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金燕
摘 要:淮山種植中的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是提高淮山產量和品質的關鍵,品種選育主要關注淮山的產量、抗病性、品質等特性,可以利用傳統育種和分子育種技術相結合,選擇適應性強、抗病性好、產量高的優良品種。淮山適宜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種植地的土壤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在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土壤的調理和肥料的施用,合理控制水分和光照,適時進行病蟲害防治,提高淮山的繁殖效率。
關鍵詞:淮山;品種選育;栽培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和對傳統中藥材的重視,淮山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受到了廣泛關注。淮山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還具有多種藥用功效,如健脾益腎、補血安神等。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提高淮山的產量和品質,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的研究成為當前的熱點。本文旨在通過對淮山種植中的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進行研究,探討如何提高淮山的產量和品質,為淮山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1淮山種植品種選育
1.1品種選育要點
淮山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具有豐富的藥用和食用價值[1]。為了提高淮山的產量和品質,種植品種的選育工作至關重要。淮山種植品種選育的要點如下:
產量優良:選育淮山品種時,首要考慮因素是產量。優良品種應具有較高的產量潛力,能夠在適宜的生態環境下獲得較高的產量。
抗逆性強:淮山生長過程中會受到各種逆境的影響,如病蟲害、干旱、寒冷等。因此,選育品種時需考慮其抗逆性。優良品種應具有較強的病蟲害抗性、抗旱性和耐寒性,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
品質優良:淮山的品質主要包括味道、口感和營養價值。優良品種應具有較好的口感,口感細膩、爽口,并且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通過對不同品種的品質進行綜合評價,篩選出品質優良的品種。
生長期適中:淮山的生長期較長,一般需要7~9個月才能收獲。在選育品種時,應優先選擇生長期適中的品種,以便提高淮山的產量和生產效率。
栽培管理便利:優良品種應具備較好的栽培管理特性,如耐貧瘠土壤、抗倒伏能力強、易于管理等。這樣可以降低種植的難度,提高種植者的收益。
1.2品種選育方法
淮山種植品種選育方法包括選擇優良種質、進行雜交選育、選擇優良后代、連續選擇和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育等,科學的選育方法可以獲得更好的淮山品種,提高產量和品質,滿足市場需求[2]。品種選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進行雜交選育:通過雜交選育可以獲得更好的品種。選擇具有不同優點的淮山種質作為雜交親本,通過人工授粉或自然雜交使其進行雜交。通過雜交選育可以獲得具有更高產量、更好品質和更強抗病蟲害能力的新品種。
選擇優良后代:在雜交后代中,需要根據目標特性進行篩選,選擇具有優良經濟特性的個體作為優良后代,包括產量高、品質好、抗病蟲害能力強等。
進行連續選擇:在連續選擇中,根據選育目標和種植環境的要求,選擇具有更好性狀的淮山個體進行繁殖和種植。通過連續選擇可以逐步改良淮山種植品種,提高產量和品質。
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分子標記技術可以幫助鑒定和篩選淮山種質中的有益基因,從而加快選育進程。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可以提高選擇效率和準確性,同時也可以避免傳統選育中的一些不可預測性。
2淮山種植栽培技術
2.1土壤要求與改良技術
淮山種植需要選擇合適的土壤,并進行適當的改良。通過調節土壤的pH值,添加有機物質,改善排水性和通氣性,可以為淮山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3]。
土壤要求:pH值方面,淮山喜歡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間為宜;肥力方面,淮山對于土壤肥力的要求較高,通常選擇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土壤進行種植;排水性方面,淮山對排水性較好的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避免選擇積水或排水不良的土壤;通氣性方面,淮山的根部對通氣性要求較高,選擇疏松、透氣性好的土壤種植有利于淮山的生長發育。
