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達,梁雪芳,劉永波,溫丹婷,胡向丹,肖 靜*,劉敏如
(1.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州 510006;2.劉敏如女科醫系研究院,廣東 深圳 518000)
卵巢功能減退性疾病是婦科疑難雜病,未及絕經期而出現卵巢功能低下,導致月經不調、閉經、生育力下降或不孕等,甚至出現絕經期證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根據病情進展不同程度的臨床特點,現代醫學將其歸于卵巢儲備功能減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きciency,POI)、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DOR、POI 為疾病早期階段,POF 為POI 的終末階段[1]。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免疫、酶學缺陷、氧化應激[2]、卵巢破壞性因素(卵巢相關疾病或手術史、放化療、感染等)以及環境心理因素等相關[3],尚無確切有效的西醫治療策略,提倡早期篩查,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預、遺傳咨詢,個體化選擇性激素補充或治療[4]、免疫治療[5]、干細胞移植[6]等,有生育計劃者可評估行輔助生殖技術或生育力保存[7]。
劉敏如,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三屆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第二屆主任委員,第三屆名譽主委,中國首位女國醫大師,擅長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閉經、圍絕經期相關病證、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婦科腫瘤等婦科疑難重癥。劉敏如從事中醫婦科醫教研工作六十余載,博古通今,用藥考究,臨證經驗豐富,善于分期辨治卵巢功能減退,臨床收效良好。現將劉敏如經驗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中醫無卵巢功能減退病名,臨床根據出現的癥狀、西醫生殖內分泌的診斷進行辨證論治可獲得一定療效,但由于中西醫理論體系不同,采用西醫病名診斷,中醫辨證治療,在教學和臨床上缺乏系統性。劉敏如認為,有必要從中醫角度進行疾病系統研究,與時俱進地補遺中醫婦科病種,為中醫臨床、科研、教學提供參考。經過研讀古代文獻,結合臨床實踐,劉敏如首創“經水早斷諸證”病名,闡釋經水早斷出現的伴隨征象,即指女子40 歲以前出現的,不限于經水未老先斷,還可包括月經稀發、難以受孕或不孕,或出現絕經前后諸證等臨床表現。
經水早斷一詞最早見于《傅青主女科》,書載“有年未至七七而經水先斷者,人以為血枯經閉也,誰知是心肝脾之氣郁乎……經水之名者,原以水出于腎,乃癸干之化……然則經水早斷,似乎腎水衰涸”[8]。歷代醫家認識卵巢功能減退多從腎切入。如《素問·奇病論》所云:“胞絡者,系于腎,若腎精虧虛,沖任不充,胞宮不滿則經不至,必待其胞宮血滿而溢,才下為經水”?!夺t學正傳》云:“月經全憑腎水施化,腎水既乏,則經血日以干涸”。
劉敏如在所著《中醫天癸古今論》《中醫婦科學》表述了其生殖觀:臟腑、氣血、經絡作用于胞宮,是女性生殖的生理基礎,腦-腎-天癸-沖任-胞宮是女性生殖軸心。劉敏如認為經水早斷諸證病因病機根本在腎氣(腎陰、腎陽)、腎精不足,并與心肝脾三經郁滯相關,互為因果,共同致病。
先天稟賦不足,腎氣不足,天癸不裕,可致精血虛少,沖任失調;后天多種致病因素,如房勞多產、六淫時毒內侵、環境因素、盆腹腔手術史、長期使用化療或免疫抑制劑等藥物、腮腺炎或結核病史等影響,導致臟腑功能紊亂,氣血失調,腎氣益弱,精血流通受礙,則腎氣不開;腎水不足,不上濟于心,則水火不能相濟;腎陽不能溫煦于脾,脾失運化,則氣血不生;用陽過甚,腎精耗損,肝失滋養,肝氣郁結,肝腎陰血俱損,天癸失養。心肝脾郁滯,腎氣虧虛,天癸早耗,沖任虛損,從而致胞脈閉,而出現經水早斷諸證。
