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桑黃類大型真菌中多酚類物質研究進展

2024-04-08 13:58:24阮馨穎宋婷婷張作法金群力蔡為明
浙江農業學報 2024年3期

阮馨穎,宋婷婷,張作法,金群力,陳 春,蔡為明,*

(1.中國計量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9; 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園藝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桑黃在中國已有2 000多年的藥用歷史,最早以“桑耳”為名出現在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直至隋唐時期甄權的《藥性論》首次出現了“桑黃”一詞,其中記載“桑耳,使。一名桑臣,又名桑黃。味甘、辛,無毒。能治女子崩中帶下,月閉血凝,產后血凝,男子痃癖,兼療伏血,下赤血。”[1-2]隨著現代生物學的深入研究,桑黃類真菌成為一類形態高度相似并且具有藥用價值的大型木腐型多孔真菌的泛稱,因其含有多酚類、多糖類、萜類、甾體類等多種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3],成為開發利用的熱點。

桑黃類真菌的多酚物質是一類具有多元酚結構的重要次級代謝產物,按結構可分為吡喃酮類、呋喃酮類、黃酮類、酚酸類、兒茶素類化合物。酚羥基是多酚物質中的重要官能團,是其發揮多種活性作用的關鍵結構[4]。研究表明,桑黃多酚類物質具有抗腫瘤[5]、抗氧化[6]、保肝[7]、抑菌[8]、抗病毒[9]、神經保護[10]、抗炎、降血糖[11]等藥理活性,在醫藥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潛力。此外,不同品種、不同產地、野生與人工栽培的桑黃類真菌在多酚物質的含量與活性上存在明顯差異[12-14],其合成量隨生長時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與相關性,因此桑黃類真菌多酚物質的代謝調控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已有的研究報道,重點就桑黃類真菌的分類,以及桑黃類真菌中多酚物質及其藥理活性、提取方法與代謝調控等方面作簡要綜述,并對桑黃類真菌多酚物質的后續研究方向進行展望,以期推動桑黃產業的持續發展。

1 桑黃類真菌的種屬分類現狀

古代文獻中記載了桑黃的藥用價值,學者們借助現代分類學技術,以及對古代本草著作的考證,以期尋找真正的“桑黃”[2,15]。學者通過分析其形態特征和核糖體內轉錄間隔區核酸序列(ITS),發現真正的“桑黃”是未曾發表過的新種,并將其命名為Inonotussanghuang[16-17]。桑黃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韓國,野外僅生長在桑屬(Morus)的樹干。包海鷹等[2]依據歷代本草文獻中所記載“桑黃”的生境、形態特征和藥用功效,結合現代藥理活性等研究,認為粗毛纖孔菌I.hispidus是古代中藥記載的“桑黃”。本文討論的桑黃類真菌是屬于真菌界(Fungi)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銹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銹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18]的一類具有相似形態特征的藥用真菌,是“桑黃”真菌的一個廣泛的概念。2016年以前,桑黃類真菌主要被歸為3個屬,分別是木層孔菌屬(Phellinus)、纖孔菌屬(Inonotus)、嗜藍孢孔菌屬(Fomitiporia)[19]。至2016年,Zhou等[20]和侯偉男等[21]廣泛收集分析銹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的樣本,對此前定義的“桑黃”及相近種重新分類,并建立了新屬——桑黃孔菌屬(Sanghuangporus)。之后桑黃孔菌屬不斷得到補充,目前該屬包含15個種,見表1。所有中藥材和保健食品的基原種類必須辨別清楚,但桑黃類真菌長期以來存在種屬分類混亂的問題[22],此前一直以農副產品的身份進入市場,市場宣傳混亂[23],使得桑黃的藥用資源無法充分利用,對桑黃相關產業造成了嚴重影響。在不斷探究梳理桑黃類真菌的種屬分類問題和親緣關系的基礎上,研究人員進行桑黃類真菌相關研究時,首先要明確桑黃類真菌的類別,再對其親緣關系進行甄別,并正確使用拉丁名稱,可避免出現同名異種、同種異名的問題,以便后續資源的整合利用。近幾年,湖北、安徽、吉林、甘肅、浙江等省份相繼出臺了桑黃中藥材質量或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的地方標準,助力桑黃產業發展[24]。

