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湘苑,張 偉,方曉蕾,金籽杉,喬麗萍,李麗靜*
(1.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2.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代謝病研究所,北京 100053;3.西安市中醫醫院腦病醫院,西安 710021;4.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長春 130117)
地龍(Dilong,earthworm)為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環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n、威廉環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 或 櫛 盲 環 毛 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 的干燥體。前一種習稱“廣地龍”,后三種習稱“滬地龍”?!皬V地龍”主產于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滬地龍”主產于浙江、湖北、上海一帶。
《神農本草經》記載地龍“味咸,寒”?!靶院誓芙庵T熱疾”,故地龍所治諸疾均與熱相關。其歸肝、脾、膀胱三經。本品入肝經,可清熱止驚,宜于熱極生風之證,可與鉤藤、牛黃等同用;入膀胱經,可清熱利水道,宜于熱結膀胱之小便不利或尿閉,可與車前子、滑石等同用。地龍性寒降泄,長于清肺平喘,宜于邪熱壅肺之喘息不止;性善走竄,長于通經活絡,既可治氣虛血滯之中風,又可解關節紅腫熱痛之熱痹[1]。此外,《本草蒙筌》言其“療黃疸,行濕如神。”
2.1 癥靶 主要為咳喘,適用于肺熱咳喘及痰熱咳喘。臨床以氣促鼻煽或咳嗽氣喘、咳嗽不爽、痰稠難咯,舌紅苔白厚、脈滑數為發病特點?!毒霸廊珪费缘佚埧芍委煛氨窍ⅰ鳖惒?。仝小林院士認為地龍可作為痰熱閉肺所致咳喘的常用藥,用量多為15 ~30 g。國醫大師張燦玾治療熱邪熾盛所致咳喘時,常選用瀉白散加地龍。張燦玾認為其他平喘祛痰藥皆可隨證加減,唯地龍一藥,絕不可無[2]。國醫大師朱良春善用地龍治療喘咳。治療熱喘時,可用炒熟之地龍粉,每日3~4次,每次3 ~4 g,雖顯效較緩,但作用穩定;治療哮喘發作屬痰熱蘊肺者,以地龍、葶藶子、天竺黃3 味等量研成細末,每服3 g,每日3 次[3]。全國名中醫張士卿認為該藥治療證屬肺臟熱盛的咳嗽,效果十分顯著[4]。全國名老中醫黃吉賡認為地龍在常規劑量(6 ~9 g)時止咳平喘效果不佳,若加大劑量容易導致消化道不良反應,特別對于小兒和老人脾胃功能差的更加難以接受。為此,黃吉賡將地龍制成片劑服用,地龍作為曙光醫院院內制劑至今已使用了近半個世紀,且效果佳[5]。在小兒肺熱咳喘類疾病的治療中,名老中醫董幼祺常以地龍與麻杏石甘湯及射干麻黃湯合用,常會取得不錯的效果,用量多為6 ~9 g[6]。
2.2 標靶
2.2.1 血壓升高 適用于“損態”高血壓。臨床以患者具有較長的高血壓病程,同時還伴有心、腦、腎等靶器官器質和功能的異常為發病特點。仝小林院士在現有高血壓病中西醫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臨床經驗,總結出了“三期六態”高血壓病中醫辨治方案,各類高血壓病發展至終末期必然使絡脈受損,此狀態可歸為“損態”。地龍活血通絡之功甚,可作為高血壓“損”態的靶藥之一[7]。降壓時,地龍用量多為6 ~30 g,打粉沖服[8]。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高血壓屬氣虛、血瘀、痰濁兼夾之證,以地龍配伍水蛭、黃芪等藥物組成雙降湯治療,用量為10 g。此類高血壓患者常伴隨高血黏、高血脂,久之則累及多臟腑[9]。國醫大師周仲瑛治療高血壓癥見胸部緊壓感或刺痛感、肢體竄痛或頑麻者,地龍配伍丹參、川芎等組成調和氣血方,地龍用量亦為10 g[10]。
2.2.2 腦血栓形成 適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腦血栓形成。臨床以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為發病特點。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氣虛血滯,脈絡瘀阻于腦絡所致,治療以益氣養血,化瘀通絡為主。清代王清任設補陽還五湯“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方中用地龍配伍黃芪補氣活血通絡,用量為3.75 g。國醫大師鄧鐵濤運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中風后遺癥,地龍用量為10 g[11]。國醫大師張學文以補陽還五湯加減所成之通脈舒絡湯,地龍用量為15 g。張學文認為通脈舒絡湯的經驗是早期使用,在發病后3 個月內效果最好,最遲不宜超過半年[10]。國醫大師張志遠治療腦血栓所致的半身不遂時,重視蟲類藥通利經絡的作用,認為地龍作用較好[12]。國醫大師任繼學認為卒中后遺癥期以五臟虛損為主,也有濕、熱、痰、瘀等邪實的表現,以地龍配伍瓜蔞、紅花等組成活絡化濁散,地龍用量為3 g[10]。
2.3 現代藥理研究 藥理研究表明,地龍提取物對降低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收縮壓具有明顯作用,且降壓效果與劑量及用藥時間相關[13]。在溶栓活性評價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給予血栓斑馬魚模型10 ng 地龍提取物新型蚓激酶可顯著延緩血栓的形成,其抑制率可達67.3%[14]。地龍中的某種組分可阻滯組胺受體,對氣管有較強的舒張作用[15]。地龍煎劑可有效抑制肺組織核因子κB 信號傳導,減輕氣道高反應性[16]。此外,地龍具有抗腫瘤、抗癲癇、促進傷口愈合、保護心臟、改善代謝綜合征、抗菌等作用[17-21]。
2.4 臨床常用劑量 現代醫家臨床使用劑量為3 ~60 g。10 g 以下入絡剔邪,10 ~30 g 祛瘀通絡,30 g以上化瘀利水[22]。2.5 臨床安全應用注意事項 地龍為動物制品。已有口服地龍致過敏的報道,過敏表現為心悸、胸悶、氣短、兩眼發黑、皮膚風皰及口唇腫脹麻木疼痛等[23-25]。亞慢性毒性研究表明,地龍口服液可導致肝和腎的輕微充血、肺泡壁增厚[26]。此外,地龍注射給藥,在一定劑量下可致中毒或死亡[27]。孕婦、脾胃虛弱或無實熱者忌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本文在態靶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對地龍的經典古籍記載、現代藥理研究和臨床醫家經驗的總結,由40位專家(包括36 名高級職稱、7 名中級職稱、3 名初級職稱)就癥靶及標靶的遴選參與問卷調查,6 名中醫藥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圍繞該藥臨床應用要點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設意見,我們歸納出其癥靶是咳喘,標靶為血壓升高、腦血栓形成。本品咸寒,孕婦、脾胃虛弱或無實熱者忌用。本品含有異體蛋白,過敏體質者慎用。臨床使用劑量為3 ~60 g。10 g 以下入絡剔邪,10 ~30 g 祛瘀通絡,30 g 以上化瘀利水,降壓作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