經水早斷諸證臨床辨治要點,首當辨明疾病分期,其次辨陰陽氣血的失衡和累及的臟腑確定治法治則。
3.1 辨分期階段 隨現代醫學的深入研究和臨床積累,劉敏如認識到該病是一組臨床表現多樣、病因復雜且進行性發展的疾病。結合中醫四診資料與現代理化檢查,劉敏如按不同階段進行辨證分期。
3.1.1 早期階段 1)腎氣不足,天癸不裕:40 歲前出現月經稀發,間而停閉不復或伴見絕經前后諸證癥狀,或有第二性征發育不健,脈沉弱,苔薄白,實驗室檢查符合DOR 診斷。2)腎氣虧虛,天癸早耗:既往房事不節或產創失血史或慢性疾病史,月經稀發,或兼見絕經前后諸證,情志不舒,或無明顯癥狀。脈弱,或舌淡多津薄白,或舌紅少津,苔薄黃,或苔厚膩。實驗室檢查符合POI 診斷。
3.1.2 晚期階段 即天癸早竭,經水不復,表現為月經停閉不復至,相當于現代醫學所指的卵巢功能衰竭,實驗室檢查符合POF 診斷。
3.2 辨氣血陰陽失衡及受累臟腑 劉敏如辨治經水早斷諸證,以氣血陰陽為綱,臟腑虛候為目,認為總體病性以虛為主,可兼夾實證,根據臨床癥狀不同,應辨明所累臟腑側重差異。劉敏如總結分析病機,確立常見證型有[9]:腎陰虛、肝氣郁結證;腎陽虛、脾陽不運證;腎水虧、心血不足證;腎精虛、髓??仗撟C。
劉敏如認為腎為發動元陽、資生元陰、蒸騰元氣之根,女性圍絕經期生理特點為腎氣漸衰、精血漸虧、天癸漸竭[10]。臨證除可見月經停閉、稀發、量少等,尚需結合證候分析,辨明腎氣、腎陰、腎陽、腎精虧虛之不同,腎陰虛、腎精不足者,均可伴有陰道干澀、性交困難、帶下量少,舌紅苔少,脈細,陰虛者另多見眩暈耳鳴,兼雜骨蒸潮熱、顴紅盜汗等內熱之象,精虧者可有發育遲緩,齒松發脫等,但病性無寒熱偏頗;腎氣不足者,可以遺尿、尿頻、小便清長等見證;腎陽虛者,常伴有腰膝酸軟冷痛、性欲減退、宮寒不孕、夜尿多、尺脈沉等征象。其次,疾病亦有心肝脾他臟受累之象,肝氣郁結者兼有局部脹痛、情志郁怒、脈弦等;脾陽不運者可出現倦怠納呆滯、痰多舌白、苔白膩等;心血不足者多眠差、心悸、胸悶;髓??仗撜呖捎薪⊥?、頭暈耳鳴等癥狀。
3.3 治法治則 清代陳士鐸《辨證錄·卷之十一·婦人科·血枯門》言治療經水早斷當散三經之郁,于補腎之中補三經之氣,并最早提出方用溢經湯或續補湯。劉敏如認為腎為五臟六腑之根,腎虛致心肝脾之陰陽氣血失調,反之心肝脾一經有郁,又可致腎之氣郁而不宣,不能盈滿以化經水外泄,非獨三經齊郁,治療當分而論之。
劉敏如提出了“健康是形與神俱而為以應天地的生命活態表達”的大健康觀,重視身心并調,認為本病的治療以補腎填精,調理心脾肝,平衡臟腑陰陽為大法,隨證化裁。總結其治療思路及用藥規律如下:1)補腎大法貫穿始終,兼顧分期。劉敏如稟持“腎氣為根,保陰為本”的學術思想[11],善用先賢成方化裁,如左(右)歸飲、滋腎育胎丸等,以達補益腎氣,滋腎填精,溫腎助陽之效,對于合并生育要求的患者,推崇以五子衍宗丸(明代《攝生眾妙方》)為底方加減化裁,方中菟絲子、枸杞子補腎填精,平補陰陽,覆盆子、五味子滋水固精,斂陰助陽;車前子入肝走腎,通利小便,補中寓瀉,通補并用,補而不滯。研究證實五子衍宗丸可能通過影響活性氧代謝、抑制脂質過度氧化、影響激素受體表達及發揮類雌激素樣作用,延緩卵巢衰老及抗骨質疏松[12]。早期階段注重補腎氣、調氣血,治以芪韭杞太極膏(劉敏如自制方)或左(右)歸飲加減;晚期階段重視補腎資癸,填精益髓,處方予資癸女貞丸合資癸元陽丹(劉敏如成藥方)、溢經湯加減。2)重視兼夾臟腑虛實偏候。在補腎基礎上,劉敏如根據所累臟腑的病機相應補瀉,或清肝解郁,或養血安神,或溫補脾陽,或填精生髓。腎陰虛、肝氣郁結證,處方以滋水清肝飲、生脈五子復經湯(劉敏如習用方:生脈散合五子衍宗丸)為代表;腎陽虛、脾陽不運證,代表方為右歸飲合補中益氣湯、滋腎育胎丸(羅元愷經驗方);腎水虧、心血不足證,可予生脈散合補心丹、續補湯、左歸飲合五子衍宗丸加減;腎精虛、髓??仗撟C,代表方為知柏地黃丸合五子衍宗丸,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劉敏如臨證常用花旗參、黃精、核桃仁、黑芝麻之類,以形化神,色黑入腎,補腎生髓。3)注重順應氣血陰陽變化。劉敏如根據疾病的病性不同,針對性予以益氣、滋陰、養血、溫陽、行氣、祛瘀之品,用藥平和,強調不宜過投攻堅峻猛之劑,滋腎調肝而不過膩,補益心脾而不過燥。補益類藥常有敗土助濕之弊,劉敏如臨證常以黃精替代熟地黃,配伍陳皮、砂仁、藿香、蘇葉之品醒脾行氣,防滋膩太過,另習用柴胡、槐花等性平之品疏肝。4)重視宣教用藥方法與禁忌。本病常伴月經周期異常,劉敏如強調在月經周期不同時期針對應用中藥周期療法,臨證常囑患者經后開始服藥,每日3 劑,建議兩餐之間服用偏滋補類藥物,以避免空腹服藥刺激胃腸或影響藥物吸收,并囑合并外感類疾病時停服。此外,劉敏如推崇藥盡其用,建議患者可用熬制后的中藥渣做熏洗、沐足之外用,以發揮最大藥物及經濟效應。5)推薦“房氏十三針”養巢。房繄恭提出“調經促孕十三針”治療經水早斷諸證的科學研究,收效良好,為針灸治療該病的先驅,常選取百會、神庭寧心安神,配大赫、天樞、關元等穴位調節沖任,外加太溪、腎俞、太沖等穴位調補肝腎[13]。