土壤改良技術:有機物添加方面,在種植前,可以向土壤中添加有機肥料或腐熟的有機物,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例如施用腐熟的農家肥、腐葉堆肥等。調節pH值方面,如果土壤呈偏堿性,可以通過添加酸性物質(如硫酸銨、硫酸等)來降低土壤的pH值,使其接近中性。相反,如果土壤呈偏酸性,可以添加堿性物質(如石灰、石灰石等)來提高土壤的pH值。排水改良方面,對于排水不良的土壤,可以采取排水溝、排水管等方式來改善土壤的排水性。另外,可以合理調整土壤的坡度,以提高水分的排出速度。松土和翻耕方面,在種植前進行適當的松土和翻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和疏水性,增加土壤的肥力。
2.2淮山的繁育技術
通過合理的淮山繁育技術,可以提高淮山的繁殖力和產量,保證淮山的品質和產量的穩定[4]。淮山種植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繁殖方式,并嚴格按照種植技術進行操作,以取得最佳的效果。淮山繁育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選擇合適的繁育材料:應選擇健康、無病蟲害的淮山種薯作為種植材料。種薯應具有較大的塊莖,塊莖形狀規整,表皮光滑,無病斑,且質地致密。
種薯處理:在種植前,應對種薯進行處理以提高發芽率和繁殖力。處理方式可以采用浸泡種薯于50℃溫水中30分鐘,然后放入20℃水中浸泡12小時,最后進行晾干。
制定適宜的繁殖基地: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繁殖基地進行淮山種植。建議進行前茬土壤消毒,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繁殖方式選擇:淮山繁殖主要采用分蘗和分株兩種方式。分蘗是指將淮山塊莖切割成小塊,每塊含有一個或多個芽眼,然后種植到合適的基地;分株是指將淮山塊莖整株挖出,保留完整的根部和芽眼,然后再種植到基地。
繁殖材料的處理:對于分蘗繁殖方式,應將切割好的淮山塊莖放置于通風陰涼處晾干,待切口表面結上一層白色的菌絲后再進行種植。對于分株繁殖方式,應用稀硫酸浸泡塊莖10分鐘,然后晾干。
繁殖材料的種植:將經過處理的淮山種薯或塊莖按照適宜的行距和株距進行種植。一般情況下,淮山的行距為50~60cm,株距為30~40cm。種植時應保持芽眼向上,覆土以后進行澆水。
繁殖后的管理:繁殖后,應加強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濕潤。同時,及時除草,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在生長過程中,還可以進行追肥,補充養分,促進淮山的生長和發育。
2.3淮山的施肥技術
施肥是淮山種植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淮山的產量和品質。第一,淮山種植需要進行基礎施肥。在淮山的種植前期,應在整地之前進行基礎施肥。通常可以選擇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施肥。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質地和保持土壤濕度,而化肥則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養分,建議使用有機肥料如畜禽糞肥、腐熟的堆肥等,以及適量的復合肥料來滿足淮山的需求[5]。第二,淮山在不同生長階段需要不同的施肥方式。淮山的生長周期可以分為萌芽期、生長期和塊根生長期。在萌芽期和生長期,淮山需要較多的氮肥來促進莖葉的生長。可以選擇尿素等含氮肥料進行施肥,但要注意控制用量,以免氮素過量而導致淮山生長過旺,進而影響塊根的形成。在塊根生長期,淮山需要大量的磷和鉀肥料來促進塊根的生長和蓄積養分。可以選擇磷肥和鉀肥進行追肥,但同樣要注意適量施用,避免施加過量對淮山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第三,淮山在生長過程中還需要適量的微量元素。淮山對鋅、鐵、錳、銅等微量元素的需求較高,這些元素對淮山的生長和塊根的形成都至關重要。可以選擇微量元素肥料進行追肥,或者在基礎施肥時添加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第四,施肥時要注意合理的施肥時機和施肥量。淮山的施肥時機應根據氣候和土壤條件來確定,通常在淮山生長期的早期進行基礎施肥,然后根據淮山的生長狀況和需求進行追肥。施肥量應根據土壤肥力和淮山的需求來確定,過量施肥會導致養分浪費和環境污染,而過少施肥則會影響淮山的生長和產量。南寧市淮山種植中,主要施肥管理如表1所示。
2.4淮山的水分管理技術
淮山作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對于水分的需求相對較高。在淮山的生長期間,應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過度澆水。在淮山生長初期,每周澆水1~2次,每次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濕泥。隨著淮山生長的進展,需根據土壤濕度情況和氣候條件調整澆水頻次和量。一般情況下,夏季炎熱期間需增加澆水次數,而冬季則需減少澆水次數。淮山喜歡透氣性良好的土壤,因此要注意土壤排水問題。在淮山種植前,可進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同時,在種植過程中,應避免積水和過度排水現象的發生,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另外,在淮山生長期間也需要注意防止土壤干旱和過度濕潤。土壤干旱會導致淮山的生長受限,產量下降,在干旱季節或干燥地區,需要增加澆水的次數和量,以保持土壤濕潤。但同時要避免過度澆水,以免導致根部缺氧和根部腐爛。在雨季期間,盡量利用雨水滿足淮山的水分需求,減少對灌溉水的依賴。而在無雨或雨量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灌溉方式,如滴灌或噴灌,以減少水分的浪費和土壤表面的水分蒸發。
