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上了年紀(jì),大的事情都記不住,更遑論一些小事。孩河便是如此,因其小,早被村人忘卻。偶爾被想起,倒也可搨上幾筆。
孩河在我家的東邊,距離約一里半。每天,它是先于我迎看朝霞的。這河南端抵萬壽河塘岸背,有一小型涵洞,即旱閘,供枯水期引外河水補充水量;北端至南圩與中圩兩村交界處止,建有一小型泵站。河長一里多,水不太深,寬處二十來米,窄處十來米,河形較直,像個寡言的瘦長條子。也許,因其是不通萬壽河、洲泗瀆河的“死”河,便少了名聲;又因太短太小,猶如一個小孩,人們才喚它孩河。
其實,這條南北走向的小河,雖名不見經(jīng)傳,但輻射面還是較大的。它的西面、北面一二里內(nèi),均無村落,都是廣闊的田野;而東面除了孤懸于莊稼叢中的一個小村落——梁草屋,數(shù)里內(nèi)都是曠野;最東面便是黃金水道:錫澄運河。孩河是夾在錫澄運河與洲泗瀆河中間的一條小河,它像“川”字中間最瘦的一豎。
這條小河,堤岸多有缺口,連接縱橫交錯的溝渠,承擔(dān)著兩岸的田間泄水、雨季蓄水和平時周圍田野的灌溉等功能,滋養(yǎng)著兩岸原野的莊稼。河兩岸多有楊柳和雜樹,臨水也有菖蒲和蘆葦,微風(fēng)吹拂,漣漪層疊,倒也樹影婆娑,蒹葭搖曳,頗有一番詩意。而河西沿岸外側(cè),多半是帶狀的桑樹田,那是蠶們生命的食源之地,也是大人們干活稍事歇息、孩童們大嚼桑葚之地。我曾在那里許多次吃成大花臉,還洇得衣衫紫一塊紅一塊。
我無數(shù)次與孩河打過交道。孩提時,主要是玩耍和割草等。放學(xué)回家,多半會挎上竹籃,帶上鐮刀和彈弓,和小伙伴結(jié)伴去孩河。河堤兩岸長滿了各種雜草,如碧綠的狗尾草、綿長的爬藤草、肥腴的醬瓣豆草等等。茅草是不割的,只是拔其毛毛針,塞進(jìn)嘴里嚼,品嘗其青澀的甜津和芳香,不知其時模樣是否像兔羊?而在深秋或冬季,我們會用火柴點燃坡岸枯萎的茅草,在荒野制造炊煙。大人們斥罵:“吃飽了沒事做,凈闖禍。”我們則扮個鬼臉,學(xué)舌說:“燒茅柴,燒發(fā)落。”至于彈皮弓,主要用它瞄打水蛇、蛤蟆,也打枝頭的雀鳥。
稍大些,我們?nèi)ズ⒑映烁畈萃猓€會用斜鑿掘野薺菜,用細(xì)竹竿卷水草,在河邊拾螄螺、摳河蚌;也到河堤缺口處捉魚蝦,甚至在河邊捉田雞、釣黃鱔、釣魚。這些已是兼顧人畜之食的勞作了。有時,我們還會帶上小魚叉,巡梭于河岸,伺機(jī)鑿魚。也會在竹梢上綁個鐵絲鉤,扎引河中野菱盤,撈些生脆香甜的野菱吃。設(shè)若不順手,或菱盤頭滑脫,則索性光著膀子,撲通一聲下河去,直接手擒菱盤頭,翻轉(zhuǎn),采下四角菱或烏菱。猴急的,游到岸邊就剝殼啖之,也不怕白云藍(lán)天看笑話;性子慢的,則上岸躲進(jìn)桑田里,將短褲絞一下,放在秋陽下曬,又用汗衫遮住腰腹處,再篤悠悠地剝菱吃。
記得有段時間,家鄉(xiāng)因種雙季稻,搞起了田埂溝渠“三面光”,連草帶泥都被鏟到田里作肥料。這就導(dǎo)致家養(yǎng)牲畜的供食困難。于是,夏秋之際高溫天,大人小孩齊上陣,到處覓草割草,然后曬草干。孩河便成了最搶手的地方。我們的盛草工具也改用了大苗籃。去的人多了,像無數(shù)把電動推剪,把孩河兩岸和堤坡剃得像光頭,而凸堤處,則似樹木暴突的節(jié)疤。盡管孩河不作聲,但我心里很難受,覺得它遭受了千年未遇的屈辱,且我也是一個施虐者。
孩河,是一條除了不通航以外,各種元素都具備的安靜小河。沒因其不通航而渾濁,相反,它的水質(zhì)很清澈,水草豐茂,魚類也不少。且無風(fēng)似明鏡,有風(fēng)便鼓浪。盛夏悶熱天,也有“河翻”時,一些體質(zhì)差的魚會氽在河面,幸運者得之,回家清燉或紅燒,或汆湯,都是美味。河內(nèi)也有一二木舟,用以撒網(wǎng)捕魚。我也曾見到過兩次干河,蓋因兩岸田間水,難免挾帶泥屑流入河,必須清淤疏浚,也順帶給村民分些魚。后來,家鄉(xiāng)開了不少新河,其中在我家周巷前面一里內(nèi),有兩條新河與孩河相接;又在孩河北端泵站處,與另一條新河銜接,如此這般,孩河便與洲泗瀆河溝通,成了活水河。這既是它的幸運,也是它的不幸:失去了寧靜和清澈,隨大河一起被變色。這當(dāng)然是后話了。
我務(wù)農(nóng)期間,因隊里有些田塊離孩河近,自然經(jīng)常走向它,螄螺、河蚌、魚蝦、水草、青草等等,都沒少撈少捉少割;我和家人,包括家養(yǎng)的豬、雞鴨和兔羊,也多領(lǐng)受過它的不少恩惠。
就像不知古老洲泗瀆河的來歷一樣,我也不知這條孩河究竟誕生于哪個朝代。它僅僅是江南大地上一條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罅隙,但它卻是我心中但凡念起就涌波的老河、大河;它也是太平洋西岸天空賜下的一滴晶瑩珍珠,成了我懷戀并書寫的理由。
周國忠: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散文學(xué)會副會長,無錫市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著有詩集《青城詩抄》《夕陽風(fēng)笛》、小說《無題》、散文集《笨拙境界》《閑思雜集》、紀(jì)實文學(xué)《四俊散記》,以及長篇散文《弟弟最后的日子》等。先后獲第二屆中國地域詩歌獎大獎、江蘇省第五屆紫金山文學(xué)獎、“五個一工程”獎、太湖文學(xué)獎等28個文學(xué)獎項。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