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旋 潘笛笛
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安徽阜陽 236012
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術是三叉神經痛最常見的術式,其成功的關鍵在于3D-slicer 軟件對卵圓孔進行穿刺[1]。雖然手術是緩解三叉神經痛癥狀的有效方式,但手術后易出現較多并發癥,加之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術雖是微創手術,但仍會對患者心理造成創傷[2]。因此,在三叉神經痛圍手術期應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促進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日常照顧過分注重患者自身狀況的改變,護理目標是保證患者術后康復效果,未高度重視患者心理狀態和護理需求,具有局限性。而快速康復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概念護理則是指全程進行適當的照顧,以此來減輕患者的心理障礙,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近年來由于微創手術的不斷發展,FTS 理念也越來越受到重視[3-4]。基于此,本研究將FTS 理念用于三叉神經痛圍手術期護理中,旨在觀察其對患者的影響。
將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診斷為三叉神經痛71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6 例)和觀察組(3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符合《三叉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5]中三叉神經痛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③年齡范圍為26~78 歲;④采用3D-slicer 軟件優化手術入路。排除標準:①藥物治療能減輕癥狀;②合并嚴重腎肝功能不全;③存在認知功能障礙;④存在顱內繼發性占位病變;⑤存在肢體障礙及意識障礙。本研究經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醫倫理審查【2020】11 號)。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按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并幫助患者做好術前各項檢查,做好術前宣教工作,術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切口、腦脊液漏液變化,給予體位干預、定期翻身鼓勵患者多咳嗽、多喝水,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霧化處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FTS 理念護理。①術前宣教。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為患者答疑解惑,消除患者不安情緒,術前通過錄像或手冊的形式向患者開展FTS 教育,教育的內容有疾病的形成和發展、手術方案、FTS 的護理內容和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認知水平;對術前患者心理進行評估,并提供相應的心理輔導,幫助患者克服恐懼心理。②術前準備。術前應注意多臟器的功能訓練,以增強術后的耐受能力,術前應禁食6 h,禁水2 h,并在術前2 h 給患者補充碳水化合物等,有效緩解患者饑餓感,避免出現低血糖。③術中護理。要將手術室的溫度保持為22~25 ℃,同時要給患者做好保暖的工作,比如可以用加熱的床墊、保溫毯等,給輸液的液體加熱,從而避免對患者機體產生刺激。④術后護理。術后進行早期鎮痛處理,以減輕患者疼痛,嚴格控制補液量,術后6 h 患者無胃腸反應后,可進食流食;手術當日抬高床頭30°,半坐臥位;術后1 d 盡早下床活動,并逐漸增加活動量。麻醉會導致患者出現惡心、腸麻痹等,可合理采用地塞米松、鹽酸昂丹司瓊等減輕患者藥物惡心、嘔吐;術后在保證患者營養的前提下積極控制液體,減輕患者術后并發癥。
①心理彈性水平。干預前后采取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對患者心理彈性進行評分,該量表有3 個維度,樂觀、堅韌、自強,總分為125 分,評分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6]。②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手術前及術后24、48、72 h 對患者的疼痛進行評價,評分為10 分,分數較高,說明疼痛程度較重[7]。③舒適度。舒適度采用舒適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該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會和環境4 個方面進行評估,合計28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為1~4 分,分值與舒適度呈正相關[8]。④記錄患者腸麻痹、面部輕癱、頭暈、嘔吐等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涉及時間點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兩組CD-RISC 各項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 評分比較(分,)
注 CD-RISC:心理彈性量表。
整體分析發現:兩組VAS 評分組間比較、時間點比較及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兩組術后24、48、72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術前,術后48、72 h 低于術后24 h,術后72 h 低于術后48 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術后24、48、72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前及術后24、48、72 h 的VA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術前及術后24、48、72 h 的VAS 評分比較(分,)
注 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與本組術后24 h 比較,bP<0.05;與本組術后48 h 比較,c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dP<0.05。VAS:視覺模擬評分法。
觀察組GCQ 評分中生理、社會文化、心理精神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GCQ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GCQ 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神經外科功能障礙,好發于中老年患者,該病易引起患者三叉神經部位疼痛甚至牙部的疼痛感,嚴重者可出現疼痛性抽搐,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9-10]。雖然早期用藥可以減輕一些痛苦,但長期使用會產生耐藥性,因此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需采取手術治療才能快速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以改善其生活質量[11-13]。但患者術后易出現較多種并發癥,需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才能有效改善患者術后情況。FTS 是基于臨床護理進行優化的一種護理,采用科學合理且有效的護理方式,提高患者的術后恢復能力[14-16]。
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CD-RISC 中樂觀、堅韌、自強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三叉神經痛圍手術期護理中采用FTS 理念干預后,能明顯提高患者心理彈性水平。這是由于常規護理僅給予患者注意事項及術前宣教,但是未做全面的心理護理,使患者產生焦慮等負性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而運用FTS 理念后,可以從詳細的術前教育中幫助患者及時解答疑問,有助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促進患者客觀了解疾病知識和手術知識,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從而提高心理彈性水平[17-19]。
疼痛是外科手術中普遍面臨的問題,加之三叉神經痛本身會使患者產生疼痛反應,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24、48、72 h 的VAS 評分低于同期對照組,提示三叉神經痛圍手術期護理中采用FTS 理念干預后,有助于減輕患者疼痛。FTS 護理是一種運用多學科技術進行的一種多形式的干預,其可以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和康復有充分的認識,同時也可以使患者擺脫自身錯覺,提高匹配度。術前加強各器官功能鍛煉,以提高患者手術耐力,減少應激反應。術中要注意保暖,使患者的體溫平穩,保證代謝功能的正常[20-21]。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進行麻醉和鎮痛,可以增強對疼痛的干預,從而使患者在術后能夠減少鎮痛藥的使用[2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治療后GCQ 生理維度、社會文化維度、心理精神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提示FTS 概念對三叉神經痛圍手術期的護理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分析原因為,FTS 理念為圍手術期措施進行優化,在排除疾病因素及治療因素后,通過早期進食、早期下床活動、體能訓練等綜合干預,促進患者早期恢復,并提倡術后進行早期鎮痛處理,以減少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舒適性,促進身體功能的恢復[9,23]。另外,減少并發癥對身體的影響是FTS 理念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術后盡早下床活動有利于患者胃腸功能改善,給予心理支持,減少應激等,使患者各項臨床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有較好的改善作用[24]。
綜上所述,三叉神經痛圍手術期護理中采用FTS理念干預后,能明顯提高患者心理彈性水平,降低術后疼痛,改善患者的舒適程度,降低了手術的并發癥,有助于患者的康復,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方法。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