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蕪湖市少年宮堅持“邊建設、邊使用,邊調整、邊推廣”的方針,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智慧少年宮建設的投入以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城鄉協調發展,努力建立精品課程資源庫以實現城鄉良性互動,助力城鄉少年宮共同發展,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充分發揮城鄉的地域優勢,為學員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走出了一條共建、分享、共生、融合的智慧少年宮的創建與應用之路。
【關鍵詞】蕪湖市;智慧少年宮;創建與應用
作者簡介:韓濤(1970—),女,安徽省蕪湖市少年宮。
一、概述
智慧少年宮是以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軟件服務平臺為中樞,以應用終端設備為載體,集管理、服務和場域于一體,通過互聯互通和效能提升,促進少年宮結構、功能的改善與校外教育的整體拓展的系統[1]。蕪湖市少年宮是黨和政府為少年兒童設立的校外教育機構,隸屬于蕪湖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印發,使校外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區域內的少年宮的溝通協調、資源整合也變得尤為重要。創建區域內的智慧少年宮能夠實現系統的外延拓展,在市級少年宮、縣級少年宮、鄉村少年宮、青少年實踐活動基地的數據融合、業務互通、優勢互補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而區域內的智慧少年宮創建的突破口包括:基于互聯互通的市級智慧少年宮的建設與應用;以市級智慧少年宮的創建為依托,向縣級、鄉村少年宮輻射,努力推進城鄉教育的一體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服務。
之前,蕪湖市鄉村少年宮的美術、音樂專業教師較少,課程開設主要由一些學校中有藝術特長的教師負責。如今,蕪湖市少年宮通過區域內智慧少年宮的共建,以信息技術為抓手,創建了鄉村少年宮課程實驗基地,進行了線上、線下的多樣活動與精品課程建設,提升了鄉村少年宮活動質量,助力了鄉村教育振興。
二、共建
2021年,蕪湖市教育局全面啟動了智慧少年宮的硬件建設,與區域內的64所鄉村少年宮進行了聯動,以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進度,同時為智慧少年宮搭建以下系統提供了資金支持。
一是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的功能之一是采集學員的動態管理數據等基礎數據。蕪湖市少年宮根據“少年宮是以學員實踐活動為主且有利于提升學員藝術素質的場所”這一特點,基于信息管理系統搭建了活動管理平臺。當前,蕪湖市少年宮每學期的新學員占總學員的比例大,學員的年齡跨度也較大(從5歲到16歲)。很多學員來自不同的學校,彼此之間缺乏了解。而準確的數據管理可以使信息管理更加完善,為學員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是軌跡跟蹤系統。這里的“軌跡”指的是教師、學員的成長軌跡。蕪湖市少年宮通過軌跡跟蹤系統收集、整理教師和學員的成長信息,多角度展示學員的作品與才藝,每年也會開展校外教育相關論文交流、優質課評比等活動,記錄教師的成長歷程。
三是安全防范系統。面對差異大的服務對象,蕪湖市少年宮搭建安全防范系統很有必要。由于學員一般會在雙休日等特定時段進出,且流量大,加上千人現場書畫比賽、百校合唱比賽、器樂演奏考試等多項大型活動每年都會開展,因此蕪湖市少年宮啟用出入口控制系統和人臉識別系統,以保障學員的正常出入和大型活動的有序進行[2]。