2.5病蟲害防治技術
淮山種植栽培技術中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至關重要,通過采取預防措施和及時防治,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對淮山的損害,保障淮山的產量和質量。淮山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如下:
2.5.1生物防治
加強淮山的管理和觀察,密切關注淮山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情況。定期巡視田間,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處理疫情,避免病蟲害的擴散;選擇病蟲害抗性強的淮山品種進行種植,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合理調整淮山的種植密度和間距,保持植株之間的通風和光照,減少病菌和蟲害的生長和繁殖環境;使用一些對淮山病蟲害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生物制劑,如病毒、細菌、真菌等,這些生物制劑可以有效降低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做好田間的清潔工作,及時清除病蟲害的殘留物和病蟲害源,減少病蟲害的滋生。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土壤的適宜濕度和養分供應,增強淮山的抵抗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5.2物理防治
溫度控制:病蟲害的生長和繁殖與溫度密切相關。通過調節溫度,可以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例如,使用保溫措施,如覆蓋保護膜、搭建溫室等,可以提高溫度,抑制病蟲害的生長。另外,在溫度較高的季節,可以采取噴灑冷水等方式降低溫度,減少病蟲害的繁殖。
光照管理:病蟲害的發生與光照條件密切相關。通過控制光照時間和強度,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在淮山的生長階段中,可以利用遮陽網、棚架等方式調節光照強度。同時,合理調整光照時間,如避免在晚間照明或延長光照時間,有助于阻止某些病蟲害的活動和繁殖。
機械防治:機械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直接殺滅、阻斷或清除病蟲害。例如,利用粘蟲板、黃板等黏性材料吸引和捕捉害蟲;使用陷阱、捕捉網等裝置捕捉昆蟲;通過人工撿拾、清除病蟲害的卵、幼蟲、成蟲等。此外,還可以利用水沖洗、火燒等方式清除病蟲害。
化學防治:在淮山的病蟲害化學防治中,選擇合適的農藥是關鍵。農民應該根據淮山受害的具體病蟲害種類,選擇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南寧市淮山種植中,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如表2所示。
通過淮山種植中的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相關研究可知,品種選育對于淮山的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應該加強對于淮山品種的研究和改良。栽培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提高淮山的生長狀況和產量,同時也有助于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此外,淮山種植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土壤的選擇和調理以及科學施肥和合理灌溉。進一步探索淮山種植中的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以推動淮山產業的發展,并為農民提供更加科學、高效的種植指導。本研究能夠為淮山種植領域的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為淮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唐偉,吳曉雪,李茜.淮山種植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8,34(11): 1-5.
[2]潘俊,張超,張曉燕,等.淮山種植與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5): 1-4.
[3]翟明智,董明,何華,等.淮山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13): 1-5.
[4]胡軍良,郭俊斌,鄧靜,等.淮山種植栽培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9,35(8): 1-5.
[5]陳偉,何鵬,王茜茜,等.淮山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20,36(19): 1-5.