表1 桑黃孔菌屬類桑黃成員Table 1 Members of Sanghuangporus

2 桑黃類真菌多酚物質及其藥理作用

2.1 桑黃多酚物質

桑黃類真菌的多酚物質在大型藥用真菌中表現突出[25],也是桑黃類真菌次生代謝產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種類繁多,結構不盡相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桑黃類真菌酚類物質見表2。陳萬超等[3]、昝立峰等[26]對近幾年在桑黃類真菌中分離得到的多酚物質進行了歸納總結,根據結構特征可將其分為吡喃酮類、呋喃酮類、黃酮類、酚酸類、兒茶素類化合物。桑黃類真菌的多酚物質以吡喃酮類化合物為主,主要有苯乙烯基吡喃酮和苯并吡喃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種黃色多酚類色素[27],有牛奶樹堿(hispidin)、桑黃酚A(hispolon)、hypholomine B、骨碎補內酯(davallialactone)、纖孔素菌(inoscavin A)、桑黃素D(phelligridin D)、baumin等。研究者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三重四級桿飛行時間質譜法(UPLC-QTOF-MS)在野生與栽培楊樹桑黃(S.vaninii)中鑒定出40個化合物,吡喃酮酚類物質占20個[13]。同樣利用該技術鑒定出S.sanghuang與S.vaninii有19種相同的多酚物質,其中17個為吡喃酮酚類化合物[14]。宋吉玲等[28]采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LC-MS)分析鑒定了P.igniarius醇提物中15種化學成分,大多數為苯乙烯基吡喃酮衍生物。phellinsin A、phellinusfurans A、phellinusfurans B、煙堿酮(inotilone)是在桑黃類真菌中分離得到的呋喃酮類化合物,具有免疫調節、抗真菌等多種作用[29-30]。桑黃類真菌中的黃酮類物質研究較多,其體外抗氧化能力與總黃酮含量之間具有良好的量效關系[31],分離得到較多的是二氫黃酮類衍生物,如二氫莰非素、圣草素、山萘酚、柚皮素等。酚酸是一類含有酚環的有機酸,在桑黃類真菌中發現了沒食子酸、原兒茶酸、咖啡酸、原兒茶醛等幾種單苯環酸類化合物。兒茶素類化合物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占70%~80%)[32],但在桑黃中存在較少,鑒定到的有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等[13]。

表2 桑黃類真菌中代表性多酚類物質Table 2 Representative polyphenols in sanghuang fungi

2.2 抗腫瘤

1968年,日本學者發現桑黃水提物對小鼠肉瘤細胞S-180增殖抑制率高達98.6%[46]。自此,桑黃的抗腫瘤作用研究不斷深入。hispolon是桑黃中的一種活性酚類化合物,其可通過靶向PI3K/Akt、MAPK和NF-κB等多種細胞信號通路,誘導細胞凋亡,暫停細胞周期,抑制細胞轉移,從而發揮抗癌作用,且hispolon中的苯乙烯吡咯碳骨架具有藥物開發前景[5]。hispolon可以抑制Hep3B細胞轉移,并以時間和劑量依賴的方式抑制Hep3B細胞的生長,并誘導其細胞S期阻滯和凋亡[47-48]。許多抗癌藥物通過誘導細胞凋亡和細胞周期阻滯來實現抗癌功能,推測hispolon具備開發為新型化療藥物的潛力。楊樹東等[44]從粗毛纖孔菌的醇提物中分離到一種多酚類物質,即3,3′-亞甲基雙{6-[2-(3,4-二羥苯基)乙烯基]-4-羥基-2H-吡喃-2-酮},噻唑藍(MTT)抗腫瘤篩選結果表明,該化合物對人肝癌細胞HepG2增殖起抑制作用,半抑制濃度IC50值為2.3 μg·mL-1,并初步斷定該化合物可誘導HepG2細胞凋亡。昝立峰等[49]測定發現,鮑馬桑黃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對人非小細胞肺癌細胞(NCI-H1299)、胃癌細胞(SGC-7901)、肝癌細胞(HepG2)、乳腺癌細胞(MDAMB-231)、宮頸癌細胞(Hela)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細胞毒性,推測其主要活性成分為吡喃酮類多酚。

