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劉繼民,王科舉,徐佳男,李安冬,王 檀 ,*
(1.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2.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臨床醫院,長春 130117;3.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中醫對腫瘤的研究由來已久,自秦漢時期的醫書《黃帝內經》《難經》《中藏經》等就已經發現類似腫瘤疾病的記載[1]。古人對腫瘤的理論探討亦始于秦漢,經歷了數千年的更迭,逐漸形成了當前以正虛及病邪內結為主的中醫腫瘤理論[2]。隨著現代醫學的興起,中醫受到現代醫學發現啟發,認識到惡性腫瘤起源于人體正常組織,是有生命的新生物。傳統腫瘤理論中痰、瘀、毒等病邪并不能很好的解釋腫瘤的起源以及腫瘤所具有的生命特性,說明痰、瘀、毒等病邪并非構成了腫瘤本體,而是腫瘤病機演變過程中的部分環節[3]。因此如何基于現有中醫體系重新闡釋腫瘤的發生發展,進而升華為理論從而指導臨床實踐是當前中醫腫瘤研究的重點。心神、君火、相火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下的重要概念,三者之間存在著以心神為主導,自上而下的人體調控機制。其內容涉及人體功能調控、氣化活動等。其中有關心神主宰人體生命活動內容,與腫瘤“失控”的生物學特性存在著高度的契合,故本文擬從心神、君火、相火理論出發,探討惡性腫瘤形成的中醫機制。
1.1 心神為人身之主宰 在中醫理論體系中,人是形與神構成的有機整體,形是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實體結構的抽象和概括。神有三重含義:生命活動的外在體現、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4]。就形與神而言,神主要體現為對生命活動的主宰作用。中醫理論強調形神合一,形只有在神的主宰下才有一切生命現象的產生,神也需要依靠形才能完成所有生命功能[5]。在人體中,心是神的容器,《靈樞·天年》中將“神氣舍心”作為成為“人”的標志之一,說明心是神的最終歸宿,神依托于有形之心對生命活動起到主宰的作用。《類經·十二官》中曰:“心為一身之君主,稟虛靈而含造化,具一理以應萬幾,臟腑百骸,惟所是命,聰明智能,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6]。所謂心神,即心中所藏之神,是形神相合的具體體現,代表著生命活動的總體意識,并主宰著人體內一切的生命活動。
1.2 君火是心神與形體間溝通的媒介 君火為人身主持神明之火,其根于元陽,本質為陽氣所化,是心神主宰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景岳全書·命門余義》云:“命門有火候,即元陽之謂也,即生物之火……凡變化必著于神明,而神明必根于陽氣……陽之在上則昭明,故曰君火以明”[7]。心神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實際主宰者,藏于心中而不妄動,其行使主宰的職能并非直接依附于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對所在部位進行控制,而是借助君火實現對生命活動的掌控。一方面,心神需要君火承載,方能安居于心中。《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火病源流》云:“人之心為君……故居神之物,惟火為之,所謂君火也”[8]。另一方面心神需借君火之明以調控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景岳全書·君火相火論》云:“君火以明……明即位之神,無明則神用無由以著”[7]。君火猶如陽光,陽光普照萬物,君火則運行周身,君火所到之處,即是心神指令之所及。君火可視為心神與形體間溝通的媒介,君火攜心神之令而遍及周身,使各臟腑組織器官在心神的主宰下協調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動。
