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亞峰 薛娜
摘要:為了研究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情況,本文以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從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途徑、時長、類型等幾個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對網絡體育信息的了解現狀,從體育消費動機和消費額度兩方面分析了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最后從體育消費動機、消費額度、消費內容方面研究了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獲取網絡體育信息,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體育消費額度。
關鍵詞:網絡體育? 大學生? 體育消費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4-039-3-XJ
網絡體育信息為體育競技提供了參考價值,影響著體育產業的發展,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網絡體育信息也已逐步滲入全民健身活動。獲取網絡體育信息,難免會進行體育消費行為,這樣一來,就會加快體育市場經濟的發展。甘南的紫外線強,氣候變化比較大,說風便是雨,所以對本地區的學生來說,想發展陽光體育運動是相當困難的,一是無法保障運動時效,二是運動技能得不到提高,但是艱苦的自然環境條件依然阻擋不了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潮,此時的大學生們就會為獲取網絡體育信息而進行體育消費。之前馬宏霞研究了網絡媒體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從眾心理、成就自我、滿足新奇感因素上存在顯著差異;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學生的從眾心理、滿足新奇感均存在顯著差異,其社交娛樂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不同城市大學生的從眾心理、滿足新奇感均存在顯著差異。因此,為了研究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情況,本文以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從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途徑、時長、類型等幾個方面分析大學生對網絡體育信息的了解現狀,從體育消費動機和消費額度兩方面分析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最后從體育消費動機、消費額度、消費內容方面研究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研究。
1.2、研究方法
本文擬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進行研究分析。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我校圖書館,以及知識網絡數據庫平臺,收集與大學生網絡體育消費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為論文的寫作提供文獻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
根據文獻資料,以及在導師的指導下,設計調查問卷,并向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全體學生發放問卷。
(3)數據統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并結合實地考察內容與文獻資料,對當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學生網絡體育信息消費進行歸納、總結、分析。
1.3、問卷調查對象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全體學生,隨機抽取一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4、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利用手機掃碼填寫問卷或者紙質版填寫,做好問卷的調查回收統計。在甘肅民院理科樓、科技樓、綜合樓、文史樓、逸夫樓、計科樓、圖書館等,隨機選取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如表1。
2、結果與分析
2.1、大學生對網絡體育信息的了解現狀
1994年互聯網開始進入我國,經歷了20多年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已經囊括了各行各業的信息,包括體育信息在內。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率一直在逐漸提升,可以說現在的人們已經離不開網絡了,尤其是對于大學生而言,可以借助網絡了解各個方面的信息。而網絡體育信息的獲取有助于體育專業學生的學習,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更可以增強自身的體質。有了這個優勢,大學生們不斷從各大網絡平臺獲取體育信息。
(1)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途徑。
網絡的迅速發展逐漸與科學接軌,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領域,為大學生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科學知識,同時也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使得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設備呈現出多樣化。
從表2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主要是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途徑來獲取體育信息。其中通過使用手機來獲取體育信息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最大,為74.8%,通過用電腦來獲取體育信息的人數所占比例次之,然而使用電視來獲取體育信息的大學生卻只占2.5%。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手機提供的體育信息是最廣泛的,相比之下,使用電腦的人數就少了許多,究其原因,可能是手機更符合生活所需,雖然說現在的電腦價格與手機的價格不相上下,但是出于便利著想,人們還是會更多地選擇手機。
(2)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類型。
網絡信息是豐富多彩的,網絡體育信息也不例外,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務、新聞、娛樂、教育、知識等生活領域均有涉及。
從表3可以看出,獲取新聞類體育信息的人數最多,占37.4%,獲取娛樂類體育信息的人數最少,僅占22.4%。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獲取新聞類體育信息的人數最多,說明新聞是生活的必需品,這正驗證了“生活處處有新聞,新聞處處有知識”。然而,獲取知識類和教育類網絡體育信息的人數均比獲取新聞類網絡體育信息的人數少,可能是因為新聞類的體育信息比較枯燥乏味,像娛樂類和服務類兩種類型的體育信息就比較有趣了,但是畢竟是娛樂和服務,能夠獲取的體育信息可能就不那么豐富了,因而人數相對于新聞類、知識類、教育類就相對偏少了,這也說明了體育娛樂并不是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所需,獲取知識才是他們的需求。
(3)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動機。
校園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更豐富了學生的思想,大家生活的思維方式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就不同,就比如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所以他們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動機也是大不相同。
