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悅


【摘要】《說文解字·目部》中共有113字,重文9個(宋本作八)。根據字義可分為三大類:有關“目”的名稱和有關“目”的形貌特征、眼部動作。通過分類分析,將“目部”字的整體狀況進行研究,對“目部”字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說文解字》;目部;字義
【中圖分類號】H12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02-0079-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2.026
一、有關“目”的名稱
在“目部”字中,與有關眼睛名稱的字有25字,占22.1%。具體分為眼睛、眼部結構、眼部疾病與缺陷、其他與眼有關的名稱,共4類。
(一)眼睛
(二)眼部構造
例:《說文》:“眼,目也。”“眥,目匡也。”“?,目旁毛也。”“,盧童子也。”“矏,目旁薄致宀宀也。”這部分共5字,在《說文》中“目”與“眼”互訓,意義相同。在《段注》中“《釋名》:‘眼,限也。”段玉裁認為“目”與“眼”的意義不同,眼珠受眼眶限制,“眼”具體應指眼珠。從字形來看,“目”為象形字,可以看出“目”表達的詞義是整個眼睛部分,包括眼眶、眼珠等,“眼”僅僅指眼珠部分。“眥”指眼眶,《段注》:“謂目之匡當也。”“匡”訓為“筥”,本義是邊框是圓形的一種飯器,所以“眥”指眼眶。“”指瞳仁,《系傳》:“盧,黑也。眼中黑子也。”就是指眼中瞳仁。“矏”指雙眼皮,《段注》中段玉裁認為“矏”指雙眼皮,為上眼瞼折疊之處,古人以雙眼皮為美。
(三)疾病或缺陷
眼睛疾病與缺陷類有19字,具體分為眼睛不能視物、視物困難、眼眶受傷、眼睛不正及其他類。一些和眼疾或缺陷有關的字由于數量太少歸入其他類。
1.眼睛不能視物。例:《說文》:“瞽,目但有眹也。”“,無目也。”“盲,目無牟子。”“眢,目無明也。”這部分有4字。“瞽”指眼睛只有縫而無視物的功能,在《懷沙賦》中“瞽以為無明”中引申為盲人、瞎子。“”指沒有眼珠,《段注》中,“無牟子”是指眼中的瞳仁和眼白沒有分明,“無目”是指眼中空洞,沒有眼珠。“盲”指眼里黑白不分,現在引申為無法認清真相,例如“盲目”。“眢”是眼失明,又有枯竭之意,《左傳》:“目于眢井而拯之。”其中“眢井”指枯竭的井。
2.眼視物困難。例:《說文》:“眩,目無常主也。”“瞇,艸入目中也。”“眛,目不明也。”“蒙,童蒙也。一曰不明也。”“眚,目病,生翳也。”這部分有6字。“眩”指眼花,看不清事物,引申為迷亂,例如“眩惑”。“瞇”指東西進入眼睛后視線模糊,《段注》中指有東西進到眼睛里,如今也可以表示眼皮微微合攏,例如“笑瞇了眼”。也用于表示小睡或短暫休息,例如“瞇了一會兒”。“眚”指眼睛生了翳,引申為過錯,《左傳》中“以一眚掩大德”,“眚”指過錯。也表示災難或疾苦,例如“災眚”。
3.眼眶受傷。例:《說文》:“,目眵也。”“眵,目傷眥也。一曰:瞢兜。”這部分有2字。“”指眼眶傷赤。《釋名·釋疾病》:“目眥傷赤曰?,?,末也。創在目兩末也。”人用眼過度,從兩眼角開始泛紅。把兩眼角泛紅稱為?,引申為眼眶受傷泛紅。?,即字。“眵”指眼眶受傷,也有表示眼屎的意思。
4.眼睛不正。例:《說文》:“?,眣也。”“眣,目不正也。”“眺,目不正也。”“睞,目童子不正也。”這部分有4字,“?”訓為“眣”,二字意義相同。“眺”現在表示向遠處看,例如:“眺矚”“眺覽”“眺望”“遠眺”。“睞”現在表示看或向旁邊看,例如“青睞”“明眸善睞”。
5.其他類。例:《說文》:“?,涓目也。”“?,目陷也。”《說文》:“?,目病也。”“?”指眼病常流淚,“?”指眼眸枯陷,“?”指眼睛生病,在《急救篇》中“?”表示眼睛視線不正。
(四)其他和眼睛有關的名稱
例:《說文》:“瞦,目童子精也。”“瞦”指眼睛瞳仁中的精光。
二、有關“目”的形貌特征
《說文》“目”部字中,表示眼睛形貌特征的字有24字,占21.2%。關于眼睛形貌的字分為大小、凹凸、顏色、眼部精光和其他類。一些和眼睛形貌有關的字數量太少難以歸類,歸入其他類。
(一)眼睛大小
1.大。例:《說文》:“,大目也。”“?,大目也。”“睅,大目也。”“?,大目也。”“睔,目大也。”表示眼睛大的有5字,“睅”也表示眼睛鼓出,例如《左傳》:“睅其目,皤其腹”中“睅”就表示眼睛鼓出。
2.小。例:《說文》:“睉,目小也。”“眇,一目小也。”表示眼睛小的有2字,“睉”指眼睛小,“眇”指一只眼睛小。“眇”表示多個意義,表示微小義,例如“眇眇之身”。表示高遠義,例如“眇默軌路長”。表示遠看義,例如《楚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中表示遠望。