1.3 相火為生命活動提供支持 相火之所以為相,取其輔佐之義,受君火之制,得心神之令,為周身之用。《醫碥》曰:“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又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何也?曰:君者主也,向明以治。心為一身之主,神明出焉,故稱君。相者竭其才能以奉君出治者也。腎位于下,輸其火于心,以為神明之用”[9]。生命活動雖總攝于心神,但其運用施為則依靠相火,相火主要生理功能有四,其一曰溫煦:相火溫熱,運行全身以維持人體體溫的恒定,為各臟腑組織器官建立適宜的環境,進而促進機體功能活動。《類經》云:“相火居下,為原泉之溫,以生養萬物”[6]。其二主生長:一方面相火屬少陽,主生發,人體生長離不開此生發之機。《幼科發揮》云:“兒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陽生長之氣,以漸而壯”[10]。另一方面相火本質為陽氣,人的生長離不開相火的參與。《傷寒溯源集》:“陽氣附于草木,木得陽氣而生長。在人則陽氣藏于兩腎之中,所謂命門先天相火也”[11]。其三為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相火參與生命活動,推動氣化,同時為生命活動提供動能。《格致余論·相火論》云:“天主生物,故恒于動,人有此生亦恒于動,其所以恒于動,皆相火之為也”[12]。其四化生氣血。《醫門棒喝》云:“故人之心火,名為君火,而其運用施為,生化氣血者,相火之功也”[13]。相火為生命活動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參與人體物質化生,推動氣化,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同時主導人體生長發育,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相火的支持。
1.4 心神、君火、相火共同調控人體生命活動 心神、君火、相火之間存在著一種自上而下的調控關系,心神為人身之主宰,一切生命活動均在心神的調攝下進行。神藏于心中而不離,神去心則死,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雖聽命于心神,并非心神直接依附于所要調控的組織器官,而是需借助君火來傳遞心神的指令。君火得到心神的指令后,游走于人身各處,向臟腑百骸傳遞指令。相火伴君火而行,君火并不直接參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生命活動,而是通過相火對生命活動進行干預。《外經微言》云:“君火無為,相火有為……君火恃相火而行,亦相火必藉君火而治”[14]。相火受心神支配,受君火調控,以少火的形式游行周身,參與人體各組織、器官,乃至細胞內的氣化活動,為各種生命活動提供支持。《萬密齋醫學全書·保命歌括》云:“相火者,行君火之令者也,所以流行變化,生長萬物者,皆相火主之也”[15]。心神安定,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三者各司其職是一切生命活動保持正常運行的基礎。
2.1 惡性腫瘤產生是逐步脫離心神掌控的過程 人的正常生長發育過程遵循著 “陽化氣,陰成形”[16]的方式。由“陰成形”所產生的有形之質,在“陽化氣”的推動下,逐漸地分化出五臟六腑四肢百骸[17]。“陰”體現為營養物質的同時也構成人的形質,“陽”推動了形質的各項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和能量。而“陽”和“陰”這2種屬性的物質,其運用受心神掌控。《類經·攝生類》云:“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6]。先后天精氣是人體一切物質的本源,由精轉化而產生的“陽”和“陰”這2 種屬性的物質向人體的分配及轉化由心神直接決定,在心神的控制下,“陽”和“陰”開始化氣、成形,人體開始不斷生長發育。
在生理條件下,細胞是否生長由整個組織及整個有機體的需要而定,活體內沒有一個細胞被賦予自主權決定該細胞是否增殖或維持靜息狀態,一個體細胞做出是否增殖的決定必然反映了周圍細胞的群體意見[18]。這種“整個組織及整個有機體的需要”及“周圍細胞群體意見”在中醫理論體系下可歸為“心神”的范疇。它代表了生命活動的總體意識。惡性腫瘤細胞起源于人體正常組織,其在宏觀上為有形實體,具有“陰”的屬性,在功能及病理變化上又具有“陽”的屬性,因而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也遵循“陽化氣,陰成形”的方式。但惡性腫瘤細胞具有不依賴生長因子的自主性生長的特點。惡性腫瘤細胞通過自分泌生長因子及抵御細胞外因子抑制增殖的能力使其可以獲得增殖的自主權,其增殖過程無需遵從“周圍細胞群體意見”,即脫離了心神的掌控。腫瘤的發生是多階段多步驟發展而來,正常細胞經過不斷的基因突變,逐步向失控的腫瘤細胞靠攏。而心神主宰人體生命活動與腫瘤“失控”的生物學特性存在著高度的契合性,在中醫視角下,細胞從完全受到心神掌控,到控制力逐漸減弱,最后完全脫離心神掌控。心神控制力減弱應是正常細胞邁向癌細胞的第一步。
