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

2024-04-09 17:55:19高曉虹李怡瀅
未來傳播 2024年1期

高曉虹 李怡瀅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以融合傳播創新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研究”(23ZDA093)。

作者簡介:高曉虹,女,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怡瀅,女,博士研究生。

摘? 要: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為中華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傳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文章運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蘊涵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時代內涵、基本原則、方法路徑、國際視野等四個方面回應如何做好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這一時代命題。文章認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應當在深刻認識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時代內涵的基礎上,遵循“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原則,踐行守正固本與創新賦能辯證統一的方法路徑,助力提升中華文明的引領力和生命力。同時,還應秉持開放包容的胸襟和國際視野,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維護文化安全、展示中國形象,為建設文化強國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思想;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18(2024)01-0002-07

2024年1月舉行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準確把握新的形勢和任務,不斷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極端重要性。[1]新時代以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包括新的文化使命、“七個著力”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2023年10月,黨中央召開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的思想體系,大大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也為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引和實踐遵循。

我國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可以說,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是今天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以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根基和有力支撐。與之相應,在數字技術變革語境下,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也是踐行新的文化使命的題中應有之義。本文嘗試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時代內涵、基本原則、方法路徑、國際視野等四個方面分析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如何推動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傳播。

一、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的時代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守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2]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中,專門強調要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1]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事關中華文明和文脈賡續,事關中華文化的主體性鞏固,事關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是黨和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一) 以傳播創新推動中華文明賡續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其中,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作為首個突出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我們不以中國悠久的歷史連續性為視角來認識這個國家,就無法真正理解古代中國的內涵,也無法深入了解現代中國的發展,更無法預見未來中國的前景。與此同時,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文化精神要求我們在今天進一步推動中華文明的創新發展。媒介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文化形態與傳播形式的變革,促進了文化元素與數字技術的融合,也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賡續提供了新的契機。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創新賦能作用,通過搭建中華文化基因庫、數據庫、資源庫等方式,實現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傳播,進而有效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促進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二) 以傳播創新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應有自己的形式,這就是民族形式”[3],突出強調了文化主體性建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提出“文化主體性”的重大論斷,認為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深刻揭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文化主體性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中華文明的持久魅力,正是源于其文化主體性。若缺乏對自身文化的深度認同,我們將難以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的磅礴力量;若缺乏自力更生的堅定信心,我們將難以在選定的道路上保持決心與恒心。增強中華文明認同,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提升每一位華夏兒女堅定對中華文明的自信,需要更好地發揮文化傳播的作用。在文化傳播實踐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通過梳理新思路、提煉新話語、建立新機制、創造新形式,推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廣泛傳播,形成強大的引導力、凝聚力、塑造力和輻射力,使得中華文化主體性落在實處,人民群眾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落在實處。

(三) 以傳播創新助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是踐行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在新的起點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肩負著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和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使命。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結合”的重要思想,將五千多年中華文明中的精髓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深入宣傳和闡釋黨中央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精神與豐富內涵,推出更多優秀的理論成果和作品,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展示中國式現代文明成果,要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和系統觀念,在題材、內容、話語、技術運用等方面發力,推動傳播觀念與技術手段相結合、敘事內容與表達形式相統一,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以傳播創新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注入動能。[4]

二、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的基本原則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的進程中,要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貫穿到傳播活動的全過程,旗幟鮮明地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領導的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堅定文化自信自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一) 明確政治方向,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領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力量,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是黨的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都不能旁落。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過程中,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錨定政治方位,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切實擔負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

近年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作了一批詮釋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生動報道。如中國新聞網推出的《十年百變》系列短視頻報道,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展開,以新時代十年為時間跨度,從大國重器、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科技強國、健康中國等表達維度,記錄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以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落實中央重大工作部署的實際行動,集中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和非凡巨變,折射了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當代發展。這類節目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著眼中國大地上的偉大實踐,以創新性傳播實踐生動反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成果,有利于凝聚力量、堅定信心,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激勵人民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二) 確保創作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

