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龍艷



總面積約63 平方公里的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回天地區)常住人口超80 萬?;赝^去,城市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擁堵嚴重、環境差等問題曾讓這里成為了北京城市治理的痛點區域。伴隨著兩輪回天行動計劃的發布和實施,回天地區面貌一新,煥發出新生機。一年來,北京相關部門深入實施回天行動計劃“五提升一深化”工程,區域功能品質持續提升,產業發展活力有效激發,“回天有我”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不斷深化,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各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績,滾動實施79 個項目,37 個重大項目實現完工投用。回天地區作為大型社區治理樣本,入選民政部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典型案例。2024 年,回天行動計劃將推動百余個項目實施,繼續圍繞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政策集成和力量統籌,全力以赴把回天地區努力建設成為與首都發展相匹配、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深化“回天有我”創新實踐
“回天有我”是回天地區在治理過程中探索形成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創新模式,已形成基層社會治理品牌。一年來,回天地區在深化“回天有我”創新實踐方面,探索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居民共治的超大城市基層治理路徑,打造區域系統綜合治理的典型樣板,為首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回天力量”。
黨建引領,激發基層治理活力?;靥斓貐^通過拓展深化回天地區黨建工作聯席會機制功能,2023 年共吸納成員單位781 個,形成需求清單627 個,資源清單491 個,項目清單978 個,累計召開黨建協調會議611 次,解決老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723 件。在報到服務方面,堅持需求導向,健全協調調度機制,組織35 家市級、84 家區級單位,到回天地區開展超千次報到服務,突破解決痼疾頑癥;堅持問題導向,制定市級“回天有我”報到服務事項清單,84 家區屬單位2720 人次參與報到服務,服務社區(村)從130 個增加到145 個,實現了區屬單位和回天社區(村)全覆蓋。
為了進一步豐富基層治理載體,回天地區積極引導多方參與,依托接訴即辦累計辦理12345 訴求8.7 萬余件;暢通“兩張網”社情民意直通車,打造“網上12345”,分級分類辦理網民訴求7000 余件;回龍觀、史各莊、龍澤園街道和東小口鎮“三率”綜合排名進入全市前150 名。居民自治,搭建“回天有約”四級協商議事體系,形成“1+14”工具模板,各街鎮針對活動空間提升、車位規劃、電梯維修等篩選出145 個議題,召開協商議事會400 余次,努力把民生問題解決在前端。深入實施“社區伙伴成長行動”,推動“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
此外,依托科技支撐,賦能數字城市治理。加快推進回天地區“城市大腦”2.0 建設,在既定“1+1+3+N”總體框架基礎上,重點圍繞平臺能力、領導決策、應用場景、應用服務等方面推進系統升級。依托“城市大腦”,未訴先辦主動處理問題1200 余件。
全力解決交通難題
作為北京居住最為密集的大型社區,回天地區的交通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一年來,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在交通建設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包括全力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全面構建城市路網、綠色低碳出行更加便利、多措并舉緩解居民停車難題。
2023 年,回天地區發布了長度約 100 公里的“回天有樂 · 樂在騎中” 5 條騎行路線,倡導居民騎游回天、暢享綠色
回天行動計劃在完善回天地區路網方面,提出推動“一橫一縱、五通五暢”主干路網建設。一年來,回天地區全力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地鐵17 號線開通運營,13 號線擴能提升昌平段8 個站點、6 個區間進場施工,霍營交通樞紐進行土護降施工。城市路網逐步完善,“一橫一縱”快速路全面推進,北清路昌平段全線建設有序推進,黃平西側路口通車,方便周邊居民交通出行;安立路取得立項批復,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拔逋ㄎ鍟场敝鞲陕芳涌鞂嵤茏訖M一路、基楊路等7 條道路已完工,太平莊中街跨清河橋橋梁主體結構基本完成,建材城東側路、定泗路和太平莊北街分別完成總工程量的12%、32% 和36.5%。2023 年回天地區自專路東拓西段200 米主體完工,太平莊東一路慢行系統改造、太平莊北街東延智能交通治理項目完工,綠色出行更加便利。二撥子公交首末站、回龍觀鎮公交首末站正式運營,中東路首末站完成規劃綜合實施方案深化。2023 年,回天地區發布了長度約100 公里的“回天有樂· 樂在騎中”5 條騎行路線,倡導居民騎游回天、暢享綠色。