(二)眼睛凹凸
1.凸出。例:《說文》:“睴,大目出也。”“睍,出目也。”表示眼睛突出的有2字。“睍”可以用于“睍睍”“睍睆”,“睍睍”指害怕不敢直視,“睍睆”指鳥色美好,例如“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2.凹陷。例:《說文》:“窅,深目也。”“,目深皃。”“,短深目皃。”這部分有3字。“窅”除了表示眼睛凹陷外,可以引申為深遠,例如“窅冥”“窅然”“窅不可測”。
3.眼睛顏色。例:《說文》:“盰,目多白也。”“盼,〈詩〉曰:‘美目盼兮。”“眅,多白眼也。”“,小兒白眼也。”這部分有4字。“盼”表示眼中黑白分明,“美目盼兮”指美目流轉,眼珠黑白分明。現在引申為看或看待,例如“流盼”“左顧右盼”。也表示希望,例如“盼望”“切盼”。“眅”表示不清晰,例如《春秋傳》:“鄭游眅,字子明。”承培元《引經證例》:“多白眼則欠明,以明為字。古人名字多反應也。”
4.眼部精光。第一,眼睛多精光。例:《說文》:“矔,目多精也。”“瞵,目精也。”表示眼睛多精光的有2字。“矔”指眼睛大放金光,《段注》:“矔之言灌注也。”按:全身灌注,故目多精。“瞵”除了表示眼睛放金光,還表示注視,例如“鷹瞵鶚視”“瞵盼”。
第二,眼睛少精光。例:《說文》:“眊,目少精也。”“矘,目無精直視也。”這部分有2字。“眊”指看不清,引申為糊涂,例如“眊聵”指眼昏耳聾犯糊涂。“矘”指眼睛沒有精神而茫然直視,也指失智的樣子。
5.其他類。例:《說文》:“眈,視近而志遠。”“睩,目睞謹也。”“?,兒初生瞥者。”“矕,目矕矕也。”“眈”指視線近而意志深遠,例如“虎視眈眈”。“睩”指眼睛謹慎地注視。例如《楚辭》:“哀世兮睩睩,諓諓兮嗌喔。”也可以指眼珠轉動,例如《楚辭》:“蛾眉曼睩,目騰光些。”“?”指小兒出生時眼瞼遮蔽眼睛的樣子,不是眼病。“矕”表示看,例如韓愈《贈張籍》:“顧視窗壁間,親戚競覘矕。”“矕”也表示眼睛好看,例如《類篇》:“矕,目美貌。”
三、眼部動作
在“目”部字中,與眼部活動有關的字有57字,占50.4%。可分為四類:與視物狀態有關、與視線方向有關、與主觀情感有關、與眼部物理活動有關。
(一)與視物狀態有關
1.普通地看。例:《說文》:“眂,眂皃。”“睹,見也。”“,視也。”這部分有3字。“睹”在《禮記》:“以陰陽為端,故情可睹也。”中表示看見,現在也有“目睹”“先睹為快”“耳聞目睹”表示看的用法。
2.長久地看。例:《說文》:“?,直視也。”“眙,直視也。”“睎,望也。”“看,睎也。”“眝,長眙也。”這部分有5字。“睎”訓為“望”,有眺望義,例如《西都賦》:“于是睎秦嶺,睋北阜。”也表示追念仰慕,例如“追睎”“睎古”。“看”是現在最常用的表示看的字,例如“看見”“看書”。用于表示訪問、拜望,例如“看望”“看朋友”。也表示安排,例如:“看茶”“看座”。“眝”指遠視,例如《吊魏武帝文》:“登雀臺而群悲,眝美目其何望。”
3.短暫地看。例:《說文》:“?,視而止也。”“瞥,過目也。又,目翳也。”這部分有2字。“瞥”表示短時間地看一下,例如《牡丹亭》:“把門兒偷瞥。”現在常見的有“瞥一眼”“隨意一瞥”。除此之外,《說文》中還認為“瞥”有眼睛上的障蔽的意思。
4.快速地看。例:《說文》:“睗,目疾視也。”“睗”指快速地看,常用于“睒睗”。
(二)與視線方向有關
1.斜著看。例:《說文》:“睨,衺視也。”“?,眄也。”“眄,目偏合也。”“眽,目財視也。”“睇,目小視也。”這部分有5字。“睨”表示斜視,例如《禮記》:“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表示斜視的詞語有“傲睨”“睨視”。“?”訓為“眄”,二字意義相同,“眄”指眼睛的一只閉著,另一義說,斜著看。“眄”也表示盼望,例如“眄睞”。“眽”表示看,例如《漢書》:“眽隆周之大寧”,“眽眽”表示狡詐,例如《運命論》:“眽眽然自以為得矣。”“睇”表示斜視,王筠《句讀》:“謂小其目而衺視也。”也表示流盼,例如王逸在《楚辭》中注“睇,微眄貌也。”
2.往上看。例:《說文》:“瞯,戴目也。”“眓,視高皃。”“眓”指高視的樣子。
3.往下看。例:《說文》:“瞫,深視也。一曰下視也。”“瞻,臨視也。”“,低目視也。”這部分有3字。“瞻”表示看,例如《詩經》:“胡瞻爾庭有縣貆兮?”也表示尊仰、敬視,例如《詩經》:“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現在常見的有“瞻仰”“瞻望”“瞻拜”。
