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長高
它同時也是人體容易受傷的關節之一,長時間的過度使用、運動不當、缺乏鍛煉等都會導致膝關節受損,體重增加、年齡增長也會危害膝關節健康。膝關節可能發生多種病變,無論是骨關節炎、滑膜炎、骨折,或是膝關節退行性病變,都會對膝關節功能產生損害,患者下肢活動均會受到影響。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等是膝關節病變常見的癥狀,未及時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病情可能進一步加重,甚至完全喪失下肢運動功能。因此,保護膝關節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應引起重視,并從多個方面采取保護措施。
體重增加會加大膝關節的負荷,同時加快關節軟骨磨損速度,因此,控制體重是減輕膝關節負荷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護膝關節的主要措施之一。體重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飲食和運動,攝入的能量過多,而消耗量較少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營養過剩,大量的營養物質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因此要避免暴飲暴食,保持健康體重。
劇烈運動會損傷膝關節結構,容易造成髕骨骨折、半月板損傷或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等問題;而缺乏運動會出現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弱,關節穩定性下降及關節磨損退變加快,還會出現軟骨吸收營養能力下降,更容易發生軟骨退行性改變、骨性關節炎。因此應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運動鍛煉,避免過量運動,可通過多形式訓練有效增加膝關節周圍肌肉、肌腱強度,更好保護膝關節穩定性。
(1)游泳:對膝關節的耗損最小,對膝關節有保護的意義。
(2)直腿抬高訓練:平臥位,雙下肢自然伸直,雙下肢交替向上抬起30°,維持5~10秒,每次10~15個,每日3~5次。
(3)雙下肢夾枕踮腳訓練: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軟枕夾在膝關節之間,雙下肢用力輕踮腳后跟,小腿肌肉用力,維持10秒,緩慢放下,每次連續10次,每日2次。
(4)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平臥位或坐位,雙下肢自然伸直,主動收縮股四頭肌,使大腿肌肉繃緊,膝關節下壓動作,維持5~10秒,每次10~15個,每日3~5次。
(5)提踵運動訓練:身體直立,雙腿并攏,可雙手扶椅背保持平衡,慢慢提踵維持5-~10秒,每次10~15個,每日3~5次。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退化,爬樓、爬山、過度下蹲、下跪等超出身體負荷的動作都可能造成膝關節的損傷,因此日常生活中應注意——
(1)避免蹲跪動作及久坐:蹲跪動作時,膝關節的負重是體重的8倍,日常盡量減少此動作。有研究表明,久坐人群關節炎發生率為10.2%,坐位1小時后應適當進行活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2)選擇合適的鞋:避免過高的鞋跟,容易造成膝關節受力不均,在下樓時對膝關節的承重壓力更大。
(3)減少爬山爬樓運動:在上下臺階時膝關節負重體重的3~4倍,長時間會造成膝關節磨損傷害。應注意扶著欄桿等支撐物,減輕膝關節壓力。
(4)注意保暖:寒冷會刺激膝關節,容易出現發酸、疼痛的癥狀,尤其是老年人會更加明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膝關節,天氣變化時合理增減衣物,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溫度下降引起血管收縮,下肢血液循環減慢或不通暢,引起膝關節酸痛、僵硬。
(5)加強骨骼營養:積極補充維生素、鈣質,從而改善骨骼營養狀況。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