黨性與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至上”的理念,指出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5]這些論述蘊含著深刻的人民性,科學回答了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為了誰”“依靠誰”和“由誰評判”等一系列問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首先要站穩人民立場,在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傳播過程中,要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挖掘人民元素、講好人民故事、傳播人民力量。其次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扎根現實土壤,貼近人民群眾,既反映人民生產生活的偉大實踐,也聚焦人民的細膩情感,讓人民成為中華文明傳播的主角和表現主體。最后要動態把握人民愿望,深入了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將服務人民與教育引導人民相結合,把滿足需求與提高素質相結合,創作符合時代要求、滿足人民期待的文化精品。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感動中國》節目,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歷史,節目以人民為中心,以感動中國為主題,采寫和挖掘發生在群眾身上的真實事跡并推薦人選,再由公眾投票加最終評議確定年度“十大人物”。獲獎者的凡人善舉,成為時代的一道光,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引領社會風尚、傳遞時代精神與中華文明、滋養人民群眾的價值觀、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有效推動了人的自由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三) 堅定文化自信,廣泛深入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表明我們黨的文化自信達到新高度。在踐行新的文化使命、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過程中,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覺,廣泛深入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是我們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近年來,主流媒體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制作出了一批彰顯歷史厚度、文明深度的精品力作,展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生動演繹國寶文物歷史故事的《國家寶藏》,闡釋中華詩詞、激發全民參與的《中國詩詞大會》,傳播戲曲藝術、賦予傳統戲曲時代活力的《最美中國戲》,從音樂改編的角度詮釋中華經典文本的意蘊與內涵的《經典詠流傳》,通過經典繪畫展現中國非遺節氣文化的《二十四節氣里的中華文化》,復原古籍美饌、品味中華飲食文化的《一饌千年》,聚焦少數民族文化符號與文明發展的《道中華》,探尋中華傳統服飾美學精神的《衣尚中國》,圍繞遺跡文物梳理中華文明起源與歷史發展的《中國考古大會》等。這些節目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強化了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力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和文化基礎。

三、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的方法路徑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是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的歷史過程。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邁入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要遵循守正與創新辯證統一的方法路徑,在守正中把穩舵盤,在創新中尋求突破,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引領力。

(一) 守正固本,增強中華文明引領力

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的“守正”,是推動“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的內在要求。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過程中,必須在堅守中國共產黨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基礎上,加強對中華文明內涵的深度挖掘和深刻闡釋,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而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以保護傳承、增進認同、凝聚力量為方向,通過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傳播不斷擴大精品文化產品供給,壯大主流思想和價值觀念。

第一, 深耕文明內涵,加強傳承保護。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當前黨和國家實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實現中華文明的傳承與賡續。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2](49)。《“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要挖掘、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7]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中國中醫藥大會》聚焦中華民族原創的醫學學科,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集結了近百位權威國醫大師、中醫藥專家、文化學者深入挖掘中醫藥的歷史淵源和中醫醫理智慧,嘉賓從不同維度對中醫的基本理念和內涵進行權威闡釋,全景式呈現中醫藥蘊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展現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現代魅力。2023年12月23日播出的第一期節目邀請了“扁鵲脈學診法”傳承人現場展現中醫切脈的傳世技法,對細微癥候的精準判斷引發網友熱議。通過權威專家的闡釋與展演,帶領觀眾領略數千年中華醫脈的魅力,感悟中國中醫藥之大醫、大德、大智、大美,有效傳承和弘揚了中醫藥文化。

第二, 擴大精品供給,增進文明認同。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過程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需要以思想深邃、藝術卓越、制作精良的文化精品為載體,在“高原”上打造出更多的“高峰”之作,以優秀的作品引導人、滋養人、鼓舞人、塑造人。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要特別注重社會效益,推動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高質量內容供給。例如,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推出短視頻《新千里江山圖》,視頻上線1小時,公眾號閱讀量即突破“10萬+”,話題“#新千里江山圖#”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視頻全網播放量超6.6億,2023年獲評第33屆中國新聞獎融合報道一等獎。視頻以國家一級文物《千里江山圖》為創作基底,以數字技術和中華審美結合為創作手法,在4分鐘內呈現給觀眾中華美學的極致體驗。融合了繪畫、戲曲、書法、民樂等傳統文化形式,在青山綠水間講述新時代的榮光:代表中國速度的中國高鐵、象征國家實力的中國航母、筑夢天宮的載人航天、寸土必守的中國軍人、英勇抗疫的中國醫者等等,虛與實、古與今交相輝映,從敘事主題、場景構建、鏡頭運動、情感表達等方面體現出中華文明的審美張力,繪就了一幅既有歷史底蘊又有新時代面貌的新千里江山圖,增進人民對國家、社會以及中華文明的價值認同。

第三, 壯大主流價值,凝聚磅礴力量。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環節。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要始終以主流價值的引領為起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社會共識與力量。[8]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堅守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唱響奮進新征程的時代強音,凝聚磅礴的文化力量。比如,2023年杭州舉行了第十九屆亞運會,官方紀錄片《嗨,亞運》圍繞“節日”“表達”“和平”等七個主題,通過梳理70多年亞運會的歷史變遷,書寫了亞洲的體育雄風。作為紀錄片,在極致展現體育運動力量之美的同時,還深度挖掘體育背后的人文之美和文化意蘊,對杭州亞運會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城市、文化進行了全景式的刻畫和描摹,充分展現了文化遺產在文明交流中的重要價值。該系列節目獲得全網超4億次的閱讀與播放,凝聚起人民對“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文化力量。