患者于某,女,39歲,2017 年10月13日初診,主訴:月經停閉4月。13歲初潮,既往月經規則,7 d/28~33 d,G3P2A1,無生育要求,末次生產為2016 年7 月6 日剖宮產,術中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及盆腔黏連松解術,出血較多,產后哺乳10 個月,至今月經來潮2 次,量少,LMP:2017 年6 月1 日。PMP:2017 年2 月,無生育要求。情緒緊張煩躁,面色瘀黯,帶下少,咽干,眠一般,舌暗紅,苔黃,左脈虛,右脈浮大。輔助檢查:第二性征發育正常,婦檢未及異常。2017 年9 月外院查FSH 127 IU/L,LH 59 IU/L,E2<20 pmol/L,P 0.28 nmol/L,PRL 397 mIU/L,T 0.17 nmol/L。西醫診斷:卵巢早衰。中醫診斷:經水早斷諸證(腎陰虛、肝氣郁結證),中藥內服以滋水養陰,清肝解郁為法,處方:西洋參10 g,麥冬10 g,五味子6 g,黃芪20 g,菟絲子30 g,枸杞子15 g,石斛12 g,山萸肉12 g,覆盆子15 g,當歸10 g,川芎10 g,王不留行15 g,紫河車4 g,肉蓯蓉12 g,益母草15 g,三七粉2 g,柴胡10 g,枳殼10 g,水煎取汁約200 mL,每日1 劑,每日3 次,連服10 劑,藥渣煮水沐足,他病忌服。并對患者進行情緒疏導。
2017 年12 月2 日二診:服藥后月經仍未潮,現自覺咽干,口干喜飲,白痰易咯出,餐后咳嗽加重,夜間痰多。處方:黃芩6 g,黃連3 g,枳殼12 g,竹茹12 g,法半夏10 g,陳皮12 g,土茯苓20 g,山萸肉15 g,當歸10 g,川芎10 g,蟬蛻8 g,牛蒡子12 g,薄荷10 g,藿香10 g,枇杷葉10 g,苦杏仁10 g,7 劑,煎服法同前。
2018 年5 月31 日三診:二診后患者于經后服用一診藥物治療,至今月經來潮2次,PMP:2018年3月,量極少,LMP:2018 年5 月2 日,量少,護墊可,色鮮紅偏淡,無痛經,下腹墜脹感,經前無乳脹,現納眠可,大便成形,每日1 行,無夜尿,易疲乏,白發增多,偶口干,工作勞累,熬夜多,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沉細弱。輔助檢查:2018 年5 月復查FSH 70 IU/L,LH 28.97 IU/L,E2101 pmol/L,P 0.28 nmol/L,PRL 60 mIU/L,T 1.19 nmol/L。彩超:子宮大小正常,內膜厚度3 mm。處方:淫羊藿15 g,黃精15 g,枸杞子15 g,黃芪15 g,當歸6 g,川芎6 g,玉竹10 g,麥冬10 g,白芍15 g,雞血藤20 g,益母草15 g,山萸肉12 g,煎服法同前。囑經期停服,停藥期間配合中成藥定坤丹內服。
2018 年8 月16 日四診:服藥共20 劑,8 月初月經來潮,4 ~5 d 干凈,護墊量,舌質紅,少苔,脈沉。處方:淫羊藿12 g,山萸肉12 g,枸杞子15 g,菟絲子15 g,川芎6 g,當歸6 g,白芍15 g,熟地黃10 g,黃精10 g,黃芪20 g,石斛10 g,雞血藤15 g,7 劑,煎服法同前。
按:本例患者39 歲即出現月經稀發、停閉、FSH >40 IU/L、E2水平下降等內分泌異常表現,實驗室檢查符合POF 階段改變,西醫診斷卵巢早衰,中醫診斷為經水早斷諸證,疾病分期屬晚期階段(天癸早竭,經水不復),進一步結合四診資料判斷氣血陰陽失衡及受累臟腑。
卵巢早衰治療難度大,患者治療初期5 個月月經未潮,劉敏如綜合全身病癥,選方用藥,最終獲得療效,使經水復潮,激素水平較前改善??v觀診治經過,劉敏如遣方以補為主,始終重視顧護陰液,培固腎氣,僅適時配伍川芎、當歸之類活血,攻補兼施,利血下行,強調不妄投辛散行氣、破血行血之品,避免陰液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