2.3 抗氧化

自由基對機體產生的氧化損傷與多種疾病的形成相關,機體需要自我產生或從外界攝取的方式獲得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等內源性抗氧化劑或中草藥、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外源性抗氧化劑,通過這些抗氧化劑形成屏障,應對自由基造成的細胞損害[50]。呂國英等[14]測定了野生桑樹桑黃和楊樹桑黃子實體乙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超氧陰離子清除率和β-胡蘿卜素漂白實驗,結果表明,桑樹桑黃和楊樹桑黃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關聯分析明確了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屬于多酚類物質。昝立峰等[51]對粗毛纖孔菌子實體中的乙醇提取物進行了抗氧化活性測定,當提取物濃度為800 mg·L-1時,抗氧化活性達到89.52%,與市場上常用的合成抗氧化劑BHA的能力相當(抗氧化活性達到92.10%),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物質的含量高達69.76 μg·mg-1,有望開發成為一種新的天然抗氧化劑。Jung等[52]從褐黃纖孔菌(Inonotusxeranticus)和裂蹄木層孔菌(P.linteus)的液體發酵液中分離到4種多酚物質,分別為hipidin及其二聚體、3,14-二乙酰吡啶、hypholomine B和1,1-二苯乙烯基吡啶,它們均表現出較強的抗氧化能力。

2.4 抗肝纖維化

研究表明,減弱或消除肝纖維化的致病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轉肝纖維化。因此,抗肝纖維化藥物的研究對干預治療肝纖維化和降低重癥肝病的發病率有重要的預防意義[53]。從裂蹄木層孔菌(P.linteus)中提取的多酚物質phellinulin A,對二甲亞硝胺和TGF-1激活的大鼠肝星狀細胞有顯著影響,可阻止其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樣細胞,證明phellinulin A對體內肝纖維化有抑制作用[7]。脂肪肝與肝纖維化常相繼發或合并存在,是引起肝纖維化的重要病因之一[54]。P.linteus的乙酸乙酯提取物(PL-EA)可通過調節高脂肪和高果糖飲食喂養小鼠的脂質和葡萄糖代謝穩態來緩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從PL-EA中純化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hipidin和hypholomine B,可以顯著降低油酸和棕櫚酸誘導的脂質積累水平,具有緩解NAFLD的作用[55]。

2.5 抗炎

Kim等[56]研究表明,從暴馬桑黃(P.baumii)中分離出來的酚類物質phelligridin D可以減少脂多糖誘導的人牙周韌帶細胞中炎性分子的產生。Wu等[57]研究表明,來自P.linteus的hispolon通過抑制脂多糖或脂磷壁酸誘導的細胞中的iNOS/NO產生和炎性細胞凋亡,有效抑制了巨噬細胞中的炎癥反應。馮佳亮[58]從粗毛纖孔菌中分離得到4種多酚類物質,其主要成分phelligridin D可顯著降低脂多糖誘導的巨噬細胞RWA264.7產生的NO、IL-1β和IL-6的含量,其抗炎分子機制是通過抑制NF-κB信號通路上相關蛋白p65的磷酸化,進而抑制NF-κB信號傳導。

2.6 抗病毒

Awadh Ali等[9]從粗毛纖孔菌子實體中分離出2種酚類化合物hispolon和hispidin,兩者表現出明顯的抗甲型流感病毒A(H1N1和 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活性。Hwang等[35]從P.baumii子實體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出的多酚物質hispidin、hypholomine B、inoscavin A, davallialactone、phelligridin D表現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均可抑制H1N1、H5N1和H3N2神經氨酸酶活性,并減少病毒誘導的細胞病變效應的量。