(二) 創新賦能,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

創新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質特征。[9]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伴隨著很多重大機遇與風險挑戰,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是以創新為支撐的歷史進步過程,面對文明建設新形勢、融合傳播新業態、數字智能新技術,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更新傳播觀念、創新生產流程、豐富內容形態、強化傳播效果,推動中華文明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增強中華文明生命力,在推陳出新中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第一, 結合移動傳播場域,創新敘事策略。數字化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帶來了數字化變革,創造了多重文化空間。當前,手機已經成為人民觸網和接收信息的最主要工具,短視頻成為信息和內容傳播的重要載體。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10]在今天的時代語境下,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必須要聚焦移動互聯網傳播場域,契合移動端的傳播特點與敘事策略。不同于傳統媒介的消費場景,移動端的傳播注重視聽要素、即時感受和交互體驗,同時還具有社交化、碎片化的特點。因此,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過程中,可以讓文化產品更適配移動場景的用戶需求,如改橫屏視頻為豎屏,選擇長視頻中精彩片段制作節目切片,從而增強視覺敘事節奏。隨著短視頻的抵達,傳播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立足數字媒介敘事的情感轉向,將宏大敘事轉變為個人敘事,彰顯故事背后的情感價值,提升公眾的情感聯結,實現中華文明的媒體再現、價值共振與情感共鳴。

第二, 把握媒介前沿技術,創新呈現形式。全新的數字信息技術為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傳播提供了重要契機。我們要搶抓戰略機遇、主動應對挑戰,扛起信息化條件下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的使命責任。具體來講,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增強現實、全息影像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深刻形塑了傳播景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在技術性、娛樂性、文化性和藝術性的協同創新中,著力實現對中華文明的媒介重塑,實現從可“讀”可“看”到可“參與”可“體驗”的多模態呈現。近年來,主流媒體向科技要生產力,踐行“思想+情感+藝術+技術”的創作理念,推動了中華文明在傳播形式、敘事方式、話語邏輯等方面的轉型升級。如新華社微電影《紅色氣質》融合了電影、電視、紀錄片和動畫、特效等多種傳播手段,“活化”歷史場景、歷史人物與紅色故事,通過3D還原技術令先烈與故人“相聚”,與家人“重逢”,帶領觀眾“回到現場,相遇不朽”,實現了革命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禮贊共產黨人的百年奮斗歷程。

第三, 立足媒體深度融合,創新傳播模式。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重要指示十周年。十年間,媒體融合持續從“相加”“相融”向“深融”發展,主流媒體構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傳播矩陣,為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傳播提供了組織和制度保障。例如,河南廣播電視臺抓住媒體深度融合這一重要契機,拓展出多種新型文化傳播模式,實現以文塑旅、以文彰旅。在《唐宮夜宴》破圈大火后,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化精品,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與推動文旅融合的雙贏局面。2021年,《龍門金剛》播出后,國慶期間龍門石窟的客流量增加300%;《中秋奇妙游》播出后,2023年,取景地之一的洛邑古城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熱門漢服打卡地第一名;河南廣播電視臺與無錫文旅合作線下《雨約有云期》舞劇、在海南舉行大型實景演出《奇遇·五指山》,實現了中華文明傳播在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的跨界傳播,推動中華文明傳播得更開、更廣、更深入。

四、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的國際視野

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決定了中華民族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推動中華文明的國際傳播,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推動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傳播的過程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胸懷天下,兼顧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加快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一)轉變語態,講好中國故事

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文明從作為“點”的發源地開始,由點及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再到全世界,這是文明生長的過程。[11]中華文明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也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價值坐標與精神支撐。增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要廣交朋友,不斷擴大知華友華朋友圈。當前,全球“Z世代”已超過24億人,成為數量最多的一代人。不論是人群的龐大規模,還是網絡信息傳播的巨大聲量,“Z世代”都已經站在了時代的中心。他們是我們在國際傳播中必須團結的重要人群,也構成了中華文明對外傳播的關鍵目標和受眾對象。

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要轉變“宣教式”語態為“親民化”語態,不斷提升內容呈現和敘述表達的親和力、親切感。近年來,主流媒體在轉換語態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如中國日報《行走中國》系列英文視頻,以青年人出鏡講述的方式、活潑親和的解說詞和還原場景的特效動漫,使得主講人穿越中國的城市與鄉村,跨過山川與河流,以個性化、通俗化、趣味化的方式講述文化景觀,升級視聽語言表達,實現中華文化的激活與再現,有效傳播了可親可感的中國元素、中國因素、中國要素,減少文化誤讀。通過故事化、交流式的年輕語態,向世界宣傳推介蘊藏中國智慧的中華文明和偉大成就,以青春面貌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二)拓展渠道,傳播好中國聲音