四是電子班牌系統。少年宮設置的課程一般很多,不同課程的課時也有差異。對于電子班牌系統,蕪湖市少年宮將其重點應用在了學員的選課中。每逢新學期,蕪湖市少年宮會將本學期開設的課程展示在系統上,供學員選擇;在學員進行了自由選擇后,會分析采集到的關于課程的大量數據,以便調整所開設的課程及增減班級數量。如某年暑假期間,蕪湖市少年宮經過對學員選擇舞蹈類課程數據的分析,減少了芭蕾舞班、街舞班的數量及其學員人數,增加了民族舞班、現代舞班的數量及其學員人數。而為了滿足學員對科技類課程的需求,蕪湖市少年宮及時新增了與航模相關的課程活動。
五是智慧教室環境系統。該系統會根據所設置的不同課程,搭建數字化的教室環境。如在開設聲樂、主持類課程的教室內,蕪湖市少年宮安裝了語音分析、聽辨能力考查的數字處理器,以便教師教學。
六是移動錄播、直播系統。該系統便于對教學過程的錄像與直播,也便于制作微課及日常教學管理。如在城鄉少年宮同步教研中,少年宮的教師可以遠程聽課評課,開展深入、高效的教研。另外,區域內的各所鄉村少年宮也搭建了班班通系統與網絡教室,從而實現與市級、縣級少年宮的線上互動。
三、分享
分享是信息時代的一個基本特征。城鄉教育資源的分享,是教育改革成果的分享。所分享的教育資源主要從城市流向鄉村。有時,利用鄉村的獨特資源也能完善城市教育。
智慧少年宮建設的重點是精品課程資源庫的建立。鑒于此,蕪湖市少年宮致力于構建一套較為完整的針對城鄉校外教育的精品課程體系,發揮智慧少年宮的優勢,通過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課程共享,促進學員的全面發展。當前,蕪湖市少年宮初步開設的市域范圍的線上精品課程涵蓋四大類:科技、體育類,舞蹈、表演、聲樂、主持類,書畫類,器樂類。這四類課程具有實踐性、層次性的特點,課程教學小班化。在構建線上精品課程資源庫時,蕪湖市少年宮緊扣課程特點提供學習資源,按照相應步驟制作課程音頻、視頻,循序漸進地引導學員自學。考慮到學員的興趣愛好,蕪湖市少年宮進一步利用線上精品課程的音頻、視頻制作不同的短視頻,分享給學員,便于學員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同時會對很有藝術天賦的學員進行個別教學(所設計的教學方案一般是“課堂教學+專項音頻、視頻學習指導+線上精品課程相關技能提升”)。
此外,鄉村少年宮針對自身與市級、縣級少年宮在學員與課時上的差異,一般會留出每天的課外活動時間,即下午3點30分以后。在這段時間內,專業教師會進行在線指導、答疑,方便學員使用精品課程的資料。鄉村少年宮在運用在線平臺時,也有一些好做法,如開展雙師教學(鄉村少年宮的教師和視頻中的教師相互配合進行教學),進行遠程連線。
四、共生
“共生”一詞源自生物學領域。發展、適應是共生的本質。城鄉教育的共生則強調城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蕪湖市少年宮通過智慧少年宮的建設,逐步探索出了城鄉教育共同發展的一系列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城鄉教師共同進行課程建設。蕪湖市少年宮組織優秀教師開設精品課程,將精品課程通過平臺推送給鄉村少年宮,解決鄉村少年宮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如對于少兒主持這門課程,蕪湖市少年宮不僅拍攝了視頻,還撰寫了《少兒主持表演教程》,無償提供給鄉村少年宮的教師使用,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之后,鄉村少年宮的教師根據精品課程音頻、視頻,對課程進行二次開發,將教學資源通過同步課堂傳輸給其他教師。
二是教師進行異地研討。這有利于改進少年宮的常規教研工作,改變傳統的教師培訓和學習方式,將區域內少年宮的不同層次的教師聚集起來,提供更多支援、互助的機會,這也逐漸成為當前少年宮宮本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式。如蕪湖市少年宮每年會組織一次微課比賽和優質課比賽,通過智慧少年宮的移動錄播、直播系統進行,同時在系統上設置一線教師評論區,讓一線教師參與打分,保證評選公正科學。