2.7 其他

桑黃類真菌中多酚物質除具有上述抗腫瘤、抗氧化、抗肝纖維化、抗炎、抗病毒活性以外,還有預防卒中、降血糖、神經保護、抑菌等作用。

Suabjakyong等[59]發現,含有多酚的P.igniarius提取物對小鼠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中的丙烯醛毒性有保護作用,通過P.igniarius多酚提取物(20 μg·kg-1)對腦卒中小鼠進行腹膜內處理,可有效減少梗死,表明P.igniarius多酚提取物可用于預防缺血性卒中。用適當濃度的桑黃多酚hispdin(2 μmol·L-1)預處理帕金森病(PD)細胞模型[1-甲基-4-苯基吡啶(MPP)誘導MES23.5細胞]獲得的線粒體功能障礙減弱,結果表明,hispdin對MPP誘導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和細胞凋亡具有神經保護作用,說明hispdin可被視為預防PD的輔助藥物[10]。Yang等[11]對2型糖尿病小鼠給予不同劑量的P.baumii酚類物質(50、100、150 mg·kg-1),持續灌胃60 d,模型小鼠血糖明顯降低,以150 mg·kg-1劑量給藥時效果與降糖藥二甲雙胍相當。桑黃子實體與菌絲體中的不同溶劑提取物對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致病菌都表現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抑菌活性可能與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有關[8,60]。

3 桑黃類真菌多酚物質的提取方法

將多酚類化合物從桑黃類真菌中分離提取出來是研究其分子結構與生物活性的關鍵一步,其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劑萃取法、物理場強化提取法、超臨界萃取、大孔吸附等。

3.1 溶劑浸提法

溶劑浸提法主要分為水溶劑提取和有機溶劑提取2種,通常遵循相似相溶原則,根據目標化合物選擇合適的提取溶劑是該方法的關鍵[61]。常用的溶劑主要有水、甲醇、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等,各溶劑的不同特性導致所提取的多酚在含量和生物活性上存在較大差異。陳志娜等[62]利用4種不同溶劑(70%乙醇、甲醇、乙酸乙酯、氯仿)從粗毛纖孔菌中提取總黃酮和總多酚,并測定其提取物的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結果表明,甲醇提取的總黃酮和總多酚含量最高,7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強,甲醇提取物和70%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優。張洋洋等[63]采用氯化膽堿與尿素組成的新型深共熔溶劑提取楊樹桑黃多酚,該方法最優條件的提取率(23.17±0.88 mg·g-1)顯著優于傳統溶劑提取法(12.45 mg·g-1)。溶劑浸提法因工藝簡單、穩定性好、成本較低的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但存在提取效率低、溶劑殘留、試劑消耗大、污染環境等缺點。

3.2 物理場強化提取法

在傳統的溶劑浸提中加入某種物理場,如微波、超聲波等,相比于溶劑浸提法可提高萃取效率,減少活性物質的降解[64]。馮子旺等[65]采用超聲提取法,在乙醇體積分數60%,超聲時間30 min,溫度50 ℃,料液比1∶25的條件下,桑黃總多酚提取率可達26.4 mg·g-1。陳曉平等[66]研究表明,微波時間、微波功率的恰當選擇可顯著提高桑黃黃酮的提取率。

3.3 超臨界萃取法

CO2超臨界萃取法是一種綠色、高效的分離技術,具有無毒、無殘留溶劑、避免熱敏性物質和易氧化物質變性的優點,對于提取天然化合物具有明顯優勢[67]。張倩等[68]使用CO2超臨界萃取法萃取的桑黃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達4.67%,得率顯著高于其他提取方法。

3.4 大孔樹脂吸附法

劉奧建立了I.baumii發酵與桑黃素LA異位樹脂分離耦合的新工藝,將發酵罐與樹脂層析柱連接,當發酵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啟動分離模式,發酵液經樹脂層析柱吸附后,返回發酵罐中繼續發酵,大孔樹脂洗脫得到目標化合物桑黃素LA[69]。桑黃素LA屬于苯乙烯吡喃酮類多酚化合物,在發酵過程中隨桑黃素LA濃度的增大而產生負反饋作用,抑制了桑黃素LA的增長,該工藝采用發酵與分離結合的方法,利于及時從發酵液中分離抑制性產物或有毒物質,既有效提升了I.baumii發酵中桑黃素LA的產量與分離效果,也是抑制性產物生產分離的新思路,為發酵與分離工藝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4 桑黃類真菌多酚物質的代謝調控

