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尾菜是集食用、藥用于一體的頗具開發利用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它不僅營養價值豐富,還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祛痰止咳等藥用功效。介紹牛尾菜的植物特征和價值,從種子處理、整地、播種、育苗、移栽、田間管理、采收等方面,詳細介紹人工栽培牛尾菜的關鍵技術,從而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支持。
關鍵詞:牛尾菜; 價值; 中藥; 野菜; 栽培
中圖分類號:S567.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24)06-0006-02
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 DC)是菝葜科菝葜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是集食用、藥用于一體的頗具開發利用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根及根狀莖可入藥,不僅營養價值豐富,還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祛痰止咳的藥用功效。同時,其還具有甾體皂苷、黃酮類、苯丙素類等化學成分和抗類風濕性關節炎、抗腫瘤、抗糖尿病、抗氧化、抗高尿酸血癥等多種藥理學活性[1]。牛尾菜地上部分是上等的野生山野菜,幼苗莖葉口感好、無異味,幼苗及嫩芽可食用,在春季采集,經開水燙過后,可炒食或做湯;6—7 月采花或花蕾經鹽腌后,加入熱湯,味道極為鮮美。牛尾菜除了鮮食外,還可加工成山珍產品,是極具營養價值的山野菜[2]。
1 牛尾菜簡介
1.1 牛尾菜的名字考證
牛尾菜始載于《救荒本草》,“生輝縣鴉子口山野間。苗高二三尺,葉似龍須菜葉。葉間分生叉枝,及出一細絲蔓,又似金剛刺葉而小,紋脈皆豎。莖葉梢間開白花,結子黑色”。《植物名實圖考》中也有記載,其被列入卷五蔬類[3]。
1.2 牛尾菜的植物學特征及分布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草質,中空;葉互生,常為卵形,兩面均為綠色,無毛;花多朵排成傘房花序,生于葉腋;總花梗長3~10 cm,較細弱;花小,單性異株,為淡綠色;花藥呈線形,成熟時開裂卷曲;漿果呈球形,成熟時為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于林下、灌叢、山坡草叢或山溝中[4]。
除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寧夏、四川、云南高山地區外,全國都有分布。遼寧主要分布在大連、莊河、沈陽、遼陽、鞍山、本溪、丹東、清原、新民、鳳城、寬甸等地[5]。
1.3 牛尾菜的藥用價值
牛尾菜作為2015版藥典收載品種中華跌打丸的配方主藥之一,也是廣西的地方習用藥材,在《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和《江西省藥材標準》(1996年版)中均有收載。牛尾菜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肺經[6]。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癥、勞傷腰痛、跌打損傷、咳嗽氣喘。現代藥用有鎮咳、祛痰、消炎、鎮痛、抗類風濕性關節炎、抗腫瘤、抗糖尿病等作用[7]。
1.4 牛尾菜的營養價值
牛尾菜的嫩莖葉營養豐富,粗蛋白、總氨基酸含量遠遠超過一般蔬菜,甚至高于名貴的山野菜白蘆筍、蕨菜、香椿頭等,可謂是山野菜中的佼佼者。其嫩莖葉中含有豐富的鈣、鋅、鐵等微量元素,其中鋅和鐵的含量也遠高于其他山野菜,如遼東楤木、蒲公英、蕨菜。其嫩莖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及含氮物質,特別是維生素B1的含量幾乎高于所有的栽培蔬菜和其他野菜,堪稱維生素含量特高的野菜[8]。
2 大田種植技術
2.1 種子處理
牛尾菜種胚為球形胚,屬于典型的后熟類種子,發育不完全,為單子葉植物。種子處理一般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雪藏,通過低溫儲存來保持種子的活力并延長其保存時間,此方法在北方比較常見,尤其是降雪較多的地方應用更為廣泛;第二種是赤霉素處理,低溫沙藏,只需要20~30 d即可完成生理后熟,但相對雪藏萌發率略低。種子處理時,應根據具體生產實踐要求來選擇最合適的方法[9]。
2.2 整地
選擇土壤肥沃的土地,腐殖土或沙質土均可。施農家肥20 kg/667 m2,然后深翻一遍做苗床。苗床寬約120 cm,高約20 cm,四周做20 cm深的排水溝,以防止積水。
2.3 播種
5月末前,將種子均勻撒播于苗床表面,覆土1~2 cm厚,將土層稍微壓實,澆透水,再覆蓋落葉、稻草、松針等進行保溫,播種量為30 kg/667 m2。待小苗出土后,揭掉覆蓋的落葉、稻草等,定期拔掉苗床上的雜草,做好遮陰,以免太陽曬傷小苗,同時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2.4 移栽
翌年秋季9月初把苗移栽到大田,做床標準同育苗床。將牛尾菜苗按穴距15 cm、行距30 cm進行定植,栽后澆水封穴,再覆蓋稻草、樹葉等進行保溫保濕。
2.5 田間管理
6月上旬要進行人工除草,以保持床面無雜草,之后追加腐熟有機肥2 000 kg/667 m2。幼小苗要進行搭棚遮陰,以防止暴曬。當牛尾菜出現卷須時,要搭架,以便于莖蔓攀架生長,增強通風光照。視情況及時澆水,以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夏季雨天要及時排水,以防止根莖腐爛。
2.6 病害防治
6月下旬易發斑點落葉病。發病初期葉面形成不規則的水漬樣圓斑,隨后逐漸擴大成暗褐色大斑,輕者造成落葉,重者植株枯萎。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施10%甲基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進行防治,每周噴1次,共噴3次[10]。
2.7 采收
用種子繁殖的牛尾菜3~5 a為初采期,5 a后為盛采期。每年5月初至6月上旬,當苗高25 cm以上時,采其未展開或剛展開葉片的嫩莖葉,采收時留茬3~4cm,一般當季采收兩茬。
3 結語
牛尾菜不僅營養價值豐富,還具有抗腫瘤、抗糖尿病等藥用功效,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藥食同源植物,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由于人們大量盲目采挖,導致野生資源逐年減少。因此,研究人工引種并按照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種植牛尾菜,可實現作物增產保質、農民增收,同時也能實現人工栽培、批量生產,從而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