三是主題活動引領。教師以源于真實生活、貼近學員實際、具有啟發性且能引起學員興趣的主題為切入點,讓學員在探究、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例如,蕪湖市少年宮通過分析學員的選課數據,知道了現在許多學員對航空航天興趣濃厚,同時了解到蕪湖航空產業園的鄉村少年宮開設了航空航天課程。于是,蕪湖市少年宮就以“飛天”為主題,開展了城鄉之間的交流活動,大大激發了學員學習航空航天知識的熱情,在學員心中埋下了一顆顆報效祖國的種子。
此外,在智慧少年宮的課程建設中,鄉村少年宮因地制宜,積極開發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宮本課程,如關于揚子鱷、陶笛、紙漿的宮本課程,極大地豐富了智慧少年宮的課程內容,擴充了精品課程資源庫。無為市紅廟鎮、姚溝鎮和南陵縣家發鎮的鄉村少年宮開發的紅色教育宮本課程,榮獲了省、市級的獎項。這說明振興鄉村教育,應該變“輸血”為“造血”,應該促使鄉村少年宮建立相應的機制。這也說明在信息時代,城鄉少年宮是可以互補共生的。
五、融合
融合式的城鄉教育以智慧少年宮為依托,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各自的優勢、城市和鄉村的地域優勢、家校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為教師、學員提供良好的體驗和自由的創新空間。
線上教學側重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其優勢主要在于資源獲取、信息傳遞、短視頻回看、社群構建、內容搜索、感官刺激、同伴激勵等;線下教學側重學員的實踐與體驗,其優勢主要在于教師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氛圍營造、小組協作、面對面答疑等,這也便于與線上相關課程緊密結合。在智慧少年宮的創建過程中,蕪湖市少年宮每個月都會開展“流動少年宮”活動,由市級少年宮組織專業教師去邊遠學校開展線下教學,并依據鄉村少年宮的學員對課程的需求(而線上教學又不能完全滿足這些需求),由城鄉少年宮共同制訂每次線下教學的內容。如某一年的5月份,蕪湖市少年宮的教師去到南陵縣家發鎮的鄉村少年宮,開展了與線上課程相結合的關于兒童畫、水火箭的課程教學。在課程學習中,當學員親耳聽到自己創作的繪畫作品被教師表揚,親眼見到自己制作的水火箭順利飛上天空時,他們的欣喜是發自內心的。
城市教育與鄉村教育之間融合的重點仍然是課程,因為不管是學校還是校外教育機構,課程都是其核心競爭力,課程對優秀人才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在智慧少年宮的建設中,蕪湖市少年宮盡可能地對鄉村少年宮有特色的宮本課程內容進行完善,完善后將課程上傳到精品課程資源庫,讓教師、學員共同學習。對于一些相同的課程,如誦讀、足球、戲曲課程,蕪湖市少年宮會通過大型的線上和線下活動,如蕪湖市一年一度的經典誦讀比賽、“市長杯”中小學生校園足球聯賽、“戲曲進校園”活動,助力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這些線上、線下的活動將城鄉少年宮的教育目標統一放在立德樹人上,收效顯著。
結語
少年宮是培養少年兒童興趣特長、實現少年兒童全面發展的重要陣地。幾年來,蕪湖市少年宮在智慧少年宮的創建與應用上一直堅持建設與使用并進、調整與推廣并進,致力于實現城鄉少年宮的共建、分享、共生、融合。區域內的少年宮應繼續尋求各級政府對智慧少年宮的硬件建設和資金投入上的支持,突破傳統教育模式,優化教學活動、場域管理、學員服務等,著力形成并完善城鄉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少年宮應用機制。筆者相信,只要有關部門通力合作,不斷優化智慧少年宮的創建與應用,構建全市乃至全國的智慧少年宮一體化平臺,少年宮一定會迎來光明的前景。
【參考文獻】
[1]涂子沛.數據之巔:大數據革命,歷史、現實與未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李環.人工智能中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分析[J].電子測試,2021(1):137-13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