以學科組遴選確定的課程教學改革為重點,學校系統設計學科課程教學改革行動方案,并提供學科課程教學改革所需的空間和資源支持;三是開展學期或學年優秀課程教學案例評選展示活動,積累教學設計、教學視頻、學習單等構成的課程教學資源庫,構建紅色教育學科課程體系。
雖然葵涌中心小學開發了豐富多樣的活動課程,但是活動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有待持續強化。學校未來將會系統反思和整合各項活動課程,將優質活動課程與深圳東江縱隊的精神、素材等內容有機整合,打造若干精品紅色活動課程:一是將活動課程的開設與學科紅色課程的實施之間建立內在關聯,既強化活動課程的學科育人價值,又為學科實踐提供活動空間,提高活動課程綜合育人價值;二是整合深圳東江縱隊相關紀念場館的紅色教育資源,引入學校活動課程,提高深圳東江縱隊紅色教育資源與活動課程的結合度,提供沉浸式的活動學習空間;三是深度挖掘深圳東江縱隊革命事跡、革命人物的紅色教育價值,打造1-2 門以深圳東江縱隊為主題的戲劇表演、藝術展演等精品課程,打造校本課程品牌。
學校未來將充分依托深圳東江縱隊等大鵬地區和學生家鄉的紅色文化場館資源,打造1-2 門彰顯學生自主學習、綜合學習的精品研學課程:一是依托深圳東江縱隊紀念館、深圳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等紅色文化場館,打造“行走大鵬”思政課,推進案例式、故事式、議題式、情境式思政教學;二是選擇1-2 個深圳東江縱隊研學場館,采用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項目學習設計,形成校內討論方案、校外研學旅行、回校總結展示構成的研學精品課程;三是設計以家鄉紅色場館研學或革命人物探訪為主題的寒暑假研學課程,拓展紅色教育區域,引導學生進行家鄉紅色文化與深圳東江縱隊紅色文化的比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