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雨琪
摘 要:油菜作為農產品種植物,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種植。其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用油和食品,同時也是農業經濟的重要來源。為了獲得高產量和優質油菜產品,農民需進行科學有效的田間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本文對油菜的管理施肥、管理灌溉、及時除草、適時播種、常見病蟲害技術和防治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油菜;田間管理;病蟲害;農產品
油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源于亞洲的油菜,憑借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逐漸在世界各地扎根,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其文化意義也非常深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油菜被賦予了繁榮、豐收等象征含義。對其廣泛種植和深入研究,有利于保障糧食安全,改善國民營養狀況,弘揚傳統文化。
1油菜種植田間管理技術
1.1管理施肥
首先,合理施肥是油菜生長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油菜是一種需肥較多的農作物,對氮、磷、鉀元素的需求量較大。油菜種植以直接播種施肥為主,一般在整地時施入適量的農家肥作基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以及油菜的抗逆性。同時,在油菜生長過程中,要根據不同階段的需求進行追肥,以滿足油菜對養分的需求。其次,需要把握好施肥量和施肥時間,通常在幼苗期,施用適量的肥料來促進根系生長和葉片形成,而在開花期和結果期則需要增加肥料供應,以滿足油菜的生長。一般來說,在油菜生長旺盛時期進行施肥其效果最好。選用肥料也是油菜種植管理的重要方面,要充分考慮肥料的性質和作用以及土壤的適應性。一般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等肥料是油菜生長過程中的主要肥料。在貴州省,油菜種植區多為山區,因此要選用質量較好的肥料,以保證其生長效果,同時,要注意避免使用劣質肥料,以免造成浪費和污染環境。最后,要注意施肥方法,油菜種植前施用基肥,可以供應其整個生長期的養分需求,在油菜生長過程中,則要采用條施、穴施、噴施的施肥方法[1]。施肥時要避免肥料與油菜植株直接接觸,否則會燒傷植株。
不斷學習新的農業管理模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例如:貴州黔西南部分地區就建立了油菜種植基地,該基地注重科技創新和標準化生產,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等手段,改善油菜品質。同時,該基地還積極開展綠色生產和循環農業建設,通過使用有機肥料、種植綠肥等措施來提高土地的肥力和質量。此外,該基地積極探索“油菜+旅游”的發展模式,通過在油菜花海中開展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活動,促進了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1.2管理灌溉
由于貴州地區的氣候特點,水資源短缺,因此合理的水資源管理對于油菜的存活有著重要意義。首先,由于貴州地區油菜種植的地形復雜,山地和丘陵占據了大部分土地,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選擇灌溉系統,可以采用滴灌或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和流失,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在平原地帶,可以選擇溝灌或畦灌等傳統的灌溉方式,以滿足油菜的生長需求。其次,油菜在不同生長時期對于水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據其生長情況和土壤的水分狀況來確定灌溉量。油菜在萌發期和開花期則需要更多的水分,此時要增加灌溉量;在油菜的成熟期則要減少灌溉量,以免造成爛根和病害。再次,貴州地區春季和夏季是油菜的生長旺季,也是油菜需水最多的時期。因此,該時期要注意灌溉方式,盡量避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可以選擇滴灌或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水資源的使用率。最后,在油菜種植中應用節水灌溉技術。例如,可以在田間設置蓄水池或儲水罐等設施,以收集雨水或儲存灌溉用水。同時,可以在油菜的生長過程中使用保水劑等節水劑。此外,還可以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統,通過傳感器和自動化設備來監測土壤,實現精準灌溉。
在合理灌溉的基礎上做好防澇工作,例如,貴州省興義市木賈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油菜種植基地就在春季預計部分地區陰雨天氣偏多的情況下,通過注重排漬防澇工作,開好“三溝”,即做好廂溝、腰溝、圍溝配套,保證油菜田的排水系統暢通。同時,在油菜生長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定期清除溝中的雜物和泥土,確保溝系暢通。還要針對可能出現的漬澇災害,在地勢較低的田埂處開挖缺口,以利于排水順暢。該服務中心實施的這些舉措有效避免了油菜田的漬澇災害,為油菜的正常生長提供了有效保障。
1.3及時除草