4.往前看。例:《說文》:“睢,仰目也。”“睼,迎視也。”“睌,睌?,目視皃。”這部分有3字。“睼”在《東都賦》:“弦不睼禽轡不詭遇”中表示迎視。“睌”用于“睌?”,“睌?”為連綿詞,表示直視的樣子。
5.往回看。《說文》:“眷,顧也。”。
(三)與主觀情感有關
主觀情感是指人對外界事物的感受,與主觀情感有關的字指在“看”的過程中加有自身的感受,有13字。
1.仔細地看。《說文》:“瞟,也。”“,察也。”“?,省視也。”“相,省視也。”“督,察也。”“?,小視也。”“瞗,目孰視也。”這部分有7字。“瞟”也表示斜眼看,例如“瞟閃”“瞟眼”“瞟掃”。“相”指仔細地看,例如《史記》:“相地之宜,宜谷則稼檣也。”也表示相互、先后、質地,如《易》:“大師相遇,言相克也”中“相”表示相互,《史記》:“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中“相”表示先后,《詩經》:“追琢其章,金玉其相”中“相”表示質地。“督”表示觀察、察看。例如《韓非子》:“督其用,課其功。”也用于表示責罰,例如“督責”“督過”。也可以作為古代將官名,例如“督戶”“都督”。
2.隨意地看。例:《說文》:“瞴,瞴婁,微視也。”“瞴”指悄悄看一下。
3.憤怒地看。例:《說文》:“盻,恨視也。”“矉,恨張目也。”“眕,目有所恨而止也。”這部分有3字。“盻”可以表示看,“盻盻”指勤苦不休,《類篇》:“盻盻,勤苦不休息貌。”“矉”除了表示憤怒地看,也表示皺眉頭,例如《莊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矉”古同“顰”。“眕”指眼有所怨恨遺憾卻能抑制自己。
4.其他情感地看。例:《說文》:“暓,氏目謹視也。”“?,惑也。”“瞏,目驚視也。”“暓”指低著眼睛謹慎地看,“?”指迷惑,“瞏”指眼睛驚訝地看。
(四)與眼部的物理活動有關
眼部物理活動是指除了視物的“看”外,還有其他的眼部活動或肢體動作。根據這些活動和動作分為單個活動和多個活動,與之有關的共20字。
1.眼部單個活動。例:《說文》:“眔,目相及也。”“瞋,張目也。”“眮,吳楚謂瞋目、顧視曰眮。”“睊,視皃。”“睊”指側目相視的樣子。“睡,坐寐也。”“瞑,翕目也。”“瞞,平目也。”“盱,張目也。”“,捾目也。”這部分有9字。“瞋”也可以表示瞪大眼睛,例如《史記》:“項王瞋目叱之”。“睡”表示坐著睡,現在常用于表示躺著閉目安息,例如“睡眠”“睡覺”。“瞑”表示閉上眼睛,也表示眼睛昏花,例如《晉書》:中“耳目聾瞑”。也可以表示昏暗,例如“道路瞑不分”。“瞞”指使眼瞼低平,引申為隱藏實情,不讓別人知道,例如“隱瞞”。
2.多個活動的組合。例:《說文》:“睒,暫視皃。”“?,蔽人視也。”“,相顧視而行也。”“?,目冥遠視也。”“,轉目視也。”“瞤,目動也。”“?,目搖也。”“矆,大視也。”“矆”指瞪大眼睛看。“?,目相戲也。”“瞚,開闔目數搖也。”這部分有10字。“睒”指突然張開眼看看,例如“睒瞲”“睒眒”,也表示窺視,例如《太玄》:“瞢腹睒天,不睹其軫。”“瞤”指眼皮跳動,引申為肌肉抽搐跳動,例如《金匱要略》:“其身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瞚”指一開一閉,眼睛迅疾轉動。“瞚”古同“瞬”,表示時間短暫,例如《陸氏春秋》:“夫死,其視萬歲猶一瞚也。”
四、結語
通過對《說文解字》中“目部”字的研究,本文對113個漢字在字義上進行分類,對于一字對應多義的情況,在分類上難以做到完全符合所在類目。通過分類之后,對“目部”中漢字字義的整體情況有了一定了解,有助于相關漢字的字義研究。
參考文獻:
[1]許慎.注音版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5.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殷寄明.“六書”的語源學透視[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2):95-101.
[4]唐榮.《說文解字》目部字研究[D].漢中:陜西理工大學,2020.
[6]華瑞芳.《說文解字》目部字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4.
[5]曹國安.論表意方式、造字方式和結構方式——兼評“六書”[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0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