針對居民停車難問題,回天地區多措并舉進行緩解,2023 年全年共增加停車位2000 余個。通過梳理現有道路資源,重新施劃路側停車位,結合新建道路合理補充停車位1100 個;強化公共服務、商業等項目配套停車位供給,充分利用龍德廣場、金域國際A、B 座探索停車位錯時共享,設置共享停車位200 個;建成回龍觀體育文化中心、太平莊中街西側地下停車場,可增加停車位900 余個,為更多居民解決了停車難題。
讓超大社區安居宜業
2023 年9 月,北京一零一中未來科學城學校正式開學,項目總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5 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7 萬平方米,規劃30 班高中及27 班九年一貫制,包括小學18 班、初中9 班、高中30 班,提供2430 個學位。據了解,學?,F有師資主要是由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負責招聘,經過嚴格的培訓,其中名校的碩士和博士占比在80% 左右, 該校區同樣采用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六個一體化”模式。深化中小學學區制管理、集團化辦學改革,像北京一零一中未來科學城學校一樣,優質的教育資源不斷落戶回天地區,北京一零一中未來科學城學校、北京一零一中昌平實驗學校等建成投用,增加學位5760 個。
教育資源豐富的同時醫療養老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積水潭醫院二期、清華長庚醫院二期實現主體亮相,建成后將新增床位1000 張。和諧家園、史各莊、東小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持續建設,投用后將實現“六街一鎮”全覆蓋的目標。強化居家養老導向,啟動創新試點項目,推進助餐、助浴、助潔等服務能力建設,新建8 家老年餐桌。
為了進一步豐富回天地區居民的生活,一批文體項目重磅投用。回天行動計劃標志性工程——回龍觀體育文化中心正式投用,與北部公園共同組成集體育、文化、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休閑運動場所,大幅提升區域文體公共服務能力,成為京城北部運動休閑新地標。
同時,回天地區人居環境品質穩步提升。奧北森林公園二期新增綠地空間約2104 畝,三期實現開工?;佚堄^生態休閑公園、天通苑生態休閑公園開始建設,公園綠地500 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6.3%,實現居民出門即可見到公園綠地。滾動實施一批微提升民生工程, 融入“ 科技+ 運動”元素的龍域東一路街區更新亮相,打造“天通項鏈”營造高品質活力空間,串聯天通東苑街區綠色節點,投用東小口鎮、天北街道等3 處社區公共空間提升項目,首開LONG 街獲評“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
一年來,回天地區加速釋放產業紅利。據悉,天通科技園一期82 家企業入駐,出租率達97% 以上,云智中心商業和產業辦公出租率達97% 以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74 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4 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4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搭建完成信息科大與康明斯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生命園集群平臺登記注冊132 家企業。
產業的發展帶動就業,強化“雙城”聯動發展,持續擦亮“回+”雙創社區品牌,開展雙創活動45 次,1506 家次企業積極參與,2760 人次創業者受益。舉辦招聘會20 場次,425 家企業踴躍參加,為79 家次重點企業提供招聘精準匹配服務,儲備1199 個崗位信息,累計提供空崗9297 個,吸引12126 人次參與,達成意向3020 人次。成功舉辦“昌聚杯”第六屆“創業昌平”創業創新大賽。
推進“回天”高質量發展
生活越來越好,就業越來越近,回天地區的治理成效突出,讓生活在回天地區的人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靥斓貐^治理的全面勝利需要久久為功,2024年,回天專班的工作重心由治理大城市病向推進高質量發展轉變,在城市服務、產業活力、城市更新、基層治理等方面持續發力。
重點項目建設方面,計劃實施項目不少于100 個,預計增加學位5370 個、普惠托位400 個、醫療床位1000 張、停車位5000 余個、綠地約584 畝。通車投用8 條道路,推進6 個消防站建設,投用龍澤鄰里中心等10 個項目;儲備項目132 個,其中市政基礎設施、文體綠化、城市更新占比超7 成。
產業活力提升方面,引領消費升級,推進龍澤、龍德、龍域等商圈聯動提升,加速商業地標建設,建設4 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推動產城融合,打造職住一體創業生態社區,培育在孵創新企業和科研成果轉化就地壯大,推進企業服務提質增效;同時加快暢通周邊交通聯絡,保障小米二期、三一全球科創中心、諾誠健華等重大項目實施,促進就近就業。
基層治理創新方面,深化“回天有我”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推廣“回天有約”協商議事成果;鼓勵引導多方參與,整合好部門報到、“兩新”群體、志愿者隊伍、專家智庫各類治理資源;持續擦亮居民共治品牌,開展協商議事廳、“社區之家”等示范點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