初級代謝過程在所有生物體中基本一致,植物和微生物還利用初級代謝產物進行次級代謝活動[70-71],進一步合成或分解得到各種不同的次級代謝物,且具有多樣性。不同于初級代謝,次級代謝通常受到營養物質、生長速度、反饋控制、誘導、酶和轉錄因子等因素的影響[71],所以研究者可通過控制次生代謝產物合成,從而調整目標代謝物的合成量。

多酚類物質作為一類極其重要的天然次級代謝活性物質,廣泛分布于植物和大型真菌中,不僅賦予其抵御外界各種生物與非生物脅迫的能力,也對人類醫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圖1為桑黃類真菌中的苯丙烷代謝途徑。因此,加強桑黃多酚物質代謝的研究,對于調控該類真菌中關鍵藥用成分的合成與提高桑黃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PAL,苯丙氨酸解氨酶;C4H,肉桂酸-4-羥化酶;4CL,4-香豆酰-CoA連接酶;TAL,酪氨酸解氨酶;CHI,查耳酮異構酶;F3H,黃烷酮3-羥化酶;FLS,黃酮醇合成酶。PAL, Phenylalaninammo-nialyase; C4H, Cinnamate-4-hydroxylase; 4CL, 4-Coumarate:CoA ligase; TAL, Tyrosine ammonilyase; CHI, Chalcone isomerase; F3H, Flavanone-3-hydroxylase; FLS, Flavonol synthase.圖1 桑黃類真菌中的苯丙烷代謝途徑Fig.1 Metabolic pathways of phenylpropane in sanghuang fungi

桑黃多酚類物質合成量的變化隨生長時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與相關性,不同菌種間的多酚含量差異明顯,且表現出的抗氧化活性不同[72-75]。此外,培養條件、外源添加物、誘變等外界因素也與酚類物質的合成密切相關,例如,適宜的碳氮比與發酵條件能加快菌絲的生長速度和多酚等次生代謝物的累積[76-77]。乙酸鎂、硝普鈉等外源物的加入可有效促進桑黃菌株合成多酚類化合物[78-79]。選用0.1%秋水仙素誘變桑黃原生質體,篩選出的菌株的多酚含量顯著高于對照菌株[80]。也有研究利用紫外輻射、低能離子射線、常壓室溫等離子體、脈沖光等物理誘變手段刺激桑黃多酚物質的積累或篩選高產多酚的桑黃菌株[81-83]。

植物中的多酚類物質主要通過莽草酸途徑和丙二酸途徑合成[84],而在大型真菌中主要由莽草酸途徑提供前體物質合成多酚類物質[85]。由莽草酸途徑合成的2種芳香族氨基酸,分別為L-苯丙氨酸和L-酪氨酸,它們作為苯丙烷類代謝途徑的起始物,幾乎是合成一系列苯丙烷化合物的前體物質[86-87];在桑黃培養時加入苯丙氨酸、香豆素等前體添加物,可大幅提高桑黃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也保持了其生物活性[88]。綜合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的差異分析,發現苯丙烷類化合物的上調是多酚含量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89]。在桑黃類真菌中是否也存在與植物相同或類似的苯丙烷類代謝途徑,這需要進一步探究。全基因組與轉錄組信息的完善為該類真菌中次級代謝產物合成相關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90-92]。Shao等[93]通過篩選S.sanghuang基因組,尋找到7個與類黃酮合成有關的核心功能基因與假定基因,但未發現編碼查爾酮合成酶(CHS)的基因,該酶是植物中針對類黃酮合成的首個酶,這表明桑黃類真菌中存在苯丙烷途徑,但與植物存在差異,缺失的基因可能被親緣關系較遠的超基因家族所代替。Hispidin作為桑黃類真菌中特有的多酚類物質,被認為來自苯丙烷途徑[29,89]。酚類物質的合成受苯丙烷類代謝途徑中相關酶活性和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結合S.baumii中有關類黃酮合成的靶向代謝組學和轉錄組學分析發現,SbPAL、Sb4CL、SbIFR基因與苯丙烷途徑中類黃酮合成相關,其中SbPAL基因是起到調控作用的關鍵基因;通過遺傳轉化技術在S.baumii中過表達SbPAL基因,SbPAL的轉錄水平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顯著增加,同時促進了S.baumii中類黃酮的積累[94]。此外,還在I.baumii和S.vaninii中獲得了多酚合成相關的苯丙烷類代謝途徑的2個關鍵基因IbPAL[95]、SvCHI[96],這有利于全面了解桑黃多酚合成過程中相關酶與基因的功能。

