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學校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實現課堂實踐教學“體驗課+實踐課”的“體實協同”教學模式轉變。堅持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相統一、課堂實踐教學內容與思政課理論體系相統一、多元評價以規范課堂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原則,打造體驗式學習示范課堂和實踐活動示范課堂,增強教學吸引力和針對性,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 ;“體實協同”
■課 題: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研究”(課題編號:2023B178)研究成果。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鑄魂育人的主渠道。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近年來,筆者學校根據《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的具體要求,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實現課堂實踐教學“體驗課+實踐課”的“體實協同”教學模式轉變。打造體驗式學習示范課堂和實踐活動示范課堂,增強教學吸引力和針對性,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筆者所在學校的職業道德與法治課程“體實協同”課堂實踐教學具體實施步驟和內容如下。
(一)主要目的
引導學生通過課堂實踐,將課程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幫助其養成愛崗敬業、依法辦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二)時間和形式
本課程實踐教學時長為6課時。其中有4課時的法治實踐課,含校園法治舞臺情景劇2課時,模擬法庭2課時。以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尋找職業道德榜樣、課堂上分享職業道德榜樣故事、學習職業道德榜樣精神的形式,開展2課時的職業道德實踐課教學。
(三)實踐模塊內容和任務
一是向職業道德榜樣學習,二是校園法治舞臺情景劇,三是模擬法庭。教師指導學生按實踐模塊進行課堂實踐教學。法治實踐課以團隊形式完成實踐任務,職業道德實踐課以個人形式完成實踐任務。
(四)實踐成績評定
以100分(滿分)計,按原始得分的30%比例計入課程期末總成績。
筆者學校組織思政課骨干教師做好課堂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和設計,編制印發獨立完整、具體規范的實踐課手冊,師生人手一冊。將課堂實踐教學納入制度化管理,實踐課時列入學期總課時計劃,教學組織有保障。完善實踐課成績考核評價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校法治安全綜合實踐基地有齊備的設施條件,包括適合班級教學的法治大舞臺和模擬法庭等功能室,學生能安全方便地參加實踐活動,獲得沉浸式體驗,在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中愉快接受教育。
(一)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相統一
教師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教學情境,堅持“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強調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通過內在的知、情、意、行的經歷和體驗,將思想理論內化為自身觀念并外化為自覺行動,實現“自我教育”。
教師主導作用是指教師是課堂實踐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練好內功,使知識從灌輸向體驗實踐生成,就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當好設計者。教師應從學生多元化的思政課學習需求和價值訴求入手,選擇典型案例,挖掘恰當的教學素材,選取科學的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課堂任務,指導學生有序完成知識學習和實踐體驗。通過案例展示讓學生了解民事、行政、刑事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通過情景劇體驗,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違法行為,掌握維權的正確途徑,增強自身法律意識。二是當好組織者。教師不僅要強化對實踐教學的認識,而且要熟練掌握實踐教學的具體形式,對實踐教學的課前任務、課中任務、課后延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教師要能把控節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將學生情感體驗巧妙融入思想教育內容,自然滲入學生個體價值體系,生成正確觀點和認識。三是當好引導者。教師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踐。在課前向學生發布課前任務,為完成團隊任務提前做好小組的組建和分工。課中在學生體驗實踐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案例分析后指向性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能力。課后督促學生完成考核作業,完成小組間互評打分,引導學生對實踐體驗進行反思,鞏固提高學習效果。
(二)課堂實踐教學內容與思政課理論體系相統一
思政課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導向性,教師要依據思政課核心理論精心設計教學主題。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深入分析學生思想現狀和行為特點,積極挖掘生活中豐富的思政教學資源,精心設計課堂實踐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其自覺參與實踐,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提高明辨是非和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課堂實踐教學內容必須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求,貼近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著力點進行選擇和安排。新版課程標準注重培養學生勞動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理論課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介紹廣西汽車集團首席技能專家鄭志明,如何從一名中職畢業的普通鉗工通過26年“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把手上的活做到極致”成長為 “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等職業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宣傳無數平凡的勞動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奮斗,給人帶來便捷與幸福,讓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為此,在實踐模塊專門設計了“向職業道德榜樣學習”主題,包括“尋找榜樣”“認識榜樣”“追隨榜樣”3個實踐任務。通過尋找、了解職業道德榜樣的先進事跡,發現他們身上體現的職業道德品質,明確新時代對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踏踏實實學好技能,努力成為復合型技能人才。以職業道德模范為榜樣,干好本職工作,通過勞動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績。
(三)多元評價,規范課堂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改變傳統的教師一元評價為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將傳統的結果性評價改變為前置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并行。對學生團隊分工、思想態度、劇情創新、表演效果、成果呈現、課后延伸效果等內容進行綜合評價。多元評價較之過去的評價標準更為客觀公正和全面,既有助于教師多角度認識了解學生,也有助于學生觀摩學習他人之長。在考核評價的形式上,教師課前利用“超星學習通”應用程序發布實踐任務。法治舞臺情景劇和模擬法庭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從實踐手冊中選擇一個劇本進行演繹,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參加,在課前填寫團隊任務分工表。要注意收集小組排練、制作道具、表演的照片和視頻等材料,在實踐課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上交3~5分鐘微電影作品和10張以上的照片,作為小組的考核作業,學生個人完成實踐課手冊課后延伸并拍照上傳。
在觀看法治舞臺情景劇和模擬法庭庭審的過程中,根據各組表現,同學間互評打分,教師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和小組作品進行評分。“超星學習通”按教師評價占60%、學生互評占40%的比例生成學生課堂實踐總成績,真正做到踏石留印。課后延伸使學生的理論知識條理化并在體驗感悟中豐富、內化和升華,有助于學生知行合一,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課堂實踐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能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現場感和真實感,讓思政課變得鮮活、生動和高效,這直接關系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與完成。思政課教師要不斷進行嘗試和探索,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實踐教學的能力和水平,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更多的獲得感,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1]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丁俊萍,劉秀華.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初探[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1(2).
[3]黃愛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7).
(作者:蔣明,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