融合傳播的時代背景下,傳播方式由有限演化為無限,由單向傳播演化為雙向互動,由單功能升級為功能集合體,為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的過程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依托互聯網平臺,拓展多層次中外交流機制、多領域人文交流合作渠道,在國際傳播平臺的壟斷性與數字鐵幕下尋求突破,以文化認同塑造文化共同體。[12]

2022年,中國新聞網推出《解碼中華文化基因》系列融視頻節目,實現了全平臺出海,助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世界。在傳播廣度和渠道建設上,節目上線YouTube、Instagram、Twitter、Facebook等海外知名社交媒體,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網站進行刊播,增進兩國文化交流,并與中資企業的駐外機構建立聯系。如四達時代等跨國企業,利用其成熟的當地媒體平臺對視頻進行投放。此外,中國新聞網以其凝聚華僑華媒的獨特優勢,做到“以僑為橋”,作品推廣覆蓋亞歐美非和大洋洲五個大洲近30個國家的50余個華媒,引導6000萬海外華僑華人把工作圈、朋友圈變成中華文明的傳播圈。通過全方位、多渠道、廣覆蓋宣傳中華文明,《解碼中華文化基因》一定程度上跨越了西方話語價值圍墻,構成了中華文化創新性傳播的典型范例。

(三)敢于斗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但不可忽視的是,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一些西方敵對勢力還在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在世界各地煽動“顏色革命”。在這種境況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永葆斗爭精神、提升斗爭本領,敢于進行文化斗爭。文化安全是斗爭來的,而不是求來、讓來的,文化要經歷“風吹雨打”,文化安全只有經歷斗爭才能錘煉鋼筋鐵骨。在維護國家文化安全陣地方面,能否利用好網絡這個最大變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面對復雜的意識形態安全形勢,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過程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把文化安全視為傳播的生命線,守好意識形態陣地,把握和發揮互聯網平臺輿情監測、數據分析、內容分發、輿論引導的作用,瞄準世界文明發展前沿,及時跟進、研判國際大勢和輿情風向,并有理、有節、有針對性地進行輿論引導,為確保國家文化思想領域的安全做出貢獻。

科學的理論源于偉大的實踐,偉大的理論又指導輝煌的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是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理論與實踐的科學指南。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既是踐行新時代文化使命的內在要求,也是擺在每一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面前的現實任務。在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播過程中,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蘊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和系統觀念,以新作為努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思想基礎,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豐富世界文明體系提供中國方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 /OL].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0/content_6907766.htm.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5.

[3]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98.

[4]高曉虹,李泓江.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傳播動能[J].中國編輯,2023(10):4-8.

[5]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01) .

[6]習近平.自覺承擔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8(05) .

[7]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8/16/content_5705612.htm.

[8]高曉虹,李盡沙.賡續傳統? 刻印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模式建構[J].現代出版,2023(4):1-10.

[9]李書磊.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報,2022-11-10(006).

[10]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53-358.

[11]錢乘旦.多樣的文明,創造世界共同的未來[J].求是,2019(10).

[12]潘岳. 中華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J].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4): 5-8.

[責任編輯:高辛凡]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Leading the Innovative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GAO Xiao-hong & LI Yi-ying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s the theoretical summary of the Party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lead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and the cultural chapter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which provides a fundamental guideline and action guide for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Using the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the paper responds to the proposition of how to do well in the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ra,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 methodological path, and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According to this paper,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workers should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ra of innovative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deeply, on this basis,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mmitment to the overall Partys leadership in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upholding the concept that puts people first, firming up confidence in its culture”, and practice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of preserving the correctness and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and empowering innovation, so as to help enhance the leading power and vitalit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Meanwhile,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workers should also uphold an open and tolerant mind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and Chinese narrative system, tell Chinas stories,convey Chinas voice, safeguard cultural security, and display Chinas image, so as to provide a strong ideological guarantee, a powerful spiritual force, and a favorable cultural condi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ry with strong cultu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国产小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综1合AV在线播放|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99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自拍偷拍欧美| 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在线亚洲小视频|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国产一级裸网站| 极品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伊人91视频|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国产玖玖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91精品亚洲|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免费看美女毛片| 欧美色99|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88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丁香婷婷激情网|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91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不卡在线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国产一线在线| 夜夜操国产| jizz在线免费播放|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