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萬澤
地處安徽泗縣西北方向37華里的東趙集村,曾是老一輩革命家李任之、呂振球、萬中三、段金波等抗擊日軍的地方,兩度開辟了泗靈睢縣根據地。而今,仍有387位無名烈士長眠于此。本文要講述的是這些烈士忠誠的守陵人——趙賢軍。
趙賢軍,1945年3月出生在安徽省泗縣大楊鄉楊集村東趙集一位貧苦農民家庭,他的大祖父趙長生和五祖父趙長仁都是革命烈士,但是至今都不知埋葬在哪里。趙賢軍8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不久他成為了孤兒,生活非常艱難。新中國成立后,是黨和政府把他養育成人。趙賢軍從小就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行動報答黨的恩情。1963年,剛滿18歲的趙賢軍報名參軍,正當他在部隊里學文化、長知識,積極要求進步,立志報效祖國之時,不幸再一次降臨到這位熱血的男兒身上,在一次國防工程建設中他的腰椎被砸傷,鑒定為二等乙級傷殘軍人,落下了終身殘疾,只能靠拐杖行走。
1970年,趙賢軍退役回原籍,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他就義務守護著離他家只有一箭之地的一塊烈士墓地,墓地埋葬著387位烈士。趙賢軍這一守護就是51年,其間歷經辛酸與磨難。

他義務守護墓地,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妻子的反對和孩子的不理解。老趙多次對家人說,我的兩個先輩也是為革命犧牲的,和這些烈士一樣,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一想到他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身影和倒在血泊中的戰斗場景,我的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樣的痛。我也是軍人,是黨和軍隊教育了我,培養了我,比起這些烈士我是幸運的,我從內心里敬仰他們,我覺得我有義務守護好這塊墓地,讓他們的靈魂得到安慰。他們是英雄,也是我們的親人。妻子吳俠理解了老趙,只要一有空就跟著老趙來到墓地清除雜草和垃圾,把墓地的每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每年清明節,老趙還要為烈士墓添土和祭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趙一直在守護著墓地。
守護墓地雖然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可有些事卻讓老趙難以安心,就是村上有些貪便宜的人來墓地取土,有的人來墓地放羊、放牛。老趙黑下臉來義正辭嚴地說:“誰要敢來這里糟蹋一草一木,挖走一锨土,拿走一塊磚,我決不答應。”因此,老趙為了守護好這塊墓地,得罪了一些人,被人罵過,也被人打過,這些委屈并沒有讓老趙動搖,而是更堅定了守護好這塊墓地的意志和決心。
為了更好地守護好這塊墓地,老趙買了塊木板立在墓地中,上書:“趙家烈士陵園”幾個大字,并且還征得村里和鎮里的同意,把坐落在烈士陵園前邊的楊集小學更名為具有紀念意義的“紀英小學”。可是由于當地生源不足,不久,根據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紀英小學被撤并了。老趙心想:撤并后的原學校用地可以作為陵園的建設用地,把烈士陵園建設成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烈士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這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正當老趙要把這一想法向村里匯報之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一夜之間,原紀英小學的校舍被耶穌教會占用,還豎起了十字架。老趙好像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污辱,是可忍,孰不可忍。為此,老趙據理力爭,卻遭到了一群不明事理人的圍攻。老趙并沒有被挫折所嚇倒,反而更加激起他堅決要捍衛烈士尊嚴的強烈愿望和正義擔當,在縣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烈士陵園的建設用地問題很快得到了圓滿解決。
2021年春上,我跟隨老趙來到了東趙集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老趙當初用自己的撫恤金買來的2000多棵松柏樹苗,現已木秀成林,高高聳立,郁郁蔥蔥。最難能可貴的是,老趙51年來不辭勞苦,在妻子的陪伴下以傷殘之軀,走南闖北,跨越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河南五省,行程數萬里,用對烈士的真情大愛,征集到紀念烈士文物和史料100余件,并感動了一些有識之士,伸出援助之手,助力老趙在陵園里立下了11塊烈士紀念碑和1座石牌坊。來到“英烈亭”前,老趙眼含熱淚,望著387位烈士墓地,無不遺憾地對我們說:“這些無名烈士都是1948年淮海戰役時,在靈璧戰斗中英勇犧牲的,大多數是安徽、江蘇、河南等地人,為時任華野第九縱隊副司令員饒子健的部下,當初掩埋時,都是有名有姓的。可是由于時代變遷,烈士的名單早已遺失,無法查找。多年來,這些烈士的后人前來尋親,不知道哪座墳墓是自己的親人,而無法讓烈士回家,他們都是帶著期望而來,抱著失望而去的。有的烈士后代臨走時,就抓兩把墳上的土帶回家,寄托著他們對親人無限的哀思。我們從老趙的《烈士親屬尋親人名錄》上清楚地看到,幾十年來有108位烈士后代前來尋訪過親人。
現在的東趙集村烈士陵園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既建有烈士文物陳列館,影像資料室,黨史長廊,四柱華表,又有令人肅然起敬的祭英亭,已經成為當地人們緬懷先烈,繼承革命遺志,傳承紅色基因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前來祭拜烈士的各界人士也越來越多了。
在和村民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因為老趙守護烈士陵園作出了奉獻和犧牲,因而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18年被評為“中國好人”。
臨別時,老趙握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我這一輩子就做了這一件事,我要把這件事情做好,直到我有一天走不動了,我再把看護陵園的接力棒交下去,讓這些無名烈士永遠地安息在這里。”
告別了老趙,透過車窗,在陽光的照耀下,我看到老趙一瘸一拐的背影,瞬間,卻化作了永恒。
不幸的是,趙賢軍老人于2021年7月7日因病在家中去世。當我得知這一消息時,已是兩年以后,心中十分惋惜。
2023年冬日的一天,我再次踏上了尋訪的路途,當東趙集烈士陵園展現在我眼前時,整個陵園顯得非常寧靜,蒼松翠柏間,墓碑肅立。沿著墓道,我緩緩而行,在烈士墓地的不遠處,見到老趙墓碑時,我駐足凝視,老趙曾給我說過:“生為烈士守護,死與烈士相伴”的話語仿佛在我耳畔回響,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老趙啊,你完全有資格安息于此。”
這時,一位村民見我在老趙墓前站立良久,就走過來對我說“沒有老趙,就沒有今天的陵園啊。”
“是的。”我點了點頭說。
話語間,我的腦海中又浮現了老趙那一瘸一拐的背影。
(責任編輯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