一氧化氮(NO)作為一種重要信號分子參與了桑黃類真菌中次級代謝物的代謝調節,添加外源NO供體硝普鈉可以顯著調節S.vaninii菌絲中多酚和三萜類化合物的積累,并刺激多酚物質phelligridin D的增長,改變酚類物質的組成成分[79]。在I.baumii(S.baumii)發酵液中添加AgNO3,多酚類物質相比對照增加了1.57倍[97]。樺褐孔菌(I.obliquus)與桑黃類真菌同屬于銹革孔菌科,也是一類極具藥用價值的大型真菌,NO在該類藥用菌中的多酚調控機制研究較為深入。Zheng等[98]在沒有脂氧化物質的培養基中添加多酚誘發劑和NO供體,與添加抑制劑進行比較,證明在I.obliquus中NO通過獨立于脂氧化物質刺激多酚產生的信號通路,介導誘發劑促進多酚合成增加。NO的瞬時積累導致PAL、4-香豆酰-CoA連接酶(4CL)的亞硝基化,硫氧還蛋白(Trx)和硫氧還蛋白還原酶(TrxR)在亞硝基谷胺酰胺還原酶(GSNOR)受抑制的情況下脫硝基化,使PAL、4CL的催化活性增加,使得多酚積累增加。GSNOR和TrxR的活性不僅決定了PAL、4CL等參與多酚生物合成酶的活性,還改變了酚類物質組成成分,但總體來說,抑制GSNOR提高了TrxR活性,使總酚含量增加[99-101]。I.obliquus與P.morii共培養增強了編碼苯丙烷途徑PAL和4CL基因的表達,最終促進了苯乙烯基吡喃酮多酚的積累,原因是真菌間的相互脅迫會激發內源NO的產生,而NO可能會增強防御相關基因的表達[101-102]。這意味著NO在多酚類天然產物的合成中起關鍵作用,特別是在桑黃類真菌中,其潛在的調控作用機制仍有待揭示。

5 展望

目前,桑黃類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種分類、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上。光譜、質譜、色譜、波譜等檢測技術與提取技術的發展使得該類化合物可被精準鑒定和快速分離,是促進桑黃類真菌中多酚物質深入研究的基礎。與其他大型藥用菌相比,桑黃類真菌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含量相對較高,并展現了出色的藥理作用,應該充分利用其天然產物在預防與治療各種復雜性疾病的獨特優勢,加強桑黃多酚藥用成分的篩選,并進一步明確其藥理作用與活性機制。桑黃類真菌的次級代謝產物在很大程度上尚未開發,要不斷加深對次級代謝衍生物的了解,利用好寶貴資源。由于桑黃類真菌的多酚合成途徑與植物存在差異,且有大量基因的功能尚未注釋,深入研究關鍵合成酶活性和缺失基因,有助于明晰桑黃類真菌多酚物質的生物合成途徑。如何應用現代生物手段高產天然產物或在不同階段穩定獲取目標化合物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需要注重桑黃類真菌中多酚類物質的合成途徑與代謝調控機制的研究。此外,在中藥材中,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其藥用功效,優良品種的選育是提高中藥材質量的有效手段[103],而傳統栽培模式的優化,只能從宏觀角度調節桑黃類真菌的生長狀態,難以控制重要活性物質的含量,可通過分子手段結合遺傳育種,推進優良品種選育,提高桑黃產業價值與藥用價值,進一步提高大眾對桑黃類真菌和菌物藥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促進桑黃產業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91九色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日韩免费成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天天综合亚洲|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99视频在线免费|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www.精品国产|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网|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亚洲人网站|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久久综合婷婷|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欧美在线天堂|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 午夜日b视频| 青青草欧美|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免费高清毛片|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综合|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欧美第九页|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五月婷婷精品|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欧洲av毛片|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亚洲aⅴ天堂| 国产成人欧美| 欧美成人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二区视频|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人人干|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