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海珠區教育發展研究院 羅小平
教育行業學術團體堅持學術立會、服務興會、規范辦會、創新強會,促進分支機構分類發展、協同創新,努力將其建設成為在區域內具有較強影響力5A 品牌的社會組織,這是教育行業學術團體普遍的發展目標。本人以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學會為例對教育行業學術團體發展路徑進行了探索。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形成新思路、推出新舉措、展現新效能,有力助推海珠教育改革發展和人才培養,充分體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文化是學會實力的象征與體現。文化既是軟實力,又是硬實力。當它成為一種科學核心價值觀時,它是精神動力、吸引力,是軟實力;當它轉變為文化產業時,它又是物質生產力,是硬實力。人沒有文化不行,學會沒有文化不行。本會組織會員代表,共同設計會徽,凝練學會文化,形成“立德樹人、研精究微、開拓創新、團結合作、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辦會理念,“服務教師、服務教學、服務教育”的辦會宗旨以及“教書育人、深耕研讀、廉潔自律”的會風。
1.做實每年的學術年會。在“雙減”大背景下,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推進素質教育,我們下力氣做實“海教講壇”學術年會,展示優秀的學術成果。年會還設立分論壇,各分論壇專注某一專題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探討。助力海珠教育各領域交流合作,豐富交流合作的內容與形式,提升交流合作層次和水平。
2.辦好每年的學術研討會。緊扣海珠教育改革發展中遇到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使研討會成為海珠教育專家、管理人員、教學人員、科研人員和行業企業負責人交流學術思想、破解熱點難點問題的做法以及分享改革發展經驗的高層次品牌活動。
3.辦好微信公眾號。辦好“海珠教育學會”微信公眾號,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聚焦時代主題,創新思路與方法,發揮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導作用,努力擴大閱讀量和關注量,充分彰顯微信公眾號在海珠教育系統的影響力,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快速推送學術交流活動資訊、政策解讀、科研成果、教學成果、辦學經驗、育人典型的作用。
1.承接政府職能轉移項目。建立與區教育局等行政部門同頻共振的工作格局,積極申請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和購買服務資格,不斷提升學會參與社會治理能力。在做好已有承接項目的基礎上,繼續承接政府委托開展的項目評審、專題調研、政策研究等職能轉移項目,以專業優勢服務海珠教育決策和治理。
2.增強教學科研發展引領力。助力中小學、幼兒園、職業教育教師加快專業發展和教學研究能力提升,積極搭建平臺,堅持每年開展學會課題立項申報工作,每兩年舉辦學會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使更多海珠教育工作者在更寬更廣更深層面投入海珠教育高質量發展事業。
3.打造教育教學改革風向標。推動中小學、幼兒園、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教學改革風向標,根據區教育局的意見精神,并結合本區實際,受理審核區中小學全區性競賽活動,發揮教研會作用,組織師生各項創新競賽活動。比如,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學生的作文、解題比賽等。
1.強化學會內部管控。進一步修改完善、補充制定規章制度,優化和完善有關分支機構管理制度。規范學會財務工作,嚴格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學會章程》《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學會經費管理方法》《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學會財務管理辦法》等制度。
2.推動學會分支機構規范發展。學會分支機構現有39 個,爭取到2027 年分支機構能夠涵蓋海珠教育主要領域,分支機構數突破40個。實施“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學會分支機構規范建設計劃”,重點推廣分支機構先進典型經驗,采取多種形式和途徑強化分支機構規范建設和發展,對分支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管理,支持會員單位和分支機構開展學術活動和專業培訓。
3.提升分支機構服務功能。增強分支機構的品牌意識。分支機構聚焦學術開展各項活動,聚焦海珠教育某個專門領域,強化專業定位,形成高質量成果,成為我區專注于海珠教育專門領域研究或專門問題解決的新型智庫。引導各分支機構關注薄弱學校的發展。各分會理事以身作則,主動跟蹤服務聯系點學校,對聯系點學校的學校管理、校本教研、科組建設、集體備課、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組織專題研討活動。同時,指導學會分支機構辦好本專業領域學術年會和學術研討會,共促海珠教育學術繁榮。
1.打造智庫平臺。聚焦“海珠教育高質量發展與建設教育強區、文化強區”“海珠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重大問題,深化“海珠教育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在服務海珠教育決策、服務破解海珠教育改革發展難題、服務海珠教育社會輿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以重大課題研究和學術交流合作為基礎,與區內各中小學校聯合發展優質學術資源,打造智庫平臺。
2.完善智庫品牌建設機制。構建有利于智庫發展的長效機制,拓寬智庫成果轉化渠道。定期約請學會名校長、名教師針對海珠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撰寫報告,在解難點、通堵點、消盲點、疏痛點、排除風險點、發現新增長點上下足功夫,報送局黨組、局機關有關部門供決策參考,助力海珠教育改革發展。積極組織申報縱向研究課題并承接橫向研究課題、評估評審或咨詢論證項目和研修培訓活動。
3.推進智庫專家隊伍建設。構建智庫專家網絡,穩定聯系一批具有戰略思維、學術水平高的決策咨詢專家,開展區內重大教育政策闡釋解讀,研判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適時向公眾發布研究觀點,引導形成良好社會輿論。
加強與廣東教育學會、廣州教育學會工作聯結度。加強與省市教育學會交流合作,鞏固擴大海珠教育論壇成效,拓展其他合作渠道與合作成果。加強與其他區的教育學術團體交流合作,助力區域教育合作發展。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或其他兄弟省份教育學會交流合作,推動業務交流互通與協同創新,為學會事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1.建立學會培訓中心。加快學會培訓中心建設,統籌利用學會分支機構資源,建立專門的學會培訓組織團隊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完善培訓中心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圍繞政府、社會、區內各中小學多樣化一站式終身學習需求,開發優質培訓產品和項目。加強與單位會員協同拓展培訓新領域,開拓培訓新資源,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普適性與個性化有機結合的培訓新模式。
2.打造培訓經典品牌。定期召開學會培訓中心例會及專家咨詢會,整合多方資源,開發設計多形態多樣化培訓項目。對接國家、地方及學校發展需求,承接各級各類培訓項目,開展定制化培訓。與教育行政部門、地方政府、區內各中小學校、研究院、行業企業合作建立培訓基地,開展分區域、分類型、分層次、差異化培訓,打造一系列有影響、可持續、專業化的品牌培訓項目。
3.提升培訓質量效益。以品牌培訓項目為牽引,加強調查研究和宣傳推介,堅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提高”原則,逐年擴大培訓規模,穩步提高培訓影響力,持續增加培訓收入,實現培訓規模、結構、質量、特色、效益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