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盛慧的新作《風叩門環》很是期待,因為先前讀過他的多部作品,如《白茫》《外婆家》《闖廣東》等等。他擅長描寫人性,能精準地說出別人千言萬語都說不到位的話來,生動的比喻常常讓人會心一笑。
“所有人不過是一個人”,這句題記是“風叩門環”的回響,仿佛疼痛后結了老繭后的平淡,又仿佛是弘一法師臨終手書的“悲欣交集”,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風叩門環”本身就是一個溫暖意象,很容易讓人想起家園、親人這些詞。它又是一個凄清的意象。江南農村的老房子,過去都安裝門環,有銅制的朱雀、雙鳳、獸頭等造型,供人開拉門和敲門。門環是溫暖的把手,進進出出,兒孫繞膝。可惜現在農村門庭冷落,子女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回來熱鬧幾天,大部分時間,老人空守老房子,風叩門環。
小說講了江南平原上一個村莊里的故事,年輕人都出去謀生,或打工或創業,家里留下了老人和婦女。推動故事情節的是存折上一筆數額不菲的撫恤金。趙老太因老伴去世拿到這筆款,一時成為別人眼里的“首富”,她自己也恍然感覺是“有錢人”了。作者以“存折”為圓心,以婆媳兩人鉤心斗角的活動為半徑,畫了一個大大的村莊圈。這個圈里,村里各色人等次第出場,紅香、兔子婆婆、春生娘、金寶、水仙……盛慧通過大量的日常書寫,描摹鄉村被遮蔽的生活,揭示兩個社會問題:鄉村的空心化和空巢老人孤獨的精神世界。
盛慧擅長描寫細節,畫面感極強。“走了線的墻壁掛著兩張黑白照片,一張蒙塵,一張嶄新,上面兩個男人,長得像,嘴角有點歪,緊繃著臉,神情怪異地看著這兩個女人。”讀到這里,你很快明白,家中兩個男人都死了,這對婆媳是孀居農婦。
而趙老太出場,一開口就性格呈現分明:“突然,趙老太撲哧一聲笑了,帶著得意自言自語道:等補助金一到,老娘就去趟廣州……老娘這世人生還沒坐過飛機。”
聽到趙老太說拿到錢了去趟廣州,兒媳玉珍心里急了,老太太別說去趟廣州,就是去美國,她也無所謂,她關心的是那筆錢。“你做夢吧,只有六十斤,飛機不會搭你呢。”她還撿起一片褐色的雞毛,放在嘴邊,輕輕一吹,雞毛便消遁于堂屋昏暗的光線中,不見了蹤影。“喏!就像這片雞毛一樣。”
趙老太嚇得不敢接嘴。
一個回合,就將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描摹到位。
從小家庭生活的陰影,加上丈夫早逝,女兒出嫁后對她關心不夠,玉珍心理扭曲,生活沉悶無聊時,她以捉弄婆婆和偷東西為最隱秘的歡樂。這是個可悲的人,又是個可憐的人。
趙老太這個人物,有趣,喜歡吃,樂觀、善良,容易相信人。她聽信紅香的話,將存折上的錢取出來投放高利貸,幸虧春生娘死活阻攔,才沒讓她竹籃打水一場空。而春生娘為啥要死命幫她?因為趙老太對她有救命之恩。三十年前,她生春生的時候,臍帶纏在春生身上,連最有經驗的接生婆都束手無策,最后是趙老太拿起剪刀剪斷了臍帶,她的這一剪刀,保住了兩條性命。
《風叩門環》書寫了孤獨生活中的欺騙、虛榮,也寫出了溫暖、仗義的人性。同時,對人物遭受的苦難有著深深的同情和悲憫。這無疑使作品有了張力。正如著名作家遲子建說:沒有描寫苦難,詩意怎么呈現?溫暖也是一樣,沒有冷作為底襯,沒有用筆化解寒涼,它從何而來?如果作品一味地展覽苦難,卻沒有希望的微光閃爍,這樣的苦難就是真的苦難了,而如果苦難里有柔軟的光影浮動,苦難就不是深淵,它會散發著濕漉漉的動人的光澤。
盛慧小說的語言像莊稼拔節的聲音,風拂過,搖曳碰撞著,神氣活現。書中俯首可拾的比喻句,讓人驚訝:這家伙怎么會想得到這樣貼切的比喻?這都是平常生活中的平常語哎,到了他筆下,竟點鐵成金。如:“連綿的樹蔭,好像客氣的親眷,一直把趙老太送到一座小橋邊。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偶爾出現一個,臉也被曬得黝黑,像煙熏的臘肉,油花一樣的汗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瞧!他將夏天的樹蔭比作客氣的親眷,一路送到小橋邊。
“他的頭頂如同一片空蕩蕩的廣場,僅有一小撮白發,好像一只鴿子,偶爾飛過,在那里短暫停留。頭發雖然稀少,眉毛卻旺盛,針松一樣張開,頗有點仙風道骨的味道。”禿頂給他比喻得沒話說了,連一小撮白發都給他捕捉出金句。
文學是精神的藝術,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用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話來說:文學語言不是像砌墻一樣,一塊磚一塊磚疊在一起,而是像樹一樣,長在一起,枝干之間,汁液流轉,一枝動,百枝搖。
看得出,盛慧的語言受汪曾祺影響很深。他嫻熟的描寫技巧給小說帶來生動的耐讀感。整本書的語感真的如樹一樣,長在一起,枝干之間,汁液流轉。
這是有生命力的語言。
樂心:本名馮樂心,資深媒體人,著有長篇小說、散文集多部。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