從表4可以看出,以了解體育新聞資訊為獲取體育信息動機的人數所占比例最大,為35.4%,以學習體育知識為動機的人數最少,所占比例為12.9%。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以了解體育新聞資訊為獲取體育信息的動機,這些大學生可能是為了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以參加體育比賽,提高運動技能為動機的人,可能是為了能夠掌握更專業的技術,可以取得一些成就,而其余的一些動機則都是源于生活所需。
2.2、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1)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
體育消費源于體育,消費動機源于目的所需,體育可以健體強身,可以作為休閑娛樂時的消遣,也可以作為特長發展和課程學習,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動機無非也就是這些。
從表5可以看出:以興趣愛好為體育消費動機的人數最多,所占比例為61.2%;以健體強身為消費動機的人數最少,所占比例為32.6%。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大多是因為興趣愛好,只有少部分人是為了健體強身。這便可以看出興趣愛好是大多數人的心理需求,更是思想追求,所以這也就成為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最佳動機;休閑娛樂是當今社會人們用來釋放壓力,打發時間最有效的選擇,因而以休閑娛樂為體育消費動機的人數所占比例僅次于興趣愛好所占比例。然而健體強身和課程需要都是體育消費的被動因素,所以說以這兩者為消費動機的人數所占比例也就相對較小。
(2)消費額度。
有這樣一句俗語“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所以說便宜的東西大都存在質量問題,人們不敢買,但也不能因為質量問題就去買最貴的東西。因此,消費的時候既要適度消費,兼顧性價比,又要做到不貪圖小便宜,真正買到物美價廉,物超所值的商品才是最理性的消費。
從表6可以看出,消費金額在500元以內的人數最多,所占比例為38.7%,消費金額在1000元以上的人數最少,所占比例為13.6%,消費金額在501-1000元的人數約占一半。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體育消費額度在500元以內的人可能是選擇比較實惠的消費,消費額度在1000元以上的人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經濟條件比較好,消費額度在501-1000元的人消費既不是最貴的也不是最便宜的,且又比實惠高一個檔次,應該算是考慮了體育消費的性價比。從消費金額可以看出每年的消費情況,大部分學生消費都在合理的范圍內,可能是學校這邊的天氣原因以及海拔的高低對學生消費心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少部分大學生消費過高,可能是他們的家庭收入比較好,導致消費標準比較高,這也是合情合理的。
2.3、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
(1)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消費動機的影響。
通過問卷調查的統計與分析得知大學生存在4種體育消費動機,這與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動機相照應,進行體育消費的動機有健體強身、課程需要、休閑娛樂、興趣愛好。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動機有參加體育比賽、愛好體育、購物指南、了解體育新聞資訊、學習體育知識、提高運動技能,這都為健體強身、課程需要、休閑娛樂、興趣愛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進而形成了體育消費動機。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是初步了解體育理論的過程,進行體育消費是對所獲知識的實踐。
(2)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消費額度的影響。
消費就該“量入為出”,但同時又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看到誘人的體育商品,學生們不得不消費,瀏覽有價值的體育信息,又不得不消費,這就使同學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轉變,與此同時消費額度也就受到了影響。通過以上研究發現大多數人的消費金額增加了,可能是因為這些人選擇了比較昂貴的運動服裝、運動器材、體育書籍或是參加了價格比較昂貴的體育培訓;還有少部分人消費金額之所以不受體育消費的影響,可能是他們選擇了物美價廉的體育消費項目。由此可見,網絡體育信息對消費額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促進了體育事業的進步,帶動了網絡體育消費平臺的發展。
(3)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消費內容的影響。
網絡體育消費資源的有效利用,能促進體育教育的發展、科研的進步、訓練水平的提升。現在有不少大學生對體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進行體育消費,有的同學傾向于購買運動服裝、運動器材、體育書籍,還有的同學熱衷于參加一些體育培訓,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訓練水平,發揮特長;但是從對事物的認知層面來看,不能一概而論,進行體育消費的人不一定熱愛體育,其中不乏有些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是為了課程學分所需或者只是為了增強體質。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當今社會,手機成為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最主要的渠道,而通過手機獲取的主要是新聞資訊方面的體育信息,這些體育信息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對體育的熱愛,所以大多數人以此為消費動機,增加了大學生體育消費的額度。
3.2、建議
(1)注重對大學生體育愛好的培養。
針對學生身體差異較大、活潑好動的特點,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主選擇運動內容和運動方式,從基礎學起,按掌握程度合理規劃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體育的樂趣,體驗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
(2)提供符合大學生特點的體育環境。
甘肅民院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早晚溫差大,中午紫外線強,不適合學生們在室外運動,學校應該長時間開放室內體育館,完善體育設施設備,為學生提供適宜的體育運動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適當消費。
(3)拓寬大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范疇。
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體育消費可能會制約自己的生活水平,因此學校應該以學生利益為首要目的,投資舉辦更多的線上體育活動,或購買一些體育方面的管理系統,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網絡體育信息,減免學生體育消費,這將有助于調動學生獲取網絡體育信息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濤,王芳.體育消費者行為學[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8.
[2]劉宇.網絡體育信息對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D].華南理工大學,2018.
[3]馬宏霞.網絡媒體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12(10).
[4]張茜.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大學生網絡體育消費影響因素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9.
[5]石朝天.大學生網絡體育消費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
[6]沈陽.鹽城市高校學生網絡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7.
[7]朱書墨.北京地區大學生網絡體育消費行為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
[8]王洪彬,唐坤.體育市場營銷[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