油菜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雜草的侵害,這些雜草會與油菜爭奪養分和水分,影響油菜的正常生長。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除草措施,保證油菜健康生長。首先,在選擇除草劑時,要考慮其除草范圍、藥效持續時間、使用方法和劑量等因素。油菜田中的雜草主要有看麥娘、早熟禾、狗尾草等,因此要選用針對這些雜草的除草劑,同時,還要注意選用對油菜生長無害的除草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其次,在油菜生長過程中,油菜越冬前至春季生發前是除草的最佳時期,因為此時雜草的抗藥性較弱,除草效果較好。除草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噴霧法或撒施法,噴霧法是將除草劑按照比例兌水稀釋后,用噴霧器噴灑在雜草上;撒施法是將除草劑與細沙或尿素混合后均勻撒在田間。在施用除草劑時,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按照要求進行操作,避免對油菜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最后,要注意除草劑使用注意事項,選擇晴朗天氣進行除草劑的施用,避免在雨天或高溫潮濕的天氣施用,以保證除草效果和油菜的安全。
還要避免使用假冒偽劣的除草劑,以免對油菜和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同時,在施用除草劑時,要穿戴防護服和手套等,避免人體接觸除草劑,保證人員的安全[2]。此外,針對貴州地區地形復雜、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清除油菜田中的雜草,還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但是,人工除草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4適時播種
首先,對于油菜的播種時間,要選擇適宜的播種期,一般是在秋季和春季,秋季播種期通常在9月上中旬,此時氣溫適宜,有利于油菜的出苗和生長,春季播種期則根據氣溫和土壤墑情來定,一般是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在這兩個時期播種油菜可以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其次,油菜的播種量要根據種植密度、種子質量、土壤肥力因素來決定,適宜的播種量可以保證油菜的出苗率、成活率,避免浪費種子。貴州地區每畝地油菜的播種量通常為0.2~0.3kg,當然,具體播種量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再次,油菜的播種方式主要有條播和撒播兩種,條播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播種方式,可以在預先修整好的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進行開溝播種。撒播則是在修整好的土地上均勻撒播種子,再進行淺耕覆土,由于貴州省土地資源稀缺,一般采用條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最后,要注意一些播種事項,如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篩選和處理,剔除病弱殘粒,保證種子的質量和純度,播種時要保證種子的均勻性和一致性,以便出苗整齊且獲得足夠營養[3]。
1.5保持適宜土壤濕度
適宜的土壤濕度可以促進油菜根系的生長和養分的吸收,提高油菜的耐旱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第一,適宜的土壤濕度是指在油菜生長過程中,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能夠滿足油菜正常生長所需要的濕度,通常油菜適宜的土壤濕度應該在60%~80%之間,土壤過于干燥或者過于潮濕都會對油菜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第二,要采取多種方法來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種植前可以合理選擇地塊,避免在低洼地、排水不良或者黏土地上種植油菜。同時,還應對土地深耕細整,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采用地膜覆蓋、秸稈還田、使用土壤調理劑等措施來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
1.6間苗和定苗
在貴州地區的油菜種植中,間苗和定苗是最重要的技術措施,通過間苗和定苗,可以調整油菜植株的密度和分布。首先,間苗是指在油菜生長過程中,對于過度密集的植株進行適當的移除;定苗則是間苗后的一個步驟,主要是確定最終的植株分布。其次,間苗應該在油菜出苗后10~15天進行,定苗應該在油菜生長到3~4葉期進行。再次,間苗時要移除弱小、病殘、受災的植株,同時要注意保留生長健壯、分布均勻的植株,定苗時,要根據油菜的品種、密度和土壤肥力來確定。最后,在進行間苗和定苗時,要注意避免損傷油菜植株的根系和葉片,以免影響油菜的生長。例如,在貴州省興義市的油菜種植基地中,研究人員在油菜種植過程中注重合理運用間苗和定苗技術,有效提升了油菜的產量,同時,合理管理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更科學更高效地進行油菜種植,該技術很好地調整了油菜田的群體結構,讓個體植株具有更好的生長條件,還促進了當地農業種植行業的發展[4]。
2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
