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霞在后頭尊敬地看看郭振山穿舊棉襖掮木料的莊稼人背影。這個很會說話的強有力的農民共產黨員,在下堡鄉五村,是改霞最崇拜的人物,他最會解人心上的疙瘩。蛤蟆灘流行一種私下的議論,認為論辦事的能力,郭振山不在他鄉支書盧明昌之下;振山光是戶大口多,貪家事,才沒脫離生產。改霞在心里同意這種看法。媽告訴過她:郭主任年輕時,地不夠種,擔著瓦盆串鄉村賣。他把擔子放在某一個村當中一吆呼,便召集起許多婦女。他會把那些僅僅來看看他的貨色而根本不想用糧食換瓦盆的婦女,說得高高興興改變了主意,并且暫時認為:只有在那一天用糧食換瓦盆最聰明,最合算。郭振山就是這樣善于運用語言的魔力!
改霞自己也借助過代表主任的說服力。當五〇年秀蘭開始上小學的時候,改霞要上,媽不讓;當時是農會主席的郭振山說服了這位守舊老人。在和周家解除婚約這件事上,她和媽頂牛頂了三年,最后,還是代表主任打破了她媽的舊道德觀念。改霞崇拜郭振山,還因為這個精明的莊稼人對她是兄長般動機純潔地關懷。他把一個無依無靠的寡婦的女兒引導到下堡鄉五村的政治舞臺上來,使她這個農村閨女嘗到了她所沒有夢想過的社會斗爭的生活滋味。現在她是下堡小學的團支部委員。她覺得解放后,天也比解放前藍,日頭也比解放前紅,大地也比解放前清亮。她投向社會事業的欲望越來越強烈,總覺得她要有所作為,才不枉解放,才不枉黨的教育、培養……
◆賞讀
“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語傳開后,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創業史》中,改霞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片段類似旁白的描述中,解放后欣欣向榮的生產景象成功躍然紙上,讓人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