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出臺首個專門文件支持銀發經濟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國家出臺的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意見》指出,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作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意見》具體提出了四個方面26 項舉措。這四個方面包括發展民生事業,解決急難愁盼;擴大產品供給,提升質量水平;聚焦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產業;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發展環境。
工信部等七部門共同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意見》按照“技術創新—前瞻識別—成果轉化”思路,提出推動前沿技術產業化具體舉措。《意見》強調,要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打造未來產業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技術精準識別和培育高潛能未來產業。
八部門聯合印發方案加快專利轉化和產業化
為做好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持續做優專利增量,加快專利轉化和產業化,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八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方案》,提出力爭2024 年底前,實現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未轉化有效專利盤點全覆蓋,2025 年底前,加速轉化一批高價值專利,加快建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專利創造和運用機制,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產業化率和實施率明顯提高,努力促進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截至2023 年底我國個體工商戶達1.24 億戶
國新辦近日舉行的“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披露,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建立與個體工商戶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出臺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政策,明確“生存型”“成長型”“發展型”三型和“名特優新”四類個體工商戶的認定機制和培育措施。截至2023 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1.24 億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67.4%,支撐近3 億人就業。2023 年,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2258.2 萬戶、同比增長11.4%,個體工商戶發展總體平穩,活躍度和營收水平實現雙提升。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2 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2 月3 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進行系統部署,提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
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全文共六個部分,包括: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文件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