2.1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油菜菌核病是一種由核盤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該病以菌核的形式混在土壤中,附著于收割殘蔸、采種株、種子、病葉、病株、沒腐熟廄肥等上面越冬或越夏,油菜菌核病的癥狀主要表現在苗期和成株期。在潮濕情況下能迅速擴展,全葉腐爛,莖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邊緣褐色,且病斑發展非常迅速,上面長出白色菌絲,到病害晚期,莖髓被蝕空,皮層縱裂,維管束外露,極易折斷,莖內形成許多黑色鼠屎狀菌核。重病株全部枯死,輕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種子不飽滿,產量和含油率降低。對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可實行油菜與水稻等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的輪作,防控效果可達90%以上。同時,應及時清除田間油菜落葉、殘蔸、枯稈等并將其燒毀,以減少菌源數量,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使用抗病性強的品種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原菌的侵染和擴展。還可以在始花期施用藥劑,重點保護油菜莖基部;在盛花期施用藥劑,阻斷花瓣接觸侵染。另外,還可選用咪鮮胺、菌核凈和多菌靈等乳劑或水劑為主的藥劑實施防控,但施藥時要注意輪換用藥,以免病害產生抗性。
2.2油菜白銹病的防治
油菜白銹病的病原為白銹菌,是一種鞭毛菌亞門真菌。病菌以卵孢子的形式在病殘體中或混在種子中越夏,也可以在病葉上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特別是在多雨、晝夜溫差大的季節,更容易發生這種病害。為了防治油菜白銹病,可以選用抗病品種的油菜種子,還可以使用一些藥劑進行防治,如選用40%乙膦鋁可濕粉劑300~4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粉劑500倍液、70%乙膦鋁錳鋅可濕粉劑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2.3油菜病毒病的防治
油菜病毒病主要發生在油菜生長階段,對油菜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一定的影響。油菜病毒病的癥狀包括葉片出現黃斑、條紋、皺縮、畸形等,嚴重時甚至導致整株枯死。油菜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蕪菁花葉病毒,主要通過蚜蟲傳播。在高溫、干旱、營養不良等不利條件下,油菜容易感染病毒病。另外,油菜病毒病的發生還與品種抗性、種植密度、氣候條件因素有關。為了防治油菜病毒病,首先,應選用抗病品種的油菜種子,提高油菜的抗病性。其次,應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或鄰作,以減少蚜蟲的傳播。最后,還可以使用一些藥劑進行防治,如春雷霉素、井岡霉素生物菌劑等。
2.4油菜跳甲的防治
油菜跳甲又稱跳格蚤,為害油菜的主要是黃曲條跳甲。成蟲、幼蟲都可為害,幼苗期受害最重,常常食成小孔,造成缺苗毀種。成蟲善跳躍,高溫時還能飛翔,中午前后活動最盛。油菜移栽后,成蟲從附近十字科蔬菜轉移至油菜為害,以秋、春季為害最重。可在播種前、移栽前或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蟲源和蟲卵寄生地;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效果最好;選用抗蟲、無病、包衣的種子。在化學防治方面,可選用40%巨雷乳油800~10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800~1000倍液或4.5%寶綠寶乳油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藥劑時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劑量,避免對油菜產生藥害。在防治過程中還應注意保護天敵,例如,貴州省某農業部門為了防治油菜跳甲,就采用了生物防治技術,利用天敵昆蟲捕食油菜跳甲。具體來說,其選擇了小花蝽作為天敵昆蟲,并進行了規模化繁育。這種方法雖然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能夠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天敵昆蟲和生態環境[5]。
2.5油菜霜霉病的防治
葉片發生油菜霜霉病時,葉片正面會出現灰白色或淺黃色的不規則病斑,一旦出現病斑,會接連出現多個病斑,而且還會有相互連接的情況,在發病后期,葉片會出現大面積的枯死情況。采取化學防治方法進行種子滅菌,可以用占種子質量0.2%的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拌種,以減輕該病的發生。在發病初期,還可以使用40%霜疫靈可濕性粉劑150~2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如果7~10天后仍出現霜霉病癥狀,需要再次用藥,連續防治2~3次,直至病情得到控制。
油菜種植田間管理技術涉及選種、整地、播種、施肥、灌溉、除草等多個環節,以及貫穿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明確科學的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措施,具有提高油菜產量和品質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聶遺軒,賀成龍.油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廣東蠶業,2022,56(07):33-35.
[2]馬春蘭.油菜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01):217-219.
[3]蔣銳斌.基于油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新農業,2021(13):41-42.
[4]徐長虹.油菜種植技術及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03):10-11.
[5]張陽.油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新農業,20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