2.2 心神不利,君火不明為惡性腫瘤的產生創造條件 心神對生命活動的控制力主要受心神本身的強弱及君火是否昭明影響。人作為一個多細胞生物個體,單個細胞在代謝、運動、增殖、分化、死亡等生理功能上與機體的整體活動保持一致,服從多細胞生物體的整體利益[19]。心神作為人體的最高主宰,維持著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體內陰陽氣血等物質的相對平衡,對生命活動起到主導作用。在調控生命活動的過程中,由心神發出指令,君火作為心神指令的承載者,攜心神之令遍布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對目標部位進行指令的傳遞,機體發生異常狀態則向心神反饋,使神與形之間形成關聯,令各臟腑組織器官乃至細胞的生理功能與人體的整體功能活動保持一致。若心神安定,君火以明,則神有所依,令行有序。若心神不利,令行減弱,則人體內生命活動將處于混亂狀態。若君火不明,則神無所依,令無所附,君火不能及時傳遞心神的指令,機體異常狀態也不能及時向心神反饋,造成人體內部組織失于監管,也不能對組織異常行為做出反應,使得異常細胞得以生息,從而為惡性腫瘤的形成創造條件。
2.3 由相火妄動導致的氣化異常是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關鍵環節 現代醫學認為,腫瘤的發生是基因突變逐漸積累的結果[20],基因的連續突變導致了腫瘤的大部分特征。基因突變的發生在中醫理論體系下可歸結為氣化異常。中醫認為氣化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21]。在氣的作用下,物質的形態、性能以及表現形式上出現變化稱為氣化[22]。人體的各種功能活動,精、氣、血、津液的生成,代謝及其相互轉化等均為氣化的結果。從微觀角度看,細胞內的各種生命活動及物質化生也歸屬于氣化的范疇。正因為氣化活動的存在,人才能有蓬勃的生命力,氣化的原動力在于相火[23]。人體內一切氣化活動受心神支配。若心神不利,指令不及,或君火不明,對相火的壓制不足,君火失權,相火妄動。《辨證錄》云:“蓋心火乃君火也,命門之火相火也。心火旺則相火聽令于心,君火衰則心火反為相火所移,權操于相火,而不在君火矣”[24]。相火不得心神之令,又無君火制約,即顯其暴悍之性,可擾動心神,沖逆臟腑,同時代君行化,自行主導氣化活動,導致氣化異常亢進。在失于監管的環境中,相火推動局部組織細胞內的氣化活動出現混亂,物質化生異常,由此出現了變動之機,是因“亂”而生“變”,并且不斷積累,再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相火失位所引起的變動為正常細胞向癌細胞轉化的關鍵步驟,也是組織從受到心神完全掌控到逐步脫離心神的控制的重要環節,每一次變動都可能使正常組織向高度惡化的腫瘤組織靠近,逐步解鎖腫瘤的各種表型,使其越來越具有侵襲和轉移的能力。當惡性腫瘤脫離心神的掌控后,在人體內成為具有獨立生長能力的個體,人體內精微物質仍可被惡性腫瘤所利用。相火在局部的堆積導致氣化活動的異常亢進,不斷進行“化氣”“成形”,使得腫瘤得以快速生長。
2.4 痰濕、瘀血是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瘀血、痰濕是人體臟腑功能異常所產生的病理產物,二者相互膠結通常被認為是腫瘤疾病形成的病機之一,惡性腫瘤起源于人體正常組織,瘀血、痰濕二者雖能構成結塊,但不能解釋惡性腫瘤的起源以及所具備的生命特性。因此二者不構成惡性腫瘤的本體,而是腫瘤病機中的部分環節。瘀血或由離經之血積存體內,或由血行不暢,滯留于經絡臟腑之間。君火行于血脈,瘀血內阻,君火運行受阻,則影響君火對心神指令的傳遞,使局部失于監管。痰濕因人體水液代謝異常所起,其性重濁黏滯,滲于組織之間。相火自腎中出,內行三焦,外行腠理,游行于人體上下內外。痰濕內留,相火運行受阻,在局部堆積。在失于監管的環境下,相火因郁而亢,自行主導氣化過程,導致細胞內外氣化異常。受痰瘀所影響的正常組織,因心神指令的不暢,加之相火引發的氣化異常,使臟腑組織內出現變動之機,進一步促進了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
綜上所述,腫瘤的形成是一個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心神不利、指令不及導致人體功能活動出現混亂,君火不明,指令不行,不能攜心神之令遍布周身,也不能對異常狀態做出反應,同時受瘀血阻隔,使局部失于監管;相火不得心神之令,又無君火所制,因痰濕而在局部堆積,自行主導氣化活動,細胞內氣化活動混亂并出現變動之機。同時相火的亢進使氣化活動異常亢進,促使惡性腫瘤不斷地化氣成形,不斷生長。
“理、法、方、藥”是中醫認識疾病、診治疾病的基本體系,對“理”的探討依舊是中醫的核心。惡性腫瘤的各種生物學過程需要運用中醫理論作出合理的解釋。這一理論可以解釋惡性腫瘤基因突變的中醫學機理,也能解釋其旺盛的代謝能力和自主性生長等特征。現代醫學對惡性腫瘤的認識值得中醫參考,運用中醫理論分析闡釋惡性腫瘤的各種生物學過程,并用理論指導臨床,驗證于臨床,不斷探尋疾病本質,尋找中醫最佳治療方案,為臨床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